大學畢業時,有這樣兩份工作的選擇擺在我的面前,一個是錢多但是壓力比較大,行業和本專業跨度較大,自己需要補課比較多,離家也比較遠;另外一份比較輕鬆,工作挑戰較小,離家較近。面對初入職場的我來說,當時可是愁壞了,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個呢?基於什麼樣的判斷?
相信在生活中大家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究竟該如何做選擇呢,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SWOT模型,用來分析企業或者個人自身情況的決策模型,可以有理有據地幫你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現在面臨的機遇和威脅是什麼。從這四個方面的內容來判斷你應該選擇高薪壓力大,還是低薪但很輕鬆的工作。這就是一個簡化的SWOT模型及其分析過程。
SWOT模型就是由S(strengths)優勢、W(weaknesses)劣勢、O(opportunities)機會、T(threats)威脅,四個方面的內容組成四格象限圖,用在企業中則分別代表企業在這四個方面的具體情況。
SWOT模型就是在特定的商業環境下,比較全面了解企業情況最便捷的模型。一個好的SWOT模型分析,不僅能夠指導我們進行品牌和營銷的工作,還能夠幫助我們分析商業問題得出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如果你想進一步得出讓企業獲得超額收益的核心信息,SWOT會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因此也被成為企業內部分析法。一般是企業會將分析數據的採集交給初級員工去完成,資深人員拿到匯總數據結果再進行分析。
SWOT是一個看起來簡單,可是做起來比較難的工具,很多沒有系統學習過的從業者,往往會被簡單的外表迷惑,輕視它的難度和重要性,雖然填上了四部分的內容,可是實際上卻不知道得出了什麼樣的結論。
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好地掌握,避免上面提到的尷尬局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實操過程中的三個注意點:
1、找數據——利用正確的工具,找到合適的數據
在進行優劣勢分析時,要注意信息的準確性、充足性、公正性。比如,在進行與競爭對手進行對比過程中,不能自己的優勢寫了很多可是實際上卻是大家共有特性;劣勢只關注在競爭對手的長板,忽視行業整體的短板。
在進行行業機遇和威脅時,往往需要進行前瞻性的思考,不應該只停留在大家都關注的已經發生的事實上。
2、排優先——追根溯源,優先排序
在確保信息相互獨立不會產生交叉的情況下,我們要對每一項內容進行追根溯源,並且對相關的信息點進行優先級的排序。
3、定結論——結論清晰,論據紮實
一般來說結論,通常會出現以下四種組合,第一是SO用優勢和機會得出,第二是WO用劣勢和機會得出,第三是ST用優勢和威脅得出,第四是WT用劣勢和威脅得出。
SO區域,即外部機遇下的內部優勢,就好像最近短視頻很火,那麼你懂得相關的攝像技術,考慮如何通過發揮自身優勢進行外部機遇探索並從中獲利?
WO區域,也就是外部機遇下我們的劣勢,就比如你想勝任公司的短視頻剪輯這一崗位,可是你並沒有相關方面的經驗,那就要進行相關的權衡,是不是可以通過一些手段或者方法補上這一課。
ST區域,也就是威脅環境下的優勢,還是拿剛才短視頻的例子,競爭對手都開始做短視頻的營銷推廣了,你的公司也想開展相關方面的內容,恰好公司裡有做文案部分的小夥伴,那麼有可能通過這位同學打開突破口,解決公司的外部威脅。
WT區域,即威脅環境下的劣勢,越來越多的人強調健康飲食,像方便麵、薯條這些垃圾食品商就需要考慮新的出路,當外部威脅沒有辦法抵抗,應該及時考慮如何應對或者客服威脅。
我們基於相關的模型,確定應該採用什麼樣的競爭策略手段,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今天只是和大家做了一個初步的介紹,實際工作中每一步都含有大量的操作流程和挑選權衡。
大家可以用SWOT模型為自己做一個初步的職業規劃,看看自己應該如何發展呢?期待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