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正在越讀這篇文章的你,有沒有類似的感受:每天要麼很忙碌沒時間休息,要麼休息下來就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所有的碎片時間都獻給了時下潮流(比如抖音,某某流行電視劇等),仿佛只有大家都在做的那些事才更有趣,對家人的陪伴不是陪伴,對工作的"上勁"也不是上進了。看著朋友圈的那些優秀的人,創業的創業,高管的高管,比比皆是更讓人羨慕而幸福的樣子,而你的羨慕只能寄托在點讚上,甚至屏蔽不看也都成了自己不出彩人生的最後一點驕傲……
我們的生活到底缺少了什麼,讓安靜下來的彼此如此悔恨又不能自已?悔恨是因為錯失,一個晴空萬裡的休息日,一份趁熱要吃的小食,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不能自控是因為較低的自我認知和自尊水平,沉迷抖音和五花八門的社交軟體,日復一日的刷劇找歷史存在感,神往個人英雄主義的好勇鬥狠;繁花樓宇帶給世間欣欣向榮,卻也奪走了我們內心最為純淨的快樂之源,科技和數據發展的制高點是人類決策理性化,不帶一絲情緒的判斷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它是正確的。
HBO熱劇《美國眾神》第二季開播了,劇情主要講了大航海時代,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之後,不同膚色的人們紛紛來到美國,成為了移民一代。與他們一起漂洋過海,踏上這片土地的還有人類心中至高無上的神,神祇們乘著人類的信仰之心而來,和移民們一起在這裡定居。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展,神祇們開始了一波波的洗牌,信用卡之神、網際網路之神、電話之神、電視之神、塑料之神、霓虹燈之神…日新月異的新神相應而生,人們逐漸拋棄了口口相傳的舊神,不甘被遺忘的舊神開始尋找機會,與新神展開了一場大戰。這也是美國社會現狀的體現:在新與舊、傳統與現代,踐行與停滯之間,不斷升級的衝突和矛盾。
反過來說人和我們意識中的神一樣都是矛盾的,明明想著很灑脫的事情,卻千萬次告訴自己:那還不能做,因為沒到時候。
比如旅遊計劃先放一放,得攢夠錢買房子,沒個家哪敢結婚要孩子;比如工作太忙了,沒時間回老家,一家老小都得養,壓力太大;又比如哪裡敢鬆懈怠慢工作,一不留神就會被淘汰,成為無業游民……總之,拒絕快樂的理由太多了,以至於苛責自己成了習慣。我們為了生活而忙碌著,但是忘記了怎麼生活,我們總想過得更好,卻成了那個最討厭的自己。
阿德勒告訴我們,人生意義的解讀都藏在了職業,社會和性三類問題當中,那些生活中迷惘的人正是因為缺少了同伴感和社會興趣,他們不相信自我情感中的諸多問題,其實可以通過合作來解決。他們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完全是個人化的,即無人可以從他人的成就中獲益,這類人追求的成功,更像是一個成就虛幻優越感的目標,這種成就也只對自己有意義。
壓抑天性,自我克制是一種成熟的表現,是否過分又是另當別論的事。餓了吃飯,天冷穿衣,困了睡覺原本如此天性的事情被要瘦、要美、要加班的後天情緒所困擾,這又何嘗不是為了迎合他人的審美?我們往往肉體健康而精神不振的原因,是你可以用運動改變你看得到的狀態,卻不能自主有效的平復你內心看不到的波瀾,我想你迫切需要一次"心"體驗:出去走走,吃沒吃過的美食,看沒見過的路人,去做那些你沒時間完成的事情,給曾經的念想畫上一個句號!
酒徒會因為嘗一盞飄香四溢的美酒雀躍,廚師會因為烹一桌可口的美食欣喜,所有人的快樂並不遠,回頭就在身邊。當下的社會讓人們前瞻又左顧右盼,落後的人和想法被你拋至腦後,別抱怨人情複雜,是你先丟下了往事獨自離開;別抱怨世風日下,是你的貪婪讓快樂對你敬而遠之。
《美國眾神》是一場神之間的較量,更是人性和社會的反思和探討。畢竟,就像原著中說的:你崇拜什麼,你就是什麼!
想通了,事情就變得簡單了!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對欲望的執著而又得不到。真正的理想,追逐起來那種感覺是快樂的,你不會認為加班是加班,開會是開會,你會認為那是在用有限的時間去磨合調整更多的資源,讓你的理想更近些,至於炫耀什麼的不存在的,對於延遲滿足的人來說,有耐心等待。
昨天講了自律帶來自尊水平提升,就是為了今天的話題做鋪墊的,用自律管理自己,同時也要找到生活的樂趣,這種樂趣是讓你自己樂在其中並且能夠眾樂樂的興趣,通過加強與別人的合作帶來內心情緒的疏解,同時通過與別人的合作達成更大的社會成就,一個人只有將自己的理想嫁接在社會價值體系裡才能得到情緒的完全釋放,所以勞模是快樂的,即使他沒有錢;慈善家是快樂的,即使他們的財富會越來越少。
如果你真的找不到好的辦法,那你可以去做好事,撿垃圾,給別人讓行,讀書分享都行,事情雖小你卻時刻在做社會價值的正向增量,然後弄個小本本記下來,以後看著自己行的善念你會覺得自己活得有價值,根本不會有輕生或者放棄的念頭。
最後分享幾個我覺得可以讓你生活更有趣的辦法:
1、去感受異於當下生活的事物。最簡單的是旅遊,看看內蒙的草原、西北的沙漠,海南的沙灘,只要靜靜地關注著他們什麼都不想你都能放鬆。如果時間、空間受限制,那麼你學著改變下原有的做事頻率和順序,慢走變快走,中餐變西餐,開車變步行,從狹小的私人空間到開闊的公共空間;
2、從宏觀角度轉向微觀角度。你記得自己桌面上的植物是什麼嗎,幾片花瓣,幾片綠葉,是否發芽?其實生活的每個角落都可以感受到生命力的強大,我們會因為聽到一個勵志故事短時間內奮發圖強,沒幾天就懈怠了,那是由於你受到情緒的感染,而做出的適應反映。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細節,讓正向情緒與自然融合,保持一個樂觀心態;
3、打開自己的隱私象限,放大公共象限,讓自己參與到其他人的生活中。因為懷有秘密而變得孤僻、神秘,因為過往的自卑經歷或者身體缺陷而阻斷外界交流的機會,往往導致隱私成為生活中的包袱,負重前行必然比別人更辛苦,學會放下和傾訴,才能讓腳步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