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無神論破除偶像崇拜造成的當下的人普遍缺乏敬畏感是什麼看法...

2020-12-17 澎湃新聞
X

我想知道您對於馬克思主義中宣揚的無神論破除偶像崇拜造成的當下的人普遍缺乏敬畏感是什麼看法?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已輸入0

有2個回答

王傑 2015-11-20

無神論破除偶像崇拜和缺乏敬畏感二者並不必然相同。沒有了至高無上的神作為統領,難道人們就可以為所欲為、胡作非為嗎?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迷信的東西,但這並不能說是國學傳統就主張偶像崇拜。「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精神,很難說其中有偶像崇拜色彩。明清時期,基督教傳教士來華,康熙就曾和羅馬教廷的使者發生了激烈衝突,羅馬教廷認為中國祭天、祭祖、祭孔等祭祀儀式,都是偶像崇拜,不應該堅持。康熙認為,中國的祭祀儀式,只是表示尊敬,並非偶像崇拜,中國文化的根本在於發揮人的自身的作用。這引發了著名的「禮儀之爭」,最終導致康熙晚年封禁基督教。在這個過程中,基督教和康熙都認為偶像崇拜是非常有害的,而且都認為自己的文化不是偶像崇拜。這段史料也有助於我們認識偶像崇拜和國學的關係。如果你對此有興趣,可以從基督教第三次來華始末這方面資料入手,深入思考。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回答的好 點無數個贊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Copyright © 2014~2020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 滬ICP證:滬B2-20170116 |

滬ICP備14003370號

|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相關焦點

  • 一場對宗教懷疑論的考古發掘,探究古代世界的無神論
    在一些人看來,倘若不存在與宗教真理相對立的世俗國家觀和科學思想,簡直是件不可思議的事。這種看法其實是由「新無神論」論辯雙方共同培植出的神話:無神論擁護者希望把對超自然的存在的質疑,看作科學進步逐漸抵消宗教影響的結果;而宗教信徒則希望把它看作頹勢的西方世界在資本主義消耗下呈現的一種病態。雙方所持的觀點,都有虛榮的現代主義之嫌。對於超自然的質疑自古就存在。
  • 觀點|SSCI、CSSCI崇拜也須儘快破除
    SSCI、CSSCI崇拜已造成諸多惡果:一、違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初心。在巨額獎勵的誘導和科研考核的壓力下,一些學者一味追求SSCI、CSSCI論文的數量,以至於為寫論文而寫論文、為發表而發表,而忘了學者和學術的初心: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新無神論四騎士之首」或「全球科普第一人」,他是我最崇拜的人
    今天來談談我的偶像、地球上我唯一崇拜的活人——牛津大學生物學教授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我們以後還會多次聊到他,包括他的書和託福、SAT考試的直接關聯等,今天只是個開始。大部分人了解道金斯,都是因為他1976年的成名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
  • 不要成為「粉絲」——「偶像崇拜」的成因和危害
    「關聯性」是【尋找共性】,而「補償性」是指某個粉絲缺少自己渴望的某個特質,那麼他/她就會選擇具有這種特質的偶像,從而在「偶像崇拜」中得到心理補償。  最普遍的「補償性」大概就是對「名望」和「奢華」的補償。由於拜金主義的盛行,有相當多的屌絲是非常渴求「名望」和「奢華」的。但是渴求而又不可得,就會產生內心的焦慮。某些人就會利用偶像崇拜來得到補償——把偶像的榮耀視作自己的榮耀。
  • [人民網]徐擁軍:觀點|SSCI、CSSCI崇拜也須儘快破除
    認為英文SSCI論文即是高質量論文,對SSCI盲目崇拜,導致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界「自我殖民化」,主動擁抱西方話語體系。為了發表英文SSCI論文,一些學者唯西方馬首是瞻:或者西方研究什麼,我們也研究什麼;或者雖是研究本土問題,但是只研究西方關心的本土問題;或者直接援引西方理論來解讀(甚至是曲解)本土問題;或者為了印證西方理論,而對中國的傳統和現實全盤否定和批判。
  • 缺乏科學精神!兩部委出手:破除「SCI崇拜」
    疫情尚未控制搶發論文缺乏科學精神如何破除「SCI崇拜」的科研風氣,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了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兼人才發展專委會理事長、《中國科技論文》榮譽主編、清華大學教授李志民。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李志民。
  • 最好的偶像,就在當下
    有的人曾認為不少90後、00後淪於英雄虛無主義,而事實證明,他們擅長在當今社會發掘閃光的偶像,並賦予崇拜行為全新的涵義。人類群星閃耀古今,對他們來說,最好的偶像就在當下。  1.「我們不再採取匍匐膜拜的姿態, 而是用他們的精神引導日常生活」  誰是你的偶像?  歲月流轉,掠過漫天星鬥。
  • 怎樣宣傳無神論?——向新無神論運動取經
    而李教主逃往美國之後,無神論更是看上去形勢一片大好,之前那些時不時來一下的偽科學才是最大的問題。所以相比之下科普的宣傳更廣泛,能看到的無神論宣傳並不太多。只不過,到了現在,看到當下網上的環境,且不說有眾多公開傳教的公知,主張要引進宗教的更是大有人在,於是乎,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當時沒搞對。
  • 美國有哪些宣傳無神論的著作出版?
    在美國幾乎可以找到世界所有主要宗教的信徒,對神靈和宗教的信仰成為美國人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因為如此,有人說,宗教和科學構成了美國社會的兩大支柱,宗教是美國精神文明的支柱,科學是美國物質文明的支柱。近些年來也有些新無神論著作問世,並在社會上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反響。
  • 「敬畏感」可以改變人類的態度和行為,並提高創造力
    美國小說家約翰·斯坦貝克第一次在加利福尼亞見到高達100多米的巨紅杉之後,寫道:「它們給你留下的印象你一輩子都忘不了,它們讓你深深敬畏。」可見,壯觀的自然景物也同樣能引起人敬畏。 這些敬畏的共同點是,意識到世界上有某種比我們更強大、更崇高的事物,在它們面前,人自身顯得渺小。一些哲學家認為,敬畏感正是人類「崇高」這一概念的起源。
  • 國人普遍缺乏界限感
    ,也常常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強行跨入他人的界限。中國是一個重親情和聯結但缺乏界限感的社會記得小時候,從城市返回農村的父母因習慣於關著院門,而遭到鄰裡非議,因為,面對關著的院門,他們不能象走進自家院門一樣心無界蒂,院門這個界限令他們很不舒服。
  • 光明時評:破除SCI崇拜 回歸學術初心
    此次改革與年初教育部、科技部印發的《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遙相呼應,意在破除片面、過度使用SCI論文相關指標,鼓勵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提出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這對高等學校未來的學術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學術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精華。自古以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就是學者從事學術研究的初心和使命。
  • 奧齊克筆下「現實我與理想我」,如何解開偶像崇拜的「莫比烏斯環」?
    偶像是個產品,偶像崇拜則是門生意。而偶像的人格究竟是什麼,則非常模糊。說到底,無外乎「勤奮善良」之類的基本品質,或點綴一點叛逆、一點深情,最後卻成為該藝人產品的核心賣點。「鐵打的粉絲,流動的偶像」,偶像群體的更換迭代之迅速以及粉絲忠誠度的流失之快讓人咋舌,也讓我們不禁思考:偶像的價值究竟是什麼?一、從「追星」到「飯圈」:人類偶像崇拜發展簡史縱觀我國的追星史,其背後其實是三個不同階段的進階史。
  • 講章 | 博愛思:無神論的心理學
    「無神論不是出於人對神的無知——因為根據羅馬書第1章,所有人都認識神——他們的問題乃是出在他們不喜歡神。」「人不喜歡神的哪一部分?答案是,幾乎神的每一部分。」人們不「認識」神,是因為他們不想認識神。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1974年,神學家史普羅(R. C. Sproul)寫了一本書,叫《無神論的心理學》,我用它來作本章的標題。這本書後來再版時改了名字,叫《如果有神,為什麼又有無神論?》。史普羅企圖弄明白,為什麼人會在哲學上拒絕神,以致成為哲學上的無神論者;或者在實際上拒絕神,以致成了實際的無神論者。
  • 人類偶像崇拜發展簡史:「追星」如何追出「飯圈文化」?
    作為一個24k純度的「路人」,為了讓大家更有知識含量地吃瓜,我們對人類追星歷史進行了一番梳理,以更全面地了解偶像與粉絲的重重羈絆。01 刻在人類基因裡的偶像崇拜,並不羞恥追星、成為某個人的粉絲,並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甚至今天諸多狂熱粉絲的行為,可能都是前輩們玩剩下的。
  • 肖戰成為全球最帥100人之首,明星偶像的盲目崇拜又要來了
    在《簡明文化人類學詞典》中,將偶像定義為經過塑造而成的受人崇拜的具有神靈的形象,是人們認為某物有靈,篤信它可以幫人們祈福消災,而賦予了它為靈物。早期的偶像,大部分都是按照神話或傳說中對神靈形象的描繪結合人的想像創作與塑造而成的,人們根據神的職司、地位等等的不同,製造了各具形象的不同偶像。
  • 對工作有敬畏感,才是職場成長最快的方法
    所以職場上遇到一些問題,也不會想著會造成什麼後果,會輕而易舉地說出「這有什麼關係,我改一下就好了。」或者「不用小題大做吧,都是一些小問題。」但正是這些小問題才會累積成大問題,因為這些小問題的不斷出現,會讓人對你的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產生質疑,自己也容易止步不前,成長受限。
  • 迦南人崇拜的巴力,是什麼樣的偶像?
    導讀基督徒常說的「迦南」,在聖經中是流奶與蜜的豐饒之地,也是偶像文化橫行之地。迦南眾偶像的代表巴力,是什麼樣的存在?它有什麼魅力,讓以色列人這麼容易受誘惑呢?有關迦南宗教的知識相當豐富,這多虧了烏加裡特古城遺址所出土的大量證據。這處遺址距敘利亞的拉塔基亞海港很近,正對著賽普勒斯。
  • 生殖崇拜,是中國追星文化裡的一顆毒瘤
    可現在,只要你有幾分姿色就能被捧成明星受人追捧,甚至被資本相中大力助推,這種畸形的現象令人深思。一、剖開中國當下追星文化的內核在皮哥看來,當代中國的追星文化暗藏「兩大毒瘤」。過去的追星再怎麼狂熱,明星在粉絲心中至少都是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我想不會有哪個粉絲會把偶像和生殖器聯繫在一起。可是現在,偶像卻成了許多人將自己和「性」與生殖器捆綁在一起的情趣玩具,這種偶像式的生殖崇拜要不得。二、「生殖崇拜」從何而來?
  • 英語四級作文範文:論偶像崇拜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四六級作文>正文英語四級作文範文:論偶像崇拜 2013-09-20 19:18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