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醫師:亞斯伯格症孩子不會傷人 常有特殊天賦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2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美國發生小學槍擊案震驚全球,有媒體報導兇手疑有亞斯伯格症。對此,臺灣精神科醫師等專家擔心亞斯博格症的孩子被標籤化。

  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的命名來自奧地利兒科醫師漢斯‧亞斯伯格,他在1944年首度記錄4個這類案例,直到1981年,英國醫師Lorna Wing又再介紹34個案例,1990年代開始逐漸廣為大家知道。

  亞斯伯格症原因不明,被認為是自閉症亞型,屬於廣泛性發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 Disorder)的一種,主要是神經心理功能異常,導致學習與生活適應困難,男女比約8:1。

  自閉症患者常見人際互動與語言溝通困難,出現特殊或過度執著行為。

  亞斯伯格症患者在人際互動上較主動,但技巧差;語言發展正常,但不擅於社交溝通,對特殊興趣的投入程度相當高。

  事實上,亞斯伯格症患者可能自傷,但不會傷人。槍擊案不應妄下與亞斯伯格症相關的結論。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葉啟斌說:「沒有深談,不知道亞斯伯格症的孩子有問題。」他們語言障礙不明顯,與自閉症不同,外觀上不容易看出來;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對自己有興趣的事情非常專注,例如對火車有興趣,一看就知道該款火車是那一年出產。

  亞斯伯格症孩子做事有一定的規則。葉啟斌說,如果沒按照步驟走,他們會覺得不舒服;這類孩子都有「地雷區」,如果踩到他的地雷,就會爆發。例如東西的擺放,別人若覺得換個擺法比較雅觀,移動了東西,孩子便會生氣,不了解的旁人便不知是哪裡惹到他。

  由於不善社交溝通,葉啟斌說,亞斯伯格症小朋友常被認為是「白目」,不了解別人想什麼,不會表達自己感受,由於無法分享自己想法,常常覺得挫折,嚴重起來會自己傷害自己,例如撞牆或倒在地上哭,但他們不會傷人。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劉學嶺說,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對喜歡的東西會非常投入,甚至到茶不思、飯不想的程度,且生活規律,東西要按次序排,照時間表做事情,不喜歡意外改變。像有的孩子,老師把第一節語文課變成大會操,或是延長下課時間,他就會非常生氣。

  耕莘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楊聰財說,亞斯伯格症在人際關係上有障礙,最大困擾是情緒處理,容易自傷。

  不過,亞斯伯格症孩子常常是有特殊專長的專家,馬偕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邱玉京說,有孩子很會背四書五經,有人數學很好,家長如果順著孩子的興趣引導,可以讓孩子在求學過程中更順利。

  如果做回溯性研究,牛頓、愛迪生、貝多芬、莫扎特等,都可能是亞斯伯格症者。

  愛因斯坦會不顧他人高談闊論,但無法與他人長時間交談。邱玉京說,這就是亞斯伯格症的徵狀。

  英國畫家史蒂芬‧威爾夏(Stephen Wiltshire)很少講話,全神貫注於工作,時常忘記吃飯、洗澡;對他僅有的幾名朋友冷淡,甚至發脾氣;如果上課時沒有學生,他仍然會對著空蕩蕩的講堂照常高聲論述。

相關焦點

  • 亞斯伯格症三大特質,請這樣與他相處
    正確認識亞斯伯格症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簡稱AS)屬一種發展障礙,最常出現的困難是在人際互動與情緒處理上,同時伴隨著興趣狹隘及重複特定行為;平均而言,孩子被診斷為亞斯伯格症大約是8~11歲期間。
  • 亞斯伯格症候群
    在精神病學常用的美國心理學會的診斷基準 (DSM-IV-TR) 當中,則稱之為亞斯伯格障礙。其重要特徵是社交困難,伴隨著興趣狹隘及重複特定行為,但相較於其它泛自閉症障礙,仍相對保有語言及認知發展。[1]致病原因目前尚未清楚,但研究顯示,遺傳基因、生物化學、過濾性病毒、妊娠期和分娩時出現的一些問題,都可能是亞斯伯格症候群的致病原因。
  • 我有亞斯伯格症.但你我並無不同
    Michael Ryan 文/ Bay Donuthing 譯(Michael Ryan 是CNN網頁的外包製作商)我不是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學者專家。但,我是我自己的專家,而我是一個亞斯伯格症候群患者。我還罹患有注意力缺失與過動和輕微的強迫症狀,我的醫師說,同時擁有這三種症頭是「亞斯」很常見的通病。像你一樣,有時候我也會生氣;像你一樣,我絕不會想到把這種情緒轉換成暴力。沒有證據顯示自閉症和暴力有直接關聯,絕對沒有。我不會因生氣而去摔壞東西。
  • 臺大醫師柯文哲自稱很白目 全因患有亞斯伯格症
    臺大醫師柯文哲自稱很白目 全因患有亞斯伯格症 2013年05月08日 15:10: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據臺灣媒體報導,前臺大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說話快人快語
  • 臺大醫師柯文哲自稱很白目 全因患有輕微自閉症
    臺大醫師柯文哲自稱很白目 全因患有輕微自閉症 2013年05月08日 15:1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亞斯伯格的孩子也需要朋友,家長該怎麼幫忙?
    亞斯伯格症孩子就像一張試紙,能夠敏感反映出身旁同學的友善程度。雖然偶爾會有些偏誤,但仍有很高的準確性。我會這麼形容,是因為亞斯伯格症對於身旁同學的互動是很敏感的。雖然他們在社會線索的解讀上,常有所偏頗或誤解,但如果旁人對他們友善,他們還是可以感受到對方的真誠與善意。亞斯伯格症孩子在社會能力及溝通上,是相對弱勢的。他們的固著性明顯妨礙了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失去應有的彈性。而在行為、活動、興趣上的固著,也很容易導致人際互動上出現障礙。
  • 認識亞斯伯格的三堂課
    但是,若以為孩子是天才,很聰明,而沒有及早發現孩子的困難,甚至拒絕讓孩子接受評估,使孩子無法得到適當的協助與支持,這些狀況長大並不會自然好轉。特別是有亞斯伯格特質的孩子,和一般身心障礙的兒童相比,亞斯伯格的孩子外觀完全沒有異常,生活自我照顧一般沒有太大問題。
  • 我的孩子是亞斯伯格嗎?5大特徵,規律生活有助安撫小小孩情緒
    前陣子很火紅的懸疑推理《誰是被害者》上映,全劇題材不僅涵蓋多種社會問題,包含:性別、個人權益、精神疾病等,劇中男主角方毅任更是一名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工作人員,然而,亞斯伯格症的孩子有哪些特徵呢?而爸媽要怎麼觀察孩子是否有亞斯伯格的特徵呢?1. 缺乏同理心亞斯伯格症的孩子經常被誤以為缺乏關心別人的能力,其實孩子只是弄不懂別人的情緒,在自己也不會表達情緒的同時,儘管在玩樂中,也容易表現出面目呆板的樣子,無法做出符合常理中該有的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
  • 日本網上瘋傳的圖片,號稱「看不懂就是亞斯伯格症」!
    如果對方沒有如實回答,他們會感到非常困惑,並繼續追問下去,不會就這樣罷休。被告知行為不當時,他們會表現得很驚訝、難過和深感抱歉,似乎完全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他們可能比被他們傷害感情的人更難過。4、留意單向對話。亞斯伯格症候群患者常常不懂得如何保持雙向對話,特別是提到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或是道德課題(比如說人權)時。
  • 亞斯伯格症有哪些特質?我家孩子是嗎?
    小明正經八百的問:「老師,我為什麼奇怪,哪裡奇怪了?」一旁同學小花問:「老師心情不好,難道你看不出來嗎?」有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小明是「真的看不出來」,他們無法察言觀色,常因此惹毛別人而不自知。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是自閉症的亞型,屬於廣泛性發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 Disorder)的一種,主要是神經心理功能異常,導致學習與生活適應困難,男女比約八比一。自閉症的主要特質是「人際互動困難」、「語言溝通困難」與「特殊╱過度執著的行為」。
  • 蔡英文才是「亞斯伯格症「患者?
    近日,臺行政部門會議通過陸委會提報修改「兩岸關係人民條例」,規定馬英九等指標人員登陸參加政治活動的管制年限長達15年。消息一出,引發爭議不斷。島內民眾直呼「太霸道了」,如此蠻橫切斷兩岸交流,蔡英文當局怎麼了,難道喪心病狂想重新「戒嚴」臺灣?
  • 阿斯伯格症:天才症,老天給了你天賦,也必定予你苦難!
    是否成為天才需要有代價?是否成功需要付出?答案是毋容置疑。而在成為天才和成功的路上,擁有天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雖然通過後天的努力是有可能彌補沒有天賦的先天不足,但是擁有天賦可以讓人領先在起跑線上,也可以讓往頂點走的路程變短變輕鬆。
  • 孩子有這些表現,留意了
    但亞斯伯格患者刻板的行為模式讓他們對規則的遵守會比普通人更加嚴格,例如我們有些人在過馬路的時候會有闖紅燈的現象,或是耍一些小聰明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等,但是亞斯伯格的患者不會這樣,他們會嚴格遵守規則,相對於一些普通人來說他們會做的更好,更完美。
  • 兒童亞斯伯格症特徵及表現
    亞斯伯格症特徵Asperger描述有八項特徵:(1)在非語文溝通上呈現出缺損的狀態,影響其語調與臉部表情;(2)具有特殊之語文溝通模式:如談話技巧不佳,或談話出現冗長、依字面意義表達、學究式對話等情形,且談話過程常缺乏相互性
  • 有亞斯伯格綜合症的人真的不需要朋友嗎?
    答|百度派 @夢裡天涯第一次聽到到「亞斯伯格綜合症」是幾年前看過的那部名為《守望的天空》的電視劇。劇中女主角葡萄帶著自己患有孤獨症的親哥哥和一個媽媽撿來的疑似孤獨症的小女孩兒艱難的尋找生活的幸福。那個疑似孤獨症的女孩兒小袁心就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親生父母因為她的「與眾不同」拋棄了她,幸虧葡萄的媽媽收養了她,讓她擁有了親情。
  • 泛自閉症(亞斯伯格)的語言溝通障礙
    泛自閉症又名亞斯伯格症候群或亞氏保加症,是屬一種發展障礙,其重要特徵是社交與非言語交際的困難,同時伴隨著興趣狹隘及重複特定行為,但相較於其他泛自閉症障礙,仍相對保有語言及認知發展。亞斯伯格症患者的智力正常,其中有許多人智商偏高具有天賦,只有極少數的人屬於高智商,經常出現肢體笨拙和語言表達方式異常等狀況,偶爾會發出怪聲音,但並不作為診斷依據。
  • 臺大兒童醫院醫師眼中的「妥瑞症」
    其實它們的出現有時是不隨意的,有時則是患者有一種「不動不快」的衝動,也就是說不動的話就會很不舒服,動了就可以得到舒解。當然他們有時候可以暫時地把它強忍下來。當患者專心於某一事物時,tic常會自動消失,例如彈鋼琴、外科醫師開刀、看錄影帶或玩電視遊樂器時就沒tic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