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加上有亞斯特質的孩子,帶給老師們很多挑戰,今天我們先來談談什麼是亞斯的特質?曾有人說:聽說像是牛頓、愛因斯坦都是亞斯,所以亞斯是不是都很聰明?他們應該就是天才了吧,我應該不用擔心?……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讓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養另一個生命,帶領孩子,走向海闊天空的未來。
點擊標題下方」親子天下資訊平臺」關注
或搜尋公眾號 "親子天下"(微信 ID:cn-parenting)關注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不因為孩子在某個層面表現突出或與常人不同,就認定孩子不正常。但是,若以為孩子是天才,很聰明,而沒有及早發現孩子的困難,甚至拒絕讓孩子接受評估,使孩子無法得到適當的協助與支持,這些狀況長大並不會自然好轉。
特別是有亞斯伯格特質的孩子,和一般身心障礙的兒童相比,亞斯伯格的孩子外觀完全沒有異常,生活自我照顧一般沒有太大問題。
他們認知能力並無明顯的落後,有些從小就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聰明(例如兩歲半就可以讀半個小時以上繪本),長大後卻常常被誤認為不懂人情世故、講話刻薄討人厭,不合作,令人敬而遠之,很難取得同情,在團體中常成為被排擠、被霸凌的對象。
這個與生俱來的特質,彷佛是他人生中的一道隱形障礙,阻礙孩子前進。大人到底知不知道孩子的困境?為什麼老師比較容易發現孩子有狀況?
本文共有三個部分,幫助大家:一、了解亞斯伯格;二、如果孩子有亞斯特質,我們該怎麼幫助他?以及三:關於亞斯的常見問與答。
一、了解亞斯伯格症專家諮詢│易曼(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研發組組長) 鄒國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兒童發展評估中心主任)
他們可能是甲蟲和匈奴歷史的小專家,觀察力超強、一個可靠直率的朋友;同時也是有過度正義感、講話不得體,上課常愛打斷老師的小搗蛋。
亞斯伯格症的小朋友有哪些特質?我家孩子是嗎?
幼兒園溜滑梯前,不排隊的小明跟同學又吵了起來,忙得不得了還得跑來調停的老師沒好氣的說:「小明,你真的很奇怪耶!」小明卻正經八百的問:「老師,我為什麼奇怪,哪裡奇怪了?」一旁同學小花說:「老師心情不好,難道你看不出來嗎?」有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小明是「真的看不出來」,他們無法察言觀色,常因此惹毛別人而不自知。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是自閉症的亞型,屬於廣泛性發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 Disorder)的一種,主要是神經心理功能異常,導致學習與生活適應困難,男女比約八比一。
自閉症的主要特質是「人際互動困難」、「語言溝通困難」與「特殊╱過度執著的行為」。
而自閉症亞型的亞斯伯格患者在人際互動上較主動,但技巧差;語言發展大致正常,但不擅於社交溝通;同時對特殊興趣的投入程度相當相當高。
過去關於全球亞斯伯格症盛行率調查是千分之零點五,但澳洲一項研究的數字飆高到將近六十分之一。這幾年,無論在教學現場或是兒童心智科診間,亞斯伯格症的確診數字正以飛快的速度增加中。
和一般身心障礙的兒童相比,亞斯伯格的小朋友外觀完全無異常,生活自我照顧一般沒有太大問題。他們在學校念的是普通班,認知能力並無明顯的落後,常常被誤認為白目、討人厭,很難取得同情,算是一種隱形障礙。
亞斯伯格症的特質變化度非常高,主要特質如下:一、 人際互動上:眼神不太注視對方。人際互動笨拙,出現很多不識相的言行,較自我中心。無法察言觀色、同理心很弱。
很固定的黏幾個人,但又不懂得保持距離,有的親疏不分、剛認識就掏心掏肺。無法理解與遵守社會常規(如不肯排隊、玩遊戲要照自己的規則),無法依照情境表現適當的社會行為,融入團體有困難。
二、語言溝通上:語言發展比典型自閉症快一些,缺陷少,有的甚至發展得特別好,一口京片子,像小學究會說些難度很高的成語。
但無法與人一來一往的自然對話聊天,因負面思考與自我中心的特質,常說出惹人厭、甚至刻薄惡毒的話語。
語言上的抽象模擬與連貫的能力不好,不懂隱喻,聽不懂轉彎的笑話,與人對談常會滔滔不絕說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一般的認知和語言能力都在中等範圍,資優的比例也比自閉症高。
三、 特殊行為上:他們有特殊或固著狹隘的嗜好,對事實性的學科(如數學、歷史、天文)與事物(如記得公交車的所有站名順序、昆蟲)非常有興趣與天分,其他沒興趣的事物很難引起他們的動機。
生活習慣上固著程度很高,如走固定路線回家、到賣場去就非買冰淇淋不可;知覺系統非常靈敏,噪音稍微大一點就受不了,只吃某些味道的食物;好惡與道德感非常強烈,停車絕對不能超過白線一點點,媽媽換髮型會讓他們抓狂。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老師比較容易發現孩子有狀況,是因為他們在團體裡有困難
亞斯伯格的孩子常負面思考,容易情緒不穩定或遷怒他人。怒氣一爆發,連自己也控制不了,也搞不清楚為什麼生氣,挫折忍受力相對偏低。
因為他們融入團體有困難,因此在進入學校後較容易被老師發現。
學前的亞斯伯格小朋友較喜歡自己玩、自己學東西,也有許多因為協調能力差而無法順利學寫字、做體操的例子。
學齡的亞斯伯格孩子則常是小小糾察隊,愛糾正別人,不受同學歡迎,甚至有些孩子在校長期被排擠、被責罵,飽受挫折而拒學。
很多家長看到這些特質描述,就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亞斯伯格,但孩子必須符合這三大特質,並經過審慎診斷才能確診。若是單點的吻合,只能說是他們具有亞斯伯格的「特質」。
亞斯伯格的孩子其實很辛苦。
過度偏執的喜好,不會變通的思維習慣,真實而無修飾的表達方式,成了與人互動的障礙,一輩子都要學習對他們來說很困難的社會技巧。
因為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遇到新的情境他們就慌亂不知所措,導致一些讓人困擾的行為。
亞斯伯格的孩子若能被及早發現、進行早療,透過適當的環境刺激與引導,以及持續的社會技能訓練,漸漸改善人際關係,也能大大減低他們受挫的經驗。
在他們內心深處,還是期待能融入團體、結交朋友。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二、如果孩子是亞斯伯格症,怎麼辦?
亞斯伯格的小宗(化名)還在念幼兒園時,就很愛用不適當的方式糾正別人,「老師,你連A跟B都分不清楚嗎?」
一般孩子升上小學後,大多會理解這類小失誤很正常,且在課堂上大剌剌指正老師是不合社會禮儀的行為,小宗卻是真心覺得老師錯了。
經過反覆教導練習,小宗有次就快脫口而出糾正數學老師,及時煞車後,想了很久後委婉的說:「老師,你小時候數學沒有好好學嗎?」
「有教真的有差,」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研發組組長易曼說,亞斯伯格的孩子可以透過引導練習,改善讓人困擾的言行,「教亞斯伯格的孩子學習社會技巧,就像教智能障礙的孩子學數學一樣,就是要教比較久。」
不過他們學習能力雖不差,卻往往無法舉一反三,下次遇到不一樣的狀況,可能又讓他們不知所措。
因此易曼建議,引導者要找出孩子可接受的方法,用他們的步調漸進式的修正與學習,從他們已經學會的生活經驗再迭上新情境,減少挫折、往優勢發展,是幫助他們更快學會社會技巧的關鍵。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如何理解亞斯伯格孩子
充分了解亞斯伯格孩子的特質,才能對症下藥。
一般對亞斯伯格孩子常見的錯誤認知有:一、有暴力攻擊傾向;二、不聽話;三、講出刻薄惡毒的話;四、非常自我中心。
易曼解釋,亞斯伯格的孩子在校常因情緒問題而出現攻擊行為,但核心問題源自於他們無法理解社會規則,如「為什麼要排隊?」、「他怎麼可以作弊!」。
跟同學起衝突之後,老師愈想制止孩子的行為,他們愈會本能的揮拳亂踢。
但其實他們只是用原始的方式反應情緒,並不是有暴力傾向,亞斯伯格孩子長大後反而是常被霸凌的對象。
面對大人的指令,亞斯伯格孩子會斬釘截鐵的說「不要」:見長輩不打招呼、上課不聽話、玩遊戲不排隊,完全不給大人面子,其實是因為那些事情對他們毫無意義,抗拒行為就高。
曾有個孩子對爺爺懷有敵意,常說出「我要殺死你」等恐怖話語,但其實他不是那個意思,只是不知道如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情緒;他也許曾聽過這句話,以為生氣時就是要這樣說。
亞斯伯格的孩子無法察言觀色、感同身受,因此同學傷心的哭泣,他們可能還自顧自的哈哈笑,讓人以為他們真沒同理心。
關於亞斯伯格的成因眾說紛紜,但診斷經驗豐富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兒童發展評估中心主任鄒國蘇觀察,家族遺傳與教養環境的影響比重似乎愈來愈高,「有的爸媽帶孩子來診斷,確診後才發現,家長本身與雙方家族裡還有一串的『大亞斯』,尤其以爸爸機率較高,」家長能及早發現,並及時修正教養態度,幫助自己也幫助孩子,她認為不見得是壞事。
1.入學前,先告知老師和家長
純欣媽媽(化名)每到孩子換新老師、新班級時,總會在開學前誠心的與老師溝通孩子的狀況,讓老師有心理準備;也讓家長們知道孩子不是暴力分子,只是有時行為比較奇怪,並表示願意積極配合老師的引導,在家也會努力教導。
2.入學前,先讓孩子熟悉環境
輔導亞斯伯格孩子經驗相當豐富的心理師王意中建議,開學前家長可帶孩子逛逛校園,用視頻記錄教室、操場、洗手間等重要地點。也可仿照「愛探險的 Dora」,幫孩子畫好從家裡到學校的地圖,反覆觀看視頻使孩子安心。
3.幫孩子交朋友
純欣媽媽不但每天在自己孩子聯絡簿貼上提醒的小紙條,署名「愛你的媽媽」,也常常寫甜蜜小紙條給坐在孩子附近的同學,「謝謝你溫柔的陪伴他」,為孩子做公關。
4.善用視覺教學
易曼解釋,光告訴亞斯的孩子「要乖乖聽話有禮貌」沒有用。
先定義什麼是「乖乖聽話有禮貌」,然後帶著他們做一次,設定一個在路上遇見鄰居爺爺的情境,清楚告訴他們每個步驟該做什麼,並排好順序;練習數次後,再慢慢變化情境、增加難度。
在校時,老師可以把「放學前的準備」分成幾個小步驟,如「檢查聯絡簿」、「檢查作業有沒有帶齊」、「整理書包」等,為每個步驟拍張照片(最好有孩子出現在照片內),讓他們按表操課。
5.溜滑梯前學人際互動
王意中建議,師長可帶著孩子到溜滑梯前學習人際互動。
首先聚焦某小朋友A,從旁觀察。師長當解說員,解釋A的表情、情緒、行為與溜滑梯上的動態畫面,記得在關鍵詞上停頓並加強語氣,如輪流、等待、插隊、爭先恐後等。
適當技巧與不適當技巧的敘述比例,最好維持在二比一,避免孩子過度專注在不適當的行為上。接下來讓孩子猜測A可能的動作,或直接讓孩子當解說員,練習描述A的行為。最後讓孩子上場玩溜滑梯。
6.告訴孩子:每個人都不一樣
老師對待亞斯伯格孩子的態度,是影響全班同學態度的最大關鍵。
因此若老師常和亞斯伯格孩子硬碰硬,或表現出大驚小怪的樣子,孩子可能很難在班上立足。易曼建議老師,幫孩子慎選友善的小天使當鄰居,在大原則範圍內容許孩子有時間去處理情緒,或等情緒過去,不堅持當下壓制。
放大他們的優點,耐心且溫柔的陪伴;跟孩子先講好一些密碼或暗語,在公開場合提醒時,也顧全他們的自尊。
7.在安全範圍內提供孩子選擇
用開賽車來比喻,亞斯伯格孩子很沒彈性,若只給一條軌道走,結果可能是他們連走都不走。最好有兩到三條軌道可選,師長在這些軌道旁邊當孩子溫柔的柵欄,孩子偶爾可以失誤碰撞,但至少不會受傷。
8.接受早療並定期追蹤評估
鄒國蘇建議,老師和家長平常應細心記錄孩子的異常行為,因為亞斯伯格的孩子在兒童心智科或精神科診間通常表現良好。
了解有哪些早療通報轉介中心、配合的早療鑑定醫院,與特教資源中心的電話諮詢服務。一旦確診,積極參加早療課程,課程結束後也要定期追蹤評估。
9.穩住自己、提供正常家庭環境
鄒國蘇認為,家長是孩子最堅強的支柱,孩子其實可以察覺最親近家人的情緒變化;先穩住自己,才有力氣和孩子一起奮鬥。
除了學習特殊教養方式外,也別忘了最基本的教養原則,儘量為孩子提供正常而穩定的家庭環境。
家長與老師們耐心的陪伴與接納,亞斯伯格的孩子原本如鐵石的心腸,終究會被感動。
易曼記得,有個孩子在她生日時送上卡片,打開一看,孩子竟畫了一張他自己最愛的捷運地圖來感謝她。雖然他們表達愛的方式有時讓人不舒服,但你會知道,他們正用自己的方式和速度在進步。
問:我的小孩診斷為亞斯,人家都說亞斯很難搞,不知道他們心裡在想什麼,好像很容易發脾氣?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未來我該怎麼教養他?
亞斯習慣規律的生活,幾點要到哪裡做什麼事情最好有一定的課表。
因此父母遇到亞斯兒,最大的挑戰就是陪著孩子面對每天不一樣的變動。
譬如,上學途中因道路施工需要繞路、數學課和音樂課調課、午休時間要練習大會舞、原定上課日突然彈性放假等,這些變動對敏感的亞斯兒都是挑戰,容易引起他們焦慮或是情緒上較為激烈的反應,因此,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陪伴亞斯兒,一同度過變動的每一天。
問:現代醫療發達,很多病都有藥治療,我聽說像是過動症就有藥吃,可以明顯改善小孩的過動症狀,那麼亞斯能吃藥嗎?吃藥會不會好?
亞斯在人際問題,以及固執行為上沒有藥物可以服用,目前僅搭配心理治療、團體治療、認知治療等方法,協助亞斯兒的社交能力和情緒察覺、壓力管理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放任不管,有可能延伸出嚴重的拒學、憂鬱、焦慮、躁鬱、強迫症等,屆時可能就會搭配情緒性治療藥物,治療情緒問題。
另外一個需要用藥的情形是,亞斯伴隨著其他症狀,譬如亞斯合併過動,則可能需要服用利他能。但是對於亞斯缺乏溝通技巧衍伸的社交問題和固著性行為則沒有特定藥物。
問:我聽說像是牛頓、愛因斯坦都是亞斯,所以亞斯是不是都很聰明?他們應該就是天才了吧,我應該不用擔心?
亞斯兒的智商和一般孩子的智商一樣,呈現常態分布,沒有特別聰明,也不是天才。雖然有些亞斯兒擁有優異的智商,對於自己感興趣、專門的科目容易被放大、被看見,但是更多亞斯兒是和普通人一樣智商。
不過,亞斯會深究自己感興趣的議題,尤其像是天文地理、電腦程式、數學、醫療等,若能在適當的領域培養相關能力,便能善用特質,找到安身立命的位置。
問:我該怎麼跟老師說我家小孩是亞斯?他會不會因此被貼標籤、沒有朋友?但是其實我家小孩不會隨便攻擊人,他只是對太空梭特別有興趣,也喜歡找人分享這些知識而已。
亞斯上學通常充滿挑戰,尤其學校是一個要求「標準化」的場所,對於個別性差異很大的亞斯來說會有點辛苦。
在讓亞斯孩子上學前,家長可以先和老師溝通,家裡的亞斯兒對哪些事情敏感?人際上有哪些不適應?偏好的興趣取向是什麼?如何排解衝動傾向?或是愛好孤獨,擔心會被孤立的獨行俠?
家長也可以提供老師一些建議,面對這些問題時,家裡和醫生建議的做法是什麼?邀請學校老師一起幫忙,透過長時間的引導,協助亞斯兒改善情形。
本文收錄在親子天下雜誌17期
❤從大腦發展到情商教育,最懂你需要的嬰幼兒早教課、親子溝通課,由親子天下專家群連手打造,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前往愛奇藝訂閱❤
❤從大腦發展到情商教育,最懂你需要的嬰幼兒早教課程、親子溝通課,由親子天下專家群連手打造,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前往愛奇藝訂閱❤★版權所有,轉載前請申請開白,核准授權之內容須完整加注作者及出處,出處為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微信號:cn-parenting)
★尊重原創,請依照上述規範申請轉載,未申請開白之自行轉載行為將一律視為侵權。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看更多親子天下的原創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