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單位給了你什麼,而要問你給單位貢獻了什麼?」你覺得這句話很無恥。
說白了其實就是一個角度問題,你站在一個打工者的角度,覺得單位、領導其實是找這種藉口來壓榨人,就是為了把大家更好的壓榨。
要是你抱著這樣的想法不改變,那只能是這輩子都打工。
但我覺得,其實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做人不能太片面,不妨換個角度來看看。
為什麼會覺得這樣的話很可恥,因為你在用打工者的思維在思考問題、看待問題。
那麼我們來試想一下,要是你一直抱有如「你給我多少錢,我給你幹多少事」。
「反正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做好我自己的工作就行,其他的事情都不歸我管」
等等諸如此類的想法和思維,你覺得你能在你的工作崗位上幹出多少業績?
要是抱著這樣的心態或者思維在做事,你覺得領導會看的上你嗎?
我之前再做電商的時候,那時的我還是在做電商運營,就遇到了很多抱有這樣的打工思維或者心態的同事,特別是同組的還有一個推廣,當時的工作量也是比較大,整個運營組裡面根本忙不過來。
本身大家的考核業績就是一起的,大家在分配任務的時候,也適當給推廣加了一些不屬於工作的業務。
結果推廣直接說:「老闆只出了讓我做推廣的工資,沒給我算其他工作的工資,我有權利拒絕分配的任務,要我做可以,把這份工資也給我加上」。聽得整個運營組其他同事直翻白眼。
他這種行為,不僅讓他在辦公室內的人緣特別的差,也讓他自己根本不受領導喜歡和重用,等到人事部門招收到了新的推廣,他自然是被勸退了。
其實啊,認為這句話可恥,無非是如我認識的這個推廣一樣。
太過於計較個人的得失,說白了就是一分錢一分貨的小買賣心態。
為什麼會有人會說:「不要問單位給了你什麼,而要問你給單位貢獻了什麼?」這句話。
其實他們已經在這個上面嘗到了甜頭。
他們更懂得先付出,才能有收穫。種瓜了才能得瓜,種豆了才能得豆。
其實在這個社會上,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個人做生意,或者是個人的為人處世;
你想要沒有付出就有收穫那可能嗎?
真當天上能夠釣餡餅啊?
哪怕是天上真的掉餡餅,要是你不早起去撿,你覺得你能得到嗎?
你的早起就是付出。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
當年杜月笙本是一個賣水果的小癟三,結果這樣的一個小癟三卻成了一個頂頂有名的黑道大佬。其開創傳奇一生的秘訣就是:懂付出!
在1910年,上海青幫過年。老大黃金榮發賞錢給手下小兄弟。領到賞錢,小兄弟們開心得不得了。只有一個人領了兩千大洋就衝了出去。黃金榮覺得奇怪,便對心腹說:「出去看看,小赤佬到哪裡去了?」
這個小兄弟坐擺渡過江來到陸家嘴,下船後一直往前跑,跑到金橋這個地方,又把黃老闆的賞錢全部分給了底下弟兄。心腹給黃金榮報告:「這小子又把錢賞給了小兄弟。」
黃金榮驚嘆:「恐怕我死以後,黃浦灘就是他的了。」
這小子,便是杜月笙。
後來杜月笙成為了黑道大佬以後,對於上門求助的人都是慷慨相助!
不管對方是什麼身份,哪怕你是拉車的、打草繩的,只要你向他開了口,就從沒拒絕過別人。
就是因為他的不計付出,才能讓他在當時混亂的上海一呼百應!
對於領導或者單位而言,你真的有才,為其創造了價值,他真的會吝嗇這個錢嗎?
其實站在領導角度來看:領導也是看你幹了多少事,才會給你多少錢。
對於領導來說,你給我幹出什麼什麼的成績,他才會給你某某職位,不然那麼多人,他憑什麼選你呀?要是隨便一個人就讓他上位,那不是站著茅坑不拉屎。
要知道,職場是一個利益交換的場所。對於打工者來說肯定是處於相對而言的弱勢!
對於領導還是單位來說,他們都是很勢力的,在你沒有顯露真本事之前,憑什麼要讓他們先付出,要知道人才不是只有你一個,後面還有大把的人。
你什麼都不做,卻是妄想單位和領導能夠像伯樂賞識千裡馬一樣一眼就相中你,你自己覺得可能嗎?你當領導會這樣做嗎?
領導大部分都是從員工提拔上去的,自然深諳員工心理;
但員工如若想當領導,就也必須熟悉領導心理。
所以啊,作為職場人要想獲得領導的重用,想要讓領導關注你,你就要站在領導的思維上去思考看待問題,想一想單位、領導需要的是什麼。
在職場工作,就如同坐生意一樣,你只有先付出一定的成本把貨進到店鋪裡面,你才能夠盈利。在職場上做事業是如此只有先投入,還不計回報,積極的為單位和領導創造價值。
你覺得領導會平白浪費你這樣的人才嗎?毫無疑問絕對提拔重用你。
所以說,你覺得可恥,你只是站在了一個打工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要是想在職場上有更好的發展,就要打破這樣的思維。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謝謝你,在這個世界的角落,找到了我!歲月靜好,願你幸福,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