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額,這一拉低教學質量、危害學生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的問題,一直為廣大老百姓詬病,也是近年來國家在民生領域著力解決的難點之一。
近日,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審議省政府《關於貫徹實施<湖南省中小學校幼兒園規劃建設條例>情況的報告》(簡稱《報告》)中,公布了一份「成績單」——
9月3日,城步苗族自治縣芙蓉學校,學生舉手回答老師的提問。該校近日投入使用後,縣城的希望小學和南山實驗學校「大班」人數從60多人減少到不足40人。 嚴欽龍 易朝校 攝
從2016年至今年10月,湖南累計消除大班額4.67萬個,大班額佔比降至0.57%、超大班額實現清零,大班額、超大班額比例降幅均居全國首位。成績很亮有沒有?這背後,是湖南省委省政府持之以恆破解大班額難題、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努力和決心。
高位推動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始終關注的一件大事。
「治水修路辦學興業。」
這是許達哲來湖南工作後,多次提到的施政重心。他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談到自己下鄉「插隊」時曾擔任過代課教師,對教育有著一份難以割捨的情結。
4月7日,許達哲在瀘溪縣浦市鎮浦溪村考察,向村裡的孩子們關切詢問就學情況,鼓勵大家好好學習、快樂成長。 資料照片
在湘工作以來的5個教師節,許達哲都是與師生們一起度過的。其中,2016年出席了與先進教師代表的座談,2017年走訪了江華瑤族自治縣涔天河小學,2018年走訪了第一師範,2019年走訪了新晃侗族自治縣芙蓉學校並在教師節當天與先進教師代表座談,今年又在教師節當天走訪了第一師範和湖南大學。從公辦幼兒園建設到村小和農村教學點建設,從抓教育扶貧到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從發展「網際網路+教育」到教師隊伍建設,從推進「雙一流」建設到擦亮湖南職業教育名片……從幼兒園到大學「全階段」,從城市到農村「全地域」,這些事關教育方方面面的事,都是許達哲時常掛在嘴邊、記在心頭、親自過問推動的事。5月9日,許達哲在張家界調研時考察桑植縣芙蓉學校建設情況。湖南日報記者 趙持 攝
針對大班額這個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痛點問題,許達哲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調度大班額化解工作。2018年初,基本消除超大班額作為全省12件重點民生實事工程之一,被列入省政府工作報告。在市州調研時,許達哲專程走訪了龍山縣高級中學、零陵區中山路小學、大祥區第一實驗小學等多所中小學,分析總結大班額的癥結所在,聽取當地群眾心聲訴求。他要求,一定要精準施策,帶著感情和責任去解決好大班額問題。
全面攻堅
高位推動下,一場讓大班額退出歷史舞臺的攻堅戰役在湖南全面打響。
為了壓緊壓實地方責任,湖南先後下發消除大班額工作通報12期,並直接送各市州、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省政府督查室組織開展兩次專項督導,省教育廳建立廳委領導聯點督查制度;不定期對消除進度慢、措施不力的市州進行約談;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工作納入省政府「真抓實幹督查激勵項目」。全省各市州均將消除大班額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重要內容,各地黨政「一把手」掛帥更是成了「標配」。作為全省消除大班額任務最重的市州之一,永州市成立了市委書記任顧問、市長任組長的高規格學位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參與學位建設的單位負責人,人人領到一本《集中突破城區學位建設和消除大班額專項行動手冊》……郴州市北湖區第19完小將附近的人防辦原辦公區域納入教育用地;湘南學院附屬小學把附近騰空的原文聯辦公樓改成教學樓;永州市京華中學和9公裡外的農村中學——嵐角山中學合作辦學,注入優質師資力量,多創造出3000多個學位……自上而下全面發力,全省各地結合實際,「一校一策」、精準施策,開創了許許多多消除大班額的好經驗好做法。近3年,湖南累計投入資金372億元,累計增加學位132萬個,其中實施新建、改擴建項目1256個、新增學位122萬個。這力度,槓槓的。「以前班上70個孩子,批改作文是最頭疼的事。現在班上只有45個學生,我有更多的時間發現孩子作文中的細節之美,感受每個孩子的與眾不同。」永州零陵區荷葉塘學校副校長、語文老師何慧函的一席話,道出了消除大班額對於學生成長的裨益所在。
芙蓉花開
大班額問題,本質上是老百姓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與教育供給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在貧困地區尤甚。為此,湖南的策略是高質量興建一批學校,用更完善的基礎設施、更優秀的師資補齊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短板。
湖南古來素有「芙蓉國」之雅稱,這批學校,也被許達哲命名為芙蓉學校——2017年12月11日,省政府印發《湖南省貧困地區中小學校建設實施方案》,決定從2017年開始,省級財政安排12億元,每縣補助省級資金3000萬元,支持40個武陵山和羅霄山集中連片特困縣和國貧縣建設43所芙蓉學校。「要高質量推進芙蓉學校建設,著力打造品牌示範工程。」幾年來,許達哲多次主持會議進行專題研究部署,對芙蓉學校建設寄予厚望。
2019年教師節前夕,許達哲在新晃侗族自治縣芙蓉學校走訪調研。湖南日報記者 趙持 攝
2019年教師節前夕,許達哲來到新晃侗族自治縣芙蓉學校考察,主持召開全省芙蓉學校建設工作座談會。他強調,要本著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建好芙蓉學校,把這項工作作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的具體行動、弘揚湖南崇文重教優良傳統的重要舉措、實現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基礎工程。為高標準把建設芙蓉學校這件好事辦好,省教育廳牽頭,各相關部門使出渾身解數——委託專業設計機構編制《中小學校建設指南》和《芙蓉學校標準設計圖集》;下達專項補助資金支持學校建設;通過公費定向師範生培養、「三區支教計劃」「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項目的傾斜支持,為學校培養配備優秀教師隊伍;通過「中小學網絡聯校建設」等項目的傾斜支持,開展教育信息化創新試點;組織名校對口幫扶,已開學的芙蓉學校均與名校籤訂了結對幫扶協議……一朵朵美麗的「芙蓉花」在大家的齊心呵護下,開到貧困地區孩子們的身邊。走進位於韶山市清溪鎮花園村石山安置區旁的芙蓉學校,5棟拔地而起的橙紅色大樓十分醒目。今年9月,這所學校迎來了首批10個班450名學生的入讀。學生家長劉天明說:「我是農民工,以前城區學位緊張,我們全家為了孩子讀書發愁,沒想到現在不僅能順利入學,還能在這麼好的學校讀書,真是喜從天降。」去年9月1日建成投入使用的新晃侗族自治縣芙蓉學校,與長沙市育英學校、明德麓谷學校等聯合建起了「雲課堂」,定期進行遠程網絡教學。在這裡,孩子們正通過教學一體機、攝像頭、高速寬帶等「千裡眼」「順風耳」,和遠在長沙的孩子們同上一堂課。五年級學生吳晁軒說,長沙的老師邊講邊跟我們互動,我覺得很輕鬆,很快樂。……每一次去到芙蓉學校,所見都是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所聞都是家長和老師真心點讚。這讓湘伴君心裡覺得暖暖的,很治癒。因為在這裡,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也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努力抓住人生出彩的機會。
「要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讓教育資源像水面一樣公平。」正如許達哲在第一師範古井邊所說的那樣,今天的湖南,正下大力氣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為讓每一個孩子「有學上」「上好學」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