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葡萄大量上市,康康上網看到每天喝點葡萄酒,有益健康,就自釀了幾瓶葡萄酒,不料,才喝了半瓶,就上吐下瀉。福建協和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侯培鋒說,受條件限制,自釀葡萄酒可能含有甲醇、細菌,建議不要輕易嘗試。此外,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酒精(飲料)列為Ⅰ類致癌物,為了健康,大夥最好少喝酒、不喝酒。
神操作
喝了自釀酒 上吐下瀉康康:我自釀的葡萄酒剩不多了,很好喝,再來一杯?
老婆:前兩天,你上吐下瀉那次,就是喝了自釀葡萄酒之後吧,還是別喝了!
康康:我釀酒用的是新鮮葡萄,洗得乾乾淨淨,哪會出問題?
侯培鋒:自釀葡萄酒,很難控制原料、環境、釀造條件,可能導致甲醇超標,還可能存在細菌汙染,飲用應謹慎。
康康:可是,網上說每天喝點酒,對心臟有好處,還能軟化血管、美容養顏、抗癌。我每晚睡前喝一杯,睡得特別香。
侯培鋒: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酒精(飲料)列為Ⅰ類致癌物,美國心臟協會也建議任何人都不要以「降低冠心病風險」為理由而飲酒。
醫點通
自釀葡萄酒 甲醇多糖多業內人士指出,銷售的葡萄酒是用專門的酒葡萄釀造的,釀酒企業會全封閉式消毒去甲醇,在溫度、溼度、發酵時間的控制上非常嚴格,白葡萄酒需3~4個月的發酵時間,紅葡萄酒需1~2年。而自釀葡萄酒大多採用鮮食葡萄,釀酒風味會打折扣,且僅用水清洗,可能殘留細菌、農藥等。葡萄表皮是葡萄酒中酵母的主要來源,用水衝洗,還可能把葡萄表皮的酵母洗掉,葡萄無法充分發酵。
此外,釀造葡萄酒需要無菌環境和絕對的低溫,因為葡萄皮中的果膠在果膠酶或熱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黴變也會產生大量甲醇,發酵越徹底,甲醇含量越高。而自釀葡萄酒大多在常溫中發酵,酒中的甲醇很容易超標。
侯培鋒說,市民自釀葡萄酒,方法一般比較簡單,初學者大多是「十斤葡萄一斤冰糖」,放在玻璃罐內釀造,無法全封閉式消毒,也沒有去甲醇的工藝,更無法保證時間和溫度,可能造成甲醇、大腸桿菌超標,大量飲用可能導致甲醇中毒。為了達到一定的酒精度,自釀酒只能添加大量的糖,也存在健康隱患。因此,不建議自釀葡萄酒。
喝葡萄酒養生?不靠譜坊間流傳,適量飲酒有益健康,尤其是每天喝點葡萄酒,因此,不少人喜歡每天喝點酒養生。他們認為,酒精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只在飲酒過多時才會發生。
人民日報公眾號此前發文稱,世界權威醫學期刊已證實:喝酒沒有任何健康好處!該文引用了發表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的研究。這個研究涵蓋195個國家及地區的2800萬飲酒者,結果表明,酒精不存在所謂的「安全攝入量」,無論攝入量高低,飲酒對身體都是有害的。
侯培鋒說,很多人認為,喝葡萄酒可以養生,主要是因為它含有白藜蘆醇、花青素、單寧等抗氧化劑,其實,這些物質在酒中的含量很低,如果想靠喝葡萄酒來養生、抗癌,需要喝很多量。
常見癌症多與飲酒有關侯培鋒說,飲酒和常見的乳腺癌、結直腸癌、肝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口腔癌、喉癌等有直接關係。酒精給女性帶來的風險更大,數據顯示,美國有16.4%的女性乳腺癌與飲酒有關。
他指出,適量飲酒是有前提的。「適量飲酒」這一說法,相對權威且著名的出處是2015版的美國膳食指南,其報告指出,歐美人對飲酒習以為常,酗酒甚至有酒癮的人不少,為了讓大家更容易接受和執行,官方才給出「成人適量飲酒」的建議。因此,「適量飲酒」是對需要喝酒的人或有飲酒習慣的人說的,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勸導。為了健康,最好少喝酒。
【來源:海峽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