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前一亮的美景,也就有日新月異的騙術。而美容業的消費陷阱也不是只有今天才聽說了。跟著我們要說的是:免費才是最貴。
廣東美女小娟在廣州白雲區某美發美容院消費。店員拼命推銷說店裡的拔罐效果很好。經不起店員的拼命推銷。小娟最後答應體驗一下,然後在店鋪進行了一次拔罐檢驗。體驗價值竟是2020元,體驗後店員告訴小娟。如果你辦理一張5000元的會員卡的話,就可以享受3.8折的優惠。於是小娟這個辦理的這張會員卡。為了打折,小娟只好答應辦一張5000元的會員卡。但加上這次打折後的拔罐費用,總共支付了5597元。回到家後想著越想越不對勁。
#美容養顏#過了三天後,小娟就想去退還會員卡裡面的款項。於時再次來到了店鋪。結果在店員的軟磨硬泡之下,小娟又進行了一次面部美容體驗。在體驗過程中,詢問店員體驗價格是多少?被告知體驗價為1980元。還是不可以從會員卡餘額中扣減那種。需要另外支付。當時小娟是不想繼續做下去了,但店員又有話說了:如果現在不做,你的臉會黑變成陰陽臉。小可愛小娟沒辦法了,不得不繼續做美容。而且在店員的推薦下,小可愛她又支付了4152元,購買了4次的美容套餐。
不久後小的收到美容美髮店發來的簡訊。說店鋪已經關閉,以後需要到其他店鋪進行消費。小可愛小娟無奈之下,只能選擇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法院方面表示:小娟不同意這個單方面變更提供服務的結果。所以最終認為這個被告和被告經營的店鋪,這種單方增值服務的行為,是構成了違約。判決美容美髮店經營者周某向小娟返還8140元。現實生活中,不少美容美髮養生的店鋪。存在各種違規經營行為。例如店名與工商登記信息不一致,拒絕籤訂服務合同,將款項支付至其他個人帳戶。向消費者出具籤章與店名不一致名收據或者會員卡等。
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就算支付了大量金錢。也因為經營主體不清,導致訴訟主體錯誤造成維權困難。提醒廣大的消費者:在接受服務之前應該要查明。服務提供商,在工商部門登記的企業名稱,經營資質和經營範圍。而且在提供服務時。要與服務提供方了解服務內容和價格明確約定。最好是以書面形式進行確認。而且在付款的時候,你要謹慎審查這個收款主體的名稱。保留好付款的憑證。當然在街上買個鑰匙扣這種的就沒有必要了!
不是說不可以高端,不是說不可以高消費。但高消費是靠那個哄哄騙騙消費的手段,那商家本身心裡的意願,都已經不像是做正行生意了。是不是只有違約這麼簡單呢?在電商線上銷售火爆的同時,現在實體店鋪的經營是呈現兩極分化的。一些是童叟無欺的實惠貨,而一些是要不十年沒生意,要不一單生意吃十年。見到好騙的,就沒人性的了。如果要避免大面積消費者被騙,除了消費者自己要小心,相關部門應該對這些潛有風險的企業加大監管力度。因為他們的跑路指數是非常高的。小可愛們遇到這樣的情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