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魏蔚)7月24日,嘀嗒聯合多個機構協會推出「順風車行業標準課題研究集思會」(以下簡稱「集思會」),邀請用戶、專家學者等圍繞「平臺運營規範標準」等方面進行討論。上周滴滴首次披露了順風車階段性安全方案。對於滴滴而言,順風車的訂單量佔比雖不大,但它讓滴滴重新梳理了安全思路。順風車之於嘀嗒,則是唯一貢獻營收的業務。不論是考慮營收還是品牌信譽,兩家都不能輸。
在滴滴召開順風車安全溝通會後6天,嘀嗒也針對順風車業務發聲。嘀嗒與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城市智行研究院等開展順風車行業標準課題研究,為政府治理提供決策參考。
集思會首期議題為「既然乘客付費,那麼順風車車主和乘客,是平等互助的合乘關係,還是客運範疇的服務與被服務關係?」公眾可通過嘀嗒出行等平臺參與投票和評論。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在進行匯總梳理之後,將提交給有關部門,作為決策參考。
城市智行研究院院長沈立軍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由於缺乏統一行業標準和規範,目前各家出行平臺往往按照「家法」來運行順風車業務,在平臺、車主和乘客的三方責任關係,運營規範標準如發單機制和定價體系,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如人車準入標準和行程中監控等方面,尚無一個可參考的通用標準,對於偏離順風車本質和安全門檻的行為,也缺乏統一的標準規範來進行懲戒和約束。
為了讓行業及公眾理解什麼是合規順風車、明確合規順風車的出行體驗是怎樣的,嘀嗒通過推出《嘀嗒順風車合乘公約2.0》,從「明確車主責任、乘客責任及平臺主體責任」「制定合乘規則」「合乘行為規範」幾方面著手,為行業標準課題研究提供實踐樣本。
相對平靜的順風車行業突然熱鬧起來。上周滴滴方面也釋放了重啟順風車的信號,公布了順風車整改期間的階段性安全產品方案。方案取消了「附近接單功能」,要求車主僅能在常用地點間接單等。不過滴滴順風車總經理張瑞並未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順風車上線時間,他僅表示,未來將在白天試運行順風車,並在試運行期間免收車主信息服務費。
滴滴總裁柳青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順風車是一個有巨大社會責任的業務,在整個滴滴的訂單量佔比只有5%-10%,但這個業務的風險很大,團隊曾考慮滴滴要不要因此擔負歸零的風險。
「因為順風車事件,滴滴對安全的投入和重視前所未有,這是在向用戶傳遞信任。拋開安全,順風車對嘀嗒的營收意義更大」,智察大數據劉大偉認為,「兩家先後強調順風車安全機制、行業規則,其實是想在這個賽道控制話語權」。
不同於滴滴,嘀嗒目前只有計程車和順風車兩大業務。嘀嗒公關部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嘀嗒在市內合乘的順風車訂單上僅收取1-3元的信息服務費,對城際順風車業務收取5-8元服務費。嘀嗒的計程車業務是不向司機收費的」。對於嘀嗒的營收情況以及是否盈利,嘀嗒方面則未予透露。
來源: 北京商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