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竹節的畫法
畫筆必先立竿,再出枝布葉。竹竿的很重要,不可平行,要有變化,竹竿之間的交叉不能成十字交叉、三竿不可交於一點,也不能相交形成等邊幾何形。竹竿間的交叉點儘可能避開畫面的中心。竹竿還需有主次,要突出主體,可用墨色的濃淡加以區別。一般主體墨色較重。還應注意的是竹竿留節時要有錯落,避免節節相對。畫整竿竹時應注意竹竿的長短變化,中間節長,根部和梢部漸短,這是竹的生長規律。
畫竹竿用筆應勁挺,可取狼毫筆蘸墨或色由下向上,亦可由上向下,逐節畫出,一氣呵成。可先側鋒入紙,稍作提按調整為中鋒勻速寫出,到竹節處稍作停頓即側鋒收筆。筆畫線條須有圓勁之意。畫粗毛竹宜用羊毫大筆蘸淡墨,特大竹竿可以兩筆畫成,要求墨色濃淡銜接自然,使兩筆之墨色渾然一體。
畫竹節在竹竿畫完墨色,將幹未乾時以濃墨寫出。有用「乙」字形的橫弧線,由左至右畫出,還有用「八」字形畫出。用筆有頓性,一點便過,不可死板。橫弧線向上彎或向下彎皆可,宜兩頭重中間細。一幅畫中須用同一種方法寫出才能統一。畫竹竿留節處空白須適當。
竹枝的畫法
竹枝為互生,作畫可分左右出枝,前後出枝兩個類型。畫左右枝時須有虛實變化。根據畫面需要,或左虛右實,或左密右疏,一般葉密處枝多葉疏則枝少。畫枝宜中鋒用筆,先由竹節處向外畫出主枝,再順逆往來畫出小枝。不可一味向外或一味向裡,線條應剛柔相濟、流暢有力。枝條應粗細適當,細如牽絲則無力,太粗則枝葉難分。墨色應重於竹竿而稍淡於葉,避免枝葉脫節。
竹葉的畫法
畫竹葉是畫面的最後一步,也是成敗的關鍵。初學可從單個組合入手。前人概括的多種組合如「人」字、「個」字、「介」字等等,非常便於學習。
畫葉筆法以中鋒為主,重按輕提,一筆抹過。竹葉的墨色一般要重於枝幹。
竹葉的重疊、穿插是畫葉的難處。葉子越密集,重疊越多難度越多,極易出現雜亂無章的毛病。初學宜從簡單的疊葉法入手,如疊「個」字或「介」字,先求不亂,在熟練以後再添筆破「個」字或「介」字。小組葉能畫好,大組亦能畫好。
枝葉練習
局部練習了竿、枝、葉的畫法之後,應進行整體組合練習。注意用筆的連貫流暢,整體枝葉疏密虛實的布置安排及墨色濃淡枯溼的變化。
竹子出梢各式
竹子的出梢結頂是畫好竹葉的重點。所謂出梢結頂是指葉組的最邊緣處。因為凌空出梢,背景即是空白的紙絹,是畫面墨色對比最強,也是視覺上最引起觀者注意的地方,此處葉子的穿插結合生動與否直接影響作品的整體效果。有時只要出梢結頂生動合理,其他葉子疊加稍亂亦無傷大局,出梢結頂之功效可見一斑。
左右橫梢式須有上揚或垂等起伏變化,取勢為之,太平則顯死板無生機。作下重梢宜有輕重虛實,或上密下疏,或上疏下密。還須有上挺之意,不可一味下垂無生趣。
風梢的畫法
竹葉姿態千變萬化,在風力作用下更加複雜,但仍有規律可尋。畫風葉可用疊葉法,或「個」字或「介」字,只不過要順著風向疊,再視具體情況添補枝葉破之即可。注意頂風處葉子須組織得蓬鬆一些。
枝葉組合練習
竹筍的畫法
竹筍畫外有一層殼,一即竹籜,竹籜尖端長有小葉片稱為籜葉。筍只長高不長粗,筍細竹亦細。
畫筍時清水筆蘸墨筆尖濃筆根淡,由上而下分筆畫出竹筍。較濃的墨畫出籜葉。墨色將幹時用較重的墨點出斑點即可。
作品欣賞
急風疏雨
虛心高節
平安貞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