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記性可真差呀!一個問題說幾次他也記不住。」
「可不是嗎,我家昨天學過的,今天再問,他又忘記了!」
大寶上一年級後,我經常聽到一些家長這樣聊天。
上小學後,記憶力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各科學業,對學習能力有了全新的要求。能聽懂老師講課,會規範書寫,會運算,這些重要的基礎學習任務,需要孩子迅速掌握。
記憶一般分為三種:
1、對一般性事物的認識記憶;
2、從過往經歷中獲得的自傳式回憶;
3、視覺記憶。
老師講課容易聽懂,並且能記得住,需要的就是前兩種記憶能力。
第3種記憶,就是看過的東西能記住。像拼圖遊戲,就是在鍛鍊這種能力。
記憶力好的孩子,優勢會很明顯。因為他們能根據各種不同的學習要求,來調用自己記住的知識。那怎麼做,能幫助孩子增強記憶力呢?就是和孩子一起復盤。
復盤這個詞最近幾年很流行,以前是工作上用到。每次通過周、月、季度、年底的總結,來復盤我們做過什麼。平靜理性地思考哪些是最優解決方案,哪些是做得不好的。通過復盤,讓自己的思路更清晰。
其實育兒也是一樣。每天復盤,既能幫助孩子回憶,理清思路,增強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回顧一整天發生了什麼事,能極大地提高他們的記憶力。
復盤需要我們跟孩子一起回憶,幫助他們記住發生的事。所以我們每次提問都需要延伸,這樣能更加有效的鞏固孩子的記憶。具體如何提問,可以分二步:
第一步,復盤時問什麼:
「我們剛剛去了哪裡?」
「見到了誰?」
「玩了什麼?」或「吃了什麼?」
「還發生了別的什麼事」
第二步,延伸提問來加深孩子記憶:
對於去哪,我們可以接著問「去過的地方,有什麼東西啊?」
比如建築物是高的還是矮的、什麼顏色、什麼形狀、上面有什麼招牌之類的;
那裡還有些什麼?你還看到什麼了?
把它們的樣子描述出來,中間發生什麼插曲,這些延伸的提問,會讓孩子記憶更加深刻。
對於見到誰,我們可以繼續問「那個小朋友是誰陪著的呀?」
比如可以描述一下,小朋友長什麼樣子?穿什麼衣服?陪他一起的是誰?長什麼樣子?等等。
而且這裡還可以繼續延伸。
他們的衣服是什麼顏色?是否戴帽子或眼鏡,對人物的描述更清晰,更能增強記憶,也能鍛鍊孩子對細微事物的觀察能力。
對於玩了什麼,可以問當時發生了什麼事。
比如有兩個小朋友搶玩具啊,他們如何解決的?這樣解決能讓兩個人都開心嗎?等等,根據孩子的能力和年齡大小來決定,慢慢引導。
對於吃了什麼,可以問顏色、形狀、氣味、味道來延伸。
這和之前寫的一篇刺激孩子感官,提高專注力的文章又有連接了。用提問來引導孩子觀察,讓孩子觀察來刺激他們的感官發育,同時細微的觀察形成了寶貴的專注力。沒有專注力,一切都枉然。
家庭啟蒙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潤物細無聲」。家長能去學習,慢慢練習,才能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