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起格力,所有人都會想起董明珠。
但是說起美的,就沒有多少人創始人是誰。
但是這次美的創始人在自己家被5個劫匪劫持的案件迅速傳遍網絡,才讓大家知道美的的大老闆原來叫做何享健。
78歲的何享健持有上市公司美的集團公司32.41%的股份,目前美的集團市值超過4000億,何享健身價有1300億。
在2020年2月《全球富豪榜》上,何享健及其家族以1820億元排名中國富豪榜第八。
何享健老先生是如何把美的從一個5000元的生產隊,跨過了一個個企業發展的坑,做到今天市值4000億的企業,並且順利完成交接班的呢?
今天我就和大家從三個方面分析,希望對於不同階段小微、中大型企業和投資者都會有啟發。
我們站在2020年看,美的現在是中國家電行業的龍頭,市值4130億,領先于格力的3479億和海爾的1082億。
回頭看過去改革開放40年以來,家電發展歷程先後倒下了像春蘭空調、新飛電器、南京熊貓、夏新、廈華波導、牡丹、愛多等,一個個讓人記憶猶新的品牌。
我在研究投資家電行業的過程中,總結了這些失敗企業的兩個原因。
再看看美的是如何從這些坑裡面爬出來的,大家就更能理解美的艱辛,無論大家在企業經營、投資中都可以借鑑。
第一、重營銷、輕研發。
家電是國內最早開放、也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企業不只是要面對國內同行競爭,還要面對國外龍頭公司的競爭。
家電行業是產品需求變化快、技術進步周期短的行業,也就是說一家公司你可以憑藉一兩個新技術、新產品迅速崛起,但是很快會被後來者用更新的產品、更低的價格所取代。
這些倒下的企業,都有一個共性,將大量的資金投入營銷中,像愛多曾經就拿過央視標王。
所以身處在這個需求和技術快速變化的行業,如果產品不能推陳出新,企業就會倒下。一句話總結就是家電、電子行業拼的是速度。
第二、管理、激勵體制的失誤。
這些倒下的家電、電子企業還有一個共性,大部分是屬於國有、集體控股企業。
這是我們國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中的歷史原因。
在這樣高度競爭行業裡,國有大股東和經營層利益不統一,產品戰略、決策速度慢,導致企業從內部分崩離析,像著名的健力寶、華晨汽車等事件。
2001年以前美的也同樣遭遇了這樣的坑。
有次何享健為了激勵人才,提出提高管理人員待遇,結果文件發給上級主管單位沒有被批下來,理由是:
「一個保安隊長的工資,比我們公安分局的局長工資還高,這怎麼行?」
那美的是如何從這兩個坑裡面爬出來的呢?
1、內部研發和外部併購的品類擴張戰略。美的選擇了內部研發和外部併購兩條腿走路。
1980年的風扇,到1985年的空調,再到1993年電飯鍋,再到2001年微波爐、洗碗機、燃氣具,這是美的自主研發的產品。
在外部併購上,美的的腳步也不慢。
2004年通過資本併購華凌冰箱進入冰箱行業,併購榮事達、小天鵝公司進入洗衣機行業。
2010年更是併購了埃及、義大利空調公司、東芝家電和德國庫卡機器人公司。
前兩年還投資了小米公司。
詳細大家可以看文稿的圖,紅色是自主研發,灰色的是外部併購。
美的研發資金投入只有營收的3.4%,走了一條和華為自主研發不同的道路,這需要有強大的資源整合和管理文化融合能力。
2、美的通過管理層收購解決了與大股東利益不統一和決策慢問題。
為了解決大股東和經營層利益不統一和決策慢的問題。
2001年美的正是啟動了「管理層收購」MBO改制,公司管理層通過融資購買公司股份,更好地激勵管理層人員的積極性。
經過反覆磋商,2000年初鎮政府將所持有的3518萬股份轉讓給何享健持股94.55%的美託投資公司,其中10%現金支付,90%通過銀行貸款分期付款。
何享健等經營層控股美的,避免了健力寶創始人李經緯的悲劇。
2008年以來推出了十次股權激勵,以及七次的合伙人計劃。
同為家電龍頭的格力電器也被外資收購,2019年外資高瓴資本花了417億收購了格力電器格力集團國有股的15%股份,成為了大股東。
但是高瓴資本把這些股份的投票權交給董大姐,在6月1日召開的格力股東會上,作為第一大股東的高瓴資本沒有派代表出席。
其實這是另外一種的變相MBO管理層收購。
3、去家族化的繼承。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尤其是人才的升級。
創業期的人才,絕大部分是很難沿用到企業的成熟期。
這時候就要碰到清退位高權重但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老臣子、老員工的問題。
當年何享健曾指著一臺電腦說:「誰能使用這臺電腦,我馬上給他升一級,否則就把位置讓出來」。
何享健用這種「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讓老臣子、老員工讓出了位置,給新人才鋪好了道路。
關於人才何享健這樣說:
美的60年代用北滘人;
70年代用順德人;
80年代用廣東人;
90年代用中國人;
21世紀用全世界的人才!
並且在企業交接上,何享健並沒有讓兒子管理美的,而是選擇了職業經理人方洪波作為接班人。
方洪波從2012年開始執掌美的,美的銷售額從2013年的1200億增長到2019年的2800億,這也證明了方洪波的能力和何享健的眼光。
我從美的產品擴張模式、經營層利益、人才引進三個方面,和大家分享了美的是如何爬過一個個企業發展路上的坑。
最後也祝願78歲的中國第一代企業家何享健老先生平安,加強安保,為中國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和推出更多好的產品。
就像美的公司的廣告語:美的生活,給你美好人生。
從企業家的角度選投資,以投資人的格局做企業!我是宋子,我們下周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