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創始人「虎口脫險」,美的在他手上如何成為4000億巨頭?

2020-12-22 單仁行我看行

我們說起格力,所有人都會想起董明珠。

但是說起美的,就沒有多少人創始人是誰。

但是這次美的創始人在自己家被5個劫匪劫持的案件迅速傳遍網絡,才讓大家知道美的的大老闆原來叫做何享健。

78歲的何享健持有上市公司美的集團公司32.41%的股份,目前美的集團市值超過4000億,何享健身價有1300億。

在2020年2月《全球富豪榜》上,何享健及其家族以1820億元排名中國富豪榜第八。

何享健老先生是如何把美的從一個5000元的生產隊,跨過了一個個企業發展的坑,做到今天市值4000億的企業,並且順利完成交接班的呢?

今天我就和大家從三個方面分析,希望對於不同階段小微、中大型企業和投資者都會有啟發。

我們站在2020年看,美的現在是中國家電行業的龍頭,市值4130億,領先于格力的3479億和海爾的1082億。

回頭看過去改革開放40年以來,家電發展歷程先後倒下了像春蘭空調、新飛電器、南京熊貓、夏新、廈華波導、牡丹、愛多等,一個個讓人記憶猶新的品牌。

我在研究投資家電行業的過程中,總結了這些失敗企業的兩個原因。

再看看美的是如何從這些坑裡面爬出來的,大家就更能理解美的艱辛,無論大家在企業經營、投資中都可以借鑑。

第一、重營銷、輕研發。

家電是國內最早開放、也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企業不只是要面對國內同行競爭,還要面對國外龍頭公司的競爭。

家電行業是產品需求變化快、技術進步周期短的行業,也就是說一家公司你可以憑藉一兩個新技術、新產品迅速崛起,但是很快會被後來者用更新的產品、更低的價格所取代。

這些倒下的企業,都有一個共性,將大量的資金投入營銷中,像愛多曾經就拿過央視標王。

所以身處在這個需求和技術快速變化的行業,如果產品不能推陳出新,企業就會倒下。一句話總結就是家電、電子行業拼的是速度。

第二、管理、激勵體制的失誤。

這些倒下的家電、電子企業還有一個共性,大部分是屬於國有、集體控股企業。

這是我們國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中的歷史原因。

在這樣高度競爭行業裡,國有大股東和經營層利益不統一,產品戰略、決策速度慢,導致企業從內部分崩離析,像著名的健力寶、華晨汽車等事件。

2001年以前美的也同樣遭遇了這樣的坑。

有次何享健為了激勵人才,提出提高管理人員待遇,結果文件發給上級主管單位沒有被批下來,理由是:

「一個保安隊長的工資,比我們公安分局的局長工資還高,這怎麼行?」

那美的是如何從這兩個坑裡面爬出來的呢?

1、內部研發和外部併購的品類擴張戰略。美的選擇了內部研發和外部併購兩條腿走路。

1980年的風扇,到1985年的空調,再到1993年電飯鍋,再到2001年微波爐、洗碗機、燃氣具,這是美的自主研發的產品。

在外部併購上,美的的腳步也不慢。

2004年通過資本併購華凌冰箱進入冰箱行業,併購榮事達、小天鵝公司進入洗衣機行業。

2010年更是併購了埃及、義大利空調公司、東芝家電和德國庫卡機器人公司。

前兩年還投資了小米公司。

詳細大家可以看文稿的圖,紅色是自主研發,灰色的是外部併購。

美的研發資金投入只有營收的3.4%,走了一條和華為自主研發不同的道路,這需要有強大的資源整合和管理文化融合能力。

2、美的通過管理層收購解決了與大股東利益不統一和決策慢問題。

為了解決大股東和經營層利益不統一和決策慢的問題。

2001年美的正是啟動了「管理層收購」MBO改制,公司管理層通過融資購買公司股份,更好地激勵管理層人員的積極性。

經過反覆磋商,2000年初鎮政府將所持有的3518萬股份轉讓給何享健持股94.55%的美託投資公司,其中10%現金支付,90%通過銀行貸款分期付款。

何享健等經營層控股美的,避免了健力寶創始人李經緯的悲劇。

2008年以來推出了十次股權激勵,以及七次的合伙人計劃。

同為家電龍頭的格力電器也被外資收購,2019年外資高瓴資本花了417億收購了格力電器格力集團國有股的15%股份,成為了大股東。

但是高瓴資本把這些股份的投票權交給董大姐,在6月1日召開的格力股東會上,作為第一大股東的高瓴資本沒有派代表出席。

其實這是另外一種的變相MBO管理層收購。

3、去家族化的繼承。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尤其是人才的升級。

創業期的人才,絕大部分是很難沿用到企業的成熟期。

這時候就要碰到清退位高權重但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老臣子、老員工的問題。

當年何享健曾指著一臺電腦說:「誰能使用這臺電腦,我馬上給他升一級,否則就把位置讓出來」。

何享健用這種「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讓老臣子、老員工讓出了位置,給新人才鋪好了道路。

關於人才何享健這樣說:

美的60年代用北滘人;

70年代用順德人;

80年代用廣東人;

90年代用中國人;

21世紀用全世界的人才!

並且在企業交接上,何享健並沒有讓兒子管理美的,而是選擇了職業經理人方洪波作為接班人。

方洪波從2012年開始執掌美的,美的銷售額從2013年的1200億增長到2019年的2800億,這也證明了方洪波的能力和何享健的眼光。

我從美的產品擴張模式、經營層利益、人才引進三個方面,和大家分享了美的是如何爬過一個個企業發展路上的坑。

最後也祝願78歲的中國第一代企業家何享健老先生平安,加強安保,為中國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和推出更多好的產品。

就像美的公司的廣告語:美的生活,給你美好人生。

從企業家的角度選投資,以投資人的格局做企業!我是宋子,我們下周再見!

相關焦點

  • 《虎口脫險》 經典是這樣煉成的
    1966年,父女倆打造的《虎口脫險》成為法國電影史上一部裡程碑式經典作品。1700多萬觀眾人次令它佔據法國影史票房冠軍寶座32年。《虎口脫險》的影響超越國界,超越時間。丹尼爾·湯普森在蓉向記者回憶起了那段塵封往事。
  • 法國經典影片《虎口脫險》
    尤其是油漆匠Augustin,你簡直無法想像他是從哪裡學到的英德兩語的。儘管蹩腳,但是有用,這就夠了。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喜劇片,『虎口脫險』,一部1400萬法郎打造的恢宏巨著,一部喜劇界至今難以超越的傳奇。寫給中國電影史上最棒的譯製片,『虎口脫險』,一次凝聚了那一代最優秀老戲骨心血的配音,一部配音效果絲毫不輸原聲甚至更加精彩的影片。
  • 上海譯製片廠經典電影《虎口脫險》,經典背後並不簡單
    這個答案是情理之中卻是意料之外,這就是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二戰喜劇電影《虎口脫險》,它從1966年開始一直保持著法國電影票房記錄32年之久。《虎口脫險》的拍攝可謂命運多舛,編劇兼導演傑拉爾烏裡早年把這個劇本給賣了,後來成名後被迫花了三倍價錢重新買回來。拍攝的時候關於二戰淪陷題材電影在法國還屬于禁區,他被迫打著實驗電影的旗號偷偷拍攝。
  • 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喜劇片——《虎口脫險》
    《虎口脫險》的英語名為「Don't Look Now, We've Been Shot At」,在香港譯名為《橫衝直撞出重圍》。該片用1400萬法郎打造,創造了1727萬的觀影人次紀錄。這個紀錄在法國一直保持了30多年,直到1998年被《鐵達尼號》打破。2.
  • 當之無愧的法國電影史上的票房冠軍一一《虎口脫險》
    1966年,法國銀幕上出現了一部將被永遠記人史冊的賣座喜劇片一一《虎口脫險》。1700多萬的人場人次令它成為當之無愧的法國電影史上的票房冠軍。讓觀眾最為佩服的是浪漫的法國人能夠把反法西斯題材拍成這樣一部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劇。
  • 中國版的虎口脫險,《舉起手來》是無腦神片嗎?
    在聊這部《舉起手來》之前,小編先給大家聊幾句另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是上個世紀60年代法國的一部老電影《虎口脫險》。他主演過大量的法國喜劇電影,比如根據莫迫桑原作改編的電影《吝嗇鬼》,還有他主演的警察系列電影,在中國深入人心,記得CCTV6經常播出這個系列的電影。這部《虎口脫險》引進中國以後,是上海電影製片廠譯製的,給指揮家配音的是上海譯製廠大神級的配音大師尚華。
  • 印度摩託車手虎口脫險
    視頻/觀察者網 劉嘉欣據印度主流媒體《論壇報》7月1日報導,當地時間6月29日,印度喀拉拉邦瓦亞納德的穆尚加野生動物保護區中,上演了一出驚心動魄的「虎口脫險」。視頻中,兩名男子駕駛摩託車行駛在路上時,道路旁的樹林中突然竄出了一隻老虎。
  • 經典《虎口脫險》:讓法國人笑了近半個世紀,一部喜劇電影教科書
    回顧電影歷史,最經典的還屬法國戰爭喜劇——《虎口脫險》。本片是最著名的有關二戰的喜劇電影,也是法國影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據電影資料記載,《虎口脫險》上映於1966年,主演是法國喜劇大師路易·德·菲奈斯和布爾維爾主演,當時在法國上映轟動一時,這一影片讓法國人笑了近半個世紀,2008年4月8號,《歡迎來北方》以1760萬人次觀影次數成為法國電影史上的冠軍,在它之前最受歡迎的法語電影,是觀影記錄1700萬的《虎口脫險》。《虎口脫險》是一部看不厭的喜劇,就像本人在這幾年來已經不止十刷本片。
  • 《簡愛》《佐羅》《虎口脫險》等經典影片翻譯手稿首度公布
    12月2日,上影集團旗下上海電影譯製廠精選包括《簡愛》《佐羅》《虎口脫險》等16部經典電影翻譯手稿在內的譯製片檔案,向社會各界公開展示,其中絕大部分檔案內容為首度公布。《葉塞尼亞》劇本翻譯手稿這些檔案之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千餘部譯製片的翻譯劇本,其中包括《簡愛》《魂斷藍橋》《佐羅》《葉塞尼亞》《虎口脫險》《希茜公主》《斯巴達克思》《巴黎聖母院》《音樂之聲》《望鄉》等經典影片的原始檔案。
  • 男子手卡印刷機半小時 消防隊員助其「虎口」脫險
    男子手卡印刷機半小時 消防隊員助其「虎口」脫險   經過近半個小時的緊張救援,兩根軸承被成功割斷,男子被卡的右手成功從「虎口」解脫,隨即男子被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 同為頂級謀士,都是虎口脫險,張儀和蘇秦到底誰更智高一籌?
    蘇秦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知道所謂權謀核心就在於變化二字,一個人權謀水平的高低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個是對變化的察覺,一個是對變化的應對,因此面對危機時的表現無疑是最容易看出智謀高下的,而恰巧蘇秦和張儀這兩人都有過虎口脫險的經歷
  • 電影點評:《虎口脫險》一部永遠看不膩的德國喜劇
    《虎口脫險》這是一部喜劇片,也是一部戰爭片,但我更願意稱之為「另類二戰片」。是的,一度想回到巴黎過平凡生活的他,在戰爭中找到了愛情,友情,還有生活的力量。土耳其浴室中唱歌找人、英軍進修道院、被當成酒拿走、德軍鬥雞眼士兵打下自家的飛機這些現在看來已經毫無新鮮感的劇情卻是那個時代人們從戰爭中解放出來最需要的笑料,它代表著那個時代電影的進步。
  • 為什麼《虎口脫險》這部電影這麼經典呢?
    《虎口脫險》是法國的喜劇電影,影片講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架英國轟炸機在執行「鴛鴦茶」任務的返航途中被德軍的防空炮火擊中,五名機組人員跳傘逃生,其中三名幸運的飛行員成功躲過德軍第一波搜查之後,在動物園管理員、油漆匠、音樂指揮家以及修道院的修女的幫助下,經歷了緊張刺激的冒險,最終乘著滑翔機成功逃離了在德軍控制下的法國的故事。
  • 4000億巨頭上演「甄嬛傳」,國產晶片功臣憤而辭職,還是任正非有遠見
    目前中國大陸的晶片代工企業中,實力最強的就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兩家,其中華虹半導體只具備28nm晶片量產能力,中芯國際則明顯更勝一頭,早在2019年就突破了14nm晶片的量產技術,7nm晶片的製造能力也已經基本具備,計劃明年就要進行小規模量產瞭然而就在這緊要關頭,中芯國際卻爆發了一場「地震」,主管晶片製造技術的絕對靈魂人物梁孟松突然提出辭呈,一時之間,本就孱弱的中國晶片製造業迎來巨大變數4000億
  • 永遠的經典:1966年法國喜劇電影《虎口脫險》,給老配音員點讚
    2.經典難忘,1985年我15歲,當年是我們父母兄弟姐妹們全家看的這部電影,劇情笑的肚子疼。沒想到85年看到《虎口脫險》時兩位主要演員已經離世了,難過。3.現在的外國電影,基本上只能看原聲的,中文配音的簡直無法忍受。不過這個電影,看原聲的沒啥感覺,中文配音的簡直太逗了,!說明老一代配音工作者也是非常用心地在配音,而且結合情景加入了好多感情在裡面,比現在生硬的配音好多了。
  • 老虎發怒撕咬馴獸師 牙爪均被剪馴獸師虎口脫險
    12月13日,慈谿市勝山鎮工業大道,可憐的老虎被關在籠子裡昏昏欲睡  憤怒暴躁的老虎一掌將馴獸師撲倒,隨即張開虎口撕咬對於這樣的表演,王師傅並沒有放在心上,他一直期待著後面「壓軸大戲」———獅子、老虎、狗熊的表演。  終於到晚上8點左右,「大戲」開演了,首先出場的是狗熊。憨態可掬的小狗熊先是表演跳繩,在馴獸師的引導下,小狗熊一蹦一跳,樣子十分惹人喜愛。接著小狗熊又表演了騎獨輪車。表演剛結束,幾名工作人員便忙著在臺子周圍搭3米多高的防護欄,老虎、獅子就要上場了。
  • 漳州這對夫妻「虎口脫險」!這種車輛的「吃人區域」你了解嗎?
    所幸吳某某和他的妻子當時都佩戴了安全頭盔,貨車行駛速度不快,在發生刮蹭時,貨車駕駛員及時剎車,吳某某和他的妻子才得以在貨車車輪下「虎口脫險」! 那麼 大貨車盲區究竟在哪兒 應該如何避開危險盲區呢?
  • 「狐狸戲虎王」第二季《虎口脫險》再續佳績——記無錫市第十九屆小學生英語口語大賽
    本周,我校課本劇的小演員們在無錫教育電視臺的舞臺上呈現了精彩劇目《虎口脫險》,一舉摘得無錫市第十九屆小學生英語口語大賽一等獎第一名的桂冠!  如果你親耳聆聽了這些孩子優美動聽的語音語調,親眼目睹了他們惟妙惟肖的舞臺表演,親身感受到那精美絕倫的舞臺效果,你一定會由衷感慨:第一名的確是實至名歸啊!
  • 從手錶製造商到列印巨頭,這家78歲的公司如何玩轉綠色科技?
    從手錶製造商到列印巨頭,這家78歲的公司如何玩轉綠色科技?此後的78年間,這家公司始終創新不斷。1963年,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石英計時器;1968年,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小型、輕量電子印表機EP-101,為公司打開了信息設備業務大門;1969年,從手錶器件受到啟發,愛普生進入工業水晶、半導體生產。90年代後,愛普生的多元化業務再填「新兵」,開闢了投影機市場,並憑藉彩色照片列印,確定裡愛普生在列印業務領域的地位。
  • 身高78釐米,定格在1歲小孩模樣,但他已經32歲了,生活打不倒他
    不論美或醜,不論年紀大或小,不論身體健康或疾病,在父母眼裡,子女就是他們終其一生的事業。有這樣一個男孩被父親抱在懷裡32年,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他的手和腳還是1歲孩子的手腳,絲毫沒有長大,身高和體重也沒有變化,從出生到3歲他只長了十幾釐米。3歲時他的身高只有68釐米,明顯比他同齡的孩子身高矮很多。這讓父母很是不解,父親身高1米78,母親身高1米64,兒子身高不應該如此矮小。家族裡也根本沒有這麼矮小的,不可能是遺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