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除夕過後進入正月裡時,從初一到出了十五,其實這些日子都是很有講究的。而在世俗的觀念當中,年初五是財神的生日,而希望自家招財進寶財源廣進走上富貴之路更是絕大多數人的願望。在過去,這一天的接財神就顯得尤為重要,極具儀式感。
關於此項習俗,追根溯源起來,尚要追溯到殷商時期,據當時記載,最開始的財神便是趙公明,修道功成之後被玉帝封為了正一玄壇元帥,專門驅瘟除災。若是民間有冤災發生,可以求他主持公道,長久之下,他便演化成了民間的財神。每逢初五的時候,人們就要祭祀財神,希望財神進門能夠帶來福祉和財源。
發展到了唐朝,民間財神也有了文武之分,讀書或者是書香人家供奉文財神,而崇武的人家講究信用與義氣,往往供奉武財神,也就是關帝聖君,一般也被供奉在商鋪當中。在唐朝的時候,每年這天迎財神的做法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與推崇。每到初五早上商號開市,長安首富都會前往財神廟上第一支香,人們爭先效仿,紛紛前往財神廟上香祭祀,除了拜祭,甚至還衍生出了財神爺遊巡遊街巷的活動。
關於財神爺的說法,說法不少,在宋朝的時候當時的蔡京富可敵國天生富命,時人認為蔡京便是財神降世,所以才會如此富貴逼人。民間百姓也將蔡京當作財神供奉起來,這種做法一直持續到蔡京被貶之後才絕跡。等到了近代時候,在初四晚上的時候,人們便會爭相趕早準備好祭品和香火,敲鑼擊鼓焚香來迎接財神,態度恭敬。一般財神生日是初五,為了搶早提前到了初四晚間,這也就是民間流傳的搶路頭。
發展到了現今,一般做生意的商鋪當中也會供著財神爺,當然,接財神在時間和擺放位置上都有很多的講究。部分地域到了初五凌晨的時候,依舊會打開窗戶,放煙花以此來歡迎財神的到來,祈求財神降財驅災,自家在新的一年能夠財源廣進順遂無比。小編認為,接財神此項習俗,起源甚早形式頗廣,而這些都反映了時人對於財神的尊崇和對於未來財富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