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1 1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年來,東臺法院不斷探索新舉措,謀劃新思路,尋找新格局,遵循「和」的指向,竭盡「誠」的付出,匯聚「創」的動力,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打出了一套套有特色的「組合拳」,以奮進者的姿態走好家事審判工作的「趕考路」。該院先後獲得「江蘇省敬老文明號」「全國敬老文明號」等榮譽稱號。
攥指成拳「出真招」
搭平臺架橋梁,形成大格局。該院積極牽頭與轄區老齡委、婦聯、司法、民政局等行政部門,建立家事審判工作聯動機制,明確各部門職責任務,切實解決部門之間溝通協作不暢通的問題。每季召開工作聯席會議,共同研判家事案件工作,凝聚社會各方面合力解決家事案件。
廣織「朋友圈」,聚集眾力眾智。該院積極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國好人」以及「江蘇好人」等道德標杆共同參與家事案件化解,增強監督力、說服力、感染力。在開庭、調解等「常規動作」之前,增加基層幹部點評、群眾說理、法官普法等「必選動作」,力爭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提檔升級「楓橋經驗」。該院積極構建網絡化調解,與人民調解委員會、村居社區等基層社會組織進行合作,邀請金牌人民調解員,威信較高的老黨員、老村幹、老教師、老工人、老幹部「五老」鄉賢能人等參與家事案件的調解工作,妥善化解家庭矛盾糾紛,推動形成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
苦練內功「求實效」
綿綿用力,強基固本。該院牢固樹立「大學習」理念,法官不僅要學習法律業務知識,還要學習心理、倫理等社會知識。積極為法官購買《國學常識》等書籍,讓法官全面熟悉婚姻文化、孝道文化和風俗習慣。組織法官編寫以「婚姻篇」「倫理篇」「親子篇」為主要內容的《德育普法手冊》,通過普法宣傳向老百姓發放《德育普法手冊》,讓德育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組織製作以道德倫理、孝道文化為內容的漫畫宣傳板,讓孝道文化的雨露滋潤老百姓的心田。
該院還提煉家事案件專業調解方法,組織法官摸索總結出「耐心傾聽法」「親情感召法」「憶苦思甜法」「成本分析法」等多種家事案件調解工作方法,將調解方法和調解技巧貫穿家事案件審理的全過程,深入了解和破解家事案件矛盾糾紛,避免「法律勝訴、親情敗訴」現象。
此外,該院還優化家事案件審判團隊,組建一支高素質、高標準的家事案件審判隊伍。選任老齡委、婦聯幹部擔任人民陪審員,將這些「行家裡手」編入家事審判團隊,構建「員額法官+專業人民陪審員」審判團隊,共同參與家事案件的審理工作,實現家事案件精細化審理、專業化調解。
綿綿用力「辦實事」
打通司法服務「最後一米」。該院發放《家事案件當事人訴訟須知》,對外公布司法服務熱線,對婚姻案件、贍養案件等家事案件糾紛諮詢、判後答疑等提供「一攬子」服務。積極創新家事案件審理方式,專門配備巡迴審判車,對贍養案件一律實行巡迴審理、就地開庭,實現「坐堂辦案」到「上門服務」的新型模式轉變。據統計,近3年累計為400餘件贍養案件提供上門立案、法律諮詢等服務。
小舉動彰顯「大情懷」。該院常態化開展「家事暖陽」回訪活動,及時走訪案件當事人,詳細了解家暴案件中人身安全保護令的落實情況及贍養案件中老人的案後贍養情況,並通過心理疏導主動對接司法需求等形式,提升了活動效果,讓當事人珍惜親情、築牢親情。設立家事案件志願者服務隊,在三八婦女節、重陽節等重要節日,積極組織志願者深入村居社區等開展走訪慰問和普法宣傳活動,了解當事人的司法需求。
此外,該院設立約談室,遇到當事人情緒激動等情形時,可有心理諮詢師進行專業輔導,讓當事人感受到法院人性化關懷。該院還在家事調解室內牆上張貼「和」文化的溫馨標語、貼畫,還懸掛電視機,法官在調解時可以播放家庭視頻、照片,引導當事人重溫親情,喚起當事人的溫馨回憶。
來源:江蘇法制報
原標題:《《江蘇法制報》報導:東臺家事審判打出「組合拳」》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