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牛學術造假,一圖七用、編纂數據、剪接圖像、憑空捏造

2021-02-14 解螺旋

解螺旋公眾號·陪伴你科研的第1735天

2019年6月2號,將在中國香港隆重召開第六屆世界科研誠信大會,本次大會關注的重點是學術剽竊與自我抄襲。屆時,將由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科研誠信主任Paul Taylor出任大會的聯合主席。

在座的小夥伴,無論是已經工作了,還是在讀學習的,肯定參加過不少大大小小的學科會議了。但說到諸如科研誠信大會,很多並不熟悉,可能有的醫院或學校最近大半年開始「流行」,已經形式化地過了過場。

在此不得不說,在過去的2018年,學術界可真不太平,爆料出了太多讓人意想不到的造假大牛,咱們今天來列舉一下。

Samson Jacob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腫瘤學者Samson Jacob,在2018年被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JBC)先後撤稿9篇。

Samson文章被撤稿的原因主要是文章圖片存在造假,部分原始數據的真實性也被質疑。而其中一篇2008年的文章更是被引用了近400次,影響可謂深遠。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觀望下這篇文章:Down-regulation of micro-RNA-1 (miR-1) in lung cancer.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 property of lung cancer cells and their sensitization to doxorubicin-induced apoptosis by miR-1.

Xianglin Shi


同Samson Jacob一樣,曾獲5000萬經費的美國肯塔基大學腫瘤學教授Xianglin Shi,也是被JBC雜誌陸續撤稿。

Xianglin Shi被撤稿共3篇,雖然不多,但造假手法特別大膽,在同一篇文章裡,竟然存在七處明顯的GAPDH內參條帶重複使用!一圖七用,過於囂張。

李紅良


長江學者李紅良涉嫌造假的文章高達十多篇,大都發表在了較高分的雜誌上,比如《Circulation》、《PNAS》、《Nature Medicine》等。

李紅良造假手法諸多,比如:

① 複製、剪切、拼接WB條帶,肉眼可鑑;

② 截取同一樣本組織切片的不同視野圖像,然後改動尺寸、明暗,用作不同組別,肉眼可鑑;

③ 在同一柱狀圖中,用同一組數據替代四組數據。

韓春雨


2016年,「良心導師」、「學術先鋒」韓春雨在《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發表了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文章。這一發現自然引起轟動,但該「重大結果」卻一直未能被各方重複,最終被業內學者廣泛質疑造假。輿論風波一直未能停息,直至2017年8月,文章被撤稿。

2018年8月,河北科技大學官網最終發布《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造個假還有主觀與非主觀的模糊說法?真是莫名其妙!

Carlo M. Croce


相比其他造假者,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Carlo M. Croce教授,可以說是真的頭銜大佬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價值百萬美元的Dan David Prize獎得主、Clowes Memorial 獎、miRNA與癌症遺傳機制研究奠基人、高分SCI雜誌主編、CNS等頂級雜誌的特約作者.

然而,頭銜地位再高,也並不代表不會造假,甚至可能更嚴重。Carlo被撤的文章有25篇左右,不乏PNAS、JBC、Cancer Research上的,不少都是被引用了上百次的高引文章。

Carlo更是Oncotarget的招牌高產合作者,在上面累計發表了36篇文章。看如今的形勢現狀,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Piero Anversa


哈佛醫學院布瑞根婦女醫院的前教授Piero Anversa教授,那可是「心肌幹細胞」領域的開創者,諾獎的實力候選者,在Nature、Cell、NEJM、Lancet等頂級雜誌上都有發表相關文章。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泰鬥級人物,也是撒下了一個彌天大謊。直到Jeffery Molkentin站出來拆穿其謊言,宣稱C-kit細胞無法再生心肌,心肌幹細胞不存在。

隨著後續質疑聲越來越高,哈佛醫學院展開調查,確認數據偽造這一事實,最終撤回了Piero的31篇文章。這一事件也引發了學術界的一場大地震,相信有不少人在做相關研究吧,唉。

這些大佬牛人輝煌一時,而不光彩的造假事件一旦東窗事發,學術人設又分分鐘崩塌,讓吃瓜群眾感嘆不已。

2018年6月,中央頒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已指出要嚴打學術不端,對學術造假者一票否決、終身追責。做科研如做人,需得講究誠信,切莫因為貪圖一時利益而做出後悔終生的事來。

投稿郵箱:tougao@helixlife.com.cn

點下「好看」,多根頭髮

相關焦點

  • 學術大牛詹啟敏被曝25篇論文造假?崎嶇學術,道阻且長
    前有學術巨擘、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被曝大量論文造假、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幫助孩子學術不端。近日,又有一位學術大牛被曝25篇論文涉嫌造假,再次引爆學術圈。據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
  • 研究員開發新算法打擊學術造假 用AI查重論文圖片
    有圖無真相  在打擊學術造假的徵途上,學術規範機構又下一城。資料圖:人工智慧機器人。  來自美國紐約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的機器學習研究員丹尼爾•阿庫納(Daniel Acuna)等在2018年開發出一套算法,能利用人工智慧(AI)識別學術論文中的圖像造假,對論文圖片進行查重。  他們分析了生命科學領域來自4324本期刊的76萬篇開放獲取(Open Access)論文,並從中提出有效的263萬張圖片。
  • 哈佛大牛學術造假,誰的鍋
    但是,這個想法還只停留在理論或實驗室階段,而且也不是什麼幹細胞都能「拿來就用」。  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幹細胞治療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造血祖細胞)。這種造血幹細胞僅被批准用在造血系統出現問題的患者身上。
  • 一個科研狗對「南開校長曹院士論文造假事件」的完全剖析
    總之我傾向於認為,曹院士是牛逼科學家,但手下帶的人多了,學術倫理漸漸惡化,帶出了P圖的惡劣風氣。 最近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出40多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數據圖有PS痕跡。 曹院士是免疫學大牛,在全世界的學術地位都極高!但學術界是一個特別容不得造假的地方。這一錘下去,半個科研圈都驚得信仰崩潰了。
  • 超乎想像的科研學術造假,日本科學家數量多,美國科學家範圍廣!
    ,因此,Elisabeth Bik也靠著揭露「學術不端和造假」聲名鵲起。最近幾年被Elisabeth Bik點名的中國科研大牛有很多人,然而在2020年,已經成立專業打假團隊的Elisabeth Bik,發現了超過400篇來自不同作者和機構的論文,似乎都是由同一個「論文工廠」產生的,而這些文章的作者主要來自中國的醫院,其中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就涉及101篇論文,開見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因此也可見中國科研論文水分有多高
  • 中國又有121篇醫學論文被曝學術造假!實驗圖像高度相似,被疑出自...
    中國又有121篇醫學論文被曝學術造假!而且這些論文中出現的實驗圖像均與其他至少一篇論文中的雷同。其中很多都使用了同一張細胞集落的圖像,為了不被識別出,這些圖像通過旋轉、或者剪裁等方式被應用到不同的論文中。《華爾街日報》報導稱,這些論文通過了六家國際研究期刊的評審程序。其中,《歐洲醫學和藥理學評論》期刊發表了上述121篇論文中的113篇。該期刊回應,它現在要求研究作者提供他們自己產生數據的證據。
  • 南開大學校長疑似論文造假被質疑,學術造假何時休?
    回顧 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 據中國新聞周刊17日報導,截至發稿時,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
  • 連續 兩個學術造假的炸彈被引爆!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淪喪!
    來源:綜合自BioWord、量子位、江蘇省醫藥聯盟、學術星球、正解局、MBA、DeepTech深科技、解螺旋、科研講壇、CCCI 中傳文產、募格課堂、果殼、募格學術等 自今年 5 月起,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陸續有人匿名發帖,質疑董晨院士共 24 篇論文可能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
  • 「學術造假」用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學術造假」用英語怎麼說 2011-07-26 16:15 來源:北京新東方 作者:
  • 多名學術大咖被曝造假!大科學時代論文「質控」有解嗎?
    他發表於2002年的一篇論文被人質疑「一圖多用」,而這篇論文的倒數第二個作者正是近日身陷「造假門」的諾獎得主塞門扎。(塞門扎是「細胞感知氧氣」這一科學領域的開拓者。從今年9月左右起,陸續有40多篇塞門扎署名的論文被掛在知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時間跨度長達18年。這些論文被質疑一圖多用或圖片PS,少數文章還被質疑存在倫理問題。)
  • 淺談學術造假的認識
    本文結合《科研素質培養與論文指導》所學習的知識以及其他資料,簡要闡述了學術造假的定義以及形式,然後結合社會中的一些案例對學術造假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討論。關鍵詞:學術剽竊;學術不端;科研誠信當下,學術造假是學術界和社會輿論中的熱門話題之一,學術造假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由百度指數得出結論,見圖1)。
  • 今日話題 | 南開校長被曝論文造假,再次敲響學術不端警鐘
    可見,此次曹雪濤論文造假風波,有著極強的專業門檻和複雜性。就連伊莉莎白·比克也沒有直接給出結論。在採訪中她反覆提到,只是將存在問題的圖像和論文標註出來,至於是不是構成學術不端,還得更權威的調查。 但即便如此,曹雪濤恐怕也難逃論文造假的指控。
  • 範上達院士及其多篇論文被指學術造假
    「我們已經嘗試和範本人聯繫,但到目前為止,尚未得到回信。」《美國移植學報》期刊主編Allan Kirk說。儘管如此,上述兩文的撤稿,意味著過去半年多來,《知識分子》對於香港大學醫學院學術造假匿名檢舉一事的探尋終於有了切實回聲。AJT執行編輯吉爾·懷特(Jill White)在寫給《知識分子》的郵件中確認將對涉嫌造假的兩篇論文撤稿。
  • 學術造假都能投SCI,憑什麼民科就要被嘲笑?因為實在太好笑了
    最近學術界頻繁爆出造假事件,半個科研圈的人都信仰崩潰了。被錘的專業抬不起頭,剩下的專業擔心遲早被錘。一時間人心惶惶,學術氛圍空前緊張,連實驗都不敢讓師弟代做了...我最近也開始水水科學前沿成果,不是看大牛們有沒有造假(主要也看不出來),只是看個樂子求個心安。
  • 哪些行為是學術造假?如何正確對待學術誠信
    文中列明了該被開除的中國留學生一系列的不符合美國學術的行為,其中提到一點是該學生涉及抄襲行為。今天小侃就能大家聊一聊在美國教育體系中,哪些行為是學術造假?如何正確對待學術誠信?­  學術欺詐行為的定義­  普度大學禁止一切在校園活動中的相關不誠信行為。作弊、剽竊或者是傳播關於學校錯誤言論都是不誠信的表現。
  • 對話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揭露者:造假導致的不信任對誠實的中國...
    2019 年,塞門扎和合作者廣田喜一在日本關西醫科大學一起上課時,塞門扎給年輕科學家們的建議是:「You are where I once was, I am where you will someday be(你們是我曾經的樣子,我是你們將來的樣子)。」結果,現在這兩位合作者一起被發現存在學術不端嫌疑。但廣田喜一對文中數據的錯誤陳述承擔了全部責任。
  • AI大牛賈佳亞離職騰訊優圖,自主創業且獲Pre-A融資
    賈佳亞和思謀科技賈佳亞於2017年加入騰訊優圖實驗室,負責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模式識別、機器學習等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以及人工智慧與各應用場景結合的深度探索。在騰訊優圖實驗室期間,賈佳亞就一直非常關注工業檢測領域,但對於大公司來說,工業檢測的商業化前景不算非常明朗。賈佳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談到了創立思謀科技的初衷,「實現全面系統化、智能化、自動化是思謀瞄準的解決方案。思謀的企業目標是擺脫單個算法領域的數據局限,以系統化體系架構開創AI 2.0時代。」
  • 「學術大牛」絕對權威當休矣!
    看來有必要回到科研人員是不是在朝著科研創新方向努力這一根本問題上溯源。據筆者的觀察和調研,當下大多數科研人員認為,獲得「學術大牛」的賞識和提攜,遠比做出重要的科研成果要緊。也就是說,大多數科研人員開展科研活動的主要心思不是在科研創新,而是在如何迎合「學術大牛」上。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現在各種重大項目、科研成果層出不窮,可就是缺少有「靈魂」的重大原始創新成果。
  • 不但瞎編,還數據造假?哈佛就這還世界第一?
    尚恩教育--一站式解決你的英語考試問題! 大家都還記得美國哈佛大學一團隊用一篇論文稱他們通過分析後認為武漢在2019年8月份的時候就開始了新冠疫情。
  • 科技部、基金委集中公示論文造假,業內人士:該拿造假的學術權威...
    與此同時,他還認為:「科研誠信建設是全世界共同面對的問題,例如近年美國哈佛大學著名的心臟教授皮艾羅·安維薩(Piero Anversa)長期科研數據造假,31 篇論文被撤,揭開了一個持續 17 年的心肌幹細胞治病大騙局。因此,科研誠信教育極為重要,需要不斷地警示和教育。查處一個典型的不端行為,往往能教育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