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螺旋公眾號·陪伴你科研的第1735天
2019年6月2號,將在中國香港隆重召開第六屆世界科研誠信大會,本次大會關注的重點是學術剽竊與自我抄襲。屆時,將由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科研誠信主任Paul Taylor出任大會的聯合主席。
在座的小夥伴,無論是已經工作了,還是在讀學習的,肯定參加過不少大大小小的學科會議了。但說到諸如科研誠信大會,很多並不熟悉,可能有的醫院或學校最近大半年開始「流行」,已經形式化地過了過場。
在此不得不說,在過去的2018年,學術界可真不太平,爆料出了太多讓人意想不到的造假大牛,咱們今天來列舉一下。
Samson Jacob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腫瘤學者Samson Jacob,在2018年被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JBC)先後撤稿9篇。
Samson文章被撤稿的原因主要是文章圖片存在造假,部分原始數據的真實性也被質疑。而其中一篇2008年的文章更是被引用了近400次,影響可謂深遠。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觀望下這篇文章:Down-regulation of micro-RNA-1 (miR-1) in lung cancer.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 property of lung cancer cells and their sensitization to doxorubicin-induced apoptosis by miR-1.
Xianglin Shi
同Samson Jacob一樣,曾獲5000萬經費的美國肯塔基大學腫瘤學教授Xianglin Shi,也是被JBC雜誌陸續撤稿。
Xianglin Shi被撤稿共3篇,雖然不多,但造假手法特別大膽,在同一篇文章裡,竟然存在七處明顯的GAPDH內參條帶重複使用!一圖七用,過於囂張。
李紅良
長江學者李紅良涉嫌造假的文章高達十多篇,大都發表在了較高分的雜誌上,比如《Circulation》、《PNAS》、《Nature Medicine》等。
李紅良造假手法諸多,比如:
① 複製、剪切、拼接WB條帶,肉眼可鑑;
② 截取同一樣本組織切片的不同視野圖像,然後改動尺寸、明暗,用作不同組別,肉眼可鑑;
③ 在同一柱狀圖中,用同一組數據替代四組數據。
韓春雨
2016年,「良心導師」、「學術先鋒」韓春雨在《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發表了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文章。這一發現自然引起轟動,但該「重大結果」卻一直未能被各方重複,最終被業內學者廣泛質疑造假。輿論風波一直未能停息,直至2017年8月,文章被撤稿。
2018年8月,河北科技大學官網最終發布《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造個假還有主觀與非主觀的模糊說法?真是莫名其妙!
Carlo M. Croce
相比其他造假者,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Carlo M. Croce教授,可以說是真的頭銜大佬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價值百萬美元的Dan David Prize獎得主、Clowes Memorial 獎、miRNA與癌症遺傳機制研究奠基人、高分SCI雜誌主編、CNS等頂級雜誌的特約作者.
然而,頭銜地位再高,也並不代表不會造假,甚至可能更嚴重。Carlo被撤的文章有25篇左右,不乏PNAS、JBC、Cancer Research上的,不少都是被引用了上百次的高引文章。
Carlo更是Oncotarget的招牌高產合作者,在上面累計發表了36篇文章。看如今的形勢現狀,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Piero Anversa
哈佛醫學院布瑞根婦女醫院的前教授Piero Anversa教授,那可是「心肌幹細胞」領域的開創者,諾獎的實力候選者,在Nature、Cell、NEJM、Lancet等頂級雜誌上都有發表相關文章。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泰鬥級人物,也是撒下了一個彌天大謊。直到Jeffery Molkentin站出來拆穿其謊言,宣稱C-kit細胞無法再生心肌,心肌幹細胞不存在。
隨著後續質疑聲越來越高,哈佛醫學院展開調查,確認數據偽造這一事實,最終撤回了Piero的31篇文章。這一事件也引發了學術界的一場大地震,相信有不少人在做相關研究吧,唉。
這些大佬牛人輝煌一時,而不光彩的造假事件一旦東窗事發,學術人設又分分鐘崩塌,讓吃瓜群眾感嘆不已。
2018年6月,中央頒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已指出要嚴打學術不端,對學術造假者一票否決、終身追責。做科研如做人,需得講究誠信,切莫因為貪圖一時利益而做出後悔終生的事來。
投稿郵箱:tougao@helixlife.com.cn
點下「好看」,多根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