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差不多」是一種怎樣的人生態度?

2020-12-14 楠小姐聊文化

生活中有的人一絲不苟,追求完美,凡事都要做到最好。而有的人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把生活過得也是一塌糊塗。還有一些人過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生活,有追求,但是不追求完美,有求知慾望,但卻不求甚解。總之,凡事都覺得差不多就行了,沒必要那麼較真,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

曾經的我就屬於那種凡事「差不多」就行的人,本身資質平平,並非頭腦聰明之人,所以上學時候也是處於中等的成績,過著得過且過日子,或者只是間歇性的躊躇滿志,持續性的混吃等死的狀態,整個學生期間,一直到參加工作都是這種狀態。當然,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至少生活過得去,而且身心愉悅,不會有壓力,有負擔,這對我來說就足夠了啊。

但是,在做了媽媽之後,我女兒給我的這種凡事「差不多」的態度狠狠地上了一課。我想但凡做父母的,都想把一切好東西給自己孩子,我也一樣,雖然我知道她成為普通人的概率更大,但也寄予了深切的厚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我想給她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我也在時刻的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但耳濡目染的一些習慣並不是說改就該得,我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同時也想對孩子有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我也是個標準的俗人。

最近在陪她的過程中,發現她也在試圖做一個凡事差不多就行的人。她比較喜歡貼紙書,所以總是讓我陪著她貼貼紙。最開始的時候她找到地方後,不管是否美觀、是否準確就直接貼上了事,因為那時的她還不到兩周歲,所以就放任她貼對地方就行了。後來看到別的寶媽說自己的女兒貼貼紙偏一點都不可以,一定要貼得絲毫不差才算完,而那個女兒比我女兒還要小一個月。自那以後,我也開始有意識地提醒她一定要貼得漂亮,對自己的要求嚴格一點,可是當她貼偏了一點,我讓她拿下來重新貼時,她會跟我說就偏一點點,實在不開心了就說媽媽貼。

面對這種狀態我是無奈的,不知道應不應該進一步地去要求她。要求多了,只會給處於逆反期的她帶來更多的反抗,不要求她,任其發展,不知道今後會不會凡事都是這個態度。我知道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個要求完美期,或許我的女兒的這個時期還沒有到,但是作為媽媽總會不受控制的焦慮,很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有時候我也想做一個佛系的媽媽,但又怕耽誤孩子,總是陷入到自相矛盾中無法自拔。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一直持續性的躊躇滿志,不知道現在的生活會不會有變化,現在肯定是沒有答案,只能現在開始一直躊躇滿志,然後若干年後看效果。

對於孩子,當然不希望她像我一樣,沒有更高的追求,也沒有遠大的抱負,但是首先還是希望她有健康的身體,健全的人格。對待事情的態度希望她能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地有所改變,希望她能對自己的要求嚴格一些,這樣無論在哪方面做得都不會很差,應該能比差不多更高一個等級。

凡事「差不多」的確是一種人生態度,我們不能一概而論的說它好或不好。但是,在走了很多彎路後,讓我重新選擇,我想我一定會摒棄之前的態度,人生不過三萬天,我們該傾盡所有的增加生命的厚度。當然,我的人生也還沒有給我多麼深刻的感悟,也沒有經歷過大起大落,更不敢說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只是單純地想把自己的人生過得充實一些,精彩一些。

正如李銀河老師說的,「我們都是宇宙中的微塵」,我們能做的就是盡興的、興致勃勃的活他三萬天,如果有來生,還願像今生。

相關焦點

  • 你的人生,就毀於「凡事只求差不多」
    02學姐的婚禮上,再次見到侃哥和阿奔,突然一下子明白過來,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對他的人生軌跡影響有多大。其實,人往往就毀在凡事只求差不多。 上學的時候差不多得了,工作的時候差不多得了,談戀愛的時候差不多得了,結婚的時候也差不多得了......這種心態,其實就是一種求而不得以後的妥協。
  • 一心一意,只取悅於自己,是一種人生態度
    人生就是:定性,知事,選夢,遇人,擇城,終老。 一個人的現實人際關係是他的內心世界向外投射的結果,而他的內心世界又是在早年的時候與其父母親的關係中形成的。 一個人的人際關係不好,往往是自己在拒絕別人,而不是別人在拒絕他。
  • 《態度》:怎樣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
    怎樣成為一個優秀的家長呢?吳軍博士的《態度》給出了答案。在《態度》中,吳軍博士把這封家書排在了第一位,可見吳軍博士多麼重視樂觀的人生態度。當你對未來抱有樂觀的人生態度時,心裡充滿了希望,做事情就會覺得動力很足。當你對未來持消極態度時,你做任何事情都會心不在焉,那做成事情的概率就會低很多。
  • 《態度》:怎樣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
    怎樣成為一個優秀的家長呢?吳軍博士的《態度》給出了答案。吳軍博士是著名的人工智慧算法專家,前谷歌搜索業務副總裁,現在是著名的天使投資人。同時,他也有兩個優秀的女兒,大女兒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二女兒多次在紐約的林肯中心上臺表演。
  • 話劇《琥珀》中,高轅最後的自白,體現了一種怎樣的人生態度?
    話劇《琥珀》中,高轅最後的自白,體現了一種怎樣的人生態度?話劇《琥珀》劇照廖一梅的經典愛情話劇《琥珀》是中國現代話劇當中的優秀作品之一,在這部作品中,作者不僅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十分美好的愛情故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所傳達出的觀點也是十分值得我們分析的,儘管本作品被廖一梅歸為自己的「悲哀三部曲」,但在小編看來,《琥珀》這部作品當中,雖然劇情略帶一些悲觀色彩,但是總體上來說還是傳達出了一種十分積極向上的觀念的
  • 80%的能力問題,其實都是態度問題:每次差不多,最終差一生
    01 一個人的人生往往毀在「差不多」稻盛和夫說過一句話:渾渾噩噩的人和認真生活的人,他們千差萬別。看著差不多,往往差很多。上學時,差不多得了……找工作時,差不多得了……做事時,差不多得了……找對象,差不多得了……到了結婚年齡,差不多得了.一輩子,也差不多得了。一旦你選擇了將就,你的人生就不講究。
  • 解釋人生:抱怨只是一種懦弱的表現,努力才是人生正確的態度
    解釋人生:抱怨只是一種懦弱的表現,努力才是人生正確的態度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我們與沒有思考過,我們為什麼活著,天天生活在抱怨的世界裡活著的人,終究是沒有什麼成就的人。有句老話說得好,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但大多說的人就是為情所困。可以有故事但是不能過於沉迷在童話的世界裡。
  • 發朋友圈的人生的句子,心甘情願是一種態度,隨遇而安是一種境界
    因為:人生是相互的。二、 你沒有底線的原諒誰,誰便會沒有底線地傷害你。說到底別人傷害你多深,是自己的作為決定的。越退讓傷害會越多越頻繁,面對傷害每次都能打回去,敢傷害你的便會越來越少。對硬骨頭誰都得掂量掂量!——底線,往往決定著你的尊嚴。三、 對於人生的態度來講,盡力便是最好。凡事只求問心無愧,盡人事而遂天意。
  • 不攀附,不將就,不妥協,是一種人生態度
    我們總會聽到一些人無奈地抱怨自己多麼不幸福,多麼不快樂,大部分原因,並不是因為外界環境所影響,而是因為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生活態度。人要學會做一個剛剛好的自己,不攀附,不將就,不妥協,才是一個人該有的,並且正確的生活態度。
  • 站立,不僅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人生態度
    所以,如果從字面上來理解,站立就只是一種姿態。但語言是一門很奇妙的科學,它有時候所延伸出來的意義,往往超越於字面上的意思。站立就是這樣的一個詞語。它所延伸的,就遠遠不只是一種姿態,而是一種人生的態度。這是因為,人們是在向演奏家的態度致敬,是在向生命的意志致敬!這位演奏家,是以色列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伊扎克·帕爾曼,4歲時因患小兒麻痺症而導致終身殘疾。伊扎克·帕爾曼在日常生活中,很難用站立的姿態出現,但是他的人生路,一直是「站立」著行走的。
  • 超然物外,是一種人生態度
    羅志淵心語(2021年1月30日)人生中,在於修煉一顆平淡的心。拿得起、放得下,才是真正的強大。你要知道,人生,就是得與失的過程。不管得到,還是失去,世界還是這個世界,你還是你。如果你不滿足現狀,就要敢於改變。多讀書,可以讓你擁有智慧;多運動,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多聽古典音樂,可以提升你的氣質。所有的改變,都不需要太長時間,關鍵是要敢於開始。所有努力,不是為了取悅誰,而是為了成為最想成為的自己。人生苦短,不可回頭看。
  • 精細是一種人生態度
    精細化管理來源於文化的積澱和學校管理團隊、教師群體生活方式的轉變,精細是一種人生態度。時間久了,便感嘆精細化確實太難,並斷言精細化只是一種理想狀態,永遠也達不到。我常常思考精細化的問題,也曾思考精細化的途徑問題,最終也沒有能夠找到一個相對固定的標準和現成的模式。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我漸漸地明白:學校管理的精細化其實是沒有標準和模式的,但它有一個重要的原則,那就是發自內心的對於學生的真愛。
  • 清華學霸超牛作息表曝光:不拒絕「差不多」,你的人生就會差很多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395天01學生時代,考了90分,你常常告訴自己「差不多得了」,然後學習成績就一直在80到90分之間徘徊;工作之後,面對差強人意的文案,你常常告訴自己「差不多得了」,最後因為文案中一個很小的細節
  • 低調,是一種高級的人生態度
    低調,是一種平和的人生態度。低調做人,得意時不驕不躁,失意時不卑不亢。低調,是一種豁達的處事智慧。與人相處,不會鋒芒畢露,懂得收斂,大智若愚。有時候,低調也是一種不打擾的善良。貴而不顯,華而不炫,不咄咄逼人,不居高臨下,是一種低調和善良。
  • 教育比拼的實質,是家長自身人生態度的比拼
    這句話放到教育,一樣成立……最近,發現身邊有些很厲害的父母,他們似乎天生有種能力,就是凡事讓我們覺得在他們的孩子身上總是自然散發出的乖巧和懂事。而這種懂事,不是內心反抗表面順從。這種本領,跟他們的學歷沒有一分錢的關係。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因為他們在對待很多問題上都有著正確的態度,這些態度賦予了孩子一種極為可貴的成長環境。
  • 生活讓人變堅強的句子:努力是人生一種態度
    任何經歷,都是一種積累;積累越多,人就越成熟。經歷越多,生命就越有長度;經歷越廣,生命就越有厚度。二、不管你的夢想是什麼,只有帶著淡然的態度,做好當前的事情,才能如願以償。只有到了未來,才知道今天做的事情有什麼意義。無論你選擇做什麼,那都是你理想的未來。能抓住機遇的人,大都是不假思索就作出選擇的人。不能實現夢想的人,都是想要一樣東西,卻不願意為之付出足夠的努力。
  • 摩羯座的固執,更像是一種人生態度,選擇自己的道路絕不後悔
    程小媛當那些已成定局的事情,又做出了新的轉折,你的反應會是怎樣的呢?是會去適應新的事物,適應新的改變,還是會堅持己見,不曾動搖呢?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這也代表了他們的性格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有一些人習慣了隨波逐流,更何況如果是那些原本就不算觸及底線的事情,他們更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只要結局不是太過差強人意,那麼怎樣都可以。也有另外一些人,他們做很多事情都是比較固執的,自己一旦做了決定,不管過程中出現了怎樣的變化,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 學習、訓練是一種態度,練足球更應是如此
    不少爸爸媽媽,對於參加足球培訓都持「差不多就行」的態度,道理很簡單:我並不強求孩子走專業道路。學足球,就是為了強身健體,增強協作能力。但是,既然選擇讓孩子學足球,就要拿出學習的態度:認真對待、全力以赴、不輕言放棄。
  • 佛教對人生對社會的態度是怎樣的?
    有必要解釋一下的,所以借這4點,略談佛教對社會的態度。第一點、佛教對宇宙人生,是現實主義者,既不是悲觀,更不是逃避有些人聽到有人說「佛陀以慈悲為懷」,不知道「慈悲」的「悲」字是「拔除一切眾生的痛苦」的意義,那些人竟誤將「悲」字誤為悲觀的「悲」。
  • 喪,是一種態度和武器
    喪,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態度和武器。 如同兒化音之於北京人兒,姑娘之於美顏相機。 悄默聲地,「喪文化」從北京城葛大爺的沙發上驚坐起,兀兀扎扎地在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