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中喬英子對同學友善,學習成績好,是人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英子這麼優秀,除了自身努力外,她的媽媽功不可沒。
做為一名家長,她沒有因為孩子而放棄自身的成長,在工作之餘不斷提升自己,健身、學習一樣不落。
怎樣成為一個優秀的家長呢?吳軍博士的《態度》給出了答案。
吳軍博士是著名的人工智慧算法專家,前谷歌搜索業務副總裁,現在是著名的天使投資人。同時,他也有兩個優秀的女兒,大女兒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二女兒多次在紐約的林肯中心上臺表演。
在一些孩子的人生重大問題上,吳軍博士會把自己的思考用書信的方式傳達給兩個女兒。
在我看來,吳軍博士的家書堪比當代的「曾國藩家書」,可以給人帶來很多智慧與無限思考。
讀過這本書後,你會發現每一封家書背後,隱藏著不同的人生智慧,可以極大地提升你的認知能力。
在這裡,我選擇一封對我觸動最大的分享給你。
樂觀的人生態度比什麼都重要
在《態度》中,吳軍博士把這封家書排在了第一位,可見吳軍博士多麼重視樂觀的人生態度。
吳軍博士講了一個他的親身經歷,他剛到美國的巴爾的摩的時候,發現那裡的孩子讀書少,但是卻很快樂。
他問當地的美國人,孩子讀書少,將來生活艱苦,怎麼辦呢?
美國人告訴他,以後孩子吃不吃苦不知道,但是快快樂樂地度過這18年時光卻是可以看得到的。
你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整天嘻嘻哈哈樂觀的人,他們的人生似乎也特別順利,而整天只會抱怨的人,他們的人生也大多不順。
為什麼呢?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叫做「自證預言」:人會不自覺的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
當你對未來抱有樂觀的人生態度時,心裡充滿了希望,做事情就會覺得動力很足。
當你對未來持消極態度時,你做任何事情都會心不在焉,那做成事情的概率就會低很多。
我想,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但是,也許是生活蹉跎,也許是受周圍人的影響,也許是這個社會的節奏太快,你焦慮得喘不過氣來。
你變成了一個悲觀主義者,對未來沒有太多的憧憬。你想改變,但是,卻找不到出路,你應該何去何從呢?
吳軍博士給出了他的答案:
很多人以為,高中畢業就是學習的終點。記得在小時候,家人總是說,等你考上大學了,就不需要這樣努力學習了。
這樣的觀念誤導了多少人,當踏入社會後,你才發現這才是人生中學習的真正起點。
在大學時水平相當的朋友,有些同學不斷追求學習與進步,有些大學畢業後選擇再也不學習,在幾年之後他們之間就會拉開差距。
不斷學習的同學走的是一條上坡路,而停止學習的同學則走出了一條水平線,甚至是一條下坡路。
沒有一個成功的人是不學習、不追求進步的!只有每日學習,每天更新自己大腦的認知,才能做到與時俱進。
吳軍博士教育女兒要有理想,這個理想就像是海上的啟明燈,它指引著你前進的方向。當你在前進過程中,遇到挫折時,看看這盞啟明燈,它也會帶給你無限動力。
很多人覺得生活無聊,我想,這大概是缺少為之奮鬥的理想吧!
我在研究生畢業後,有一段時間過得特別迷茫,每天很忙,卻總不知道為什麼忙,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白天在公司上班的時候,因為很忙,不會多想。但是,晚上回到家,靜下來後,我就特別焦慮,靜不下心來學習,提升自己。
每天晚上回家後刷電視劇、刷微博、刷朋友圈,每天都能熬到凌晨,然後,第二天起來無精打採。你能感受到這種狀態嗎?
我知道,自己並不想過這樣的生活,但是,就是停不下來。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是沒有找到想要為之奮鬥的理想,所以很焦慮。
現在,我確定了自己的理想,每天看書、寫作,不斷充實自己。雖然偶爾有時候還會有些小失落,但總體上自己覺得人生是向上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有些人,你見一次,看一眼,就知道你們兩個合不合得來。
我每次和一個陌生人聊天,聊個十分鐘,就知道我們適不適合以後做朋友。而我選朋友其中的一條標準就是:尊重他人,不以自我為中心。
小時候,家裡不富裕,家裡好吃的東西都是我和妹妹分著吃。但是,我倆每次吃東西的時候,只要另一個不在,我們都會想著把好東西留一些給對方吃。
以前在學校裡,交到的朋友都是學生,交朋友的選擇權也基本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喜歡誰,那就和誰少交流。
工作後,需要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
我以前一個主管,專業能力很強,但是為人很謙虛,能夠靜下心來聆聽你的意見,也願意花時間討論你的想法,部門同事都非常喜歡他。
雖然他脾氣很溫和,但是,每個人都很尊重他。
後來,由於業務需要,我們部門新來了另一個領導,這個領導非常獨斷,所有事情都自己決定,同事的意見她基本聽不進去。
但是,等到出事情的時候,她卻一味地推卸責任。我們對兩個領導的評價,當然會截然相反。
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相反,如果一味地以自我為中心,最終只能是別人無視你。
即使現在不能看透人生,但是,隨著時間的積累,對人生的感悟會越來越深。
不管在哪個年齡段,你都會發現,隨著閱歷的增加,你對待事情的態度會越來越成熟。而這就是不斷看透人生的表現。
樂觀的人生態度,是孩子健康成長、不斷追求進步的前提。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想要孩子擁有樂觀的人生態度,那就是父母要先學會樂觀的人生態度。
假如你整天打遊戲,卻要求孩子去學習;
假如你沒有理想,過一天是一天,卻要求孩子有一個遠大的理想;
假如你不能尊重他人,卻要求孩子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
那麼,結果就是,孩子有極大可能達不到你的要求。
所以,為人父母,要先做好自己,再給孩子做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