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好多婆媳不和的例子,也見過不少的婆媳不和,這樣的情況,人們總是感覺在農村比較突出,個人認為,其實不然。也許有人會問,可是在城市裡聽說的很少啊。這麼跟你說吧,城市裡的人,沒準住在對門都不認識,他們的家長裡短,你們知道嗎?估計不是沒問題,而是有了問題,都是自己憋著,沒有到了你的眼睛裡,你的耳朵裡。所以,我認為,婆媳不和,不管農村還是城市,機率相差不大,只是在廣大的農村,確實好像稍微高一點。
說起這個話題,還是因為最近看了一篇文章。男主人公開大車,跑運輸,家裡婆媳不和。本來幹的活,就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營生,如果在外冒著生命危險,回到家裡,再繼續生點氣,沒準是誰都能憋屈而死,時間長了,抑鬱啊。
其實,這個話題,已經是千百年來,一直存在,並沒有有效解決的一個問題,有人說,存在即是必要,這就像一個笑話,有人說流行的東西肯定就是好的,不然為什麼它能流行,然後有人就反問,那流行性感冒也是好的了。
為什麼會一直存在,看見了一句話,說的挺有道理。新娶的妻子,還有一個稱謂,新娘。你想想,你本來就有娘,現在又多了一個新的娘,新老之間,能沒有矛盾嗎?
我是農村人,在我看來,農村有幾點原因,造就了婆媳不和,當然,我絲毫沒有看不起農村人的意思,就像我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一樣,兒不嫌母醜,揭露,剖析這種現象,不是壞事,只是想推進,提高人們的認識,然後看完以後能反思,能自省,所以只是一點想法,一點思索,怕自己的記憶力不行,就用文字記錄下來。
一,新舊觀念問題。有句古話,媳婦熬成婆。我見過一個老太太,從小聽她跟別人聊天,她的婆婆在她嫁進門以後,如何說她,罵她,如何盤腿坐在炕頭,指揮她幹這幹那。他以為,成了婆婆,就應該有個婆婆的樣子,她的婆婆就是她學習的榜樣。等到她有了兒媳婦,她就學著她的婆婆,結果,小兩口日子過不下去,她還委屈的跟什麼似的,現在的媳婦這是怎麼了?怎麼就說不得,罵不得了,我那個時候……
二,娶媳婦彩禮過高。眼下,老家娶媳婦,包括男方家置辦家具,彩禮,三金亂七八糟下來,費用在四十到五十萬之間,這還是在本身有房子的前提下。如果再加上房子,那就嗨了去了。我問過這個事,正常情況下,兩口子如果在當地打工,娶一個媳婦,那就是背負一輩子的債務。兒子發了,老子塌了。新媳婦進門了,算是功德圓滿。這麼多錢來的,那得捧在手心裡,可不敢讓人家生氣,不然,一輩子就打了水漂了。有的媳婦就看中了這一點,我這身價,要是伺候的稍微不好,那可就說不準了。當然,這只是個例,大部分的媳婦還是知道孝敬父母,孝敬公婆,好好過日子的。
三,素質問題。這個問題不敢瞎說,但是不排除一部分的人,家教不好,父母本來就是個難揍的主,得了父母的真傳,然後在婆家繼續發揚光大的。其實有句話說的挺好,娶媳婦嫁女,還得找門當戶對的。有人說,現在的社會了,小雞也能變鳳凰。至於這事,那就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了。
四,老年人沒有退休金。農村老人跟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老了,幹不動了,沒地方掙錢了,只能伸手跟兒女要。兒女生活好點,可能會準時準點的孝敬,要是兒女的生活也是捉襟見肘,那就不好說了。其實,父母開口向孩子要錢,那估計已經是到了非常困難的地步了,不然,父母是不會開口的。有老人跟我聊天,向孩子開口要錢的時候,提前怎麼說,在什麼機會說,都是考慮了好多遍的。說到這裡,希望做兒女的,多問問老人,不要老人一說不用不用,你就以為真的他不需要。
五,人為因素。這個就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了。有些不是的老人,也有些不是的兒女,難得的是,要是碰在一起,那才是雞飛狗跳,雞犬不寧。但凡有一邊,正常是在忍讓著過日子。
婆媳關係,有人說,遠香近臭。其實,遠近不說,家和萬事興,明白了這個,日子才會越來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