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友說,他孩子所在幼兒園發起捐款,要求每個小朋友捐款5塊錢,因為一位小朋友的爸爸重病住院了。但他反感這種硬性捐款,不想捐,但孩子又哭鬧,怎麼辦?
我覺得捐款是培養孩子同情心、愛心的好機會,何況只是5塊錢,也就一個冰激凌錢,但發揮的價值卻很高,因為兒童的自我價值的認同,更多的就是來源於被需要、以及」我能行我能做到「
兒童天性善良,肯定願意幫助別人,家長拒絕捐款孩子哭鬧也很正常,我娃上幼兒園時,也碰到這種情況,我是這樣做的:
1:告訴孩子捐款的意義
我娃小班時,我老公出車禍,親朋好友帶禮品或錢到醫院看望,娃不解,我就給他解釋,因為爸爸住院需要花錢治療、需要有營養的飲食,這樣才能好得快些。
但我們家現在很因難,善良的人就願意提供我們所需要的東西,幫助我們渡過難關,然後我們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也可以提供幫助。
後來遇到幼兒園捐款,我娃就特別積極,孩子對錢的多少沒概念,但知道是幫助別人渡過難關。
2、告訴孩子捐款的原則
凡是遇到捐款,我都會問下孩子,你是否願意?
告訴孩子,捐款的原則是自願,如果你願意當成更好,如果你不願意捐,他人也沒資格提責你;捐多捐少都是心意,捐100塊不值得炫耀,捐1塊也無需內疚。
同樣,也要以這樣的態度對待別人,不得指責沒有捐款的人,更不能笑話捐得少的人。
孩子願意,我就給錢,孩子若說不願意,我就不捐。
3、告訴孩子捐款要用自己的錢
小朋友捐款,通常都是家長出錢,我家不是這樣。
我告訴孩子,捐款就要捐自己的錢,雖然你沒有工作,沒有掙錢能力,但你有壓歲錢、也可以從你日常開支中節省出捐款的錢。
比如這一周不吃零食,一個月不買玩具,不吃肯德雞,根據捐款數額不同,做出相應的約束,這是讓孩子體會」付出感「,否則,孩子捐款一點意義也沒有。
此外,對孩子參與的捐款事件上,後期可以關注下,比如這位小朋友的爸爸生病了,那過段時間就問問,爸爸病情好轉了嗎?小朋友會因為自己參與幫助、而病情又有好轉感到驕傲。
對於幼兒園捐款,建議受捐方最好給孩子一封書信的感謝信或者圖畫,由老師讀給全班小朋友聽,即是對小朋友愛心的回應,也是對小朋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