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小夥伴
「小編說:
我們企圖在《職場專訪》這個專題下,給大家展示不同背景下的同學們,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選擇,能達到自己目前滿意的工作狀態。
為大家發現更多可能的方式。
讓大家了解真實的職場生活。
使大家清晰自己的未來規劃。
同樣,我們希望這個主題,不僅能影響到讀者,也能激發金融小夥伴自己產生新的思考。
寫在前面
Y同學的學歷背景,並沒有讓他與很多金融求職人拉開差距。所以,容易給人一種「他真的很幸運」的感覺。
本科畢業於北京某211院校,研究生畢業於美國某公立院校。然而大三寒假就開始第一份實習的Y同學,確實遠遠優秀於身邊人。
在正式入職之前總共做了5份實習,其中包括安永,招商證券投行部,中化集團金融事業部,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行業頭部信託實習等。
高含金量的實習為他未來職業發展和方向的選擇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過他找第一份實習的過程也跟多數人一樣坎坷。
希望大家會對以後的職業規劃有更加清晰的認識,明白實踐的重要性。
以下是Y同學採訪的文字版
1、請問你是何時開始做你的第一份實習的呢?當時有遇到什麼挑戰嗎?
第一份實習是在大三寒假,當時學校的課不多,課餘時間較為充足,找到合適的實習,為以後的職業道路做鋪墊便成為了我的主要目標。
那時剛脫離校園環境,初出茅廬遇到不少挑戰在所難免。其中沒有相關經驗是最棘手的,加上求職方面比較懵懂,沒有合適的投遞渠道,對求職所需準備也只略懂皮毛。
具體的流程,包括製作簡歷、筆試、面試都是自己慢慢摸索出來的。由於時間匆忙,最後一刻才準備好簡歷的網申,而當時離零點只差一步之遙。
2、看到你的實習經歷比較豐富,所以為什麼會嘗試這麼多不同方向的實習呢?是怎麼考慮的?
當時作為學生,對於具體的細分行業所知甚淺,且多是基於外部的二手信息。而實習可以快速有效的了解一個行業。
在此過程中,我可以嘗試不同方向的工作,了解各個細分領域的工作內容和現狀。因此,我選擇了儘可能多的實習以確定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
第一手的體驗才最有參考價值,而不是道聽途說,回過頭來看,這幾段實習經歷確實在我的職業規劃裡起到了重要的參考作用。
安永的實習最大的意義就是堅定了我實習的動力,當時一同實習的身邊小夥伴都在忙於實習提升,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後來做了債券承做的業務,是我自己明確喜歡的方向,而且也是與我現在的信託工作是比較類似的,算是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喜歡的。
相反的說,行研的實習,讓我明確了我的性格和專業儲備,在行研這個崗位上確實是相對欠缺,所以後面沒有考慮這個方向的崗位了。
3. 看到你獲得了很多非常不錯的OFFER,也在很多不同方向的金融機構實習過,最後為什麼選擇了去信託行業?你覺得還有什麼方向也是比較推薦的?
首先,在我看來,平臺的大小決定了你的上限,這也是我最終選擇業內頭部公司的原因之一。應該說對於任何行業都是如此,任職時要考慮到以後的潛在發展機會。
其次,在秋招後的實習考核期間,我對信託行業和信託經理的工作建立了初步的認識。
信託經理要參與從項目盡調到項目清算的全部流程,個人認為這種工作模式能夠促使自己較快的得到歷練和成長。
與此同時,我所在的團隊氛圍特別好,同事相處融洽。這在我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上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至於推薦的方向,個人認為還是要結合大家自己的情況來決策。
畢竟說到找工作這個問題,大家最關注的點都有所不同。可能是發展空間、薪酬水平、能否解決戶口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但越早想清楚答案,就能越早獲得明確的目標,從而避免最終選擇時的糾結。
4、作為頭部信託公司,競爭非常激烈,各方面要求也很高,請問你是如何最終留下來的呢?中間有遇到困難嗎?
我是通過秋招後的實習留用最終獲得Offer的。
個人認為事事有著落,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是最重要的。只有這樣,前輩才能放心的把事情單獨交給你去做。
這其實是一個逐漸建立信任的過程。面對布置的任務,我習慣於首先明確任務目標,再根據目標展開;在完成細分任務的同時也要注意回顧總目標,這樣才能明確方向。
在工作的過程中,我比較認真細緻,提交的報告和材料會多次審核,以及特別注意一些常人可能忽略的細節(比如格式,單位,排版),這些部分往往是最容易陰溝翻船的。少出錯甚至不出錯是我最重要的工作考量之一。只有這樣,才能給人嚴謹的印象,保障項目的順利進行。
工作內容也會隨著實習的深入而深入。因此,在完成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同時與前輩保持溝通交流,避免悶頭苦幹。
需要了解他們布置的工作的最終目的,例如是用於公司內部評審,報送監管機構,還是與外部投資人溝通,這有助於更好的理解他們期望的工作成果,也能讓我對工作的目標更加明確,防止做無用功。同時,溝通交流有助於加深我對於信託經理工作的認識,更有效地積累經驗。
其次,需要能靜能動,自如切換。信託經理比較「全能」,需要應對項目流程的各個環節,既要求能安靜細心的寫盡調報告、做收益分配,也同時要具備與交易對手、公司評審、投資人溝通的能力。因此自主培養一些綜合性的素質是不可或缺的。
在此期間最大的困難還是來自於對職業的規劃和選擇。實習期間,還收到了許多其他的offer,這時我就「該如何選擇」這方面有過比較多的猶豫與彷徨,最終經過反覆思考,我還是堅持了內心最初的選擇。
我既然認定了這個平臺,就願意放手一搏。
5、信託行業的主要業務和主要崗位有哪些?
業務的話,可分為信託業務和固有業務(利用自有資金開展的業務)。信託業務主要分為投資銀行業務、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業務和服務信託業務。
投資銀行業務,賣方主導的,為滿足交易對手融資需求,通過創設債權、股權等融資工具和交易結構,向買方客戶(委託人/受益人)發行信託產品募集所需資金,主要優勢領域在房地產行業和政府平臺公司。
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業務,可理解為買方主導的業務,為客戶提供以資產配置及財富管理為核心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比較典型的是家族信託。
服務信託是利用信託制度優勢,職工持股信託、公益信託、慈善信託等。
崗位分布上,跟大部分金融機構一樣分為前中後臺:
前臺主要包括信託業務部門和財富管理部;中臺崗位主要是業務層面的支持部門,包括風控、合規、評審、信託財務和運營,這些部門為信託項目全流程保駕護航;後臺主要是公司層面的支持部門,包括人力等。
目前,信託公司校園招聘還是以前臺崗位為主,中臺部門主要靠社招補充。和券商等行業一樣,有過信託行業實習經歷的同學,在校園招聘中是有一些優勢的。第一:追求狼性,一定要主動搶活幹,積極主動去學習。工作時問領導時要有自己的初步想法,不要上來就問別人。
6、信託公司有哪些核心崗位,如果是排名相對靠後信託值不值得去?
第一,通常對於校招而言,各個信託公司開放最多的是信託業務崗。像中臺的合規評審,經常是採用社會招聘的方式,這些崗位對經驗的要求更高。
第二,對於選擇一家公司而言,平臺是很重要的,但是團隊也同樣重要。因此可以說在中小信託中有一個好的團隊也是可以選擇的。
就個人而言,信託在校招的時候,對個人素質的要求與券商是類似的,但是又不會像券商要求的有一刀切的情況,信託招聘會充分考慮到每個人的實力、能力以及綜合素質。
7、如果要給想從事信託方向的同學一些建議,有什麼想分享的?
有針對性的海投,珍惜秋招中的每一次機會。
首先,在心儀的領域裡多投簡歷。
海投是非常有必要的,投的越多,能夠接觸到的崗位就越廣。獲得機會的前提是能被人看到。只有提高自身的「曝光率」,你才有被發現的可能。投簡歷是獲得筆試、面試機會的基本過程,特別是像我這樣學校等方面不是特別突出的同學,更要抱著積極的心態,多投多為自己爭取機會。
其次,實戰的筆試、面試是最好的訓練方式。
就像運動員所說的「以賽代練」,一味地溫習筆面試的理論知識,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比如,我在面試之前其實已經準備了相當多的相關材料。類似自我介紹,經典問題,公司背景資料和崗位知識等等。但當真正走到HR面前時,在真實的面試環境下,明明倒背如流的的自我介紹卻開不了口:人在過度緊張的狀態下,容易腦子一片空白,別說背過幾次的自我介紹,就算面試官詢問來自哪所學校都有可能語無倫次。
因此實際的筆面試才是最能夠發現自己的問題方式,也是鍛鍊自己心態的好機會。在實打實的筆試過程中,倒計時的數字在屏幕上一點點減小,你能感受到脈搏跟著數字同頻跳動,而那樣真實的緊迫感,是多少模擬卷都無法企及的。
最後,多參加筆面試是了解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的好機會。對於未來從事什麼行業還有所迷茫的同學,推薦多去參加筆面試,可以了解到這個方向的HR具體需要哪方面的人才,更在意哪方面的素質。在筆面試中總結規律,發現行業的特點,再考量自己是否與這個崗位相契合,也不失為一是個獲取信息、幫助決策的良好渠道。
在我的求職過程中裡,筆面試給了我莫大的幫助,包括積累經驗和培養心態。希望同學們也能多去嘗試,珍惜學習機會。
結語
實習就能遇到優秀合適的團隊,並且成功的留下來。這個層面上看,Y同學是很幸運的。
但是,5份實習有多辛苦也許只有他自己知道。目標如此明確並努力實踐的他,也是需要我們去好好學習。
有的人跌倒就躺平,他在跌倒中總結出經驗。在拿到offer之後,回過頭看,每個人的經歷都必然是付出與幸運並存的的過程。
邁出第一步的過程固然坎坷,積極創造機會,主動一點才會有故事。
抓好每一次機會,終歸有一次會成為「幸運兒」。
《職場專訪》正在徵集有故事、有經驗的金融行業分享者
不僅歡迎應屆的畢業生們,
同樣歡迎職場工作3到5年的「前浪」,
更希望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嘉賓
麻煩備註:職場專訪+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