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7日消息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教育系統經歷了一次全面檢驗,全國教育系統通力合作、克服困難,教育教學秩序平穩有序恢復。在此背景下,教育行業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後疫情時代,如何有效整合教育資源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近日,寰際教育創始人朱喜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國際教育在疫情期間的表現及未來發展談了自己的看法。整個行業把大浪淘沙的整個進度一下子提前了幾倍,要說打破業態倒不如說是重塑了健康業態,能夠活下來的機構其實已經具備良好的市場能力與適應能力,證明其管理,理念等得到了驗證。
疫情下教育行業在迭代,國際教育是否還有未來?
從本質上講:國際教育的發展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理念引發,在教育上確實很多國家領先於我們,因此從國家角度與民眾角度這個趨勢不會因為疫情減退,即使有所減退也只是暫時的客觀因此影響,因此從這個方面講疫情並沒有讓本質發生變化,因此做到了基礎上的穩定。
從疫情這種客戶情況角度上分析:任何事情因時而已,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國外很多大學為應對紛紛採取延期入學,線上開課等措施,而我們國內本身就擁有比較好的網際網路基礎,因此遠程授課等措施也迅速適應。
從國家應對政策與客戶角度去看:國家在應對疫情問題上是目前全世界最合理與迅速的,國家給了我們正確的宏觀指導,加上客戶心裡也知道實際情況能夠給予一定的理解,對於線上授課保證安全的措施也廣泛接受。
寰際教育採取了針對性的措施
首先我們考慮到的是學生出路問題:(畢竟走國際教育路線的家長最擔心的孩子能不能出去,安不安全,申請有沒有影響)
第一,我們聯繫國內知名學校的1+3,2+2,4+0項目給即將要出去卻無法出去或者不想出去的找到國內較好的學校作為保底;
第二,我們聯繫國外知名大學在國內合作舉辦的分校:上海紐約大學,崑山杜克分校等等,協助申請轉校與其他服務;
第三,為已經拿到offer的學生,協助申請延期入學與線上授課。
這些措施使我們的客戶可以全部安定,也不再緊張,因為有了解決方案,也給予了我們很大的認可,並介紹周邊遇到同樣問題的家長來尋求我們的協助。
其次,走在國際教育路線的學生我們調整方案把線下體驗轉移到線上儘量做到服務一致。
第一推進線上上課體驗與服務:開會大家選擇最好的線上授課平臺,網易,騰訊,小魚等分別找學生與授課老師進行體驗實操,分別對比其體驗與實用性進而決定使用的平臺,保證授課體驗。
第二推進線上課後陪讀服務:專門成立課後陪讀團隊,上課後負責推進作業,答疑,服務,基礎講解等
第三,培訓授課老師進行線上授課:傳統機構線下老師授課方式與線上授課是不一樣的,就好比我們看電視劇或者電影,得需要更多的表現張力與互動,精彩的片段等抓住眼球與注意力才行,畢竟能教課與會教課是兩碼事,培訓是必要的。
這樣的措施使得我們線上授課體系更加完善,體驗感也是極好,因此期間我們收穫了很多推薦客戶。
提高行業競爭力並確保服務質量
要提高競爭力我認為有三點:
教育以心為首:教育的本質其實是培養底層的能力,它是一種價值觀的傳播,同時又影響靈魂。所以做教育企業的人,他必須要有愛心和責任心,應該把教育放在首位,而不是把生意放在首位,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管理以人為本:教育是人力密集型公司,公司越大,人員越多,管理要求就越高,人員綜合素質能力和協同能力將決定這家公司情況。人才是教育公司的基礎,但是沒有好的管理制度人才留不下來,因此需要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才能高效運營
運營以科技助力:科技助力可以減少地域之間的阻礙,可以減少人力中重複的勞動力,讓每個教育從事者高效發揮更多價值服務更多人,科技提高了教育運營的效率,同時讓學生增加了很多場景式,沉浸式體驗。讓教育更立體化,高效化。
另外,對於大量的市場需求如何滿足並如何保證質量,應該從兩個方面著手:
一是國家應該儘快將國際教育裡的優秀理念與我們教育做結合,中西結合從本質上做有利於教育的改革並得到認同,才能將需求融入日常滿足;二是在需求足夠大的情況下,進行充分的 市場化,在此基礎上國家進行調控:建立專門的國際教育 監督,檢查,整改機關,使市場能夠優勝劣汰,那麼就可以滿足需求。
在國際教育確保教學質量方面,我認為沒有任何事情可以保證質量,但是我們可以保證不斷進步,國際教育領域除了要設置相關政府的檢查監督整改機構,還要真正能與客戶連結在一起,能夠讓客戶真實反饋,好的國際教育機構越來越好,不好的將被淘汰,正如我們機構也會設置結果與過程雙標考核,其中過程中的考核主要就是客戶反饋,不斷好的反饋與結果就繼續高的績效獎勵,這樣大家可以一起變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未來挑戰以及未來增長點
國際教育發展未來的挑戰和增長點就是如何將國際教育本土化。我們一直提倡「師夷長技以制夷」但經歷數百年的努力我們還未真正達到,但相信已經不遠了,我們一直以來的真正目的不是要出國學習,而是要回來建國,那麼只有將國際教育中最優秀的理念與國內本土教育結合發展出中國特色的國際教育我們整個行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增長點,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
疫情的到來給了整個教育一次打擊,而這次打擊帶來的好處也很明顯,把大浪淘沙的整個進度一下子提前了幾倍,要說打破業態倒不如說是重塑了健康業態,能夠活下來的機構其實已經具備良好的市場能力與適應能力,證明其管理,理念等得到了驗證,此次疫情後大部分國際機構都有很強的風險意識:做好最壞的打算,快速迭代,快速適應市場,完善線上線下體系,或者OMO模式,這些算作歸位。
國際教育的創新是本質要做的是教育體驗創新,教育是通過體驗和感知成長知識與思想的,要想真正的創新就要與智能科技結合,目前的國際教育一切都還要基於人,因為目前智能系統智能語音,自適應系統,智慧機器人,4維空間等依舊還處在技術完善,初步應用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的創新也只能人為增加教育體驗來改善,比如我不單單將海洋生物的豐富,我要帶你去海洋館看,還要你作為嘉賓到海水裡穿著防護去感受他們,從而獲取教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