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美術教育與創新

2020-12-15 騰訊網

《三拾書畫》您關注的是最受歡迎的文藝公眾號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 國畫書法 | 茶道 | 文學 |素食

摘要:幼兒教育當中,美術教育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阿思海姆通過研究證明:「藝術的一個主要作用,就是幫助人的思維應付的複雜形象,從中發現自我!」好的藝術品可以淨化人的心靈,給生活以力量,所以人人需要藝術家,需要藝術,而對幼兒的美術教育就是對他們在藝術方面的啟蒙,然而由於現實生活與教學中,存在種種誤區而影響孩子們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揮,本文將對改變這一狀況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卻是可以概括和創造出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想像力是極其豐富、超乎尋常的,他們的言行無不蘊藏著豐富的靈感和頓悟,在人們記憶裡,童年是幸福的,之所以幸福是因為那時候我們有最純淨的感官,在孩子的眼裡,世界每一天都是嶄新的,每樣事物都罩著神奇的色彩,他們好奇的目光把世界照耀的神奇而光芒四射,他們的感覺尚未受阻力汙染,也尚未被歲月鈍化,是天生的藝術家,相比少年和青年階段,兒童對美術有更多的自覺性和依戀性,兒童時期那種毫無顧忌、天真爛漫的想像力也更有可能產生充滿生動氣息的作品。

心理學界曾經花費了相當的精力去研究人類自身能力發展軌跡,根據美國人傑明、S·布魯姆的總結,如果界定一個十七歲成人的智力水平為100,那麼四歲兒童已經發展到50%;八歲之前再增加30%;到十七歲則獲得最後的20%。也就是說兒童期是人的智力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兒童美育當然是直接左右著未來美術事業的走向,但更重要的它首先要直接影響下一代人的創造能力和精神素質。兒童在美術活動中對色彩規律的感覺,對形體組合的認知、對空間知覺、視覺方面的有效訓練,可以導致一種遠比當畫家、遠比審美效應重要的個體性格和個體潛能的完善,這種訓練便是對創造性想像力的發揮。

「要重視學前教育」。學前教育是國民基礎教育的基礎。其中學前美術教育是幼兒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通過對美的形象的刻畫,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

一、 幼兒美術教育中的誤區

想像力是源於每個人自身的一種本能,它隨生命而來,會因為後天的各種束縛而被壓抑在角落裡不見天日。有調查顯示,一些五、六年級的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由從前的喜歡變成了不喜歡,而孩子們在學前和低年級時候的想像創造的能力到了六年級也會逐漸衰退。大部分人只能照著書本或老師的東西來畫,失去了自由畫、無拘無束的想像力,這種情況當然與後天的環境教育是分不開的,根據其產生的環境,我將從兩方面談一談當代兒童美術教育的誤區。

誤區一:在幼兒的家庭教育和除學校以外的美術教育以幼兒讀物作為啟發兒童智力和創造力的兒童讀物(包括書籍和音像製品)。它是兒童接觸的最早的美術教材,這在其一生的藝術欣賞和創造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兒童的想像力是沒有邊際的天馬行空。因此,作為孩子們的啟蒙教材的美術讀物,或美術影片應該輕鬆、和諧,以啟發孩子想像為主、鼓勵孩子大膽用色,在技法上不能千篇一律,要形式多樣、富於變化,而我國市面上兒童讀物很多,而美術教材電視裡的幼兒節目,關於啟發培養孩子美術創新精神的書、節目太少,孩子們想學畫就去買,市場上都是些照著畫蒙、塗色內容或形式比較單一,束縛了孩子的想像和創造力,一定意義上就阻礙了他們用眼睛去觀察、探索、思考,使其過早失去孩子對美術繪畫的興趣。

誤區二:在學校教育方面,教學內容、形式和方法脫離學生生活。藝術活動來源於生活。美術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應儘可能地反映學生的生活。然而現行美術課堂教學卻脫離學生生活。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課堂教學內容忽視與學生生活相聯繫。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呈現,應該以學生的生活為主線,本質是以情感為核心和主線的學生身心發展過程。學生的情感何處來?它只能產生於活動。雖然教材內容記載了藝術作品作者對生活的體驗,但是,如果它不與學生的活動聯繫,這種情感很難遷移到學生身上,如果離開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學內容只能是靜態的知識。而課堂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呈現往往照搬課本,沒有考慮學生生活經營和學生的需要與興趣。使學生缺乏對美術課學習的積極性,學習中缺乏自主性,使教學質量不高。

2、教學形式基本是傳授式,過分強調教師的權威,忽視學生的自主活動。這樣的教學模式強調教師向學生傳授藝術知識和技能,忽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創造性。許多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往往得不到老師的認可,甚至被扼殺了。變成是異想天開,或者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傳授型的教學使得學生要跟著教師的步伐走,活局限於教師的思維和想法,無法使自身的想法得到驗證和認可,自主性缺乏。當學生在實踐中出現錯誤時,或出現牴觸情緒、不想畫時,老師不應該責怪、批評學生,而應該意識到這是一個教育的楔機,及時地給學生以鼓勵和引導,幫助學生完成心中想要表現的作品,使學生在失敗中學生許多東西。而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大膽地嘗試更新穎、獨特的繪畫方式,以陪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3、教學方法程式化。教學方法程式化是受專業藝術教育的影響,把藝術教育的過程中的專業課業內容與特定方式方法固定化。一定內容只能採用一種方法。美術教育的繪畫課,總是教師範畫,學生模仿,然後教師再加以指點,能否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自己畫,教師適當引導與點撥、啟迪呢?實際上教學方法要隨著教學內容、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情況而變化,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教學上的需要讓現代的繪畫要融入多維的思考,也要融入多樣化的教學,除了課堂教學外,也要適當的開設野外教學、多媒體教學、參觀教學等。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導入各種信息,並有機結合,聲形並貌,這樣,學生無論在課堂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得清楚,也不會因為教師的語言不夠生動、演示的畫面過小而對美術失去興趣,以色彩風景寫生為例,學生能否把握運用色調的重點和難點,教師示範講解、觀察方法,組織方法都可以採取新的突破。

二、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幼兒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應採取;創新精神

「幼兒教育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性循環。

(一)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豐富教學內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如這句彥語所說:「興趣」會使孩子們自動自發自願投入更多的熱情和精力在美術上,沒有主動積極的學習心態,就不會有痴迷執著的、探索的創新精神,幼兒美育不能讓孩子們知難而退,要設法使深奧的美術變得通俗易懂,還要激勵孩子大膽的想像,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認識性學科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往主要是通過語言來實現的,語言的交往功能在教學中得到體現,是由認識學科知識的形式決定的。知識性學科通常是用文字來記載的,它的傳遞當然就是通過語言來實現的,而藝術知識與一般文化科學知識不同,它是通過形象來表現的,語言只能起輔助說明的作用。藝術形象的傳遞主要是靠美術語言來實現的。因此,注重藝術審美活動,倡導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學習藝術技能。這樣就應改變美術教學中教師講解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採用外部操作參與強化,使學生在活動中接受美術形象和提高美術審美能力。

其次,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與組織要聯繫學生生活。學生對自己熟悉或有經驗的活動,一般容易在相應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他們自然能夠較長時間地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他們自然能夠較長時間地主動將自己沉浸在藝術活動的探究之中。所謂熟悉或有經驗的活動內容就是聯繫學生生活的內容。如果美術課堂教學內容包含了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是學生熟悉的,教師教學中又能結合學生的生活,那學生的美術學習就會有較高的學習質量。

例如,畫《我們的幼兒園》時,老師組織幼兒在幼兒園中玩耍,再觀察它的外型特徵,然後用簡單的線勾畫出整體的輪廓,填充線條時,可以採取讓幼兒參觀各種房屋外形用的磁磚,設計的圖形,組織幼兒欣賞各種線描名畫,啟發孩子的思維創造力,孩子們通過參觀和欣賞,在大腦裡就有了想試一試、畫一畫的強烈欲望。這些能使幼兒們創作出意想不到的超常作品,這既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興趣,又有利於他們創造力的發揮。

(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1、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任何智慧都是以對世界的認識為前提的,認知首先是通過自己的直觀知覺來完成的,其次才是有新的發現。幼兒生來具有獨特的觀察力和強烈的敏感性,幼兒只要與周圍事物發生直接聯繫,就會以一種輕鬆的洞察力,獨特地感受到周圍的事物。教師可利用美術活動,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並啟發幼兒提出問題。教師在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時,要做到:

(1).注意擴大幼兒的視野。教師應多帶幼兒到大自然中去觀察,要儘量解答孩子的提問,擴大幼兒的視野,豐富幼兒的美術創作知識,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注意教給幼兒觀察的方法。因為幼兒觀察事物,一般不夠細心,不全面、不系統,所以教師要進行引導,幫助幼兒觀察,讓幼兒找出別人觀察不到的方面。

(3).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加觀察。要調動幼兒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參加觀察,能使幼兒的興奮中心不斷轉移而又不離開所觀察的事物。

2、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想像力是創造力最本質的內涵,沒有想像力就意味著創造力的貧乏。幼兒時期是想像力表現最活躍的時期,幼兒的想像力是幼兒探索活動和創新活動的基礎,一切創新活動都是從創新性的想像開始的。日本著名育兒專家讓內藤主張對於幼兒的教育要順乎天性,崇尚自然。他說,新生幼兒的想像,無論它是怎樣的怪誕離奇,本質上卻是在尊重幼兒的自由幻想的權利,這是對幼兒創造天性的最大保護。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在《創造性思維》中寫首:「富有創造力的天才喜歡回到幼兒時期的概念世界中去,用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所特有的敏銳目光和解題方式來編織某一個領域的最新知識。」

想像力包括幼兒對事物的聯想,聯想包括體驗聯想、接近聯想、因果聯想。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根據以上幾種聯想,通過自己的主觀感受、情緒體驗產生聯想通感。或多次給幼兒講故事、童話,讓幼兒根據內容在自己的心中勾畫出人物或情景;或是教師出示一張畫,啟發幼兒通過聯想,將可能發生的事情都用畫面表現出來。然後,展示幼兒的作品,讓幼兒說出自己的創意和設想,鼓勵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大膽去想像、去表現、去創造。

3、培養幼兒的擴散思維能力

擴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它是開發創造力的一種重要思維方式。培養和開發幼兒的創造力,必須重視訓練幼兒的擴散性思維。擴散性思維就是在思維過程中,充分發揮人的想像力,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從一點向四面八方想開去,通過知識、觀察的重新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答案、設想或解決辦法,這種思維具有流暢性、靈活性、獨特性和操作性等特點,它既無一定的方向,也無一定範圍,容易引發標新立異的思考,這是一種開放性的思維。

(三) 培養幼兒自信的習慣,改進教學方法

在美術教學中要承認每一個幼兒都有其獨特的個性與特長,都有他自身的價值,作為美育老師應該擅於發現孩子們身上「閃光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充分發揮幼兒的優點,讓他們能夠感受到自信。因此,老師在輔導的過程要多給予孩子們有知識性創造性的鼓勵,讓孩子們能體現到自我實現的喜悅和成功感,在欣賞的過程中,也是培養幼兒自信的機會。充分讓孩子發言來評價作品的優點,刺激幼兒創作欲,養成創新的習慣。總之,在美術教育中還要豐富幼兒多方面的知識。

教學方法要聯繫學生生活,這是優化美術課堂教學的重要策略。一方面從現有的教學法理論看,一般都強調教學方法,要聯繫學生生活,使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植根於生活。教學方法要發揮其有效性,就應該將自己還原於生活,讓學生真正在做中學。另一方面,從學生學習美術來看,他們的生活體驗或經驗是學習的前提。藝術主要是人類情感的反映,它的傳遞可以說是藝術家的情感在學生的身上的移情,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做基礎,這樣的移情就會受阻。教學方法的重要效能就是在藝術家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通過它喚起學生的情緒體驗或生活經驗,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美術課程。

第一,借鑑幼兒主題活動吸取營養;

第二,利用多種媒體進行教學;

第三,貼近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動物、建築物等,擴展孩子們的想像思維,從中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年染墨即一生筆緣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孩子的教育蒙養期只有短短的5歲~13歲,一旦錯失,即是終身!

三拾書畫繼承國學主脈,突破歷史禁錮,打破階層論、天賦論、基礎論、國界論,

實現幼兒養性,童蒙養正的「心性蒙養教育」。

「三拾書畫」教學深入淺出,循循善誘,令人學之如醍醐灌頂,頓開茅塞。

相關焦點

  • 淺談幼兒美術教育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淺談幼兒美術教育   太陽鎮中心幼兒園  陳麗   一、引言   創造力是人類智慧的「一把聖火」。
  • 淺析家長的幼兒美術教育誤區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淺析家長的幼兒美術教育誤區   導讀:在對孩子進行美術教育的過程呂,還要注意孩子的審美能力,審美情趣的培養。
  • 幼兒教學日記:論美術教育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幼兒教學日記:論美術教育   當你是一個孩童的時候,也許媽媽總會因為你把牆畫得亂七八糟而責怪你:當你作為人父或人母的時候,也許會因為自己的孩子到處亂畫而大聲訓斥
  • 幼兒美術教學活動,能夠豐富幼兒的審美體驗,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
    美術教育具有專業性和獨特性,而成人化、模式化的教學不符合幼兒的發展特點,使幼兒在學習中參與度較低,對美術學習提不起興趣,致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創新能力,影響幼兒的學習與成長。>(一)注重對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幼兒美術教育的目的在於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培養幼兒的對美的感受力、表現力。
  • 幼兒美術教育有什么正確引導?幼兒學美術要注意些什麼?
    幼兒美術教育有什么正確引導?幼兒學美術要注意些什麼?總體來說呢幼兒的思維比較活躍,他們本身就充滿了各種形形色色,幼兒美術活動觀察力恰恰符合幼兒的學習思維,大部分的幼兒小朋友基本上都對美術特別感興趣,如果在學習中意味著讓他們畫畫,他們會感覺很無聊,如果換一種教學模式,老師用以互動遊戲法進行與幼兒美術教學,效果完全不相同,互動遊戲式學習法能引起大部分孩子們的學習集中力,從而孩子們也會主動學習,因此正確的教育引導方式也很關鍵。
  • 藝術探討:淺談用活美術教學方法、放飛幼兒美術夢想
    一、激情引趣、放飛幼兒美術學習的夢想   1.多維了解幼兒愛好。幼兒正處於對世界和事物認知的懵懂時期,針對幼兒生性好奇、好問、好玩、好動的特點,教師要合理呵護其稚嫩的創作熱情,激發創新靈感,如此就能有效培養幼兒的創新興趣。
  • 在美術教育中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在美術教育中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 分頁標題#e#   (四)通過評價,培養幼兒的創造思維。
  • 試論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引導幼兒創造性地學習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試論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引導幼兒創造性地學習   浙江省湖州市-only珏珏   幼兒期是人一生發展中的啟蒙階段,不可避免地有許多知識和技能需要學習
  • 羅江區肖紅梅幼兒美術教育名師工作室舉辦培訓活動
    11月12日,羅江區肖紅梅幼兒美術教育名師工作室在羅江區二幼開展培訓活動,羅江片區、鄢家片區教研共同體美術教師,美術工作室全體成員參加,德陽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何俊到場指導並作專題講座。工作室為何俊老師頒發證書,聘請其為工作室顧問。
  • 淺談在美術教育中如何發展幼兒創造力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淺談在美術教育中如何發展幼兒創造力   簡介:在趙承福教授的一次報告中,我聽了關於中國孩子繪畫方面的一個問題,繪畫比賽經常有,孩子們的作品一年比一年好
  • 大班幼兒探索性美術活動指導策略的研究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大班幼兒探索性美術活動指導策略的研究   前階段工作分析:   根據課題計劃,我班開展了以下工作:
  • 淺談幼兒美術活動方案設計技巧
    而作為幼兒園五大領域教學藝術領域中的美術教育活動,大部分時間是幼兒操作,怎樣引導孩子操作,教師在活動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前面的講解示範和最後的作品評價教師應怎樣預設,都是美術教學活動設計時教師應該特別關注的問題,有很大的研究價值。下面就以小班的一節教學活動印畫「彩色服裝」為例,談一下個人對美術活動方案設計技巧的見解。
  • 什麼樣的幼兒美術教育才真正適合孩子的發展?
    幼兒階段的孩子會不斷地接收到新事物,他們希望獲得美的事物,同時追求上越來越高,不達到誓不罷休的地步。在這個時候,正是應該給予孩子幼兒美術教育的最佳時期,也能夠讓孩子的審美素質得到更好的提高。不僅如此,對於孩子的興趣培養、全面發展、思維能力、情操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 在美術活動中對幼兒拓展性的培養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在美術活動中對幼兒拓展性的培養   創造力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好多時候,我們總是為發現不了孩子的創造力而發愁。
  • 東方童畫,一家適合孩子的幼兒美術學校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東方童畫,一家真正適合孩子的幼兒美術學校,想要給孩子選擇美術學校的家長朋友們可以一起來了解一下東方童畫了。不得不說在給孩子選擇幼兒美術學校的時候,我也是比較頭痛的,到底什麼樣的學校適合孩子呢?最後是在朋友的推薦下選擇了東方童畫。動手和實踐藝術是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前提,少兒美術教育其目的並不是把每個兒童都培養成藝術家,而是通過美術教育來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而東方童畫也是在不斷地努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 在「玩」中發現美術教育的價值
    幼兒美術教育的目標是通過美術的學習促使孩子在認知、情感、能力、個性等方面全面發展。使孩子在體驗美術活動中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潛移默化的使記憶力、想像力、創造能力得到發展。著名藝術家羅丹曾經說過:「美到處都有,對於我們的眼睛來說,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美"無處不在。
  • 自主性繪畫與幼兒創新教育研究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自主性繪畫與幼兒創新教育研究   導讀:知識經驗是幼兒繪畫創新的食糧和發揮創造力的源泉。
  • 幼兒想學美術畫畫,不知該從哪開始學習?
    幼兒想學美術畫畫,不知該從哪開始學習?有什麼基本的學習方法?在幼兒時間期學習美術繪畫只要老師做對正確的教學方法兒童學習進步會非常快,比如在上課時老師親自示範畫一幅作品,告訴兒童們先從哪裡開始畫作,第一步、該先從哪開始,第二、步從哪開按順序示範繪畫教學,科學式教學才能夠有效的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只有兒童在有興趣的視覺思維活動中學習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 美術教育:為教改探路 為社會創新
    編者按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與中央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為社會創新的美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日前在中央美術學院召開。「為社會創新的美術教育」是美術教育的課題,是美術家和美術教育工作者的課題,是世界性的課題,也是當代中國的課題。   高洪:為社會創新的美術教育理念是亟待破解的首要問題。
  • 幼博杯2019幼兒美術大賽開始徵稿啦!
    在國家大力推進藝術教育的今天,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