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拍攝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蔚縣青砂器,早幾年我多次赴蔚縣拍攝。蔚縣的傳統手工藝青沙器製品,歷史悠久,燒制技術代代相傳,精益求精。早在明清時期,皇宮裡為皇上、大臣熬煎中藥用的就是蔚縣砂壺而聞名天下。
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一帶是蔚縣青砂器的發源地。青砂器用當地特色的坩土為原料,以獨特的複雜工藝程序制胚燒制而成,經過1400攝氏度高溫燒制而成的,這種土有砂性,細碾過濾後,細膩、柔軟、可塑性強,具有單一配方成型的特性。砂器所含成份配比較均勻,沒有異味。
蔚縣砂器造型樸素大方、輕巧,通常比其他地方的砂器要薄。蔚縣青砂器燒制過程極為重要,重工藝、重技巧、重火候。
經國家地質礦產部巖礦測試技術研究所技術處化驗,蔚縣青砂器所含有大量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而且含金屬均未超過國家標準。
燒成的器皿呈藍灰色,愈用愈亮,具有煮食品、藥物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的特點。出產的砂鍋、砂壺、砂吊等器皿,以物美價廉、用途廣泛、性能特殊而久負盛名。
青砂器按不同用途分為砂鍋、砂壺、砂吊等器皿,以其物美價廉、用途廣泛和性能獨特而久負盛名。
由於科技的進步,新產品層出不窮,蔚縣的青砂器的產量和銷量已不及當年,同時,因為經濟效益上不去,所以青砂器面臨著失傳的境遇。現在會製作青砂器藝人大都停留在70歲-40多歲之間,年輕人根本不願再學這份手藝,青砂器製作藝人青黃不接。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非遺的重視,有年輕人拋去鐵飯碗,擔起父輩的重任,加入到青砂器的製作行列,他們勇於改革、創新,使蔚縣青砂器後繼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