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燒制黑釉瓷器的窯口

2020-12-23 白塔居士

黑釉瓷器在現代已經非常少的使用,但在古代東漢時期就開始燒制精美的黑釉瓷器。東晉時期德清窯所燒黑釉釉面滋潤、光亮,色黑如漆,可與漆器媲美。唐宋時期黑釉發展到高峰期,其中宋代建陽窯燒制的黑釉盞最為出名。明清時期黑釉瓷器製作精美,多以黑釉為地施各種低溫釉彩。

東晉德清窯

德清窯以燒制青瓷為主,也兼燒黑釉。其中黑釉瓷器非常著名,釉面勻淨光亮,釉層較厚,如漆器一般。從漢代到唐宋一直燒制,燒制歷史非常久遠。

東晉德清窯雞頭壺

壺身裡外施釉,外壁釉不到底。釉色黑如漆。器型古樸,釉面瑩潤均勻。一側雕塑雞頭為流,另一側安一壺柄,另外兩側各飾一橋形系。以雞頭為流體現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情趣。

東晉德清窯黑釉唾

外壁施黑釉,釉不及底。因釉層在高溫熔融狀態下產生垂流,致使器物下部積釉處釉層較厚,堆積欲滴。釉面滋潤,開有片紋。

唐代魯山窯

唐代魯山窯是以燒制一種窯變釉為主,也被稱為「唐鈞」。在黑釉瓷器上點染出天藍、黃褐、灰白、乳白色彩斑,絢麗多彩,富於變化。

唐魯山窯花鼓

在漆黑勻淨的釉面上顯現出片片藍白色斑塊,宛如黑色閃緞上的彩飾,優美典雅。通體漆黑明亮的黑釉與變幻多姿的藍白色釉斑相互襯託,如雲霞飄渺,似水墨渾融,裝飾效果很強,堪稱傳世唐代瓷器中的精品。

宋代建陽窯

宋代鬥茶之風盛行,因茶湯是乳白色,以黑釉盞盛裝最為相得益彰,所以宋代茶盞黑釉盛行。以油滴、土豪、葉紋等裝飾。

宋黑釉刻花玉壺春瓶

通體施黑釉,腹中部一周素胎無釉,其上刻劃兩組水波紋。形體秀美,樸素大方,既實用又具有較高的觀賞性,此瓶即為一例。裝飾方面,在深色的器物上顯露一周淺色裝飾帶,頗為醒目。

宋黑釉油滴盞

內外滿施黑釉,釉色烏黑鋥亮,釉面布滿銀白色油滴狀結晶,仿若大小不一的油花點點,故稱「油滴釉」。如注入清水,則銀白色結晶愈加明亮,如夜空中繁星閃爍,令人目不暇接;如注滿茶水,則結晶閃現出金黃色,十分耀眼,充滿神奇魅力。

宋建盞

通體施黑釉,盞裡施滿釉,盞外施釉不到底,露胎處呈黑色。器裡外口沿釉色呈黃褐色,下腹部呈黑色,外壁垂釉形成滴珠狀。 黑色釉釉呈黃褐色放射狀條紋,酷似兔毫,也被稱為「兔毫盞」。

清烏金釉

清烏金釉瓷器製作都比較精良,多以黑釉為地,然後在黑釉上描金繪畫紋飾,奢華大氣。

雍正黑釉描金雲龍紋高足杯

外壁通體施黑釉,漆黑如墨,釉色勻淨,裡施白釉。腹部為二龍戲珠紋,足面為海水波浪紋。通體紋飾用金彩單線描繪,紋飾清晰,畫面疏朗,典雅古樸。

相關焦點

  • 如何區分各種黑釉瓷器?
    黑釉瓷器猶如瓷器之中的黑珍珠,它色澤潤澤光亮,落落不俗,給人一種端莊穩重之感。黑釉瓷器種類非常繁多,幾乎件件都是精品。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介紹如何區分各種黑釉瓷器,使您通過文中的描述領略瓷器之珍-黑釉瓷之美。
  • 宋代瓷器中的五大名窯和八大窯系的瓷器有哪些特點?
    五大窯出產的瓷器各有特點,吸引著古人的目光,揪著愛好此道的人心,在當時便是難求之物。後來越來越受歡迎,但是一個窯裡不停的燒制,除去廢品,質量次的,好的就那麼一些。於是在後來為了實際需要,就有了各地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窯系。「八大窯系」生產的瓷器就是宋代最具有藝術特點的產品,它們可以體現出宋代古窯的概貌。
  • 瓷器收藏:大美至簡的單色釉瓷器!
    追古撫今,透過一色,尋找歷史中單色釉的絢爛流變,不同時期的單色釉的燒制技藝如何精進,色澤緣何出新…如此種種,讓它在當下釋放了華貴「釉」惑。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釉內含鐵少。白釉還可以分為甜白、象牙白、豬油白、卵白、月白、青白、魚肚白等。
  • 史上最全瓷器知識帖:中國歷史上的100個窯口匯總
    中國歷史上,古今窯口,總計238個。東漢伊始,制瓷窯口,相繼誕生。經長時間大小窯口互相競爭模仿,至宋代,中國陶瓷遂已形成「八大窯系」的鼎足局面,直至今日。
  • 清代康熙高溫銅紅釉瓷器分幾種
    古代紅釉都是天然著色劑的,康熙時期的紅釉瓷器以銅為著色劑,康熙時期的高溫銅紅釉瓷器主要有霽紅釉、郎窯紅釉、豇豆紅釉,其中霽紅釉和郎窯紅釉是康熙仿宣德豇豆紅釉瓷器豇豆紅釉清康熙時期是創燒的高溫銅紅釉,豇豆紅釉是一種呈色多變的高溫顏色釉,其基本色調如成熟豇豆的紅色,但是有時候呈深淺變化的粉紅色
  • 中國醴陵瓷器,簡說《醴陵窯》
    喜上眉梢賞瓶醴陵窯簡介醴陵窯生產陶瓷已近兩千年的歷史,早在東漢時期開始製作陶器,宋元就有大規模的陶瓷作坊,清朝初期開始燒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醴陵瓷業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醴陵窯是在隋唐五代時期長沙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首創釉下五彩瓷而聞名世界 , 其釉色晶瑩淡雅 , 別具特色。開創了陶瓷裝飾新的一頁。–1905年熊希齡與文俊鐸在醴陵城北姜灣文昌閣創辦官立湖南瓷業學堂。
  • 詳解宋朝十大窯口,收藏瓷器必備知識,不要只知宋朝的五大名窯了
    說起中國瓷器,一直值得中國人自豪的,據考證中國瓷器至少有4200年的歷史,如果說在歷史上那個朝代是瓷器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那麼非宋朝莫屬了,現時已發現的古代陶瓷遺址分布於全國170個縣。其中有宋代窯址的就有130個縣,佔總數的75%。
  • 中國美色在瓷器,這些瓷器顏色,你知道都是怎麼來的嗎?
    北宋汝窯更把天青釉推上了歷史的高峰,成為芸芸眾瓷中的絕色。 早期燒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東晉時期浙江德清窯,所燒黑釉釉面滋潤、光亮、色黑如漆,可與漆器媲美。 宋金時期黑釉燒造量更大。南方地區的建窯、吉州窯生產的黑釉瓷器注重釉裝飾,在光亮潤澤的黑釉上裝飾各種結晶斑紋或把剪紙花樣移植到黑釉茶盞上。 玳瑁 玳瑁釉是吉州窯瓷器上常見的一種窯變釉。
  • 中國瓷器的一些常識
    從顯微照相可見,青瓷殘片釉下已無殘留石英。這種釉無論在外貌上,或是顯微結構上,都已擺脫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具備真正的瓷器標準了。因此,有一種說法,中國真正的瓷器,從隋朝開始。由此,在瓷器的時代劃分上,有這麼一種劃分,即:原始瓷,高古瓷,明清瓷。原始瓷:指商代,周代,春秋戰國,秦,西漢的瓷器。
  • 瓷器種類匯聚在這裡,一起來看一看吧!
    這種工藝瓷器最早是在宋代,不過說到釉上彩,印象中明清兩代的瓷器很多,比如清代著名的琺瑯彩,也有鬥彩、粉彩之類,都屬於釉上彩。釉下彩這種瓷器可以理解為,在胎體上彩繪之後,上面還有一層透明釉,這類瓷器是入窯經高溫(1300℃左右)一次燒成的。釉下彩最早是見於唐代,但其主流產出依舊是明清兩代,如青花、釉裡紅。
  • 瓷器收藏知識:風靡一時的黑釉茶盞!
    #黑釉茶盞#宋代,一種擂缽形的黑釉深腹茶碗曾風靡全國,這種被宋人稱作「盞」的茶具的興起與當時盛行的鬥茶有密切的關係。鬥茶就是比試茶色的青白和茶沫的持久,用黑盞盛茶便於觀察茶沫茶色而受到鬥茶者的厚愛。由於鬥茶的風行,黑釉茶盞得到極大的發展,為此興起了不少專門的瓷窯,其中以福建建窯最為著名,其次還有江西吉州窯。建窯黑瓷胎黝黑而堅,壁稍厚,釉色紺黑晶亮,器底露胎。由於胎釉中含鐵量較高而在釉面自然形成各種結晶斑紋。
  • 寧波煜柏拍賣:明代單色釉瓷器的幾個典型作品
    明代生產的單色釉瓷器。單色釉也稱「一色釉」。因釉中含有不同的化學成分,在瓷器的坯體上施釉後經窯火燒,呈現出美麗的色澤,即成單色釉瓷器。如釉中含有一定量的鐵,經窯火燒成後呈青色,即為青釉瓷器;含有一定量的銅,經窯火燒成後呈紅色,即為紅釉瓷器。
  • 青瓷神作 釉下彩盤口壺改寫中國瓷器史
    青瓷釉下彩盤口壺。 南京市博物總館供圖    褐彩神鳥瑞獸紋青瓷釉下彩盤口壺,是「三國志」特展中最具標誌意義的瓷器之一。這麼一長串名字,讀起來可能有些拗口,其實最核心的關鍵詞就是「釉下彩」——這3個字,讓它成了改寫中國瓷器史的一級文物。    這件三國孫吳時期的青瓷釉下彩盤口壺高32.1釐米,1983年出土於南京市雨花臺區長崗村5號墓,現藏於六朝博物館。此壺用褐黑彩在瓷胎上作畫,然後罩上透明青釉,入窯經13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燒成。
  • 礬紅瓷器雖然是低溫燒制,但依然極具魅力
    明宣德 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合碗 故宮博物院藏礬紅不但可以自己裝飾瓷器,還能和綠色、藍色等不同顏色的釉彩進行混搭,製作出色彩更加鮮豔的瓷器,鬥彩、五彩、青花等不同種類的瓷器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用這種釉料燒制出來的我,不僅色彩多樣,還是皇家祭祀的專用瓷器品種。這種待遇,可不是一般瓷器所能享有的哦!
  • 明代御窯瓷器弘治正德瓷器對比展之正德篇(一)
    正德御窯瓷器共分為五個單元部分:第一單元 清新優雅——青花、釉裡紅瓷器、第二單元 色彩繽紛——五彩、鬥彩瓷器、第三單元 古樸雅致——雜釉彩、素三彩、琺花瓷器、第四單元 五光十色——顏色釉瓷器、第五單元 影響深遠——後仿正德朝御窯瓷器。
  • 最美瓷器,萬彩鈞窯另詳解五大名窯——那些美麗的瓷器
    官窯主要燒制青瓷,大觀年間,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綠三種顏色最為流行。官瓷胎體較厚,天青色釉略帶粉紅顏色,釉面開大紋片。這是因胎、釉受熱後膨脹係數不同產生的效果。瓷器足部無釉,燒成後是鐵黑色,口部釉薄,微顯胎骨,即通常所說的"紫口鐵足"。這是北宋官窯瓷器的典型特徵。在琳琅眩目的中國瓷器中,"北宋官窯青瓷"出類拔萃,精美絕倫,古氣盎然,樸人眉於,被視為瑰寶。
  • 宋瓷黑釉瓷重要代表木葉盞究竟是不是建盞,有何區別?從這3點看
    吉州窯址在今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鎮,其瓷器品類融匯禪學與儒家文化,吸收多種工藝,裝飾新穎獨特,格調清新質樸,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江西吉州窯與宋代同時期的北方磁州窯、閩北建窯同為頗具地方特色的古代窯系,影響極大。在吉州窯的瓷器中,黑釉瓷給人印象深刻。
  • 宋元米黃釉瓷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景德鎮市舉行
    黃金龍指出,宋代瓷業是景德鎮千年瓷都的第一次技術高峰,青白瓷器成功燒制,令景德鎮享譽四海、揚名中外。在宋代,景德鎮還成功燒制了讓宋代文人士大夫為之醉心的米黃釉瓷器。2012年景德鎮湖田窯考古出土了一批國內外罕見、品質最好、器型豐富的米黃釉瓷器標本;近年來湖田窯考古證明,景德鎮存在多處燒造米黃釉瓷器的窯場;在一個多月前宋元時期米黃釉瓷器特展上展出的200多件精美絕倫的米黃釉瓷器,經北京大學檢測,證明在宋代景德鎮窯工們就已經開始使用二元配方,這讓我們看到了景德鎮陶瓷工匠們骨子裡的創新、創造精神。
  • 窯變釉,瓷器中的瑰寶,獨一無二
    窯變色在清代被視為祥瑞,經苦心鑽研,雍正時御窯已能通過控制配料和窯爐火候、氛圍,人工燒造出精美的窯變釉色,但燒制難度較大頗為珍罕。《唐英瓷務年譜長編》中記載,唐英於雍正七年三月,「派廠署幕友吳蕘圃調查鈞窯器釉料配製方法」,成功燒制出這一品種,並多次奉命燒造,足見雍正帝對窯變釉的偏愛。本品其釉色斑斕無比,紅紫交融於身,縱橫變化,燦若晚霞,無有窮盡。此等虛幻奇詭之景,全賴窯火造就,可謂瑰麗天成,屬雍正御窯窯變釉器物之佼佼者。
  • 長沙窯開創中國瓷器釉下彩裝飾之先河
    ,雖然隔著展櫃玻璃,但仍然強烈地感受到瓷器光亮的質感,更重要的是,這是高古瓷器,作為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證物,這次瓷器重回千年商都——廣州,仿佛有了一種穿越感,儼然是一場當下與歷史的對話,正在南越王博物館展出的「面向海洋——長沙窯瓷器精品展」共呈現了一千多年前的瓷器273件(套),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曾言,「長沙窯很重要,它開創中國瓷器釉下彩裝飾、文字裝飾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