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釉瓷器在現代已經非常少的使用,但在古代東漢時期就開始燒制精美的黑釉瓷器。東晉時期德清窯所燒黑釉釉面滋潤、光亮,色黑如漆,可與漆器媲美。唐宋時期黑釉發展到高峰期,其中宋代建陽窯燒制的黑釉盞最為出名。明清時期黑釉瓷器製作精美,多以黑釉為地施各種低溫釉彩。
東晉德清窯
德清窯以燒制青瓷為主,也兼燒黑釉。其中黑釉瓷器非常著名,釉面勻淨光亮,釉層較厚,如漆器一般。從漢代到唐宋一直燒制,燒制歷史非常久遠。
壺身裡外施釉,外壁釉不到底。釉色黑如漆。器型古樸,釉面瑩潤均勻。一側雕塑雞頭為流,另一側安一壺柄,另外兩側各飾一橋形系。以雞頭為流體現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情趣。
外壁施黑釉,釉不及底。因釉層在高溫熔融狀態下產生垂流,致使器物下部積釉處釉層較厚,堆積欲滴。釉面滋潤,開有片紋。
唐代魯山窯
唐代魯山窯是以燒制一種窯變釉為主,也被稱為「唐鈞」。在黑釉瓷器上點染出天藍、黃褐、灰白、乳白色彩斑,絢麗多彩,富於變化。
在漆黑勻淨的釉面上顯現出片片藍白色斑塊,宛如黑色閃緞上的彩飾,優美典雅。通體漆黑明亮的黑釉與變幻多姿的藍白色釉斑相互襯託,如雲霞飄渺,似水墨渾融,裝飾效果很強,堪稱傳世唐代瓷器中的精品。
宋代建陽窯
宋代鬥茶之風盛行,因茶湯是乳白色,以黑釉盞盛裝最為相得益彰,所以宋代茶盞黑釉盛行。以油滴、土豪、葉紋等裝飾。
通體施黑釉,腹中部一周素胎無釉,其上刻劃兩組水波紋。形體秀美,樸素大方,既實用又具有較高的觀賞性,此瓶即為一例。裝飾方面,在深色的器物上顯露一周淺色裝飾帶,頗為醒目。
內外滿施黑釉,釉色烏黑鋥亮,釉面布滿銀白色油滴狀結晶,仿若大小不一的油花點點,故稱「油滴釉」。如注入清水,則銀白色結晶愈加明亮,如夜空中繁星閃爍,令人目不暇接;如注滿茶水,則結晶閃現出金黃色,十分耀眼,充滿神奇魅力。
通體施黑釉,盞裡施滿釉,盞外施釉不到底,露胎處呈黑色。器裡外口沿釉色呈黃褐色,下腹部呈黑色,外壁垂釉形成滴珠狀。 黑色釉釉呈黃褐色放射狀條紋,酷似兔毫,也被稱為「兔毫盞」。
清烏金釉
清烏金釉瓷器製作都比較精良,多以黑釉為地,然後在黑釉上描金繪畫紋飾,奢華大氣。
外壁通體施黑釉,漆黑如墨,釉色勻淨,裡施白釉。腹部為二龍戲珠紋,足面為海水波浪紋。通體紋飾用金彩單線描繪,紋飾清晰,畫面疏朗,典雅古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