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米黃釉瓷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景德鎮市舉行

2020-12-19 景德鎮南河公安

觀看宋元時期米黃釉瓷器(圖)

景德鎮在線訊(記者:餘靜)8月15日,由景德鎮市文旅局、湖州市文旅局主辦,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湖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景德鎮陶瓷文化旅遊集團、景德鎮唐英學社承辦的「彝鼎留芳——宋元時期米黃釉瓷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1號會議室召開。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金龍出席開幕式並講話。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秦大樹,深圳文物考古鑑定所榮休所長、研究員任志錄,南京博物院研究員霍華,北京故宮博物院器物處主任、研究員呂成龍,深圳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員郭學雷,浙江省博物館研究員湯蘇嬰以及來自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杭州博物館、浙江省湖州文物保護管理所、南開大學、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宜春市博物館、高安市博物館和本市高校、文博機構的專家學者參加研討會。

黃金龍指出,宋代瓷業是景德鎮千年瓷都的第一次技術高峰,青白瓷器成功燒制,令景德鎮享譽四海、揚名中外。在宋代,景德鎮還成功燒制了讓宋代文人士大夫為之醉心的米黃釉瓷器。2012年景德鎮湖田窯考古出土了一批國內外罕見、品質最好、器型豐富的米黃釉瓷器標本;近年來湖田窯考古證明,景德鎮存在多處燒造米黃釉瓷器的窯場;在一個多月前宋元時期米黃釉瓷器特展上展出的200多件精美絕倫的米黃釉瓷器,經北京大學檢測,證明在宋代景德鎮窯工們就已經開始使用二元配方,這讓我們看到了景德鎮陶瓷工匠們骨子裡的創新、創造精神。

黃金龍表示,文化因交流而豐富,因互鑑而多彩。衷心地希望各位專家能在此次研討會上,擦出思想的「火花」,帶來文化的「盛宴」,通過深入研究和探討米黃釉瓷器的工藝技術、歷史發展、窯業分布等課題,為學術界推動米黃釉瓷器的研究提供更多學術參考與借鑑,更為景德鎮的文化大繁榮和大發展積極建言獻策,為建設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作出新的貢獻。

開幕式上,市委副秘書長、市文旅局黨組書記、局長餘志華宣讀著名古陶瓷學者、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林業強為研討會發來賀信,林業強對研討會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並分享了他的學術觀點和研究成果。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作了《韓國新安沉船米黃開片釉瓷產地再探——相關產品的延伸研究》、《試論杭州聃的南宋米黃釉瓷器》、《景德鎮宋元時期米黃釉瓷器的科技分析》、《「彝鼎留芳——宋元米黃釉瓷器特展」部分展品的瓷釉成分分析》、《米黃釉瓷器的考古學觀察——以湖州凡石橋遺址為例》、《景德鎮落馬橋窯址出土米黃釉瓷器及其相關問題研究》、《宋元之際景德鎮窯業創新思考》、《論景德鎮米黃釉瓷器》、《南宋宮廷用瓷之饒州景德鎮窯考論》、《15世紀景德鎮御窯花器及相關問題》等專題報告,並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與國外專家學者進行視頻學術交流。

最後,秦大樹作了學術總結,表示此次研討會的成果超出預期,大家通過學術探討,交流思想、碰撞智慧,不僅提高了研究深度,加深了對米黃釉瓷理論和技藝的理解,更拓展了研究廣度,賦予米黃釉瓷更多的文化和時代意義。

據了解,一個半月前宋元時期米黃釉瓷器特展開展至今,有近5萬觀眾參觀展覽,受到業內各界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紛紛從國內各地前來參觀和進行科學檢測,為進一步釐清米黃釉瓷器的工藝、窯口等系列問題。此次宋元米黃釉瓷器國際學術研討會後將編輯出版相關論文集和展覽圖錄,製作米黃釉特展VR線上展廳,讓受疫情等各方面因素影響,不能前來參觀展覽的朋友們了解展覽和學術交流成果。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館長趙鋼表示,展覽和學術研討會是對米黃釉課題研究的開端,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在今後能進一步深入研討米黃釉瓷器。

彝鼎留芳-宋元時期米黃釉瓷器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

彝鼎留芳-宋元時期米黃釉瓷器特展

(來源:景德鎮在線)

相關焦點

  • 改寫景德鎮陶瓷工藝史的展覽——彝鼎留芳宋元米黃釉瓷器特展開幕
    從景德鎮窯不產米黃釉,到今天種種學術研究證實,宋朝,景德鎮不止青白瓷,還有米黃釉瓷。7月2日上午,「彝鼎留芳——宋元時期景德鎮米黃釉器物特展」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展出。
  • 「彝鼎留芳——宋元時期景德鎮米黃釉器物特展」在景德鎮舉行
    近日,「彝鼎留芳——宋元時期景德鎮米黃釉器物特展」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拉開序幕。此次展覽由景德鎮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和湖州市文物局主辦,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湖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承辦,通過景德鎮、宜春、杭州、湖州等4個單元,展示了宋元時期景德鎮米黃釉瓷器的發展及創新。
  • 道光米黃釉無雙譜折腰盤
    道光米黃釉無雙譜折腰盤道光米黃釉無雙譜折腰盤【藏品尺寸】:高3釐米,口徑14釐米,底徑6.8釐米【品相】:局部有縮釉點,局部彩料自然磨損>【藏品說明】:盤敞口,弧腹,折腰,圈足,盤內外壁施米黃釉,盤內在米黃釉地上粉彩繪無雙譜圖。
  • 呂成龍:《明清官窯瓷器》米色釉、淡黃釉
    雖多是單色釉,但並不顯單調,紅色的熱烈,黃色的華貴,藍色的靜謐,紫色的神秘,窯變的豐富……充分顯示出其釉質純淨典雅的特質,令人神往。此外,顏色釉瓷器還通過自然的工藝變化,增添韻律和節奏感,並與相適應的造型完美結合,恰如其分地表現出釉色的天然麗質。可以說,顏色釉正是以不加雕琢的天然意趣,體現著中國傳統的審美情趣。
  • 2020西泠春拍:傳世哥窯僅見——四方花盆領銜宋元瓷器精賞
    西泠印社2020春季拍賣會的瓷器部分除了「中國明清瓷器專場」 ,另開設「中國宋元瓷器專場」,高山仰止、氣韻卓然的宋瓷,是促成南宋故都青幽雅韻的藝術掠影。▲2020西泠春拍 中國宋元瓷器專場南宋·哥窯四方花盆高: 11.4cm 邊長: 14.5cm「些子景
  • 傳世哥窯瓷器獨有的「金絲鐵線」片紋是怎樣形成的?
    傳世哥窯瓷器釉層肥腴,釉面開有交織如網的裂紋,統稱「百圾碎」。瓷釉開片系因胎、釉膨脹係數不同而在焙燒後冷卻時所形成,在瓷器流傳過程中如遇冷熱變化仍會繼續開裂。它本屬於釉的一種缺陷,但卻被聰明的陶工巧妙利用,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形成錯落有致、別具一格的釉面裝飾,並逐漸變成歷代文人特別是明代以後文人賞鑑哥窯瓷器的重點。
  • 典藏思潮丨臺大「中國陶瓷史研究取徑:亞洲觀點國際學術研討會」
    研討會全體與會者合影由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主辦的「中國陶瓷史研究取徑:亞洲觀點國際學術研討會」於1月29日於該校文學院舉辦,為期兩天的研討會邀請世界各地的學者齊聚參與,共計六場次。臺大藝史所所長施靜菲開幕致辭中提到,中國陶瓷史研究與考古材料關係密切,特別重視物質性觀照,注意陶瓷具有跨區域流通的商品特質,此現象恰與近來人文領域學術思潮中的物質文化研究和全球史研究不謀而合。然而,這種風潮既可能是陶瓷史研究的契機、也可能是危機,期許研討會共同思考應如何因應、進而發展出具有前瞻性的陶瓷史研究方向。以下就16位演講者所發表之內容摘要介紹。
  • 景德鎮(樂平)南窯學術研討會舉行
    原標題:景德鎮(樂平)南窯學術研討會舉行  本報樂平訊 (記者曹耘)10月18日下午,2014年景德鎮瓷博會的一項重要論壇研討活動——景德鎮(樂平)南窯學術研討會在樂平市舉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40餘位專家學者來到位於樂平市接渡鎮南窯村的唐代南窯遺址,實地聽取了遺址挖掘、保護的情況介紹,參觀南窯出土的陶瓷遺物,並參加了座談。
  • 瓷器收藏:大美至簡的單色釉瓷器!
    #中國瓷器的釉彩始於單色釉。單色釉,又被稱為「一色釉」、「純色釉」或「一道釉」。由於瓷釉內所含化學成分的不同,不同種類的單色釉瓷器燒成後會呈現出不同的單一色澤。單色釉瓷器以其質地迥異的胎體和美不勝收的釉色,曾經在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 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召開
    」申遺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12月1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文物局、泉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承辦,中國考古學會絲綢之路考古專業委員會、中國考古學會宋遼金元明清考古專業委員會協辦的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召開。
  • 2019拍賣榜瓷器Top50:單色釉、高古瓷成市場新寵
    2019年度瓷器市場整體穩健,還有一些品類表現出色,以樂從堂、北美十面靈璧山居、玫茵堂為代表的頂級私人珍藏依然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 從瓷器top50榜單來看,共32件清「三代」和10件明代瓷器,3件過億成交,拍品多數在估價範圍內成交,而符合現代人審美的單色釉瓷器多以估價數倍成交,可謂獨領風騷。換言之,目前高端市場主要以「基數」較大的明清瓷器為主要支撐,乾隆瓷(21件上榜)仍是拍賣市場重中之重,在前十名佔據五個席位,並包攬瓷器榜單前兩名。
  • 清早期 —— 顏色釉瓷器(高清圖)
    清乾隆 珊瑚紅釉菱口水仙盆一對 高7.8釐米,口徑22.5釐米,足距13.5釐米 來源:香港黃民三博士舊藏 黃民三(1896-1986),祖籍廣東臺山,牙醫國際學院中國五位發起人之一,香港牙醫學會成立人之一,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牙醫博士。
  • 如何區分各種黑釉瓷器?
    黑釉瓷器猶如瓷器之中的黑珍珠,它色澤潤澤光亮,落落不俗,給人一種端莊穩重之感。黑釉瓷器種類非常繁多,幾乎件件都是精品。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介紹如何區分各種黑釉瓷器,使您通過文中的描述領略瓷器之珍-黑釉瓷之美。
  • 2019石溪(髡殘)國際學術研討會系列活動在常舉行
    11月23日上午,2019石溪(髡殘)國際學術研討會系列活動在常德舉行開幕式。湖南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秘書長夏義生致辭。紅網時刻11月25日訊(通訊員 江一舟 鍾勇 吳紫欣 馮順前)11月23日上午,風景秀麗的白馬湖畔嘉賓雲集,2019石溪(髡殘)國際學術研討會系列活動在常德舉行開幕式。
  • 「泰興號」珍貴瓷器捐贈研討會在中國航海博物館舉行
    這是在研討會現場展出的來自「泰興號」的瓷器(10月25日攝)。 當日,「泰興號」珍貴瓷器捐贈研討會在位於上海臨港新城的中國航海博物館舉行。  這是「泰興號」珍貴瓷器捐贈研討會現場(10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 地理標誌文化:中國地理標誌保護、釉下五彩瓷原產地國瓷醴陵瓷器
    地理標誌文化:醴陵瓷器關於醴陵瓷器瓷器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文化,在英文裡中國和瓷器都稱為「CHINA」,可見中國瓷器在世界範圍內的巨大影響。釉下彩瓷是中國傳統的陶瓷裝飾藝術,尤其是醴陵出產的釉下彩瓷,在世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 第七屆「邏輯、理性與互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南大學舉行
    ,簡稱「LORI-Ⅶ」)在西南大學桂園賓館舉行。第七屆「邏輯、理性與互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南大學桂園賓館丹桂樓舉行  在開幕式上,西南大學副校長崔延強教授、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吳江教授、西南大學邏輯與智能研究中心榮譽主任何向東教授、「邏輯、理性與互動」國際學術研討會常務委員會主席Johan van Benthem教授、「邏輯、理性與互動」國際學術研討會秘書長劉奮榮教授、第七屆「邏輯、理性與互動」國際學術研討會程序委員會主席Patrick Blackburn教授分别致辭,中國書法家黑子先生向中心贈送書法作品以示祝賀。
  • 「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故宮...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 由故宮博物院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明代御窯瓷器」系列對比展之「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今天在故宮博物院景仁宮展出。景德鎮是明、清兩代專門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產地,紫禁城則是這些御用瓷器成品的使用地。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品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所藏明代御窯瓷器不但數量多,而且質量精,與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傳世與出土明代御窯瓷器對比展,可謂珠聯璧合。
  • 第四屆大學生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等九地舉行
    央廣網上海5月27日消息(記者楊靜)昨天(26日),由上海高校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和中國學術英語教學研究會聯合主辦、英國文化教育委員會和英孚教育協辦的第四屆大學生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北京、南京、青島、南寧、大連、武漢、昆明和廣州九地舉行,圍繞聯合國提出的全球17個可持續發展問題,呈現當今英語教學在大學中的最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