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景德鎮陶瓷工藝史的展覽——彝鼎留芳宋元米黃釉瓷器特展開幕

2020-12-19 騰訊網

從景德鎮窯不產米黃釉,到今天種種學術研究證實,宋朝,景德鎮不止青白瓷,還有米黃釉瓷。7月2日上午,「彝鼎留芳——宋元時期景德鎮米黃釉器物特展」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展出。散落在各地的米黃釉瓷在此團聚,穿越了滄桑,150件(套)米黃釉不僅向世人展示它們的絕代芳華,還以有力的實證,表明它們產自景德鎮。

米黃釉與景德鎮

綜觀有文字記載的中國陶瓷史,鮮少有專家學者將米黃釉的產地歸於景德鎮。直到2012年春節前,湖田窯居民區房基改造,出土一批米黃釉瓷器標本,幸為景德鎮本地高校學術機構所藏,這是目前國內外所見宋元時期米黃釉瓷器水平最佳,品質最好,器型最為豐富的實物資料,可謂空前絕後,其中出土與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米黃釉雲麓款雙獸耳瓶】大小相近的一件,可證故宮博物館所藏古物正是來自湖田窯。近年湖田窯考古和落馬橋發掘亦有同類發現,可見景德鎮有多處燒造米黃釉瓷器之窯場。

2015年、2018年在浙江湖州凡石橋遺址出土的一批宋元米黃釉瓷器,與景德鎮窯址發現資料相互印證。亦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產地與消費地的重要歷史聯繫。

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曹建文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米黃釉瓷器,長期以來在學術界和收藏界被認為是吉州白和福建漳州窯的產品,近年來隨著考古出土的資料以及文獻和科技檢測報告分析均證明它們是景德鎮窯的南宋產品,其窯址主要分布在湖田窯和老城區的鎮窯。宋元米黃釉是景德鎮窯繼青白瓷之後又一重要的瓷器品種,其特徵除宋元時代外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釉面密集開片,二是釉色米黃,三是造型以各種禮器、祭器的瓶爐為多。

曹建文結合青白瓷的器型特點,認為,本次展覽中多件高達六、七十釐米的米黃釉瓶、爐,在工藝上有很大的進步,應該使用了二元配方,同時在燒成氣氛上從還原焰轉變為氧化焰。「否則大件瓷器不可能燒造成功,我認為這是景德鎮陶瓷工藝史上的一次革命。一直以來我們都認識二元配方出現在元代,其實在宋代就有了。這次展覽無論是從學術上還是在陶瓷史上對景德鎮非常重要,恢復了歷史原貌,尤其是在陶瓷工藝史上具有重要的革命意義。」

米黃釉與宋朝美學

眾所周知,宋朝的美學,曾經領先世界一千年。宋朝人對美的追求,不僅是一曲浪漫的宋詞,更是一種生活風尚:追求雅致,講究品質。彼時,焚香與烹茶、插花、掛畫並列為文人四藝。在此影響下,摹古之風日盛,燒造瓷質摹古鼎彝的禮器,成為宋代文人士大夫一直醉心的追求,景德鎮工匠把握住這一契機,精心燒造,以迎合市場所需,展覽現場展出的這批米黃釉瓷器正是此番摹古思潮下的產物,其中以爐、鼎、尊、觚、瓶類為主,品質之精,令人嘆為觀止。

藉助幽微的燈光,細賞那一件件或玲瓏小巧的精美小爐、或刻有精緻圖案的觚瓶、鼎,還有各種碗碟,瓷片,這些難得一見的米黃釉器物皆釉面肥潤,氣息古雅。它們是風雅時代的重要載體,映射著廟堂之上的慶典祭禮,潤澤著江湖之遠普通百姓的生活。

策展人黃清華介紹,本次展覽得到了國內很多學者的支持,在藏品方面江西省博物館、宜春市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和景德鎮考古研究所都給予了幫助。尤其是浙江湖州凡石橋遺址出土的51件重要的米黃釉器物都悉數參與了本次展覽,感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湖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本次展覽還得到了海內外收藏家的支持,為我們探索官方博物館和私人藏家互動提供了非常好的嘗試。本次展品品質高,學識性強,是共同推動的一個結果。

據悉,本次展覽由景德鎮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和湖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湖州市文化保護管理所、景德鎮陶瓷文化旅遊局、景德鎮唐英學社承辦。展覽持續至8月17日。8月中旬還將舉辦宋元米黃釉瓷器學術研討會。

相關焦點

  • 「彝鼎留芳——宋元時期景德鎮米黃釉器物特展」在景德鎮舉行
    近日,「彝鼎留芳——宋元時期景德鎮米黃釉器物特展」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拉開序幕。此次展覽由景德鎮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和湖州市文物局主辦,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湖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承辦,通過景德鎮、宜春、杭州、湖州等4個單元,展示了宋元時期景德鎮米黃釉瓷器的發展及創新。
  • 宋元米黃釉瓷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景德鎮市舉行
    觀看宋元時期米黃釉瓷器(圖)景德鎮在線訊(記者:餘靜)8月15日,由景德鎮市文旅局、湖州市文旅局主辦,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湖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景德鎮陶瓷文化旅遊集團、景德鎮唐英學社承辦的「彝鼎留芳——宋元時期米黃釉瓷器國際學術研討會
  • 館長對話|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再現瓷都「千年窯火」
    趙綱:從2015年新館開館至今,我們策劃了近80個展覽,其中既有配合國家領導人出席G20、金磚峰會的「絲路瓷行-中國陶瓷文化展」這樣的國際巡展,也有「盛世之器-清代康雍乾三朝瓷器特展」、「珠山瓷韻-景德鎮清末民國瓷畫名家珍品展」這樣在國內博物館之間巡迴展示並形成品牌的國內巡展,還有很多由我們展陳團隊自命主題、自行策劃、在館內展出的原創展覽,這些展覽都具備了很高的展覽水平和社會價值
  • 景德鎮陶瓷民俗博物館舉辦清代淺絳彩瓷專題展
    景德鎮陶瓷民俗博物館舉辦清代淺絳彩瓷專題展 近日,景德鎮陶瓷民俗博物館·春節特展「清代淺絳彩瓷專題展」在明園·汪柏故居結束。展覽期間,數十件清代淺絳彩瓷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
  • 「珠山逸韻——景德鎮近代陶瓷 名家作品展」南山博物館開幕
    9月23日上午,由深圳市南山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市南山博物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聯合承辦的「珠山逸韻——景德鎮近代陶瓷名家作品展」在南山博物館隆重開幕。
  • 呂成龍:《明清官窯瓷器》米色釉、淡黃釉
    為更好地打造世界知名、國內一流、陶瓷文化知識經典旅遊景區,景德鎮古窯精心策劃、特邀國內相關行業頂級專家,為您打開文化知識寶庫! 傳承中華文明,立足千年瓷都景德鎮,向世界講述中國陶瓷文化的神奇與魅力。
  • 景德鎮華軍鼎成柴窯的魅力——專為柴燒瓷器而生
    柴窯瓷器一直是陶瓷愛好者最受追捧的瓷器之一,華軍鼎成柴窯也景德鎮眾多堂口最受消費者青睞的堂口之一。被稱為「瓷都」的景德鎮,幾千年的制瓷文化經過幾十代人的傳承發展,成就了聞名世界的景德鎮四大名瓷:青花瓷、玲瓏瓷、粉彩瓷、顏色釉瓷。
  • 故宮展傳世弘治、正德瓷器精品 多半系首次公開
    正德孔雀綠釉青花魚藻圖盤 杜洋 攝故宮展傳世弘治、正德瓷器精品 多半展品系首次公開中新網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 應妮)由故宮博物院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明代御窯瓷器對比系列展之三——「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弘治、正德瓷器對比展」29日在故宮博物院齋宮展廳開幕
  • 「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故宮...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 由故宮博物院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明代御窯瓷器」系列對比展之「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今天在故宮博物院景仁宮展出。景德鎮是明、清兩代專門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產地,紫禁城則是這些御用瓷器成品的使用地。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品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所藏明代御窯瓷器不但數量多,而且質量精,與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傳世與出土明代御窯瓷器對比展,可謂珠聯璧合。
  • 青瓷神作 釉下彩盤口壺改寫中國瓷器史
    青瓷釉下彩盤口壺。 南京市博物總館供圖    褐彩神鳥瑞獸紋青瓷釉下彩盤口壺,是「三國志」特展中最具標誌意義的瓷器之一。這麼一長串名字,讀起來可能有些拗口,其實最核心的關鍵詞就是「釉下彩」——這3個字,讓它成了改寫中國瓷器史的一級文物。    這件三國孫吳時期的青瓷釉下彩盤口壺高32.1釐米,1983年出土於南京市雨花臺區長崗村5號墓,現藏於六朝博物館。此壺用褐黑彩在瓷胎上作畫,然後罩上透明青釉,入窯經13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燒成。
  • 道光米黃釉無雙譜折腰盤
    道光米黃釉無雙譜折腰盤道光米黃釉無雙譜折腰盤【藏品尺寸】:高3釐米,口徑14釐米,底徑6.8釐米【品相】:局部有縮釉點,局部彩料自然磨損>【藏品說明】:盤敞口,弧腹,折腰,圈足,盤內外壁施米黃釉,盤內在米黃釉地上粉彩繪無雙譜圖。
  • 景德鎮陶瓷的歷史地位與發展戰略
    一、景德鎮陶瓷的歷史地位 1.景德鎮陶瓷的發展歷史 景德鎮生產陶瓷歷史悠久。肇始於漢唐,崛起於宋元,鼎盛於明清,綿延至當代。 ⑴初露鋒芒——漢到五代 景德鎮地區的陶瓷業距今已有1700年歷史。史料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此時的陶瓷「自身粗,體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同俗粗用」,不遠銷。
  • 稻房新中國瓷器展暨《7501毛瓷》新書發布會
    上海2013年9月24日電 /美通社/ --稻房新中國瓷器展暨《7501毛瓷》新書發布會今日於上海虹橋古玩城5樓稻房會所拉開帷幕。本次活動主要有兩個主題,其一、新中國陶瓷展開幕並永久展出,展會由稻房博物館及其收藏界的朋友們承辦,展品全部是新中國建國後所燒制的精美瓷器。
  • 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作品展在海口開展
    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作品展在海口開展 2020-12-19 17:39:25 王子謙 攝   中新網海口12月19日電 (記者 王子謙)「陶瓷中國—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作品展」19日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展,共展出來自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20餘位當代優秀陶瓷藝術家所創的130件陶瓷作品。這些作品以多元的陶瓷藝術形式、技藝、精神內核,呈現了當下景德鎮陶瓷藝術旺盛的生命力。圖為參觀者欣賞瓷板畫。
  • 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
    「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由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廣州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鄭州博物館5家單位主辦,德國杜塞道夫黑提恩斯-德國陶瓷博物館、德國梅森瓷器博物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福建博物院、大連文物總店協辦,得到了大連海關與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的大力支持
  • 大國瓷都,承古匠心——景德鎮瓷器
    元代時期還出現了兩個名貴瓷品——青花瓷與釉裡紅瓷。它們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景德鎮制瓷局面,從此彩瓷開始佔據主要市場。因為皇帝酷愛瓷器,「上有所好,下必其焉」,無論是官窯、民窯都極力研究創新,青花三彩、粉彩、琺瑯、甚至是仿古瓷品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這也是市場上明清真品價高人搶的原因。當時還出現了一位著名督陶官唐英,他不僅參與燒造還將經驗與心得整理成冊,編寫出《陶成記事碑》和《陶冶圖說》兩部清代制瓷工藝史的重要資料,極大地推動了景德鎮制瓷技術的提高。
  • 盤點2016年度十大全景VR展覽:永不落幕的藝術
    (展覽按開幕時間排序)NO.1「左開道岔」黃永砯蛇杖III:呈現藝術家百科全書般的旅程本次展覽作為藝術家「蛇杖計劃」的全球第三站,這是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裝置展,展覽聚集了藝術家黃永砯在過去20年中創作的25件作品,其中包括大型裝置作品《頭》在內的多件作品為國內首次展出。
  • 瓷器收藏:大美至簡的單色釉瓷器!
    單色釉,又被稱為「一色釉」、「純色釉」或「一道釉」。由於瓷釉內所含化學成分的不同,不同種類的單色釉瓷器燒成後會呈現出不同的單一色澤。單色釉瓷器以其質地迥異的胎體和美不勝收的釉色,曾經在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 《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今亮相歷博
    陶瓷是世界認識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人類貿易史上第一個全球化的商品,今天,《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幕,上百件來自中國、德國、日本的六家博物館的館藏瓷器精品,講述了中西方瓷器文明的交流、融合的歷史。
  • 十一假期去逛展,北京博物館精彩展覽在這裡!收藏!
    時間:2020年9月22日-12月20日展覽名稱: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舉辦地點:景仁宮展廳「御瓷新見——明代御窯瓷器對比展」作為明代御窯瓷器系列對比展的收官之作,旨在將明代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的落選品(修復件或殘片標本)、廢品、供餘品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傳世品以對比的方式進行展示,以期較全面地反映明代御窯瓷器生產所取得的高度藝術成就,為觀眾提供全面了解明代景德鎮燒造瓷器品種和欣賞標準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