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青砂器,很多人不太熟悉,即使是當地人現在對這個稱呼也不太熟悉,尤其是年輕人,但是說到砂鍋,大家都會恍然大悟,哦!小時候用過,是的,我們小時候家家戶戶都用過的砂鍋就是青砂器。
現在,市面上很容易就能買到青砂器,但是往往和我們所說的青砂器不是同一種,蔚縣的青砂器成品灰中發藍,表面觸感有顆粒感,而我們常見的是比較光滑的。
它不漂亮,但是便宜而實用,曾是我們普通家庭最佳的廚房選擇,它歷史悠久,據說早年間,很多蔚縣的作坊都有著眾多的學徒,一部分跟隨者師傅燒制,一部分或是人背或是車拉,到張家口周邊的很多城市去售賣,銷量很是不錯。
蔚縣青砂器有著輝煌的歷史,在明清時期,宮中為皇上、大臣們煎藥的器皿就是青砂器,為什麼連天子都會選用這種民間隨處可見的器皿呢?有可能就是因為青砂器有個特殊的功效,烹飪出的食物或是煎出的中藥材具有不變質、不變味、不變色的特點,所以,天子和百姓都使用同一種器物確實是不常見的。
青砂器也有它的缺點,那就是剛剛從炭火上取下,如果直接放在溫差較大的地方會發生偶爾的開裂現象,所以一般人家會在地上墊一塊厚木板或是其他可以隔熱的物體來做緩衝,雖然便宜,過日子還是要仔細不是?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我們天天可見的青砂器卻漸漸地消失在我們的生活裡。不管是砂鍋還是煎藥鍋,以前都是在火爐上加溫,記得小時候放學,一進到巷子裡就能聞到家家戶戶爐子上燉菜的香氣,跑進門就會掀開看看砂鍋裡咕嘟著啥?常見的是白菜、粉條、土豆、豬肉,那種炭火燉出來的香氣是天然氣永遠也出不來的味道,可是,現在誰家樓房的廚房會放個火爐呢?
還有就是更多新式的器皿出現在我們的廚房中,各種材質,要便宜的有便宜的,要貴的有貴的,設計精巧,貼合人們現在的生活環境,青砂器那種特有的百姓氣息變得越來越淡了。
現在的青砂器廠家已經少之又少,從一個區域性行業變成了非遺,從學徒來求學變成了免費教也不學的境地,僅存的青砂廠家也在積極地尋求著出路,畢竟,任何手工藝不可能只靠政府的保護,找到市場的契合點才能長遠的生存下去,他們也在研發新的系列,茶器、花器、香器,可是立足和發源的根本是食用器皿,踏入一個新的領域,材質是否符合?設計能否被認可?這都是匠人們需要認真考慮的。
這篇文章也許是我對兒時的追憶,一個陪伴了我們從出生到年少的古老手工藝,不想看著它默默的消失,謝謝那些還在堅持和努力的匠人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為青砂器,為我們中國其他的傳統手工藝獻計獻策,它們在歷史長河中存在了很久,不要讓它們就這樣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