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功利主義存在於文明周邊的角角落落,但它的死穴究竟在哪裡?本文摘自麗澤大學研究生院經濟研究科教授高巖《與年輕人談稻盛哲學》一書,經東方出版社授權發布。
1
「假設一所學校去年開展了一次以學生為對象的調查活動,內容是關於校園生活的滿意度。假設滿分是300分,而調查結果為100分。由於分數較低,校方決定今年在校內新開一家自助食堂,供學生自由用餐。結果,今年的滿意度調查分數為200 分。大家是否會由此認為,新開一家自助食堂是正確的呢?」
對於該問題,大家一致表示是「正確」的。既然綜合滿意從 100 升至 200,那勢必沒人對新開的食堂抱有異議。用功利主義的話來說,因為大大提升了學生們的滿意度,所以新開食堂的做法在倫理上是正確的。
通過這樣的提問,獲得了學生們情感上的認同,於是我更進一步,向她們提出了一個脫離現實的怪問題。在我看來,這個荒誕的例子最易於使她們理解何為「倫理問題」。
2
「那麼,假設校方突然出臺了一個奇怪的規定。要求隨機選出一名學生,並把她關在校舍的某個房間裡,囚禁時間為一年,其間只允許她吃飯、排洩和睡覺,除了這些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外,剝奪她的其他一切自由。」
「 啊?! 學 校 幹 嘛 要 這 麼 做 啊?」「 討 厭!」「 簡 直 沒 天理!」……教室裡頓時炸開了鍋。
學生們出乎意料的「過激」反應讓我忍俊不禁,我安撫道:「這只是個假設而已,大家別激動,接著聽我講完。」
「當然,被囚禁的那名學生會受苦,但與之相對,餘下學生的合計滿意度數值居然高達 270 分,比剛才的 200 分還要高。大家會因此贊成校方囚禁學生的做法嗎?」
對此,班上沒有一名學生表示贊成,大家都投了反對票。即便這能使整體滿意度上升,她們依然表示「無法接受」。其最直接的理由是「被選中的人太可憐了」,當然,其中勢必有學生想到了問題的關鍵——被選中的可能是自己。
3
總而言之,雖然無法明確掌握每名學生拒絕的理由,但她們的直覺告訴她們「這是無法接受的」。她們的這種反應揭示了功利主義的理論局限。換言之,功利主義包含著一條冷酷無情的原則——只要能夠提升沒被選中的學生們(多數派)的滿意度,即便犧牲被選中的學生(少數派)的利益也無所謂。可見,功利主義只看重整體的幸福(社會福利),至於在社會(例子中為學校)內如何分配幸福,則並未做出詮釋。
這正是功利主義的死穴所在。當然,我並不打算對它全盤否定,因為功利主義其實深入我們的骨髓,幾乎是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方法論。
為了確認這點,我舉了另一個例子,以便對功利主義的性質做出總結。
「大家在購物時,勢必會採用這樣的方法論。不管是買衣服、買零食,還是買演唱會門票,一旦涉及花錢,大家肯定會將支出的錢財(不滿足度)與通過支出所得的滿足度相比較,滿足度減去不滿足度後,所得數值最大的東西,便是自己要買的東西。」
「並非只有普通人在購物時會使用該方法論,企業家、政治家都會這樣思考問題並做出判斷。比如,企業高管在討論是否要新建工廠時,就會把建廠成本和將來的收益進行比較,一旦認定收益更高,便會拍板開工。這也是基於功利主義的思維方式。」
「由此可見,我們幾乎每天每時每刻、在各種情況下、以不同的程度使用著功利主義的方法論,因此我們無法全面否定它。但大家要記住一點,它是一種有缺陷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