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義讓我們遠離了科學精神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科技日報

科學精神名家談

最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出的一封公開信在科技界引起廣泛關注,這份聲明談及的「優青」「傑青」等人才項目被異化使用的問題正是近年來備受爭議的人才「帽子」問題。

實際上,「帽子」壓倒一切,西部科研人才大量外流,評價體系不客觀等都被認為是科技界面臨的「大問題」。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古生物學家周忠和看來,眼下的許多問題,都出在利益當先、功利主義的根上,這一切與我們倡導的科學精神是明顯相悖的。所以周忠和說,功利主義讓我們離科學精神越來越遠了。

功利主義是追求科學精神的攔路虎

科技日報:您認為科學共同體在科學精神範疇內,最大的不足是什麼?

周忠和:儘管每個人對科學精神的認識會有不同,但有些共性的、本質的東西是被大家普遍認同的。科學精神是在科研實踐中形成的一套價值、行為規範和信念,兼具科學屬性和文化屬性。我把它歸納為求真務實、探索創新、理性質疑,也可以精簡概括為「求真,探索,質疑」六個字。

因為要求真,所以我們要誠信;因為要探索,所以我們必須有好奇心;因為要質疑,所以我們要有批判精神,這每一條都是有深意的。但是現在,不管是人們對科學的理解,還是科研人員對自身的定位和要求都有很強的功利主義色彩,儘管原因可能很複雜。

這樣的結果就是,在科研管理上眼光不夠長遠、唯應用論價值;對人才的評價上,不以科研人員的水平和成果為準則,「帽子」滿天飛;科學家在個人選擇上也是利益為先,人才流動唯利是圖。

這種功利至上的局面一天不改變,科學精神的普及就不可能真正實現。

功利是多維度的,根子在文化

科技日報:您覺得我們在哪些具體方面存在功利至上的問題呢?

周忠和:在我看來,我們的功利主義是多維度、全方位的。

首先,社會上不少人認為我們發展科學,就要立馬見成效,需要短期內在GDP上有所反映。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科學的發展不能首先考慮實用性。科學的本質是人類對於自然的求知與探索,繼而被應用到社會各方面,對社會經濟、人類生活產生影響。

其次,我們的一些科研團隊首先考慮的不是科學問題是否重大,而是項目是否容易申請到,是不是保證能出成果等因素,所以研究方向總體上熱門多、冷門及風險高的不多;跟蹤多,原創不多。但如果想要有重大原創性成果,除了常說的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科學問題的多樣性選擇與基於個人興趣的探索也是十分重要的。

其實,科學家們也常憂慮科學精神匱乏,希望政府能採取這樣或那樣更有效的措施。然而,理想很燦爛,現實很無奈。功利主義的指揮棒如此強大,於是,不少的科研人員不得不為五鬥米折腰,聰明地選擇了「適應」環境。隨波逐流還不容易?

科技日報:功利主義與文化有什麼關係?

周忠和:我覺得需要說明的是,科研人員作為個體,往往也是無助的。在一定的學術生態環境中,個人能夠選擇的餘地其實是有限的。或者再換一個角度看,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本身有很多不符合科學精神的地方,有很多功利主義的因素,不是一時一地能改變的。我們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功利主義主導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到了研究階段指望他腦洞大開是不現實的。但是我們既然要倡導科學精神,那就必須要求這個社會跳出功利主義,有更長遠的眼光和格局。

讓功利主義沒市場,要有制度更要動真刀子

科技日報:功利的問題存在多年,該如何解決呢?

周忠和:這不太容易。什麼東西沉澱到了文化中,改起來都不容易。這可能比生態環境治理還要複雜。如何破局呢?在我看來,關鍵還是兩個詞:制度與執行。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決「指揮棒」的問題,科學共同體也是社會大環境的一部分,評價體系不改,其他再多的努力都將是徒勞的。其次,對於科技界現存的學術浮躁或者是急功近利等方面的問題,其實大家都看得很清楚,關鍵是如何逐步解決。相關的規定我們出了不少,我要說的是,僅有制度是不夠的,再好的制度也要執行才有價值。

比如院士評選的過程中有些候選人會找人、會打招呼,但明明有規定不允許這麼做,那麼做了的人就必須受到懲罰,發現一起處理一起,以後自然就不會有人再犯。但現狀是,有人這麼做了好像也沒什麼事,那些遵守規則的人會怎麼想,他們會不會覺得不公平?會不會後悔?

我認為科學精神的意義和影響力超越科學本身,宣揚科學精神比普及科學知識更重要。科學精神的樹立是提高國民科學素養的重要方面,是國家創新發展的先決條件。科學共同體有責任、有義務從自己做起,從制度著手,讓科學精神立起來。(李 豔)

相關焦點

  • 媒體:功利主義讓中國遠離了科學精神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古生物學家周忠和看來,眼下的許多問題,都出在利益當先、功利主義的根上,這一切與我們倡導的科學精神是明顯相悖的。所以周忠和說,功利主義讓我們離科學精神越來越遠了。 功利主義是追求科學精神的攔路虎 科技日報:您認為科學共同體在科學精神範疇內,最大的不足是什麼?
  • 摒棄功利主義發揚「工匠精神」
    本報訊 7月11日至12日,九三學社中央第八次科學座談會暨釩鈦產業創新發展與資源型城市轉型研討會在四川攀枝花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出席會議並講話。廣大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應切實踐行科學精神,克服心浮氣躁,摒棄功利主義,發揚「工匠精神」,心無旁騖地潛心科研,為我國材料科學發展貢獻力量。(謝靚)
  • 發展校園足球需遠離功利主義
    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7日電(記者王春燕)中國足協副主席林曉華在鄂爾多斯市出席內蒙古青少年校園足球邀請賽時提到,發展校園足球要處理好多方面的關係,必須遠離功利主義,要培養孩子們對足球的興趣,讓他們都玩起來,先踢起來,不要看成績。
  • 塞耶斯從馬克思主義人性論角度對功利主義的批判
    無論是古典的行為功利主義,還是當今精緻的功利主義,如規則功利主義,都建立在一個趨樂避苦、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固定人」的前提假設上,潛在的抽象人性論不但在理論上為功利主義帶來了一系列難以克服的問題,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實踐中的正義觀念缺失、歷史意識匱乏、感性追求至上的負面危害。
  • 功利主義——邊沁
    直至十九世紀邊沁將哲學的功利主義應用到立法學和法理學的領域形成了個人功利主義法學思想。從廣義上看,功利主義思想在古希臘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過了。如德謨克利特宣揚過快樂主義,認為人生最好的生活就是最大限度的促進快樂,要求節制的享樂和和心靈的快樂。伊壁鳩魯學派也提出過類似的思想,認為快樂是最高的善,苦與樂的標準是肉體的健康和靈魂的平靜。
  • 哈佛向功利主義開炮:想要名利雙收請遠離哈佛!
    這份報告是在讓被功利主義扭曲的價值觀回歸正位,讓更多人重新認識哈佛的理想與精神。在談及深層問題之前,我們在此把這份報告的主要內容簡要介紹一下。首先,本報提及當今絕大多數美國高中生中將個人成就置於關愛別人之上(而這與美國的傳統價值相悖)。
  • 邊沁及其功利主義
    [2]    3.在觀念上進行批判宗教禁欲主義。從功利原則出發,他批判了基督教神學的宗教禁欲主義,把幸福的觀念完全建立在理性的個人身上,使個人主義精神、自由平等和一定程度上的自覺理性滲透到人們的精神當中。    總之,在處於產業革命時期的英國迫切需要一場全方位的變革,功利主義適應了這種變革而產生,成為變革社會的思想利器。
  • 功利主義的當前表現與克服路徑
    儘管這位學者的結論不一定科學,但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某些地方的領導幹部的功利主義傾向。重政績、重表面的官場文化還使一些地方把投資更多地放在了看得見的高樓大廈、機場公路,而沒有相應地投入到理應與地面發展規模配套的、看不見的地下排水排汙工程,以至於某些城市免不了「下雨必澇」的命運。習近平總書記還批判過某些領導幹部在處理抓黨建和抓發展關係上存在的功利主義傾向。
  • 警惕功利主義侵蝕教育生態
    教育中的功利主義也可能來自內部。各類教育教學活動中浮現出的功利主義問題可謂不在少數。教育管理者要及時發現個中苗頭,避免功利主義侵蝕教育教學。杭州市教育局等八部門近日發布意見,明確不得以研學旅行之名開展逐利性競賽活動或舉辦與中小學升學有關的學科類等級考試。
  • 《艱難時世》與英國功利主義
    (24)不僅如此,他還利用葛擂硬傳授的個人利益高於一切、人性本來自私等理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狠狠地訓斥恩師:「但我相信你知道我們整個社會制度建立在個人利益上。個人利益這種說法任何人都聽得進。這是我們唯一可以掌握的東西。人性本就如此。這番道理我從小在學習裡就聽熟了。」
  • 《功利主義》讀書筆記
    事實上,功利主義是一種相當崇高的道德理想,它主張,我們評價一種行為好不好,要看它是否能給最大多數人帶來最大幸福。因此,不少學者建議把功利主義翻譯成功效主義或效用主義,以此來避免中文讀者的誤解。總之,絕不能望文生義,把功利主義等同於利己主義。功利主義是一種嚴肅的哲學立場。
  • 復旦校長迎新致辭:連續反思教育功利主義
    原標題:復旦校長迎新致辭:連續反思教育功利主義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在今年的迎新致辭中說:「 如果要問復旦和一般的大學有何區別,從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方面或許和很多大學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我想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人文情懷的培養和薰陶。
  • 是什麼造成了中國學術界的科學精神之殤?
    謝濤提到了朱光潛先生在1922年發表的一篇文章,說到了中國學術界五大通病:缺乏愛真理、科學批評、忠誠紮實、獨立創造、客觀實驗的精神,他認為這些問題目前依然存在。 北京大學謝濤教授做引導發言功利主義、重視短期、缺乏包容,是造成科學精神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 張信剛:讓這一代年輕人免於功利主義是不現實的
    讓這一代年輕人免於功利主義是不現實的騰訊文化:在一個充滿功利主義的社會,通識教育得不到短期回報,很多大學生專業課都不願上了,甚至大一、大二就出去實習,通識教育之「用」體現在哪兒?張信剛:功利主義的問題我們自然可以討論,但是討論不出結果來。
  • 韓春雨事件暴露的是我們的極端功利主義科學觀—新聞—科學網
    僅2016年5月至9月,據中國科技網整理的至少有: 5月24日,某部領導接見韓春雨,高度評價其成果與精神。 7月7日,韓春雨被河北科技大學推薦為「長江學者」候選人。 7月13日,韓春雨被推舉為河北省科協第九屆委員會副主席。 8月9日,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工程項目獲批覆,項目估算計劃總投資2.24億元。
  • 約翰·密爾丨功利主義:緒論與含義
    筆者有理由相信自己是第一個使用「功利主義」一詞的人。因為該詞雖不是由筆者發明創造,卻是從高爾特\[1\]先生的著作《教區紀年》中一個不起眼的短語引伸而來。在將它作為一個名稱使用了數年後,。接受功利原理(或最大幸福原理)為道德之根本,就需要堅持旨在促進幸福的行為即為「是」、與幸福背道而馳的行為即為「非」這一信條。幸福,意味著預期中的快樂,意味著痛苦的遠離。
  • 「人文清華」講壇 | 吳國盛:我們對科學有多少誤解?
    科學的理論等於正確的理論嗎?什麼是科學?科學精神的本質是什麼?功利主義的科學觀有哪些局限?》的主題演講,從科學史的角度,幫助觀眾澄清許多誤解,通過追溯科學的起源追問科學的本質,思考中國科學的發展方向,並提出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讓科學精神紮根於中國文化的土壤之中,要改良我們的文化土壤;要在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同時,多弘揚自由科學的精神。
  • 功利主義人權觀的三個理論缺失
    ,但伊壁鳩魯只是表達了功利主義的某些洞見,並未就功利主義提出一整套理論體系。18世紀的蘇格蘭啟蒙運動催生了功利主義並使其真正成為一個思想流派而聲名遠播。功利主義的影響始於道德哲學但又不限於此,它甚至在人文社會科學的大多數領域發揮著持續而廣泛的影響。功利主義在人權領域的一系列觀點形成了人權思想史上影響深遠的功利主義人權觀,但由於功利主義本身的局限性,功利主義人權觀從一開始就存在著理論上的缺失。
  • Südhof:科學的價值是發現,而非功利主義
    但是它卻體現了大學希望能夠培養的一種精神。史丹福大學和其他的美國大學一樣,這邊的建築非常的美麗,同時還有一個特點,這個特點讓它不同尋常,這上面給大家介紹的是史丹福大學的廁所。你看,廁所上面還是特別做了一個標識,說大家不要喝水,這個水是在循環的水,所以我們說外表有時候是誤導的。
  • 功利主義留學觀將帶給我們什麼?
    現在的學生能負擔得起動輒過萬中介費的不在少數,但連歷練也要跳過,看來為著開眼看世界而留學的時代,確實已經遠去,取而代之的,不妨這樣概括,是一種功利主義的留學觀。功利主義留學觀將帶給我們什麼-許文濤留學中介當然最明白這個市場的需要,所以每年這些時候都會發些報告做新聞,順便宣傳一下自己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