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義人權觀的三個理論缺失

2020-12-17 中國社會科學網
功利主義人權觀的三個理論缺失

2017年11月08日 08:5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董駿

字號

內容摘要:功利主義在思想史上淵源流長,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哲學家伊壁鳩魯,但伊壁鳩魯只是表達了功利主義的某些洞見,並未就功利主義提出一整套理論體系。功利主義在人權領域的一系列觀點形成了人權思想史上影響深遠的功利主義人權觀,但由於功利主義本身的局限性,功利主義人權觀從一開始就存在著理論上的缺失。將人權局限於法律權利窄化了人權的內涵和實現路徑對邊沁有些極端的「法律人權觀」,哈特進行了修正,承認人權是立法的道德根據:「人們主要是在將道德權利納入法律體系時,才會談到它們」。邊沁將人權及其保障僅繫於法律一途,無疑窄化了人權,但哈特也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改觀,而是就此認為人權應當通過立法並進而在司法中獲得保障,哈特同樣將人權的保障和實現途徑窄化了。

關鍵詞:功利主義人權觀;影響;計算;人權理論;效用;道德;保障;法律制度;立法;理論體系

作者簡介:

  功利主義在思想史上淵源流長,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哲學家伊壁鳩魯,但伊壁鳩魯只是表達了功利主義的某些洞見,並未就功利主義提出一整套理論體系。18世紀的蘇格蘭啟蒙運動催生了功利主義並使其真正成為一個思想流派而聲名遠播。功利主義的影響始於道德哲學但又不限於此,它甚至在人文社會科學的大多數領域發揮著持續而廣泛的影響。功利主義在人權領域的一系列觀點形成了人權思想史上影響深遠的功利主義人權觀,但由於功利主義本身的局限性,功利主義人權觀從一開始就存在著理論上的缺失。

  「避苦求樂」無法為人權提供

  一個相對確定的根基

  功利主義的奠基人傑裡米·邊沁(Jeremy Bentham)將功利主義表述為:自然把人類置於兩種主宰即痛苦和快樂的統治之下,只有它們才指示我們應當幹什麼,而且決定我們將要幹什麼,是非標準、因果聯繫都由其定奪。我們的所行、所言、所思都由功利主義原則支配,政府的每項措施和國家的立法也建基於此項原則。功利主義原則總是傾向於為利益相關者(個人或共同體)帶來實惠、好處、快樂、利益或幸福,而防止為利益相關者帶來損害、痛苦、禍患或不幸。

  立基於「避苦求樂」這一「確定」基礎,邊沁對自然權利展開猛烈的抨擊,他認為布萊克斯通的人權思想連同17、18世紀啟蒙學者所普遍主張的自然法學說都是毫無根據的「虛構」、「赤裸裸的廢話」。邊沁還批評了美國的「權利宣言」,特別是北卡羅來納州於1788年9月制定的《權利宣言》,以及與此類似的維吉尼亞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宣言」,認為這些「天賦權利」是「高燒時的胡說八道」。

  在邊沁這裡,權利只有在法律權利的背景下才能得到理解,「對我來說,權利就是法律權利,沒有別的。權利和法律是一組關聯術語,好比兒子跟父親一樣。在我看來,權利就是法律的兒子,法律的不同實施形成了不同類型的權利。自然權利,就像沒有父親的兒子」。而法律權利也只有在最終訴諸功利原則時才是正當的,正如約翰·菲茨派屈克所指出的:對邊沁來說,權利話語無非是一種縮寫方式,用來幫助討論那些最終必須訴諸功利原則的問題。

  不可否認,與自然人權觀相比,邊沁將功利主義人權觀建立在「快樂和痛苦」基礎之上,在一定程度上為人權提供了一個相對確定的、可以計算的新的基礎。但遺憾的是,「避苦求樂」這個基礎在邊沁這裡仍然是不確定的,即便是就上述七個變量而言,它們的分類標準也是模糊不清的,而且充滿著極大的任意性。「快樂和痛苦」這一具有心理特徵的基礎實際上很容易隨著環境的變化而呈現出一種適應性和調節性的特點,比如人們在逆境中往往會調整自己以使生活變得易於忍受一些。如此看來,功利主義的「快樂和痛苦」基礎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它無法成為衡量人權被剝奪和受損害狀況及程度的標準。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李中平)

相關焦點

  • 功利主義:邊沁和密爾,對古典享樂功利主義理論中質與量的衡量
    正是從種種不同的定義人手,我們才能看出功利主義家族中的理論分歧。古典功利主義的兩個代表人物,邊沁和密爾持有一種享樂主義的功利主義理論。根據價值享樂主義,快樂是唯一的一種內在善,痛苦是唯一的一種內在惡。假定一個人的福祉是由他生活中的內在善和內在惡構成的,那麼,價值享樂主義就蘊涵了福祉享樂主義,即一個人的福利狀態就是他的快樂減去痛苦後的餘額。
  • 功利主義:當代功利主義的觀點,羅爾斯和諾齊克對最大功利的討論
    「當代功利主義」只是一個鬆散和近便的稱呼,是與邊沁和密爾式的功利主義相對而言的。在對古典享樂主義的功利主義的反駁中,功利主義者提出了防衛策略。策略之一是直接指出某些反駁是不成立的。策略之二是以某種方式重新表述功利主義理論,以避免某些困難。下面我們簡略地考察第一種策略,把討論的重點放在後一種策略上,因為它引出了功利主義的當代形態。
  • 稅收的功利主義原則
    現代西方稅收理論家們較少使用功利主義一詞,但是,現代經濟學中卻充滿了功利主義的詞彙:「幸福」、「快樂」、「效用」、「效率」、「最大化」。稅法的經濟學家們視邊沁為他們的理論先驅,比如波斯納,稅法的契約論者也不否認經濟學中的功利主義本性。布坎南在宣揚「一致同意」的公共選擇理論的時候,也調侃說,經濟學家本性上都是功利主義者。
  • 功利主義:功利主義在倫理學上的討論,行動的後果應該受到估量
    這一次我們就要討論的功利主義是後果主義的一支主力軍,也是當代倫理學中最有影響的理論之一。我們在之前給出過一個倫理理論的結構。一個典型的倫理理論通常包含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價值理論,說明哪些東西是善的或有價值的;另一個部分是行動理論,說明哪些行為是應該的、允許的或禁止的。藉助這個區分。
  • 邊沁的功利主義民主理論有何顛倒眾生的獨特魅力?
    功利話語逐漸取代權利話語,成為英國政治思想的主要理論基礎。功利主義作為自由主義的理論基礎,是對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社會契約論和自然權利學說的重大修正和發展。邊沁學派以功利主義作為評判標準,既可以糾正自然權利學說的革命傾向,又可以為人民主權和漸進的社會改良方案提供理論依據。
  • 功利主義——邊沁
    功利主義法學思想並不是一個原始意義的法學思想流派的產物,它淵源於古希臘的快樂主義,以十九世紀的功利主義哲學為理論基礎。;另一方面,由哈奇遜第一次提出了「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原則,並提出了計算原理,從而為邊沁功利主義「最大幸福原則」的提出開掘了更為直接的理論來源。此外,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中的愛爾維修、霍爾巴赫等的唯物主義觀點也給予邊沁很大的啟示。愛爾維修主張用約束個人利益的方式來追求個人利益,以使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相結合,這種方法為邊沁功利主義奠定了方法論基礎。
  • 邢雲超:功利主義之潮起潮落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以為人要理性控制欲望,才能達到幸福至善,此後,其門生柏拉圖便承繼該理論並視之為」洞穴之光「。功利主義的至高推崇,過快的城市化步伐已經催生所謂網絡流行語「靈魂跟不上身體」。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人口膨脹、環境惡化和種族衝突,已經成為全球問題,嚴重製約人類健康發展。
  • 塞耶斯從馬克思主義人性論角度對功利主義的批判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陳慧平  邊沁的功利主義在資產階級道德和政治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無論是古典的行為功利主義,還是當今精緻的功利主義,如規則功利主義,都建立在一個趨樂避苦、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固定人」的前提假設上,潛在的抽象人性論不但在理論上為功利主義帶來了一系列難以克服的問題,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實踐中的正義觀念缺失、歷史意識匱乏、感性追求至上的負面危害。
  • 《功利主義》讀書筆記
    他的教育方案貫徹了功利主義精神,注重效用,絕不浪費時間。小穆勒被他培養成了有名的神童,三歲學希臘語,八歲學幾何、代數,11歲幫他校對《英屬印度史》,14歲讀亞當·斯密和李嘉圖。但這種教育並沒有為小穆勒提供健全的人格,他缺乏宗教、情感方面的滋養。小穆勒在青年時代經歷過一場精神危機,這場危機使他對功利主義有了更複雜的看法。
  • 約翰·密爾丨功利主義:緒論與含義
    然而,儘管在純理論的自然學科中具體真理先於一般理論而存在,但在實踐型的人文學科如倫理道德和法律方面情況則很可能相反。一切行為均出於某種目的,故行為準則勢必屈從於行為目的並完全體現出目的的各種特性——這樣的推測應當是合乎情理的。當我們追求一件事物時,我們似乎首先就要對追求之物心中有個清晰明確的概念,而不是最後才想到。故我們或許可以認為,「是非」標準,乃是確定孰是孰非的手段,而非業已確定的結果。
  • 邊沁及其功利主義
    (一)邊沁的歷史使命    這時西歐正處於啟蒙時代,資產階級的的思想政治運動此起彼伏,1688年的英國「光榮革命」,18世紀後期的產業革命,經濟上有亞當·斯密主張貿易自由,政府儘可能減少幹涉,在這種社會結構變動整合的背景之下,工業資產階級、產業無產階級以和土地貴族和金融貴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這幾個社會階級階層之間的矛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張明楷:行為功利主義違法觀
    演講時間:3月20日下午三點    地點:清華大學法學院明理樓模擬法庭         點評人:張軍、陳興良主持人:王振民 犯罪的實體是違法與責任。爭論的問題是,如何理解和判斷違法?故意、過失是違法要素還是責任要素?沒有故意、過失的客觀法益侵害行為,是否屬於違法行為?
  • 讓功利主義重歸多元世界
    西閃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和哲學家伯納德·威廉士(已故)主編了一本文集,邀請了當代一批優秀學者,從道德哲學、政治哲學、教育哲學、福利經濟學以及社會選擇理論等方面,對功利主義進行了深刻的討論,並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替代方案。文集題名為《超越功利主義》,不過就像導言承認的那樣,這不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書名。
  • 《艱難時世》與英國功利主義
    在葛擂硬創辦的學校裡,「毀人不倦」的邊沁式功利主義教師麥卻孔掐孩(M』chokeumchild,意為「讓孩子們窒息」——筆者注)與學生朱浦有一段精彩的對話。狄更斯利用這場思想交鋒極為形象地攻擊了最大幸福原則的荒誕和虛妄。麥先生問道:「現在,比方我們的課堂是個國家。在這個國家裡有五千萬金鎊。這是不是個繁榮的國家呢?
  • 改革,要從功利主義轉向權利優先
    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當然不是中國人的發明。200多年前英國哲學家邊沁創造了功利主義哲學,用來指導英國法律制度的改革;經過他的學生、經濟學家約翰·穆爾的改造,功利主義就變成了整個經濟學的基本哲學基礎。功利主義包括個體功利主義和社會功利主義兩個方面:個體功利主義就是每個人都趨利避害,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函數;社會功利主義就是最大化所謂的「社會福利」。
  • 論合作學習實踐中的情感缺失
    一、情感缺失:合作學習實踐的異化與以往傳統的教學理論相比,合作學習具有更強的情感色彩,在教學目標上更「注重突出教學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學在認知、情意、技能與人際目標上的和諧達成」。這是因為合作學習既是滿足個體內部需要的過程,又是同伴之間合作互助的過程,特別是在小組活動中,同伴之間互幫互助,彼此合作,共同探討、解決問題,充滿了溫情與友愛。
  • 功利主義的死穴究竟是什麼?
    【編者按】功利主義存在於文明周邊的角角落落,但它的死穴究竟在哪裡?本文摘自麗澤大學研究生院經濟研究科教授高巖《與年輕人談稻盛哲學》一書,經東方出版社授權發布。1「假設一所學校去年開展了一次以學生為對象的調查活動,內容是關於校園生活的滿意度。假設滿分是300分,而調查結果為100分。
  • 測試:從功利主義出發,你的道德分數有多高?
    在倫理學領域有一項很知名的道德難題名叫「電車難題」——有一個瘋子把5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會壓倒他們。為此,一群來自牛津大學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創建了一個測試,打算通過最清晰、最著名的道德理論之一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來判斷一個人是否道德。
  • 疫期讀書:功利主義教育批判
    報告給出了三個目標,並針對每一個目標給出了具體建議。 目標一:倡導更有意義的奉獻、社區服務,以及關乎公眾福祉的社會活動。 目標二:合理評估學生在道德層面的活動參與度(例如社區服務),並將學生的文化、家庭背景考慮進去。
  • 邊沁與「功利主義」立法原理 | 微思客
    而這兩大領域所適用的原理便是邊沁法哲學思想的精髓——「功利主義」的體現。圍繞這一核心思想,邊沁十分清晰的向讀者展示了全書的行文結構,並始終追求著「將是一部獨卷發表的刑法典梗概的導論」這一目標,勾勒出了一幅詳細而龐雜的「刑法立法建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