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沁的功利主義民主理論有何顛倒眾生的獨特魅力?

2021-02-19 悅讀有道

感謝您關注悅讀有道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悅讀有道」關注我們。

  在資本主義憲政制度確立以後,英國政治思想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由革命轉向改良。功利話語逐漸取代權利話語,成為英國政治思想的主要理論基礎。功利主義作為自由主義的理論基礎,是對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社會契約論和自然權利學說的重大修正和發展。邊沁學派以功利主義作為評判標準,既可以糾正自然權利學說的革命傾向,又可以為人民主權和漸進的社會改良方案提供理論依據。

  利己主義心理學與功利主義倫理學之間的張力

  研究邊沁的功利主義,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其作為人性論基礎的心理學預設與其功利主義倫理學原理之間的緊張關係。邊沁將基本的人性描述為「理性自利」,即預設了人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動物。如果人人自私自利,那麼普遍功利及其最大化的實現又何以可能呢?借用蘇格蘭啟蒙運動的利益天然同一說和哈特萊的聯想主義心理學,可以在自由交換的經濟領域暫時消解這樣一對矛盾。那麼,在政治和道德領域中各種現實的利益衝突又如何化解呢?如果像葛德文在《政治正義論》中所採取的論證進路那樣,利益天然同一理論在政治領域中的運用勢必會導致無政府主義的結論,而這恰恰是邊沁本人所極力反對的。因此,邊沁創立了利益的人為同一原則,立法者的藝術就在於通過賞、罰、教等手段使得自私自利的個人為了公共利益的實現而相互合作。但是,理論與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依然存在。

  理論上,按照功利主義的要求,政府的正當目標應該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而實際上統治者可能會藉助手中的權力謀求他們自己的幸福,因為統治者也是理性自利的個人,也受制於趨樂避苦的個人慾望。如何才能協調這兩種相互衝突的利益呢?邊沁認為,除非統治者的利益恰巧與全體人民的幸福和諧一致,才有可能實現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只要將權力交到全體國民的手中就行了。如此一來,人民主權原則就呼之欲出了。

  因此,選擇適當的政府形式就成了邊沁人民主權理論的題中應有之義。一種政府形式的好壞必須以能否為最大多數人謀取最大幸福這一標準來衡量。從這一原則出發,君主專制政體、君主立憲政體以及貴族政體均非理想政體,因為其極力維護的都是少數人的利益,不可能促進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因此,只有在民主政體下,權力分配比較均衡,等級區分也不甚明顯,還有思想言論等各項自由。統治者必須對被統治者負責,被統治者則以最大幸福原則來評判統治者的施政效果,並依此決定是否繼續選舉他們來掌握統治權力。邊沁據此認為,只有在代議制民主政體形式下,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利益和諧一致這樣一種巧合才有可能發生。邊沁正是通過對各種不同的政府形式逐一進行功利主義的考察之後,才得出這一結論的。

  邊沁的人民主權觀念與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原則

  在功利原則(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原則)的指導下,邊沁發展出了其獨特的人民主權觀念。對他而言,主權在民而不在議會。人民作為整體而形成的一個人格就代表主權,人民通過定期選舉立法機關,將權力委託給他們的代理人代行主權的職能;而當人民作為集合體中的單子式個人,則又是主權者統治下的臣民,從而享有國家保護之下的安全。這樣一來,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身份相互重疊、政府對人民負責,培育統治者邪惡利益的溫床就被徹底剷除了。因此,邊沁提議組建以代議制民主為基礎的平民院,並將君主和貴族院所擁有的權力全部轉移到平民院。落實到具體的制度層面,就是推行實質性的普遍選舉權,通過一年一度的選舉產生由人民的代理人組成的平民院,使主權最終切實地掌握在人民的手中。

  邊沁心目中的人民,顯然主要指的是擁有選舉權的公民。邊沁將不滿21歲的未成年人、婦女、士兵、水手和不識字的人暫時排除在普選權之外,主要理由在於他們不是財產的擁有者或容易受到誤導,因而不能對普遍利益做出最佳判斷。邊沁認為,中產階級則有足夠的能力對普遍利益做出最佳判斷,並且可以通過中產階級的影響力形塑民意。然而,邊沁將上述特定的人群排除在普選權之外,並不意味著他已經放棄了人民主權原則,因為邊沁的人民主權原則具有規範性的含義,它不是對英國現實政制的描述,而是在應然層面上表示「主權應該在人民手中」。邊沁直到晚年仍然堅信:「在任何政治共同體當中,政府的正確與適當的目的是構成它的每個人的最大幸福……即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三權分立的實質性替代方案:代議制民主與輿論仲裁

  邊沁反對分割主權搞所謂三權分立的制衡機制,他所設想的是一個權力集中與統一的政府體制,並以之作為三權分立的實質性替代方案。根據人民主權原則,邊沁將掌握在人民手中的主權劃分為制憲權和執行權:制憲權是一種與掌握在個別官員以及官員集團手中的權力相對應的配置性權威。易言之,制憲權乃是主權之下的最高權威,主要是指人民指定代理人以及收回其委任的權力,人民是制憲權的擁有者,人民是一切權威的根據和來源。因而,制憲權並不是主權本身,而是從主權衍生出來的,用以控制執行權。執行權則是通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種權力表現出來的政府權威,執行權由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構成。立法權來自於人民的制憲權,通過定期選舉的方式產生;然後再由立法權衍生出行政權和司法權。對於邊沁而言,人民主權的層次高於制憲權,制憲權是由主權所授予的。邊沁的這一構想就是要使制憲權和執行權之間的利益達成一致,將制憲權交到其利益構成普遍利益的人們手中,並且使執行權服從於制憲權。

  邊沁賦予立法機關以反映整個共同體普遍利益的權力,但是又該如何防止它濫用權力呢?儘管一年一度的定期選舉可以作為選民制衡代理人的一種方式,但這種方式不可能經常性地採用,於是就需要有一種經常存在的用以制衡的力量。他認為,最為重要的保障措施就是公共性,因為政府的公共性乃是其對人民負責的基礎。

  邊沁曾經設想在一個民主的憲政框架下,公共輿論可以用來作為制衡政府的重要力量。因此,邊沁將輿論的力量稱之為「輿論仲裁」,它在本質上是屬於司法性質的:「輿論仲裁的成員不需要藉由委託就可以運用其職能……輿論仲裁之於最高制憲權正如法官之於最高立法機關。」「三權分立」屬於政府內部權力之間的相互制衡,而「輿論仲裁」則是一種來自於政府外部的制約力量。「對政府權力的有害行使而言,它是唯一的制約力量;對政府權力的有益行使而言,它是不可或缺的補充。有為的統治者引導它,審慎的統治者依循它,惡劣的統治者漠視它。」輿論仲裁其實是一種藉由道德制裁來執行人民意志的方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邊沁認為僅憑實質性的普遍選舉尚不足以使政府對選民負責,還必須引進整個社會的力量來制衡政府。顯然,邊沁還沒有注意到社會輿論本身也有可能造成 「多數暴虐」的問題,而這有待於約翰・斯圖亞特・密爾來加以深入剖析和論證。

  民主僅僅是實現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的一種手段

  邊沁拋開了天賦人權學說和政治神學理論,遵循霍布斯的「大分離」所開闢的現代政治理論,力圖在世俗層面為政府找到合於理性和經驗的現實基礎。在邊沁看來,政治領域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遵循功利原理:政府應該謀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這才是政府存在的正當性的基礎。從這個最基本的要求出發,邊沁推演出很多獨特的結論:平等本身並非目的,而毋寧說僅僅是增進幸福總量的一種工具;自由只不過是安全的一個分支,它應該讓位於普遍安全的考慮,因為法律只有以自由為代價才能達成自己的目的;民主僅僅是一種手段,只不過是通過它讓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利益儘可能地趨於一致,從而實現「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這一最終目的。

  就民主僅僅作為手段這一點而言,即事實上,不管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即使是最民主的政治制度,也無法徹底消除統治者「邪惡利益」的侵蝕,代議制民主的作用僅在於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邪惡利益」的蔓延,正因如此邊沁才站到了改革的立場上,起而為人民主權原則鼓與呼。當然,這要以避免「多數暴虐」為限,否則對「多數暴虐」的反抗就是正義的了。總之,邊沁獨特的人民主權觀念與民主制度建構,為我們重新審視當今世界浩浩蕩蕩的民主化潮流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對於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也不無啟示意義。

相關焦點

  • 功利主義——邊沁
    功利主義法學思想並不是一個原始意義的法學思想流派的產物,它淵源於古希臘的快樂主義,以十九世紀的功利主義哲學為理論基礎。;另一方面,由哈奇遜第一次提出了「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原則,並提出了計算原理,從而為邊沁功利主義「最大幸福原則」的提出開掘了更為直接的理論來源。此外,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中的愛爾維修、霍爾巴赫等的唯物主義觀點也給予邊沁很大的啟示。愛爾維修主張用約束個人利益的方式來追求個人利益,以使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相結合,這種方法為邊沁功利主義奠定了方法論基礎。
  • 邊沁及其功利主義
    一、邊沁的生平簡介    18世紀的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了從經濟變革到政治革命再到產業革命的變化,變革社會的要求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政治法律、思想等領域,新的社會需求要有新的理論支持,邊沁的功利主義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
  • 功利主義:邊沁和密爾,對古典享樂功利主義理論中質與量的衡量
    正是從種種不同的定義人手,我們才能看出功利主義家族中的理論分歧。古典功利主義的兩個代表人物,邊沁和密爾持有一種享樂主義的功利主義理論。根據價值享樂主義,快樂是唯一的一種內在善,痛苦是唯一的一種內在惡。假定一個人的福祉是由他生活中的內在善和內在惡構成的,那麼,價值享樂主義就蘊涵了福祉享樂主義,即一個人的福利狀態就是他的快樂減去痛苦後的餘額。
  • 被忽視的先驅——邊沁功利主義輿論思想闡釋
    作為經典民主理論的重要代表和功利主義哲學的奠基者,邊沁(Jeremy Bentham)從他的「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這一功利原理出發來闡述其民主思想,他堅持「人民」在統治和被統治中的重要作用,強調個體選民、多數人統治和公共利益(邊沁稱之為「普遍利益」)。
  • 邊沁與「功利主義」立法原理 | 微思客
    而這兩大領域所適用的原理便是邊沁法哲學思想的精髓——「功利主義」的體現。圍繞這一核心思想,邊沁十分清晰的向讀者展示了全書的行文結構,並始終追求著「將是一部獨卷發表的刑法典梗概的導論」這一目標,勾勒出了一幅詳細而龐雜的「刑法立法建議書」。
  • 功利主義人權觀的三個理論缺失
    ,但伊壁鳩魯只是表達了功利主義的某些洞見,並未就功利主義提出一整套理論體系。功利主義在人權領域的一系列觀點形成了人權思想史上影響深遠的功利主義人權觀,但由於功利主義本身的局限性,功利主義人權觀從一開始就存在著理論上的缺失。將人權局限於法律權利窄化了人權的內涵和實現路徑對邊沁有些極端的「法律人權觀」,哈特進行了修正,承認人權是立法的道德根據:「人們主要是在將道德權利納入法律體系時,才會談到它們」。
  • 讓功利主義重歸多元世界
    因為在這個文集中,固然有功利主義的批評者,也有它的辯護者。多數文章指出了功利主義的困境,但並不表示大家都給出了令人滿意的解決辦法。更何況,功利主義的原則本身未必有什麼大錯,錯只錯在這個原則用錯了地方,或者表現出了企圖涵蓋人類行為所有領域的貪心和野心。因此森和威廉士認為,恰當的書名也許應該叫做「功利主義及其失敗」,基於這一思路,《超越功利主義》一書作了精心的編排。
  • 《艱難時世》與英國功利主義
    例如,當時商業投機盛行,高利貸活動猖獗,對社會危害極大,有鑑於此,亞當·斯密呼籲政府出手幹預,這讓邊沁非常不滿,他寫了一篇文章,就叫作《為高利貸辯護》,反駁亞當·斯密,呼籲高利貸的合法化。他在文中利用斯密本人的自由市場理論去反對斯密的幹預主張:人是自身利益的最佳裁決者,既然人自己能夠決定生產、供應和購買的內容,那麼,立法者就不應該幹預個體的選擇,政府也就無權過問信貸利率的高低,由市場來決定好了。
  • 稅收的功利主義原則
    現代西方稅收理論家們較少使用功利主義一詞,但是,現代經濟學中卻充滿了功利主義的詞彙:「幸福」、「快樂」、「效用」、「效率」、「最大化」。稅法的經濟學家們視邊沁為他們的理論先驅,比如波斯納,稅法的契約論者也不否認經濟學中的功利主義本性。布坎南在宣揚「一致同意」的公共選擇理論的時候,也調侃說,經濟學家本性上都是功利主義者。
  • 改革,要從功利主義轉向權利優先
    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當然不是中國人的發明。200多年前英國哲學家邊沁創造了功利主義哲學,用來指導英國法律制度的改革;經過他的學生、經濟學家約翰·穆爾的改造,功利主義就變成了整個經濟學的基本哲學基礎。功利主義包括個體功利主義和社會功利主義兩個方面:個體功利主義就是每個人都趨利避害,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函數;社會功利主義就是最大化所謂的「社會福利」。
  • 測試:從功利主義出發,你的道德分數有多高?
    在倫理學領域有一項很知名的道德難題名叫「電車難題」——有一個瘋子把5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會壓倒他們。為此,一群來自牛津大學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創建了一個測試,打算通過最清晰、最著名的道德理論之一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來判斷一個人是否道德。
  • 《功利主義》讀書筆記
    因此,穆勒提倡的功利主義和邊沁的功利主義有很大的區別,這一點我們後面詳敘。總之,在穆勒的成長過程中,功利主義是他最重要的精神養料。但除了以邊沁為代表的意氣風發的改革者,當時的英國還有許多浪漫主義詩人,比如柯勒律治、拜倫、雪萊。他們對現代社會抱有負面看法,認為現代社會粗鄙、單調,對高尚、細膩的事物缺少領會。穆勒對這種看法產生了很大的同情。這方面大家可以參看穆勒的一本小冊子《論邊沁與柯勒律治》。
  • 人生就是追求快樂,避免痛苦,這種「功利主義」的道德觀正確嗎?
    邊沁一生出版了多本著作,比如:《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政府片論》、《賞罰原理》等等。說到邊沁的思想和貢獻,「功利主義」是一個重要的標籤。說到「功利主義」,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是負面的或者略帶貶義的詞,但其實是,邊沁的功利是一個中性詞,用「效用」、「效益」或者「功效」其實更為貼切。功利主義是一種道德判斷的原則和標準。
  • 功利主義:功利主義在倫理學上的討論,行動的後果應該受到估量
    這一次我們就要討論的功利主義是後果主義的一支主力軍,也是當代倫理學中最有影響的理論之一。我們在之前給出過一個倫理理論的結構。一個典型的倫理理論通常包含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價值理論,說明哪些東西是善的或有價值的;另一個部分是行動理論,說明哪些行為是應該的、允許的或禁止的。藉助這個區分。
  • 歐洲人的「功利主義」道德觀影響深遠
    而在規範倫理學中,有8種道德判斷的工具,它們分別是:直覺主義、情感主義、功利主義、契約論、神聖命令論、義務論、利己主義、德性論,一共有八個。前面的文章,我們分享了直覺主義、契約論,情感主義,利己主義。接下來,我們分享三種主流的道德哲學理論:邊沁和穆勒的功利主義;康德的義務論;亞里斯多德的德性論。
  • 以人們的最大幸福為標準的功利主義——關於標準和公正的探討
    說到功利主義者,大家都會想到以自我為中心,那麼以政府為中心的功利主義又有何問題?功利主義的發揚離不開政府,政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公正,而能確保這種公正要素之一的正是功利主義,功利主義解釋道,公正,就是要保障多數人的幸福,絕不保障更少數人的幸福。而這裡所談幸福的原因,則是建立在一個原理之上。
  • 楊靖︱邊沁:偉人就是被誤解
    除了公開的無神論傾向,邊沁對英國政壇人物也毫不留情,稱之為「邪惡利益」的代言人——他們只為極少數人服務;而他本人發明的功利主義,則致力於「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對邊沁誤會最深的當屬同為思想家的馬克思。馬克思將邊沁稱為「庸人的鼻祖」,認為他的效用原則是「庸俗不堪的東西」,並說:「邊沁在哲學家中的地位,就象馬丁·塔波爾在詩人中的地位一樣……如果我有我的朋友亨·海涅那樣的勇氣,我就要把耶利米先生(邊沁)稱為資產階級蠢才中的一個天才。」
  • 邊沁的刑法思想
    ,英國功利主義思想家、法學家,英國法律改革運動的先驅和領袖,他的刑法思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犯罪的分類方法  邊沁對犯罪近不同的標準進行了不同的分類:1、私罪、半公罪、公罪;2、混合型犯罪、單一型犯罪;3、主罪、從罪;4、作為犯罪、不作為犯罪;5、假想罪。
  • 為高考而努力學習,是不是功利主義
    有網友說,我高中時聽我們班主任說功利主義就是這件事對我有好處就去做,對我沒好處就不去做。可我媽媽說功利主義也不完全是這樣的。那麼,功利主義到底是什麼意思?為高考而努力學習是不是功利主義呢?功利主義的開山祖師邊沁對功利原理的表述是這樣的:「功利邏輯在於在一切判斷過程中都堅定地從痛苦和快樂的計算或比較出發,以及不允許任何其他觀念的幹擾。」(邊沁:《立法理論》)。
  • 康德主義和功利主義在現實中誰更實用
    ,司機不用擔任何罪名,但是五條活生生的生命會消逝在眼前,他可能一輩子就會受良心的遣責。功利主義的創始人為邊沁,邊沁的功利主義不主張個人自我犧牲。因此功利主義個人角度來看也叫「教條主義」,從根本意義上講,也就是一種本能僵化的態度。這與社會主義精神是相違背的。但作為一部真正的利於民的法律,是不應該奢求公民,犧牲私自個人的利益而去成全公共大眾的利益。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之中,仍然不能過分要求每一位公民都有相同摸式的思考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