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市單年級班級數在12及以上的全體高中學校已能100%開齊開足滿足學生20種組合走班需要的課程教學。」6月20日,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賈煒介紹,並且,6選3,20種組合,每一種組合都有學生選擇。
他表示,2014年以來,上海作為率先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試點省市,堅持「教—考—招」聯動改革,對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進行初步探索,並取得初步成效。
一方面上海市以增強選擇性、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為導向,著力推動高中教學組織方式變革,使「分層走班」成為高中教育教學新常態。
「通過近年來高中全樣本調研的數據分析發現:上海高考改革等級考科目設置的6選3共20種組合,每一種組合都有學生選擇。而且,越是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在學生的科目選擇上,越是體現出文理兼顧的特點。」賈煒介紹,此外,根據不同學校的資源配置實際和學生個性發展需要,指導高中學校形成了大走班、中走班、小走班三種走班模式,確保學生能按照自身的學科特長和志趣志向進行選學選考,獲得實現全面而個性發展的公平機會。
另一方面,上海市還重點落實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以推進學生社會實踐和研究性學習兩大抓手,引導學習方式與評價方式變革。
他指出,在推進社會實踐上,上海明確提出高中生志願服務(公益勞動)不少於60學時的課程要求,並由文明辦、團市委、校外聯共同牽頭,為學生社會實踐提供組織保障。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建立1930個市、區兩級社會實踐基地,發布了729439個社會實踐崗位。
在推進研究性學習上,上海力求讓每一個學生在高中階段至少有一次完整的課題研究經歷。
「高考改革以來,歷屆學生連續三年100%有課題,研究內容涉及語言文學、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藝術、體育等各個領域。同時,為實現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保真和可信可用,上海還率先開發了高中生研究性學習自適應平臺和第三方認證平臺,為學生提供基於信息技術的研究性學習全程指導和第三方專家遠程視頻答辯認證服務。」賈煒說道。
在綜合素質評價運用上,上海市與各高校對接,藉助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平臺,將綜合素質評價運用於春季高考、專科自主招生、高水平高校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錄取等多種類型的招生考試。
賈煒表示,目前,已有近30所本科高校和多所專科院校制定並發布了《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使用辦法》,綜合素質評價成為高校招生錄取中校測面試、同分錄取、專業調劑、資格初審等環節的重要參考。「
此外,上海市還進一步引導高中學校從「分層發展」走向分層與分類相結合的發展,於2011年啟動了「特色普通高中建設項目」,連續制定了兩輪《特色高中三年行動計劃》,形成了一批涵蓋人文、科技、藝術、理工、社科、金融、醫藥等各領域的特色高中項目學校。目前,全市已命名九所特色普通高中,正在不斷以項目推進方式,激活學校內生發展動力。
賈煒表示,下一階段,上海將研製《普通高中建設標準》,繼續按照國家要求深化高中課程改革。同時,探索實施「普通高中教學質量綜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