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光明」 勉縣22名醫務人員集體籤訂眼角膜捐獻書

2020-12-24 閃電新聞

「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光明,我們願意這樣做!」近日,勉縣醫院22名醫護人員集體籤訂了眼角膜捐獻志願書(《志願捐獻遺體(角膜)登記表》),他們自願在自己去世後,將眼角膜捐獻給需要的人。

在現場,志願者們的誓言字字鏗鏘,籤下捐獻志願書的他們沒有太多猶豫和顧慮。「我願意成為一名眼組織捐獻志願者,弘揚人道、彰顯博愛、崇高奉獻,踐行志願精神,傳播捐獻理念,履行生命之約,傳遞人間大愛。」

此次年齡最小的志願者——今年24歲的眼科護士李佳文說:「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我很平靜。因為我自從參加工作,就一直在眼科,我見到過很多因為眼病而失去光明的人,特別惋惜。這些患者裡邊不僅有老年人、中年人,還有小孩,所以我想的就是盡我自己的力量來為大家做些什麼。」

勉縣醫院自2019年與陝西省紅十字眼庫建立聯繫以來,組織開展過多次宣傳活動。此次醫院22名眼組織捐獻志願者中,有大約80%是來自眼科的醫護人員,這些醫護人員在工作中經常會接觸到角膜疾病患者,對患者的處境都非常理解,因此這次集體籤訂眼角膜捐獻書進行得很順利。

據了解,角膜病是致盲的第二大疾病,很多患者都因為角膜材料短缺,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當前,我國有大量的終末期患者和角膜盲患者需要器官移植和角膜移植,但是我國的器官捐獻量還非常低,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器官捐獻是挽救病人生命、推動醫療事業發展的重要工作,同時也是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陝西省紅十字眼庫在西安市眼庫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主要任務是採集、保存、研究角膜材料及其他眼組織,並提供給眼科臨床做角膜移植術及其他手術。

陝西省紅十字眼庫主任銀勇表示,勉縣醫院此次集體籤訂眼角膜捐獻志願書活動,是在陝西省紅十字眼庫3位專家的見證下進行的,眼庫希望通過醫護人員帶頭捐贈,讓更多人參與進來,為盲人患者點亮希望。2018年以來,眼庫每年能接收到超過200位捐贈者捐出的眼角膜,這些角膜能夠使得400餘位眼角膜疾病患者重見光明,但相對於患者需求來說,這個捐贈量還遠遠不夠。眼庫工作需要社會各方的關注,需要更多志願者加入到眼角膜捐獻的隊伍中來,為廣大盲人重見光明貢獻一份力量。

(記者 楊靜 王姿頤)

責任編輯:原韜雄

相關焦點

  • 22歲女大學生捐獻眼角膜,幫助兩名患者重見光明
    1月5日,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因病搶救無效不幸去世。陳琦媽媽根據女兒生前的願望,馬上與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遺體捐獻接收站取得聯繫。經專業評估,陳琦的眼角膜質量非常優秀,昨日,在長沙愛爾眼科醫院成功為兩名角膜患者實施了移植手術。
  • 愛心接力獻血未能挽回19歲女孩生命 家人捐獻眼角膜
    「這麼多人幫助她,雖然她最後走了,但我希望她的眼睛能幫助別人重見光明,看到更多美好的東西。」為了回報社會的愛心,家人毅然決定捐獻眼角膜等器官。目前,捐獻的眼角膜已通過檢測,醫院將聯繫符合條件的受體接受移植。女孩意外傷重愛心接力獻血未能挽回生命姚戀嬌來自雅安,事發前在稻城當地打工。
  • 2019年東營區首例眼角膜捐獻完成
    黃三角早報1月6日訊(記者 王帥 通訊員 張惠) 1月6日中午,今年東營區首例眼角膜捐獻成功,至少可以讓2名以上失明者重見光明。眼角膜捐獻者馬海亮今年44歲,家住東營區翠湖小區,是熱力公司勝東熱力管理區的一名工作人員。
  • 南陽女子想在去世後捐獻眼角膜 曾報名捐造血幹細胞
    她有一個心願——去世後捐獻眼角膜,為他人帶來一片光明。於是不知手續如何辦的她,撥打了晚報熱線求助,才讓記者了解到她和她這個心願背後的故事。她叫王昭軍,是市公交總公司的一名現場管理員,就是以往人們所稱的「調度員」。「我想做些幫助別人的事。」王昭軍說,自己經常看到媒體關於捐獻眼角膜的報導,其實也是想了很長時間才做出的決定。
  • 中斯兩國首次合作劇《你永遠在我身邊》 聚焦眼角膜捐獻
    《你永遠在我身邊》是中斯兩國首次進行影視文化項目合作,聚焦眼角膜捐獻題材,以戰鬥在眼角膜捐獻第一線的眼科醫護人員、角膜捐獻宣傳志願者以及眼角膜捐獻者為原型,截取真實故事和案例,展現了他們的生命觀、人生觀、價值觀。劇中深入講述了眼科醫生、眼角膜移植專家姚可凡歷經萬難,推動組建海南省第一家眼庫的故事,反映了當下中國眼角膜捐獻的現狀。
  • 女子突發腦幹出血被診斷為「腦死亡」 捐獻器官「延續」5人生命
    家屬痛苦抉擇,決定捐獻器官「延續」生命當地醫生告訴家屬,雖然陳女士已經腦死亡了,但身體其他器官都是完好的,這種情況很適合器官捐獻。「媽媽生前在家看電視,看到器官捐獻的公益廣告宣傳片,曾經說過器官捐獻者很偉大,自己死後也想捐獻器官。」小邊回憶起這個細節,她知道腦死亡代表媽媽已經救不回來了,不如換一種方式,讓媽媽幫助其他人延續生命。
  • 衡陽男子去世後捐獻眼角膜
    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登記衡陽分站的工作人員為李斌進行角膜摘取手術。家人依照他的遺願,在衡陽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見證下,由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登記衡陽分站的工作人員為其進行角膜摘取手術,完成了他的遺願。李斌的一生命途多舛,幼年時他便患上了癲癇,被病魔折磨了50年之久。初中時因病無奈輟學,結婚生子後,工作的工廠倒閉,為了維持一家的生計,他跟人學習補胎以此補貼家用。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兒子順利考入大學。
  • 讓更多生命得以延續 中山一院器官捐獻突破1000例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表示,中國器官移植事業走到陽光下,得益於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也離不開紅十字會的支持和醫務人員的努力。  活動上,三位捐獻者家屬代表講述了家人器官捐獻背後的感人故事,現場一片唏噓。捐獻者選擇在生命盡頭饋贈他們的「珍貴禮物」,挽救另一個生命,讓光明和生命得以延續和接力。
  • 年輕歌唱家姚貝娜的眼角膜,去哪兒了?
    參加過中國好聲音,發過專輯,是多起公益事業的愛心大使,2015年被評為「廣東好人」,深受大眾喜愛的音樂家。在2015年1月16日下午16時55分,因乳腺癌復發,於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病逝,無情的病魔奪走了年僅33歲姚貝娜。善良的姚貝娜在她最後清醒時表達了捐獻自己的角膜,而且還叫她的父母在她死後把所有遺物拍賣,得款全部捐獻山區孩子,將自己的愛心留在人間。
  • 同仁醫院32歲眼科醫生去世 捐出眼角膜留下最後的光明
    為了完成王輝的職業信仰,同為醫生的愛人選擇捐獻出丈夫的眼角膜,醫院稱,目前正尋找合適的患者,希望將王輝最後的善意傳遞下去。心跳呼吸驟停搶救3小時後去世6月29日,一個噩耗在北京同仁醫院內炸開:青年醫生王輝心跳驟停,被送往北京朝陽醫院接受搶救。
  • 這些年,捐獻的眼角膜去哪兒了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官銘 張嘉詩 長沙報導16年前,譚素蘭的丈夫張立波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今年4月30日,88歲的譚素蘭老人逝世,她將自己的眼角膜捐出。由此完成夫妻兩人捐獻眼角膜的壯舉。眼角膜,位於眼球的最前端,被視為眼睛和外界接觸的第一道屏障,如相機的鏡頭一樣重要。
  • 完成患病丈夫最後心願,妻子代籤下眼角膜捐獻書
    完成患病丈夫最後心願,妻子代籤下眼角膜捐獻書
  • 西安49歲眼科女醫生病逝捐獻眼角膜和遺體 從醫經歷讓人動容
    10月6日,年僅49歲的小兒眼科醫生邢詠新因重病遺憾離世,在生命的盡頭,她將眼角膜捐獻給自己工作的醫院——西安市第一醫院眼庫,成為西安首位捐獻眼角膜的眼科醫生。  >>感動  丈夫和她一起籤了捐獻書  一切獻給了醫學  西安市眼庫主任銀勇告訴記者,剛認識邢詠新時,看見她無論冬夏老穿著裙子還覺得挺奇怪,後來才知道,穿裙子是為了掩蓋因病嚴重水腫的腿部,不讓患者覺得害怕。
  • 49歲眼科女醫生去世,將眼角膜和遺體分別捐獻給醫院和大學
    49歲眼科女醫生去世,將眼角膜和遺體分別捐獻給醫院和大學 楊永青 郭升/央視新聞 2020-10-17 02:26
  • 「英雄無畏 歲月有痕」 90歲抗美援朝老兵身後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父親走了,我們慢慢整理他的遺物,找到了一枚五角星帽徽、一塊毛主席接見紀念手帕……」19日,說起捐獻遺體和眼角膜的父親鄒鑑,鄒寧的話語裡透著滿滿的敬意和不舍。有愛 留給他人一片光明2020年10月14日,祖籍重慶的抗美援朝老兵鄒鑑在長沙病逝,享年90歲。當天上午,鄒鑑的小女兒鄒寧聯繫湖南省紅十字會,按照父親遺願,決定將他的遺體和眼角膜分別捐獻給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和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
  • 66歲癌症患者捐獻眼角膜:讓別人替我繼續看世界的美好
    「如果走了,也能給這個世界留下光明。」相信很多人從小就看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從那之後也開始關注起了盲人的世界。就在12月6日,抱著想要留給世界一點光明的想法,魏阿姨做了一個決定。在陝西西安大興醫院,今年66歲的魏阿姨半年前確診為胰腺癌,一直以來都備受病魔的折磨,儘管她一直生活在山西侯馬,但是為了治療,她慕名來到西安大興醫院。到醫院腸胃外科後,結合病情,施海主任與老師王為忠教授共同商討制訂手術方案來改善她日後的生活。就在手術前一天,魏阿姨鄭重的寫下了一份聲明書交給主任。
  • 10歲男童患病離世 父母捐獻兒子眼角膜|「也許不經意的一次...
    增仕的父母永失所愛,但他們卻將大愛留在了人間,成功捐獻兒子的眼角膜,成功治癒了兩名眼疾患者。" 兒子用另外了一種方式活在世間,我要善待每一個人,也許不經意的一次回眸就是兒子給我最好的禮物 ……" 增仕的爸爸嶽先生期待著與兒子的每一次 " 相見 "。10 歲男孩命運多舛10 的小增仕命運多舛,出生時被診斷為小兒腦癱。
  • 緊急眼角膜移植手術 武漢普瑞眼科醫院助45歲男子重獲光明
    「聽到醫生說要做角膜移植手術的時候我整個人是懵的,我都不知道會拖的這麼嚴重,而且現在眼角膜很稀缺,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排上隊。」 ▲張曉農院長在為鄒先生做檢查 全面了解鄒先生的基本情況後,武漢普瑞眼科醫院眼角膜庫工作人員立刻聯繫集團眼角膜庫工作人員,尋找適合的角膜材料,最終在12小時內協調調度了一枚珍貴的眼角膜材料。
  • 讓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 康橋街道4位居民集體籤訂遺體捐贈志願書
    這是寫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背後的一段話。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生老病死的話題總是沉重的。而在杭州康橋街道康樂社區康曉人家小區,有四位居民,主動選擇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近日,康樂社區為他們舉辦了遺體捐獻志願書集體籤訂儀式,表彰他們的無私奉獻。
  • 32歲同仁醫院眼科醫生王輝突然離世 一雙眼角膜捐獻患者
    王輝生前深愛著醫生這個職業,在他離開後,同為醫生的妻子選擇用捐獻眼角膜的方式,延續他的醫者仁心與追求。7月3日上午,在北京同仁醫院亦莊院區,一名來自河北的17歲高中生和一名26歲的天津青年接受了王輝捐獻的眼角膜移植手術,不久後,術前患側幾近失明的兩名年輕人將重獲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