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胃食管反流和胃食道反流病,很多爸媽就懵圈了"什麼鬼",那小南說寶寶吐奶、嘔吐,能明白一點吧?
"能能能,我家娃經常吐奶,愁都愁死了。"
在吐奶這件事上,同一個世界,同一種寶寶,小南也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更多的爸媽。
這2個反流,看上去差不多,有啥區別不?
當然有啦,美國兒科學會是這麼解釋滴,爸媽不妨過目一下:
胃食道反流,是胃裡的東西進入食道了,有時候通過口鼻噴出來。一般來說,小寶寶多少都會有點這種情況,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寶寶嘔吐時也沒爸媽想像中的那麼痛苦不用太擔心。
但是,一旦長大成大寶寶了還經常嘔吐,那就是病了,也就是胃食道反流疾病。
稍感安心的爸媽又有新問題冒出來了:寶寶為啥會嘔吐?
正常情況下,當食物進入食管後,刺激食管壁上的機械感受器,可反射性的引起下括約肌舒張,允許食物進入胃內。食團進入胃後,食管下括約肌收縮,恢復其靜息時的張力,可防止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
主要是小寶寶的上消化道功能還沒發育成熟,如果寶寶突然被改變了姿勢,比如吃飽就放下或者猛得抱起來導致的,或者劇烈活動,劇烈哭鬧,咳嗽刺激等等,就會很容易出現嘔吐
尤其是上消化道功能發育不成熟這個關鍵因素,食管下括約肌不成熟或者不協調,吃完奶不舒張會導致食管內的奶汁反流溢奶,但如果是吃完大口吐奶的話是由於括約肌不緊張,胃內的奶汁大量返流,導致寶寶嘔吐。
一般寶寶從出生後2-3周開始就會吐奶,到4-5個月時達到高峰,吐奶吐到沒衣服穿或者吐爸媽一身都很正常。
不過爸媽也不用很緊張,只要寶寶是足月出生,一般到9-12個月就能完全緩解了,也就是傳說中的"長大了就好了"。
但是,如果你家寶寶是個小胖墩,或者重口飲食慣了,就算長大了,還會有嘔吐情況發生。
很多爸媽理論都知道,但真遇到寶寶吐奶了,還是沒法淡定,生怕是胃食道反流疾病。
寶寶有沒有這個疾病,就要看有沒有這些症狀:
1、 拒絕吃東西。
2、 吃東西是一直在哭泣和/或拱起背部(好像很疼痛的樣子)。
3、 嘔吐物裡帶血或呈綠色。
4、 吐奶的頻率、強度都在增加。
5、 小肚子脹脹的,還很難受的樣子。
6、 還有喘息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狀。
7、 體重很久沒有增加或尿尿很少。
插一嘴,定期繪製寶寶的生長曲線圖很重要哦,爸媽能通過身高、體重的曲線來評估寶寶的生長情況,也能幫助醫生判斷寶寶是正常的嘔吐,還是胃食道反流疾病。
如果是胃食道反流疾病比較嚴重,醫生會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通過藥物或手術來進行治療,這裡小南就不多展開了。
小南還是重點說說如何緩解寶寶嘔吐吧,這是爸媽諮詢得比較多的問題。
一般來說,可以通過這些措施:
1、 餵奶後適當豎抱一會,給寶寶拍拍嗝,但豎抱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
2、 如果寶寶吐奶頻繁,在確保寶寶攝入足夠食物的前提下,適當調整餵奶次數,減少一兩次也沒關係,或者少吃多餐。
3、 大寶寶飲食要清淡,不要吃油炸和高脂肪食物,以免引起嘔吐。
4、 如果確診有某種食物引起寶寶反流或胃灼熱,需要暫停一陣子。
5、 建議寶寶吃好後避免劇烈活動或者哭鬧,上半身斜著抱的時候可以高一點,寶寶躺著的時候也上半身墊高一點,也可以用抗反流枕,右側臥位等方法。
小南也希望寶寶們長大了自然緩解,吃嘛嘛香,少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