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題一:(2019·新疆高三)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爾泰山斜跨我國西北邊境。我國境內的阿爾泰山長達500餘千來,年降水量在200-700毫米之間,降雪多於降雨,其7月份的山地雪線是我國海拔最低的雪線。山地植被垂直分布明顯,1100~2300米為森林帶,但森林帶的下限東西向差異明顯。
材料二 下圖為阿爾泰山局部等高線地形圖。
(1)說出我國境內的阿爾泰山年降水量和積雪期隨山地高度的變化特點。
(2)分析7月我國海拔最低的雪線位於阿爾泰山的原因。
(3)指出阿爾泰山南坡森林下限高度自西向東變化的特點並分析原因。
(4)若冬季積雪過多,會抑制森林的生長,試簡析其原因。
參考答案:
(1)年降水量隨山地高度的升高先增加後減少;積雪期隨山地高度的升高而延長。
(2)位於西風帶迎風坡,降雪豐富;山地海拔高,有終年積雪、冰川;緯度高,氣溫低,積雪不易融化。
(3)逐漸升高。原因:一般降水較多、土壤溼度較大的地區,利於森林生長;盛行西風帶來大西洋水汽,順額爾齊斯河谷地長驅直入,向北遇阿爾泰山阻擋形成地形雨;年降水量由西向東逐漸遞減(同海拔地區東部的降水較西部少);東部降水較多、蒸發較少的高海拔地區,利於森林生長。
(4)冬季積雪過多,會壓斷樹枝;春季積雪大量消融,易誘發融雪性洪水,導致水土流失加劇,破壞地表植被;春季積雪融化時會吸收一定熱量,氣溫較低影響森林生長。
典型例題二:(2019·重慶巴蜀中學高三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屬於北冰洋水系的河流,阿爾泰山屬於典型的斷塊山(如下圖)。
(1)推測圖示區域中我國境內的地形地勢特徵並說出理由。
(2)說出阿爾泰山的走向並解釋阿爾泰山的成因。
(3)根據支流的分布特徵,分析圖示額爾齊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點及成因。
參考答案:
(1)以山地和盆地為主,東北部和西南部為山地,中間為河谷盆地;地勢(西)南、(東)北高,中間低——等高線分布;東南高,西北低——額爾齊斯河由東南向西北流(河流流向)
(2)走向:西北—東南走向。成因:地殼斷裂,巖塊上升
(3)分布特點:該流域降水北多南少。原因:地處大陸內部,氣候乾旱。但北部山地為(西風)迎風坡,山體高大,能攔截水汽
典型例題三:(2019·江西省分宜中學高三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下圖為環阿爾泰山次區域及周邊地區略圖。下左圖為1971-2010年阿勒泰地區年最大積雪深度變化圖。下右圖為我國境內的額爾齊斯河水系圖。
材料二 額爾齊斯河全長4248公裡,在中國境內546公裡,流域面積5.7萬平方公裡,年徑流量多達111億立方米。引額濟克工程(引額爾齊斯河水至克拉瑪依市)完工通水,給炎熱乾旱的戈璧石油城克拉瑪依市,帶來清涼和希望。
材料三 環阿爾泰山次區域指中、俄、哈、蒙四國在阿爾泰山脈的結合部。該區域的四國十二方都是多民族聚居區,尤其是俄羅斯族、哈薩克族和蒙古族在中、俄、哈、蒙四國跨界而居。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深入推進,環阿爾泰山次區域經濟圈合作前景光明。
(1)分析新疆額爾齊斯河流量豐富的原因。
(2)從生態角度,簡析引額濟克工程對水資源調入區可能造成的影響。
(3)簡述環阿爾泰山次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有利區位條件。
參考答案:
(1)北側為山地,抬升西風帶來的水汽,多地形雨;雨水補給、高山冰雪融水補給水量大;北部支流眾多,水系發育,匯入水量大;該流域所處緯度較高,海拔較高,氣溫較低,蒸發較弱。
(2)有利:水量增加,水質改善;回補地下水,恢復地下水水位;改善生態環境,恢復植被,緩解和治理土地荒漠化等。
不利:跨流域調水可能帶來生物入侵;乾旱區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壤次生鹽鹼化等。
(3)地理位置優越(與多國相鄰);地理位置相近、人文地理環境相似;都有豐富的水資源、林木資源、礦產資源和旅遊等資源,利於區域間進行資源合作開發利用;經濟互補性強,利於開展多國經濟合作和發展邊境貿易;各國政府的政策支持;交通運輸條件不斷改善。
典型例題四:(2019·重慶市萬州第二高級中學高二月考)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我國巖雷鳥生活在新疆北部阿爾泰山區苔原或高寒草甸之類的生存環境中,全身包括腿和腳趾覆蓋著厚厚的羽毛。它每年換羽兩次,羽毛顏色在白色與斑駁色(黑白相間)之間變換,以保持與生存環境顏色一致(即動物保護色)。阿爾泰山區是巖雷鳥在世界上分布的最南區域(如上圖)。
(1)描述額爾齊斯河支流的分布特徵,並分析其成因。
(2)分析阿爾泰山區成為巖雷鳥分布的最南區域的原因。
(3)推斷該區域巖雷鳥兩次換羽的季節及其羽毛顏色是怎樣變化的。
參考答案:
(1)支流分布特點:額爾齊斯河的支流分布在北側,由北向南注入幹流,南側沒有支流,呈典型的梳狀分布。原因:北側東部有高大的阿爾泰山,處於西風帶的迎風坡,受山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夏季有冰雪融水補給;河流南側沒有明顯山地,降水少沒有河流發育。
(2)阿爾泰山區為大陸性氣候,冬季降雪多,氣溫低,冬季漫長而酷寒,夏季短暫涼爽,巖雷鳥生存在氣溫較低的環境中,所以這裡適合巖雷鳥的生存。
(3)換羽的季節應為:夏季和冬季。當冬季來臨時羽毛換為白色,夏季時換為斑駁色,而春秋季則應該處於一種過渡色,春季由白色換為斑駁色,秋季則由斑駁色換為白色。
典型例題五:(2016·安徽高三月考)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可可託海(47°12′N,89°48′E)位於富蘊縣城東北48公裡的阿爾泰山間。可可託海,哈薩克語的意思為「綠色的叢林」。富蘊的水電部門曾在可可託海測出了零下60℃的氣溫,這裡也被稱為「全國第二冷極」。
根據《哈密地區煤炭工業「十二五」一2020年區域發展規劃》,哈密地區圍繞「疆電東送」,「疆煤東運」戰略,規劃至2015年底煤炭產量達到1.5億噸,其中外調約0.9億噸;煤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000萬千瓦,實現向外輸電約1600萬千瓦。
材料二、下圖為額爾齊斯河流域示意圖。
(1)描述圖中阿爾泰山至額爾齊斯河幹流區域的地勢特徵,並說明判斷理由。
(2)可可託海被稱為「綠色的叢林」「全國第二冷極」,試任選其中一個分析其原因。
(3)分析相對於「疆煤東送」來說,「疆電東送」戰略對新疆地區的利弊。
參考答案:
(1)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根據河流的流向。
(2)「綠色的叢林」:西風從大西洋帶來水汽,順額爾齊斯河谷地長驅直入,向北遇阿爾泰山,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阿爾泰山有終年積雪和冰川覆蓋,夏季存在冰雪融水補給,因而該區域水分條件較好;使得可可託海地區有大面積的山地森林覆蓋。
「全國第二冷極」:緯度較高,冬季太陽高度角小,白晝短;地處阿爾泰山地區,海拔高;深居內陸,大陸性強;距蒙古-西伯利亞地區近,受冷空氣的影響強。
(3)有利:減輕了交通運輸的壓力;經濟效益較好。
不利:造成大氣汙染;加劇水資源短缺。
典型例題六:(2016·寧夏育才中學高三月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我國西北地區哈薩克遊牧民族的牧民們從阿爾泰山、天山、崑崙山,到準噶爾盆地和塔裡木盆地不同海拔高度上的高山和高山森林草甸、低山丘陵和山前地帶、平原河谷和荒漠地區,相應地變換著牧場。
材料二:下圖為「阿勒泰地區牧民轉場路線示意圖」。
(1)分別敘述阿勒泰地區四季牧場的分布特徵。
(2)試分析哈薩克牧民轉場的原因。
參考答案:
(1)夏季牧場分布在高山、亞高山和森林草甸上部(山地森林帶以上的高山草原草甸);(2分)春秋牧場分布在低山丘陵、山前平原地帶(山地森林帶以下的山前平原或山麓地帶草原);(2分)冬季牧場分布在中低山、平原河谷和荒漠地區(河谷平原和盆地中心的草原和荒漠草原)。(2分)
(2)阿勒泰地區深居內陸,氣溫年較差大,降水稀少,植被覆蓋率低;(2分)地形起伏大,垂直地域分異明顯。(2分)夏季,山地降水豐富且有高山冰雪融水,高山林帶以上水草肥美,利於放牧。(2分)冬季,高山牧場氣溫低,冰雪覆蓋;而平原河谷荒漠地區海拔低,氣候較溫暖,利於放牧;(2分)春秋季節則在介於二者之間的山前平原放牧。(2分)(答出三點得6分)
典型例題七:(2018·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烏倫古湖是準噶爾盆地北部的斷陷湖,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湖泊。發源於阿爾泰山的烏倫古河流入其中,為該湖主要水源,湖水平均深度為8 m,北岸為斷崖,湖盆是由斷層陷落而形成的。湖面高程468 m。湖面像一個三角形,南北寬約30 km,東西長約35 km,湖水面積827 km2。湖水礦化度由河道入口處向西逐漸增高到2.7 g/L,有鹹味。烏倫古湖以產五道黑、紅魚、貝加爾雅羅魚、河鱸、斜齒鯿、東方真鯿等著稱。
材料二 為了保護烏倫古湖,當地政府採取了夏季休漁,按時向湖內投放魚苗,湖周圍禁止設立工廠,禁止向湖內排放汙水等多種措施。
(1)輪牧是該地區的特色,推測該地牧民在甲、乙、丙三地輪牧的季節及原因。
(2)分析烏倫古湖魚類資源豐富、特有物種多的原因。
(3)分析烏倫古湖冬季捕魚的原因。
參考答案:
(1)夏季在丙地,夏季草場資源豐富,丙地海拔高(位於山上),氣候涼爽,適合放牧,並且能保護甲、乙兩地的草場。冬季在甲地,甲地海拔低(位於低地),冬季氣溫較高,夏季保留的草場適合牲畜過冬。春秋季在乙地,乙地海拔和位置位於甲、丙兩地之間(位於山麓),適合春秋放牧,充分利用了草場資源。
(2)湖泊面積廣闊,為魚類提供了廣闊的生存空間;湖泊相對封閉且非常古老,湖中眾多魚類經漫長時間的進化,形成當地特有的物種。
(3)冬季氣溫低,便於儲藏;經過夏季的休漁和投放魚苗,漁業資源豐富。
典型例題八:(2020·四川瀘縣五中高二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禾木是新疆阿爾泰山區的一個小村莊。村中居民大多為蒙古族和哈薩克族,習慣吃肉吃麵卻不習慣吃菜。每到冬季,西部山地有缺口,利於西風帶來水汽使這裡就變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厚厚的積雪,構成童話般的冰雪夢境。禾木的美景少不了木屋,當地人將粗大筆直的紅松整木兩端挖槽,相互嵌扣,木頭之間的縫隙用泥巴粘合,屋頂普遍採用人字形。近年來,隨著外地遊客的不斷湧入,禾木居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蔬菜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加。下圖示意禾木地理位置(圖A)與冬季的木屋(圖B)。
(1)禾木有「雪鄉」之稱,冬季平均積雪厚度為1.5米。試分析其自然原因。
(2)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分析禾木村建造特色木屋做為民居的原因。
(3)有人主張在附近的草原開荒種植蔬菜,請問你是否贊成並給出理由。
參考答案:
(1)西(北)部山地有缺口,利於西風帶來水汽,遇到阿爾泰山的阻擋,被迫抬升,形成降雪;禾木緯度較高,冬季寒冷而漫長,積雪不易融化,積雪深厚。
(2)地處阿爾泰山山麓,森林資源豐富,建築原料充足;人字形屋頂利於冬季積雪從屋頂滑落,避免壓壞房屋;粗大原木,相互嵌扣,木頭之間的縫隙用泥巴粘合,保暖性能好。
(3)贊成:遊客增多,市場需求量大;降水較多,水分條件好;大陸性氣候,光照好,晝夜溫差大,蔬菜品質好;地理位置偏僻,外地蔬菜不易運入。
反對:緯度較高,熱量不足;該地是草原地區,當地居民種植經驗不足,且開荒易造成植被破壞,土壤侵蝕加劇,土地荒漠化;當地人口較少,市場有限。
典型例題九:(2019·重慶南開中學高三)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新疆阿勒泰地區為四季牧場(見下圖左),夏牧場是舉世公認的優良牧場,冬牧場以薩吾爾山最為理想 (其山谷冬季有逆溫現象)。千百年來,當地牧民沿襲著「四季轉場、終年放牧」的傳統,羊群呈現「夏肥、秋壯、冬瘦、春死」的生活狀態。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牧民定居,這種傳統正漸行漸遠。下圖右為阿爾泰山西南坡垂直自然帶分布圖。
(1)分析該地區羊群「夏肥、冬瘦」的原因。
(2)指出薩吾爾山的中低山帶是理想冬牧場的原因。
(3)分別說明「降雪過多」和「降雪過少」的冬季,牲畜可能遇到的問題。
(4)與遊牧相比,說出定居牧民種植飼草發展畜牧業的優勢。
參考答案:
(1)夏肥:夏牧場位於森林草原帶和山地草原帶,夏季阿爾泰山南坡光照充足,冰雪水、山地降水豐富,水源允足;草木繁茂。
冬瘦;冬牧場位於荒漠帶和荒漠草原帶,牧草稀疏、低矮,草質差;冬季氣溫低、多暴風雪,生存環境惡劣。
(2)受地形逆溫影響,薩吾爾山的中低山帶冬季氣溫相對偏高;大氣較穩定,風力相對較小。
(3)「降雪過多」的冬季,氣溫太低,易出現低溫凍害;地表積雪太厚,吃不到積雪下的枯草(或雪表面結成冰殼,刮傷羊蹄)。
「降雪過少」的冬季,牲畜缺少飲用水(或地表無積雪覆蓋,風沙塵土引發料畜咳嗽)。
(4)食物來源充足,不需轉場;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史向,提高土地利用率;利於保護天然牧場。
典型例題十:(2019·上海高三)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源出我國阿爾泰山西南坡,全長4248公裡,境內546公裡,流域面積5.7萬平方公裡,年徑流量多達111億立方米、僅次於伊犁河居新疆第二位。流域水質清澈、水草叢生,魚類豐富。沿岸風光壯美。該流域盛行風向以偏西風為主,春季多融雪洪水。
材料一:新疆及額爾齊斯河簡圖
材料二:白斑狗魚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有「魚中軟黃金」之稱,適宜在16℃以下的水域產卵繁殖,分布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北部水域,在我國僅見於新疆的額爾齊斯河流域。
材料三:烏倫古湖素以「戈壁大海」和鮮美「福海魚」而著稱,由於自然原因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湖面水位呈下降趨勢,湖濱的沼澤面積逐漸減少,蘆葦產量和質量均下降。1969年修建了引額濟湖渠道工程,每年可引1.85億立方米水量注入烏倫古湖。
(1)據圖描述我國境內48°N以北地區地勢特徵,並說出判斷依據。
(2)烏倫古湖面積一度呈縮減趨勢,請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推測烏倫古湖面積縮小對湖區生物的影響。
(3)額爾齊斯河流域盛產白斑狗魚,經濟價值頗高,據材料二分析額爾齊斯河適合白斑狗魚繁衍生息的自然條件。
(4)流域的開發是一項綜合工程,請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為額爾齊斯河流域的綜合開發提合理性建議。
參考答案:
(1)該地地勢特徵為東北高西南低(北高南低);依據:額爾齊河支流大多由東北流向西南(或自北向南);依據:等高線數值讀出東北高西南低(北高南低)。
(2)原理: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整體特徵;一種要素的變化引起其他要素的變化,進而導致地理環境整體性發生變化。
由於湖泊面積縮小,導致魚類生存空間縮小;湖泊自淨能力下降,引起水質變差,導致生物多樣性變差。
(3)緯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響,水溫低;水質清澈,水草叢生;我國境內的額爾齊斯河幹流段地勢較平坦,流速較緩。
(4)建立流域發展的統一管理機構,制定相關法律,為流域發展提供法律保證;流域協調管理利用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流域內落差大,徑流量較大,可適當開發水能;流域內白斑狗魚等漁業資源豐富,可適度捕撈、養殖,對水產品可進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流域內風光壯美,旅遊資源豐富,積極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推進旅遊業發展;地處邊境地區,可積極推進邊境貿易,開拓市場。在流域開發過程中注重生態保護,防止生態破壞;積極建設水利設施防禦融雪洪水等自然災害。實現社會、經濟、生態協調發展。
典型例題十一:(2018·廣西高考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禾木全稱「禾木喀納斯鄉」,位於新疆北部布爾津縣境內,靠近阿爾泰山原始森林,額爾齊斯
河緩緩流過布爾津小城。每到冬季,禾木就變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厚厚的積雪,構成童話般的冰雪夢境。其美景少不了木屋,當地人將粗大筆直的紅松整木兩端挖槽,相互嵌扣,木頭之間的縫隙用泥巴粘合作為房屋牆壁,屋頂普遍採用人字形;禾木居民大多為蒙古族和哈薩克族,習慣吃肉吃麵卻不習慣吃菜。近年來,隨著外地遊客的不斷湧入,禾木居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蔬菜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加。下圖示意禾木地理位置(甲)與冬季的木屋(乙)。
材料二:東北雪鄉其實不是一個正式的稱呼,它的學名叫雙峰林場,位於黑龍江牡丹江西南部海林市長江鎮,是大海林林業局下屬的一個林場。距離牡丹江170公裡,距離哈爾濱280公裡,素有「中國雪鄉」的美譽,冬季積雪厚度可達2米深,號稱全國降雪量最大的地區,積雪期長達七個月。這裡雪好、粘度高,冬季可見到自然形成的各種雪堆造型,包括有名的「雪蘑菇」。
(1)禾木也有「雪鄉」之稱,冬季平均積雪厚度為1.5米。試從地理位置、地形、大氣狀況、氣候類型等方面比較分析禾木和東北「雪鄉」(冬季積雪厚)形成的自然原因異同點。
(2)有人建議在禾木草原開荒種植蔬菜,請評價當地種植蔬菜的有利條件。
(3)「雪鄉」旅遊只有冬季項目,分析在中國「雪鄉」地區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
參考答案:
(1)成因相同點:
緯度因素:同屬中(高)緯度地區,氣溫低,冬季寒冷而漫長,積雪不易融化,積雪深厚。
地形因素:山地地區、處於地形的迎風坡,多地形雨(雪)。
成因不同點:
海陸位置不同:東北離海洋較近,受海洋影響大;冬季降雪早,雪期長(足有7個月),水汽量更豐富,雪更大。
地形特徵不同:禾木西(北)部山地有缺口;
東北雙峰林場地勢低洼,周邊為山,且北部群山高於南部的山嶺。
大氣狀況不同:禾木是西風帶來水汽遇到阿爾泰山的阻擋,被近抬升,形成降雪。(地形雨形成為主)
東北是日本海的暖溼氣流與西伯利亞南下的冷空氣在此交峰,在這個海拔不高的小山區形成豐沛的降雪,雪量大時積雪達2.4米深,山區小氣候使積雪經久不化,把這裡變成了「雪盆」。(鋒面雨形成為主)
④氣候因素:禾木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東北屬於溫帶季風氣候。
(2)有利:遊客增多,市場需求量大;大陸性氣候,光照好,晝夜溫差大,蔬菜品質好;地理位置偏僻,外地蔬菜不易運入;
(3)利用地域文化,民俗風情,搞好鄉村旅遊發展;發展村民的特色農產品和手工藝品加工,延長產業鏈;保護鄉村旅遊資源,青山綠水。
典型例題十二:(2017·山東省墾利第一中學高二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額爾齊斯河是一條國際河流,發源於新疆北部阿爾泰山的南坡。河谷次生林宛若一條綠色飄帶,鑲嵌在荒漠戈壁上,呈現一派「大漠水鄉」的壯麗圖景。受氣候和人為幹擾,河谷原生植物一度出現退化,一些旱生植物甚至沙生植物開始入侵。
(1)圖示範圍內額爾齊斯河水系呈不對稱的「梳狀」分布,北側支流多,南側支流少,試分析其原因。
(2)說明額爾齊斯河河谷地區原生植物面積萎縮對當地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
(3)烏倫古湖由於周邊地區灌溉用水增加,導致湖面下降,湖區萎縮。當地人們挖穿了烏倫古湖與額爾齊斯河的分水嶺,引額爾齊斯河河水補給烏倫古湖。專家們紛紛表示贊同,請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原因:北側為高大的阿爾泰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較多,河谷發育,河流眾多;南側山地面積小,匯集流水少;氣候乾旱,降水稀少,支流少。
(2)自然:額爾齊斯河水量減少,周邊地區風沙災害加劇,荒漠化加劇;植被涵養水源的能力下降,水旱災害更加頻繁;社會經濟:草場退化,農牧業產量降低且變得不穩定.
(3)額爾齊斯河支流多,水量大,引水對額爾齊斯河流量影響不大;烏倫古湖地區灌溉用水量大,引水可緩解烏倫古湖萎縮,保護生態環境;引水渠較短,工程量較小。
典型例題十三:(2019·浙江高三)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白斑狗魚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有「魚中軟黃金」之稱,白斑狗魚是肉食性魚,適宜在16℃以下的水域產卵繁殖,分布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棲息環境多為水質清澈、水草叢生的河流,在我國僅見於新疆的額爾齊斯河流域(下圖)。額爾齊斯河是我們唯一屬於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1)根據支流的分布特徵,分析圖示額爾齊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點及成因。
(2)分析圖示額爾齊斯河流域適合白斑狗魚生長繁殖的自然條件。
(3)說明白斑狗魚產量低的原因。
(4)用地理環境整體性的特點說說額爾齊斯河對當地環境的影響。
參考答案:
(1)分布特點:該流域降水北多南少。
原因:地處大陸內部,氣候乾旱。但北部山地為西風迎風坡,山體高大,能攔截水汽。(海陸位置、地形、大氣環流各一分)
(2)支流發源於高山地區,水質好;緯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響,水溫低;幹流流速較緩,水草叢生;河流下遊冷水魚可逆流而上(可構成統一種群)。
(3)生長繁殖的環境要求特殊,適宜生長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餌料少;水溫低,生長緩慢。
(4)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當地氣候乾旱,額爾齊斯河調節了當地氣候;為生物提供水源和棲息地,保護了生物多樣性;河水下滲,增加土壤溼度。
典型例題十四:(2020·天津靜海一中高二期末)信息提取,按要求完成問題。
材料一:克蘭河發源於阿爾泰山南坡,由北向南穿過阿勒泰市區,屬額爾齊斯河的一條支流。我們把從阿勒泰市以上的河流流域作為克蘭河的上遊(也即阿勒泰水文站以上流域)。
材料二:全球氣候變暖對克蘭河上遊氣候和水文的影響
(1)根據材料說出克蘭河河水的主要補給水體,並指出克蘭河上遊水域降水的水汽來源。
(2)根據上面左圖歸納全球氣候變暖對克蘭河上遊流域氣候的影響。
(3)根據上面右圖回答全球氣候變暖引起的克蘭河上遊水文特徵的變化。並推測其變化對下遊的阿勒泰市生產生活的影響,利弊各寫一條。
(4)在圖中山峰高寒荒漠帶平坦的山坡處,常出現由大小不一碎石組成的高山流石灘,請運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測流石灘的形成過程。
參考答案:
(1)季節性積雪融水;大西洋和北冰洋
(2)全球氣候變暖使克蘭河流域降水和氣溫都表現出波動上升,冬季增溫最大,降水增加主要是在冬季和初春(11月~次年的4月),增加了冬春的積雪量,夏季減少。
(3)氣溫增加使得汛期提前(河流融雪徑流最大月從6月提前到5月),汛期水量變大。利: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緩解春旱。弊:加劇初夏缺水程度,影響下遊地區農業生產、漁業用水;春季融雪山洪災害加劇。
(4)地表巖石受到強烈溫差變化(或凍融)的風化作用,發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流水等外力侵蝕;並被(冰川、流水、重力等)搬運;到地勢比較平坦的山坡處堆積而成。
溫馨提示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掃一掃上面二維碼加入學習吧。
適用對象:高二,高三全體學生,高中地理老師,地理旅遊愛好者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僅供大家學習探討之用,如涉及侵權,請留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