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有車補嗎?兩個因素決定事業單位不可能發放車補

2020-12-22 80後小公

目前,全國除了極少數財政能力較好的省比如江蘇,在局部範圍內給事業單位發放了車補外,其餘絕大部分省市的事業單位都沒有享受貨幣化車補,而是採用實報實銷的方式解決。事業單位沒有車補待遇已經是既成事實,無需再作討論。

機關事業單位公務用車改革自2014年啟動,行政機關先行改革,並於當年底完成,全國公務員首次享受到貨幣化車補待遇。發放的標準,在中央國家機關層面,按照司局級每人每月1300元,處級每人每月800元,科級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發放。地方依據中央國家機關標準結合自身實際制定標準,發放額度略有浮動。比如科級標準,很多地方區分為科級和科員兩級發放,科級發放750元,科員600元。

事業單位公車改革相對滯後,但在2018年前,也全部完成了改革。由於事業單位的機構和人員編制性質比較複雜,各地採取了差異化的改革方式,期間關於呼籲事業單位發放車補的呼聲不絕於耳,也僅僅是停留在呼籲層面,最終基本上沒有落地。從公開披露的信息來看,目前全國僅少數幾個地方給予部分事業單位發放車補,比如湖北省,對省屬的非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機關本級,以及省屬各部門所屬的非參公管理事業單位,對參改人員適度發放了公務員交通補貼,科級及以下幹部標準在300-500之間;江蘇也給予了部分事業單位車補待遇,標準也在500元以下。由此可見,即便給予事業單位車補待遇,一般也低於公務員。其餘地方,一律未發放車補。

公務員有車補,而事業單位沒有,很多事業人因此覺得做同樣的事,沒有享受同等待遇,很不公平。特別是鄉鎮事業機構,基本上是事業編當公務員用,同樣的崗位不同的待遇,確實比較傷士氣。然而,這也是迫不得已之舉。國家推行公務用車改革,目的是為了精兵簡政,減少經費支出,節約財政成本。在我國,公務員有700萬人左右,而事業單位是公務員的三倍之多,如果給事業單位人員發放車補,會帶來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不僅不會減輕財政壓力,反而可能增加成本支出。事業單位的人數龐大擺在那裡,如果按照公務員標準發放貨幣化車補,勢必給地方財政造成巨大壓力,不僅沒有實現提質增效的目的,反而可能成為包袱,與車改的初衷背道而馳。

第二,發放的標準不好制定。事業單位人數眾多是一方面,機構和編制性質複雜是另一方面,如果發放車補,是按編制財政供養方式比如全額、差額、自收自支來發,還是按實際貢獻來發,標準的制定就是一大問題,不患寡而患不均,發放車補可能還會造成矛盾,與其這樣,不如不發。

這是事業單位遲遲無法兌現車補的客觀原因。當然,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雖然事業單位沒有車補是既成事實,但這幾年來各地根據實際情況也在逐步調整,比如對基層事業人員特別是鄉鎮事業編,下一步可能會給予車補待遇。5月5日,甘肅印發《關於推進鄉鎮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整合基層審批服務執法力量的實施方案》,對鄉鎮體制改革和激勵鄉鎮幹部提出了具體要求,其中就明確提出,要根據實際情況參照鄉鎮公務員標準對在鄉鎮工作的事業編制幹部發放交通補貼。這是一個好的導向,個人認為值得鼓勵。

相關焦點

  • 公務員有車補,事業單位的車補什麼時候落實?快了
    提到車補,一般人想到的是「體制內有車補750元」(不要糾結具體金額,後面會分析),事業單位想到的是「一個辦公室,同樣的事情,為什麼事業編沒有車補?」。
  • 基層事業單位車改:即使發放補貼,這兩個行業也可能拿不到車補
    關於事業單位的車改,廣大的事業單位人員期盼已久,都希望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進行車改。但在公務員車改幾年之後,事業單位的車改卻遲遲不能落地,政策的導向一直不太明確。之前很多人都猜測,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之後,可能關於事業單位的車改應該有一個定論,但由於受疫情影響,事業單位的改革雖然在2020年勉強算是完成,但很多配套的政策其實並沒有出臺,所以車改依然沒有現出曙光。但最近,從山東和甘肅部分地方傳來好消息:這兩個地方已經試點從鄉鎮事業單位開始推進車改。
  • 甘肅等地擬發鄉鎮事業編車補,省屬事業單位在鄉鎮工作能享受嗎?
    最近因為山東落實鄉鎮事業編車補的新聞發酵,關於鄉鎮事業編發車補的事情非常熱鬧,討論也很多,有些人有看法,也有不少存在誤解,題主應該就是其中一類。關於題主的問題,有幾點需要解釋:第一,甘肅雖然在今年五月就發文表示要落實鄉鎮和街道事業編車補,然而幾個月過去了,受制於地方財政等因素影響,事情一直停留在紙面,並沒有真正得到落實,鄉鎮和街道事業編也沒有拿到車補。在職的鄉鎮事業編都沒有拿到車補,更遑論來掛職或臨時下派工作的其他事業編人員。
  • 同體制內,公務員有車補,事業單位卻沒有?網友:他們不經常用車
    公務員車補的本意是政府為公務員發放的現金補貼,減輕辦公費用的壓力,用於補貼公務員在辦公過程中花費的交通成本,目前發放車補的範圍主要是公務員群體,事業單位暫不列入。大量減少公務用車,給公務員發放車補,公務員雖然名義是交通成本發放,但金額的多少還是取決於你的級別,級別越高,所能享受到的補貼也就越多。
  • 事業單位的車補,你了解嗎?
    事業單位車補,一直是一個硬「梗」,對於很多在職的事業編制來說,都不想討論這個事情,但有就有,沒有就是沒有,現在對於事業單位的車補,不同地區的政策不同,甚至同一地區的不同人員,政策也不同,接著介紹一些了解的情況,供大家參考。
  • 隨著這些地方鄉鎮事業編車補的發放,鄉鎮教師的車補也就不遠了!
    近期,山東正在逐步落實鄉鎮事業編人員車補發放的政策,已有不少地方已經發放到位,每月500 — 550元不等,加上之前的甘肅,河北等省份,會有越來越多的地方實施鄉鎮事業編車補發放政策,隨著這些地方鄉鎮事業編車補的發放,鄉鎮教師的車補也就不遠了!
  • 市直屬事業單位科員提任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副科職也虧了?咋回事?
    朋友在地級市直屬事業單位任科員已有好幾年,遲遲未能解決副科級待遇,在老領導的關心下,原本可以調去當地某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並提任副科實職,結果內行人士卻勸朋友果斷放棄,並說提任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的副科實職也會吃虧。外人皆感不解,市直屬事業單位與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都是使用事業編制,由當地政府財政全額撥款保障,現在能夠由科員提任副科實職應該是好事啊,為何還吃虧呢?
  • 多省落實鄉鎮事業編車補,高達650元?鄉鎮教師車補還遠嗎
    車補就是「公務交通費用」為公務人員發放的現金補貼,主要出現在公務員群體,名義上公車補助是按交通成本發放,實際在發放過程中,有著嚴格的等級,級別越大,能享受到的補貼越多,也算是一種特權。前段時間有一則消息引發關注,山東逐步落實鄉鎮事業編人員車補發放,並已到位,每月500-650元不等,一般人員為500元每月,鄉鎮副職600元每月,正職650元每月,要知道事業單位鮮少是有車補的,這讓很多事業單位人員欣喜不已。
  • 8省事業單位「車改」,4類人無「車補」,我能有嗎?
    8省事業單位「車改」,4類人無「車補」,我能有嗎?當下,教師比照公務員之所以工資收入有相當大的差距,無疑就是公務員有津補貼,其中,「車補」就是很重要的項目之一。2015年伊始,公務員以及參公單位啟動了「車改」,發放了500元/月~1300元/月不等的「車補」,著實令人羨慕不已。難怪許多人擠破腦袋爭當公務員呢?如今,公務員工資確實不是很高,有的甚至比我們教師低。
  • 事業單位車改:七省率先落實,人均車補500元!教師也能領補貼?
    自從2015年公務員和參公單位實行車改,發放車補以來,事業單位的員工就一直盼著事業單位公車改革的到來,希望自己也能儘早的享受到車補的福利。令人高興的是,很多省份都積極響應事業單位車改,據了解目前已經有七個省份率先完成了事業單位車改。那麼,事業單位的車改究竟怎麼改》補貼標準是怎樣的呢?
  • 參公單位和事業單位有什麼區別?看完後明白了!
    參公事業單位顧名思義就是指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單位屬於事業性質,但執行公務員法,按照公務員模式套發工資、執行晉升。事業單位是大概念,包括公益類事業單位、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和參公事業單位,參公事業只是其中一種類型。兩者關係相當於前者是兒子,後者是兒子,只是兒子比老子強罷了。
  • 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工資差距在哪裡?車補和績效?都將不是問題
    如果有人問,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工資在哪些方面有差別?可能很多人會說是車補,但更多的人可能會想,車補不算什麼,最大的差距是在於績效考核獎。對於績效考核獎,各地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發放標準也是不一樣的。經濟較差的地方可能沒有,經濟稍微好點的地方可能有相當於一、兩個月工資的績效,也就是一兩萬元錢,經濟較為發達的地方可能發到4、5個月工資的績效,有3、4萬元,經濟極為發達的地方,甚至可以發到10個月工資以上的績效,相當於發雙倍工資了。但我們這邊,事業編制人員和公務員的工資差距非常少,主要的差別還是車補。車補最低檔是650元每月,所以差距至少有這麼多。
  • 事業單位車補新政策:這類工作人員發車補!包括老師嗎?
    按照新方案,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社會化,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在這個公車改革中,車補對於公務員來說是普惠制的。也就是按照不同的級別車補從幾百到上千不等。但是對於龐大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來說,車補是按照實報實銷來進行的。
  • 公務員車補最高達1950元/月,事業編1分錢都不發,原因何在?
    普通人往往也說不出來。小編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公務員都有車補,而事業單位都沒有車補。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即便是剛剛考入公務員機關,也能夠拿到最少500元每個月的車補。在公務員機關中,地方公務員機關的車補,往往比中央公務員機關的車補發得更高。比如,在中央機關,廳級以上幹部,有可能一個月只能拿到1350元的車補,但是,在地方,比如雲南省,廳級領導幹部最高能夠拿到1950元每月的車補。
  • 什麼是參公單位?與公務員事業單位有什麼區別
    在公務員考試中,有這樣一類單位的身影:參公單位,它按照公務員進行管理,但它既不是公務員,也不是事業單位,到底是什麼性質的單位呢?具體來講,雖然其人員身份仍為事業單位編制人員,但是不適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而是適用《公務員法》,比如參公單位的招聘與公務員招聘的程序一樣,因此,想要進入參公單位,參加的是公務員考試,而不是事業單位考試。同時,參公單位雖然實行和公務員一樣的管理辦法,但並不稱為公務員,而是稱為參公人員。
  • 2021年教師會不會發放車補呢?網友:難道教師又要漲工資了?
    在最近的作品中,我提到了公務員和鄉鎮事業編發放車補的事情,那麼有很多當教師的朋友也很關心一個問題,那就是教師會不會也發放車補呢?因為教師本身也是事業編制,還有很多鄉村教師和基層一線教師。所以,今天這個視頻呢,就跟大家一起來聊聊教師車補的事情。以下的看法都是在現有的政策框架內進行的討論,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一起交流。
  • 勞務派遣人員在事業單位上班能享受車補嗎?
    2020-12-24 08:46:59 來源: 講訴歷史新故事 舉報   車補就別想了
  • 同樣是國家公職人員,為何公務員有車補,教師卻沒有?
    前言:同樣是國家公職人員,為何公務員有車補,教師卻沒有? 事業編制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比如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
  • 如何區分公益一類和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公益二類單位是如何改革的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將事業單位分為行政類、生產經營類和公益一類、公益二類四種類型。其中公益一類簡單來講就是完全承擔公益服務和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公益二類不僅承擔公益服務職能,還承擔部分生產經營職能。兩者的差別,不僅是其承擔的職能不同,其改革的方向也截然不同:公益一類是保留的對象,是改革以後事業單位存在的最主要的形式,不嚴謹地來講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形式;公益二類在改革中是必須剝離改革,公益類職能和職能相近的單位進行整合,生產經營類職能改企。
  • 公益一類單位具體名單 公益一類會取消編制嗎?
    公益一類單位具體名單 公益一類會取消編制嗎?、基礎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及基層的基本醫療服務等基本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單位或機構。1公益一類單位具體名單公益一類單位包括:公共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美術館,科技館,群藝館(文化館),文物考古保護,文獻情報,廣電信號傳輸和技術監測,出版物審讀,體育運動項目管理、疾病(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