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惜物命,物盡其用

2020-12-13 宜修哥

吃喝是人的本能,孩子剛出生就要找奶吃,動物也是一樣,有吃喝才能活著。常言道,民以食為天,這是人們幾千年來對於吃喝最質樸的總結。

當物質的豐富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對於吃喝就講究起來了,一日三餐,金錢越多菜品越多,地位越高排場越大。君不見,鼎鬲甗簋,簠盨敦豆,爵觥觚觶,斝尊彝罍,卣壺缶盉,這些雖為至尊禮器,皆與吃喝相關。有些人認為,人生在世,又豈在吃吃喝喝,也有些人認為,不吃吃喝喝,又該如何。

舊中國時代物質貧乏,餓死人的悲劇並未走遠,如今老百姓吃飽飯也不過幾十年,可有些人就已經膨脹了,全然不顧食品浪費暴殄天物,酒席之上,吃一半倒一半,早就把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孩子都耳熟能詳的詩句忘到九霄雲外。

以前東西壞了,人們想到的是修,不是實在不能用則不忍棄;現在東西壞了,人們想到的是換,隨便可以換個新的。也難怪古人說,衣不如新,人不如舊,人心使然,現代社會連人都要換新的,愛情和婚姻已經不再那麼聖潔。

也怪這個社會發展太快,而人性並沒有變,物質發展到了豐富的階段,人的心跟不上物質的發展,物質將人培養成有害於社會的文明人,一張油膩的嘴,一張生氣的臉,內心卻是千般不滿,貪心不足。

記得小時候常聽說的一句話: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最後糊成袼褙,還可以用來納鞋底。吃喝方面最是節儉,每天尋思著如何填飽肚子,哪還來這麼多講究。連小調所唱也是「半碗碗紅豆,半碗碗的米,端起了飯碗,想起了你」。想起小時候上山放羊時,幾個小朋友一起烤紅薯,烤花生,其香誘人,至今縈繞於心。

當然,並不是說物質貧瘠的時代比現在好,也並不是讓人回到過去過窮苦日子,畢竟時代在進步,今天總比昨天好。只是感覺物質的發展並不能讓人變得更快樂,更充實,反而是使人心更加空虛。

聚餐、請客要去大酒店,只點貴的,錢不是問題,面子才是問題。講排場,是虛榮心在作祟,鋪張浪費也並不會使自己更高貴,不過是顯得可笑而無知,活在淺薄的自尊裡,生命中一些最質樸的東西消失的蕩然無存,有些人而不自知,為了可憐的面子而失去了裡子。

當今時代,節儉變成了有些人口中的吝嗇小氣,惜物節用反而成為小氣的代名詞。人們不再以簡樸為榮,反而背後遭人嘲笑,成了讓人自卑的笑柄。是人性之使然?還是時代使然?

難道是當今時代的物質真的極大豐富了嗎?為什麼還有的地方的人吃不飽、穿不暖,孩子仍然上不起學?有人花天酒地、聲色犬馬的享受;有人卻為孩子上學學費,甚至為一日三餐在發愁。同一個社會之中,卻是天上人間。這時候人的內心還能繼續晴空萬裡、祥和喜悅嗎?

白居易說: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 」消費浪潮中被鼓動起來的欲望讓人失去了愛惜之心,敬畏之心。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次,詩人艾青被邀請出席某地紀念館的剪彩儀式,當擔任剪彩的其他幾名嘉賓都把彩帶剪斷時,艾青卻遲遲不動剪刀,工作人員問起,他一臉愁雲,怎麼也下為了決心:「多好的一塊紅布啊!為什麼非要剪斷呢?」。

當今社會,物質或因不缺,產品過剩,只有加快消費,方可維持正常周轉。而食源不足,卻添加劑凝化,激素催生,豈不是進入了人性惡的怪圈?人性之欲,造成了目前的現狀,即使是一座金山也很難滿足人的欲望。

古代中國,人們固執地認為美的標準就是又高又胖。《詩經》中所歌詠的美人,不管是男是女,都是高大而肥碩的,骨瘦如柴的體態是不招人待見的。所以,人就儘量佔有美食,多吃。我一直相信,多吃不一定胖,但胖的確是吃出來的。不信,你看看身邊,沒有一個胖子不是喜歡吃的。

食品豐富時期,人的關注多在嘴上,匱乏時代更是,「瘦」是病而「胖」不是。物質豐盛,再不會餓著肚子缺衣少食,於是胖子越來越多。古話說,官多害人,食多何不然。減肥成了全社會的流行語,「三高」、脂肪肝,已然成為社會的流行病。一個在官場混的人,一個自認為在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如果一周不去喝個幾場酒,身體沒有個「幾高」,見面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當然,這是笑話,可笑話也是來源於生活。有些人就怕體檢,不敢面對每日貪吃海喝帶來的身體現實,所以查完身體的短時間內,尚能矜持一下,不再酒肉池林,可時長了,口福卻成了心病,吃出來的病吃回去,哪有這等好事?

一個缺衣少食的人,很難有機會成為胖子,在古代,胖子大多是達官貴人。自古以來,民瘦官肥,代有所載,胖子董卓被戮,暴屍街市,守屍吏惡作劇,將燃捻插入其大腹便便的肚臍眼中,天燈點起,光明達曙,如是積日。

晉惠帝時期,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樹皮,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消息被迅速報到了皇宮中,晉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後,大為不解,曰:「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 民瘦官肥,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極大的諷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歷史上無數起的農民起義都是為飽暖而戰,為生存而反。

人類漫長的歷史中,多數人俱是為溫飽而掙扎,現在時代好了,國民不再食不飽腹,國內不再會出現餓殍遍野的悲慘景象。本該「倉稟足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有些人卻「飽暖思淫慾」,人的動物性不再接受道德的束縛而放任自流。人們的價值觀念在發生著變化,人們的道德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認為,條件好了,應該享受一些,吃喝講究上檔次,穿著要名牌,與人攀比,追求高質量的奢侈生活。

食物對許多人而言,真的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得到,也許,太容易得到的就沒有想過應該珍惜。目前,人們都有東西吃,都有衣服穿,有時甚至是很高檔的食物,很高層次的享受,可並不代表我們會一直享用著。能夠衣食無憂時,不應該浪費,浪費是一件缺德的事情。一定不能忘記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

中國人一直講究中庸之道,就是做什麼事都不要過火或不夠。清代戴震說:「性之欲之,不可無節也;節而不過,則依乎天理。」 欲望和需求要有節制,要符合中庸之道。即使佔有了物質,也不可放任自己的欲望,不受節制,應適可而止,適合其用,適得其宜,過猶而不及。

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不受節制的胡吃海喝,鋪張浪費,終會在吃喝上栽跟頭。胖來得容易,甩掉卻不是那麼容易。你再有錢,再有多少奢侈品,並不能成為一個貴人,因為壓根就不具備一個貴人的素質和涵養,承載不了這種氣質與文化,身穿名牌西裝,脖子上戴著大金鍊子,骨子裡仍舊是個暴發戶,怎麼也無法跟一個高貴的人聯繫在一起。有名話說,無論怎樣跳躍,小丑還是小丑,永遠別想成為大王。其行為,終究被鄙視,甚至被嘲笑。

有的網紅為了求一點可憐的流量,更是無限糟蹋,在鏡頭面前極盡賣弄吃相,背後的真相卻是吃了吐,吐了吃。還有的人吃自助餐能拿多少拿多少,最後肚子撐了,大部分只能是倒掉,真是可惜了這些糧食。

食物是用來吃的,而不是用來做道具的,浪費食物說到底是缺少敬畏之心,不知道珍惜來之不易的現實生活。被糟蹋掉的食物,最後被作為垃圾倒掉,並沒有發揮作為食物的應有的作用。

敬畏自然,愛惜自己所擁有的。物資匱乏的年代,人們因為貧窮而惜物,扔掉一件東西的理由是「不能用」。現在,我們把物品變成垃圾的理由是「不喜歡」。古人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人要盡人性,物要盡物性,才能天人合一、物我共生。

老子說,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意思是說要善於物盡其用,才沒有被廢棄的物品。敬天惜物,惜福節儉是我們傳承了幾千年的美德,在物質生活高度發達的今天,更應恪守這種美德。物盡其用,是謂敬物,人盡其才,是謂敬人。這些都是善為,浪費則是不被允許的。

敬天惜物,物盡其用。珍惜每一顆糧食、每一滴水,才能讓物和人彼此滋養,長長久久。

相關焦點

  • 江西崇仁:幼兒園開展「敬惜一粒米」教育活動
    來源:學習強國平臺褪去了炎炎夏日的熱烈,迎來了清爽豐收的九月,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幼兒園把「敬惜一粒米」作為開學教育的重要主題。
  • 敬惜一粒米,機關食堂有「高招」
    「厲行節儉、反對浪費」是勤儉節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延續,也是敬惜一粒米的現實要求。浪費,往往是從你飯碗中的一粒米、一點湯開始。機關食堂作為專門負責機關幹部就餐的地方,因機關人員外出辦事、出差、下鄉的流動性較大,準備餐飲的數量一直是一個老大難,太多浪費,太少不夠,也很容易導致「舌尖上的浪費」出現。
  •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意思是: 因此,聖人總是善於用人,在聖人眼裡沒有無用之人;聖人也總是善於物盡其用,所以在他眼中沒有無用之物。這就是一種豁達通透的大智慧。古往今來,知人善用,對君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帝王之書,知人善用,但凡明悟其道理的,總不會太差,不至於是忠佞不分,昏庸無道。
  • 找準定位:「物盡其用 人盡其才」的秘訣
    人和物是這個社會的兩極,如何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避免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浪費和損失,始終是個大命題。物盡其用:木屑竹頭均有大用處《世說新語》記載:「東晉陶公性儉厲,勤於事。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鹹不解此意。
  • 衰漫畫:衰衰圓夢之旅大動幹戈,物盡其用成獨眼王者
    衰漫畫:衰衰圓夢之旅大動幹戈,物盡其用成獨眼王者衰衰為了體驗太空人決定自己在家中動手做一個太空衣,於是穿上了白色的羽絨服,帶上了白手套,甚至在棉鞋外面套上了白襪子,最後用魚缸當作頭盔,物盡其用之下衰衰成功化身太空人,但是夏天穿這麼厚,不一會衰衰就渾身是汗,於是衰衰開啟了空調製冷,然後趴在了凳子上模仿失重情況下如何行走,但是一不小心摔了下去,把魚缸頭盔摔碎了,可是太空人怎麼能沒有頭盔呢
  •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丨上坤地產發展的核心動能
    人才培養,讓上坤地產走的更遠「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這是上坤地產用人的標準。上坤地產的發展路線中,將組織架構與個人形成促進共生的關係,讓人才成為組織的重要活力來源。一方面,上坤通過打造學習型組織提升組織的靈活性;另一方面,上坤打造事業合伙人平臺,提倡利益共享、效益共創、風險共擔,用機制激活人的創造性,打造自驅型組織。
  • 英語習語:make the most of充分利用,物盡其用
    Idiom of the Daymake the most of充分利用,物盡其用
  • 《道德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聖人之道!
    因此,聖人經常挽救人,所以沒有被遺棄的人;經常善於物盡其用,所以沒有被廢棄的物品。這就叫做內藏著的聰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為惡人們的老師,不善人可以作為善人的借鑑。不尊重自己的老師,不愛惜他的借鑑作用,雖然自以為聰明,其實是大大的糊塗。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 一料多菜 一菜多味 物盡其用
    原標題:一料多菜 一菜多味 物盡其用慈谿一廚師制止餐飲浪費有妙招本報訊(記者陳章升 通訊員楊昀馬小清)「您好,來吃飯的一共幾位?」「我可以把這隻鴨子做成紅燒鴨肉、椒鹽鴨塊和鴨煲,準保你們『光碟』」……昨天中午,在慈谿市勝山鎮經營餐館的張建成向客人推薦店裡的招牌菜。
  • 垃圾分類兌換超市丨以物易物 物盡其用
    垃圾分類兌換超市丨以物易物 物盡其用 2020-12-16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力爭物盡其用,踐行垃圾分類》——小學四年級學生作文400字
    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讓我們實踐垃圾分類,為我們的國家,為地球的環境出一份力吧。考壹佰小編為大家提供《四年級關於垃圾分類的作文》,歡迎閱讀參考!力爭物盡其用,踐行垃圾分類【篇一】
  • 有什麼就用好什麼,物盡其用是生活的大智慧——剩下一點餃子餡兒
    人的價值不說,物的意義麼,不管它怎麼來的,到了人的手裡,總要物盡其用,才不枉它來此與人有這一聚。人有人言,物有物語,我不是這一片菜葉兒,焉知它不比當日那女媧補天所遺通靈之石,眾石俱得補天,獨己無材見棄,這葉若有靈性,豈不如那石也要自怨自嘆,日夜慚愧悲泣!哎,到底要怎麼處理呢,這剩下的一點點餡兒?
  • 物盡其用,哪怕只有1平米
    物盡其用,哪怕只有1平米我們常說「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此句話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婦孺皆知,自有它的意味所在。有的小夥伴可能會問了:這句話和小編今天的文章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大家且聽小編一一道來。不可否認的是,當今社會以勢如破竹之勢向前進發,但「壓力山大」的人群也在與日俱增,尤以90後、95後的年輕人居多。
  • 2020高考作文練習題目: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佳作賞析】: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稻草的價值在於它是稻米成長的母體,還在於能夠捆綁白菜和螃蟹,最不濟還可以燒火漚肥。只有物盡其用,才能充分實現其價值。人也一樣,只有人盡其才,才能充分展現其意義。  所謂的「稻草定律」:路邊的一根稻草如果沒人理會,它永遠只是一根稻草。
  •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這才是科學的人才觀!
    他們本應當在相應的高科技領域中奉獻才智,以實現「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人才觀,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為人類造福。其次,這種「高射炮打蚊子」的事情一旦普遍(其實已經普遍),勢必搶斷低端人才的市場,可基層工作對低端人才來說應該適配性更強,這樣就會有兩方面的不利後果:高端人才眼高手低,對系統運轉效率不利反弊;低端人才找不到工作而生計艱難,甚至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 英語習語:make the most of「充分利用,物盡其用」
    Idiom of the Daymake the most of充分利用,物盡其用Today: Thu, 17
  • 泡菜夜壺物盡其用
    泡菜夜壺物盡其用勞技課剪紙沒有被人關注的衰衰,想要在陶藝製作上大放異彩,只見衰衰用了很多陶泥,用手修整出了一個大大的圓形,此時臉臉在不緊不慢地做著只屬於自己的精美陶罐,殊不知衰衰的惡作劇正在等待著自己。
  • 物權編:物盡其用,落地才算到位
    系列報導之二物權編:物盡其用,落地才算到位「我買了一套房,70年之後,怎麼算?」「小區公共停車位被物業出租,收益歸誰所有?」「業主的維修基金應該怎麼用?」「居住權能發揮什麼作用?」 此時,民法典大幕已經開啟。
  • 物盡其用的肉食文化,我們自古有之,食肉有講究!
    四川傳奇的回鍋肉,最初是「一豬四吃」裡,煮過之後的豬肉再回鍋下料大炒,為了物盡其用而已。當然,物盡其用在川味裡是極多的,比如再賣完牛肉、牛頭皮和牛下水沒人要的時候,就把牛頭皮、牛下水等調麻辣香濃的重味再賣,就是夫妻廢片了——現在以訛傳訛,也就成了夫妻肺片啦!
  • 鞋類回收 不能物盡其用?
    原標題:成本高 商業價值低鞋類回收 不能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