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人民調解讓他們和好如初

2020-12-13 大眾網

  因過世父親房屋拆遷帶來的遺產繼承問題,竟引發了兄妹三人的衝突,甚至很長時間不來往,其中的兄弟二人還因此動手,被派出所拘留過。

  12月3日,瀋陽市夕陽公益遺囑服務中心人民調解委員會成功調解了這起因房屋拆遷引發的遺產繼承糾紛案。

  衝突:在財產繼承上各說各理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了解到,該案中,兄妹三人的糾紛主要集中在,兄弟二人認為妹妹已經出嫁,就不應該再繼承父母遺產。同時,大哥認為父母在世時與自己一起生活,照顧老人要比二弟多很多,所以繼承遺產也要比二弟多,不能一樣平分遺產。可是,妹妹認為自己也是父親的子女,男女平等,也得分一份。

  在領取繼承拆遷款的過程中,因兄妹三人有爭議,拆遷辦要求三人中需要有兩人明確表示放棄,只能一人領取。至於兄妹三人之間如何分配這筆款項,需要自行協調或申請法律仲裁。

  調查:人民調解解決兄妹糾紛

  兄妹三人來到了瀋陽市夕陽公益遺囑服務中心人民調解委員會尋求幫助,調解員在聽取三個人的各自訴求後,首先解讀了《繼承法》有關繼承方面的法律規定,同時強調繼承權男女平等。

  調解員就兄妹三人糾紛的實際情況,從法理和情理上做了細緻充分的說明。第一,妹妹有繼承權;第二,兄妹三人一旦因糾紛走上法庭,親情就很難挽回,這也是父母去世後不願看到的結局;第三,繼承訴訟從訴訟時間上來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會有訴訟費用的發生,會牽扯當事人很多精力和時間,會加深兄妹之間的隔閡,把親情變成仇恨。最終,三兄妹順利達成和解,籤訂了調解協議書,經法院司法確認後,下達司法確認裁定書。兄弟兩人繼承父親房屋拆遷所獲補償款,妹妹自願放棄繼承,兄弟兩人各付5萬元給妹妹作為補償,兄妹三人當場履行協議。

  提醒:人民調解具備法律效力

  記者了解到,這起案件的順利調處,在成功化解矛盾糾紛隱患、普及法律知識的同時,還挽回了兄妹之間的手足情誼,為當事人節省了法律訴訟等方面的費用,真正體現了司法為民的辦案宗旨。

  該案件能順利解決,還源於今年下半年瀋陽市夕陽公益遺囑服務中心與瀋陽市瀋河區人民法院籤署的《關於開展訴訟調解與人民調解訴調對接工作實施意見》,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強化與法院的銜接聯動,由法院開通「綠色通道」,引導當事人運用「人民調解+司法確認」的方式。

  截至目前,瀋河區人民法院委託中心調委會受理的遺產繼承糾紛案件全部涉及房產繼承,以多子女繼承訴訟為主,涉及標的金額1375萬元,為當事人省去訴訟費20餘萬元。

  瀋陽市夕陽公益遺囑服務中心人民調解委員會趙主任表示,通過這一機制,節約了司法資源,為當事人更好地履行調解協議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通過訴訟程序解決糾紛需要經歷相對複雜的程序,即使適用簡易程序也要歷時3個月,而人民調解對於解決社會矛盾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主任記者吳強

相關焦點

  • 【兩會好聲音】省人大代表陶金華:調解理念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來自周口西華的基層人大代表陶金華接受記者提問時表示,調解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實做起來難。我們做好調解工作的法寶就是耐心、公心、熱心和愛心。 「自從當選人大代表以後,我就在想:怎樣才能當好一名人大代表呢?
  • 安撫情緒曉之以理 親情調解動之以情
    齊魯法制網5月26日訊(通訊員 梁磊 孔德耀)近日,泗水法院妥善化解了一起排除妨害執行案件,執行法官打好親情牌,拉近雙方距離,化解雙方隔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析之於法,促成本案申請執行人撤回申請,雙方達成和解,取得了案件事了人和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起工傷賠償糾紛化解了
    今年以來,毛尖山鄉緊緊圍繞「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理念,不斷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針對轄區各類矛盾糾紛認真排查,及時化解,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近日,毛尖山派出所聯合司法所依託「楓橋經驗」成功化解一起工傷事故糾紛 。
  • 習近平七一講話:黨的建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我們要對黨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對黨員曉之以理,以案例教學警醒全體黨員。據報導,6月6日,國家開發銀行原監事長姚中民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6月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對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王陽以涉嫌受賄罪立案偵查。一方面,伸手必被抓。習近平指出,「我們黨作為執政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腐敗。」
  • 河南淮濱:派出所民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調糾紛
    7月9日上午,雙方當事人來到趙集派出所,所長與民警一同對該事件進行調解。民警首先讓雙方當事人都冷靜下來,並耐心地向雙方闡述相關法律法規。調解中,民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在所長和民警的耐心協調下,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
  • 說服就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說服他人要動之以情動之以情是說服別人時極為常用的說服方法。這一方法要求我們在說話時以事比事,將心比心,運用自身或熟人的經驗教訓,再加上感情色彩濃厚的語言,進行繪聲繪色的訴說,這樣的說話方式易令人感到親切可信,引發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為接受道理掃清障礙,鋪平道路。
  •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所以交流和做事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求獲得最好效果。
  • 【教海點滴】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倪勤奮班主任工作中到處是雞毛蒜皮的事情。想要自己無論是面對「問題」學生,還是「意外事故」,都能恰到好處的化被動為主動,就只有不斷積累經驗,增長隨機處置的能力,增強教育機智,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教育藝術水平。作為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和關心學生。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我是學生的時候也是這樣的。
  • 說話的藝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論語》中有:誘之以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脅之以威,授之以漁,繩之以法,導之以行,勉之以恆,持之以恆,學之以恆,行之以德,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那麼其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什麼意思呢?用感情來打動別人的心,用道理來使別人明白。
  •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脅之以威
    對於怎麼都不肯順從的下屬,則要脅之以威律師中坊公平曾說過:「領導對自己的下屬,要能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脅之以威。」意思就是說,對下屬要在道理上進行詳細的說明(曉之以理),偶爾也要發表富有感情的講話(動之以情),但是對於無論怎麼都不願意順從的下屬,必要時也要以「解僱」來進行威脅(脅之以威)。我對中坊君的觀點舉雙手贊成。
  • 有人認為,「曉之以理要重於動之以情」,你怎麼看?
    答題思路 本題有三個關鍵點,一是題目背景為社會化媒體,也叫社交媒體;二是社會溝通與輿論引導;三是對於曉之以理要重於動之以情。在解答本題是就要圍繞這三個信息點所圈定的範圍作答。本題的難點在於對「曉之以理和動之以情」背後所代表的理性引導與情感共鳴關係的理解和解讀。
  • 分居兩年和好如初,法官調解功不可沒
    辦案法官就財產糾紛問題將被告找來,拿出往來帳目本,一筆一筆地記,一筆一筆地算,結果還剩19800元沒有還清,經吳慶瑩法官調解,被告的哥哥同意將餘款還清。而被告欠原告母親的3萬元錢始終不同意還,則是因為這筆錢已經給過原告了,應當算已經還清。
  • 動之以情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動之以情,用感情來打動他的心。出自: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雲》上冊:「隨便他如何導之以理,動之以情,一個只是不肯鬆口。」近義詞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常與「曉之以理」連用。
  •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如何讓你的文章深入人心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8個字,不知是在某年某月某日樂爸爸自己還在滿地打滾玩泥巴時就聽過。這話的出處大有來頭,下面的內容來自百度:出處:《論語》原文:誘之以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脅之以威,授之以漁,繩之以法,導之以行,勉之以恆,持之以恆,學之以恆,行之以德,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旁敲側擊、巧妙暗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衡之以利」,這是勸導說服別人的最根本原則。以理服人就是擺事實,講道理。讓人從你講的道理中領悟到其正確性,從而接受你的意見,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需要注意的是勸導說理要對準要害,出言有據,事實確鑿,對方的觀點就會不攻自破。曉之以理,就是講道理。
  • 滕州:推行「統一戰線+人民調解」模式
    400餘條,打造出人民調解工作「滕州新樣板」。眼看矛盾事態擴大,一場民轉刑案件即將發生,鎮政府聘請民革黨員、真諦律師事務所主任馬奔騰為特約調解員參與此案調解。馬奔騰接手此案後,隨即展開案件調查,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馬奔騰讓張某安認識到自己的誣告行為涉嫌觸及刑事犯罪;讓張某勇認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違反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相關法律法規,對張某安生產經營造成重大損失。
  • 石湖淨雁:做群眾工作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作者:石湖淨雁  人們常說,做好群眾工作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確,黨的優良傳統就是密切聯繫群眾,做群眾工作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通過耐心細緻、有針對性的宣傳發動、教育引導,讓群眾自覺自愿、心服口服的接受黨委政府的決策決定。
  • 牢記:批評別人,動之以情比曉之以理更見效
    我們常常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讓對方放棄錯誤觀點接受你的正確建議的時候,「動之以情」往往比「曉之以理」更見成效。原因已經講過了,那就是人的情感普遍多過理智。這個事例講的是,一位售貨員通過動之以情的溝通方式,促使一位順手牽羊者良心發現,主動停止非法作業,從而也使得售貨員保住了自己的清白和飯碗。故事發生在英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到處都是失業人群,一位年輕姑娘費盡周折找到了一份在珠寶首飾店賣貨的工作。聖誕節前一天,店裡來了一位不尋常的客人。
  • 不要對一個背叛感情的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很多人遭遇了感情的背叛以後,因為想要挽回,卻又束手無策,所以就會採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式,試圖「教育」那個背叛自己的人,希望ta能夠念及多年夫妻感情,為家庭和孩子考慮,放棄外遇,回歸婚姻和家庭。
  • 學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批評方法
    為了妥善處理此事,這個單位的領導同志與其家庭、親朋好友聯繫,一起分析他們可能去的地方,再接二連三用充滿關懷和思念之情的電子郵件、微信、簡訊和QQ通話,催他們回來。深厚的感情產生了巨大的力量,使他們倍感集體的溫暖,打消了「死在外面」的念頭,終於回來了。  領導沒有冷落、小看他倆,而是伸出熱情之手幫助他們,和他們交朋友,給他們講青年人的理想、追求,使他倆慢慢地明白了人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