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5G!在這個領域,華為正緊密布局

2020-12-11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9月19日報導新媒稱,華為9月18日發布全球最快的人工智慧(AI)訓練集群Atlas 900,並宣布加大對計算產業的布局。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9月18日報導,人工智慧和技術革新與計算能力息息相關,Altas 900由數千顆昇騰處理器組成,具有超強算力,未來將被用於科學探索和技術創新。

華為副董事長胡厚崑在上海舉行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用天文探索的案例,闡述Atlas 900的計算能力。

以SKA射電天文望遠鏡採集到的南半球星空圖為例,一名天文學家需要花169天才能從20萬顆星體中,肉眼識別出具有某種特徵的星體,而Atlas 900能在10.02秒中,完成對20萬顆星體掃描,準確對具有某種特徵的星體進行定位。

胡厚崑也說,在衡量AI計算能力的ResNet-50圖片分類模型下,Atlas 900隻需59.8秒完成訓練,在同等精度下比原來的世界紀錄快10秒。

胡厚崑在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也說,華為之前給外界的印象是做聯接,從有線到無線,從2G到今天的5G,但要支撐未來的智能世界,聯接和計算缺一不可。

他表示,未來10年,世界將面對「一個計算產業蓬勃發展的新藍海」,在這個新的黃金10年,每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美元,因此華為將堅定不移地投入計算產業。

華為全聯接大會在上海舉行。(華為官網)

相關焦點

  • 當初義正言辭拒絕華為,如今華為5G訂單突破50個,它卻成為笑柄
    當初義正言辭拒絕華為,如今華為5G訂單突破50個, 它卻成為笑柄華為5G的發展道路困難險阻,許是華為現在技術強大甚至超越了一些元老,才會有人當做攔路虎。正如任正非所說,要不是美國想方設法的打壓華為,華為還不止如今這麼強大了。
  • 華為本應是5g領先者,卻因一個「插曲」被打破,這個企業是關鍵
    5g這個詞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並不陌生,我們的網際網路一直從3g升級到4g,然後在短短的幾年裡又升級到了5g可以說我們的信息技術是更新換代的越來越快。而對於大部分年輕人來說,5g的到來是他們非常期待的事情,而其中作為5g技術的最高擁有者華為,不知道會和5g摩擦出怎麼樣的火花。
  • 中科院與華為工作會談:繼續緊密合作探索科技前沿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中科院)獲悉,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近日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CEO任正非舉行工作會談時表示,中科院與華為公司有著廣泛深厚的合作基礎,已經開展了多層次、寬領域的務實合作,並產出了有顯示度的成果,希望雙方繼續緊密合作,探索科技前沿。
  • 華為5g網絡工程師學習三個月是嗎?
    >1 首先所謂的華為5g網絡工程師要看是什麼方向了因為在華為官方所謂的5g,只有無線網絡優化工程師這個方向,也就是5g無線優化HCIA,5g網絡規劃HCIA,5g承載網HCIA,目前都是HCIA這樣的華為初級認證網絡工程師,中級的認證一般是華為的HCIP-LTE方向的認證證書這個無線網絡優化工程師主要就是給移動電信聯通做網絡優化的
  • 河南省科技廳布局5G領域高層次創新平臺和機構 培育5G領域創新型企業
    近兩年,河南省科技廳緊跟5G網絡建設、終端設備、應用場景發展趨勢,積極作為,前瞻布局,通過組織實施鄭洛新自創區產業集群專項等省重大科技專項項目,構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高層次創新平臺,持續推進光通信晶片、信息安全、基礎材料、集成應用等5G產業鏈關鍵技術創新,助推河南省5G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 好消息傳來,3百億訂單,華為、中興勝出,任正非:5G只是小兒科
    華為在5G的布局是非常早的也取得了全球數量最多的5G技術專利,然而,正是因為華為在5G的絕對優勢,使得美國開始打擊制裁華為,這讓華為在海外的市場遭遇很多困難。不過華為越戰越勇,憑藉著91個5G訂單成為了國際5G市場的佼佼者!那麼在國內的通訊市場中,2020年中國移動的5G第二期招標結果已經出來了,371億大單落地,華為中興勝出!
  • 跟華為「上車」!HiCar與車企加緊合作,抱團建5G汽車生態圈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姝「不造車」的華為今年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布局正在加快。華為日前透露,正在與國產汽車廠商緊密合作中,預計第三季度華為HiCar3.0將會正式上市。此外,華為已與首批18家車企成立「5G汽車生態圈」,加速5G技術在汽車產業的商用進程。
  • 華為接連傳來3個好消息,多家運營商「綁票」華為
    華為5G的優勢而在全球領域內,能夠獨立承建5g網絡的企業並不多,其中就包括華為,中興,愛立信以及諾基亞爾,華為和中興屬於中國企業。在所有的企業之中,華為的5g技術是最為先進的,擁有3247項專利,並且在5g通訊技術上也是超越了高通等等很多廠商,更是唯一一家能夠提供5g終端服務的廠商。
  • 華為認證HCIA-5G-RNP&RNO發布!華為認證5g網優工程師要考什麼?
    今天,華為認證HCIA-5G-RNP&RNO V1.0正式發布!該認證主要面向希望已掌握華為5G無線網絡優化的客戶、員工、合作夥伴。成功獲得該認證之後,則成為華為認證5g網優工程師,得到業界的認可!那麼,華為認證5g網優工程師要考什麼呢?下文為您介紹。
  • 華為Mate 30 Pro 5G 青山黛偽開箱及使用體驗
    袋子裡裝著 m30p 5g 青山黛和店裡送的所謂「首發禮包」,其實我拿到機子一定不是第一批了,素皮版的開箱上手報告在網上也已不少見,送這個禮包可能是為了撫慰我前一段時間所等待的焦急吧
  • 華為在5G領域近期頻傳喜報,但是真的就一帆風順了嗎?
    而且英國的5G建設也未完全棄用華為,允許華為參與網絡非敏感部分的建設,但是其市場份額限制在35%以內。看起來形勢一片大好,但是數據的背後也有許多心酸。2019年幾乎所有華為的5G智慧型手機都在中國發貨,而三星的5G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都是國際性的,遍及各個國家。
  • 華為鴻蒙今天刷屏了,但布局AloT競爭力恐難敵小米?
    華為鴻蒙今天刷屏了,但布局AloT競爭力恐難敵小米?原標題:華為鴻蒙今天刷屏了,但布局AloT競爭力恐難敵小米?筆者朋友圈今日被華為推出鴻蒙作業系統刷屏,鋪天蓋地各種評論應接不暇,人民日報,央視新聞也都在社交媒體廣泛報導。
  • 華為鴻蒙為何在東莞發布?
    越來越多華為供應商到來 華為與東莞的關係日漸緊密,除了它的布局,還有一批產業鏈上下遊的廠商到來,在松山湖及周邊鎮街就分布有華為的供應商數十家,更多的供應商或相關產業也追隨而來,在華為溪村周邊產業園區尋找落腳點。
  • 5G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通信領域當中,我們一直處於緩慢發展的地步,好在5G時代的來臨,我們迎來了5G「彎道超車」的喜悅,因為華為和中興都在5G領域當中有了不錯的成績。尤其是華為,在必要的5G專利標準數上最多,取得了一定的通信領域優勢。
  • 5G版小米MIX3亮相,網速高達20Gbps,華為OV該著急了!
    小米最近的動作還是比較大的,特別是現在各大手機廠商,比如華為,VIVO,OPPO等都在積極的準備5g的網絡,所以小米也不敢怠慢,也是積極的搭建5g網絡基塔,而且效果還是特別顯著的,現在小米的5g基塔的已經達到了驚人的數量,而且小米也相繼在網上發布了自己的產品的5g進度,特別是最近的12月6號的大會小米的
  • 5G建設壓力很大,四大運營商是不是扛不住了?
    十一月以來,5g一直是目前要迫切發展的。11月1日,我國三大運營商正式宣布:「正式進入到5G網絡時代」,這次也加入了第四大運營商中國廣電。其實大家可能對一些並不感興趣,目光大多注視在5g手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通信運營商和手機品牌商合作能更好地推動5g的發展。這次5G手機的合作方包括華為、一加、中興、小米、vivo、OPPO等。在這些發展上,其實AR/VR將成為5G率先成熟的應用場景,有很大的想像空間,然而這次移動大會將是一次全球最多款型的5G終端發布。
  • 蘇軾書法布局如此緊密 網友:密不透風,筆墨謹慎
    蘇軾書法布局如此緊密。網友疑問:密不透風,筆墨謹慎。蘇軾是非常正宗的傳統文人典範,詩書文章皆為一絕。所謂蘇黃米蔡,四家之首,也就奠定了他在書法史上的重要地位。要論他趨向統一的書法風格,唯有章法布局有基本定法,格式趨於一致性,既是字間行列距離非常緊密,是章法布局密不透風的觀感。網友看他的書法,從章法布局的緊密程度來看有種感覺:密不透風,筆墨謹慎。是的,蘇軾書法的章法布局布置方式太緊密,觀感明顯「不痛快」,章法布局是不縱情遠達,越看越有集中趨勢,章法布局收緊的意味比較濃厚。
  • 拿下高通4G晶片:華為的春天不遠了?
    日前,有媒體稱,高通已獲得向華為出售4G晶片的許可證。4G晶片許可前兩天拿到的,5G晶片還沒有拿到許可。一華為供應鏈上市公司高層對記者如是說。該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為手機ODM業務,與高通、華為合作緊密。 隨著美國政局的變化,對華為的禁運出現了一些鬆動,那麼華為的春天來到了嗎?
  • 華為汽車產業布局深度報告
    傳感器:布局雷射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華為的深厚技術遠不止於此,在此次全球智能電動化汽車競爭中,助力中國汽車工業加速崛起。 雲-管-端協同全方位布局 華為雲-管-端布局指:云:智能雲平臺,管:智能網聯,端: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
  • 耐威科技:華為是公司5G通信領域重要客戶 希望未來有更多合作
    集微網消息 在業界對華為事件保持高度關注的當下,資本市場對此事的未來走向及相關產業鏈受到的影響也十分關注。近日,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向耐威科技提問,請問公司與華為在那些領域合作,有沒有參與華為晶片封裝,研發,供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