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籍代表見證惠政落實:臺胞是幸運的我是幸福的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臺籍代表見證惠政落實:臺胞是幸運的我是幸福的


2008年03月14日 10:33 來源:中國臺灣網

發表評論

  「希望越來越多的大陸居民能去澎湖看看,現在四五星級的飯店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開放『澎湖遊』為那裡帶來了一番新氣象!」正在參加十一屆人大的臺籍代表陳耀中談起自己的故鄉,熱情地進行宣傳。

  陳耀中代表祖籍澎湖,他告訴記者,現在每次回到澎湖探親訪友,都會看到那裡的新變化。從前澎湖接待遊客數量有限,除了島內民眾,就是少量日韓觀光者,旅遊配套設施跟不上,島上只有三星級酒店招待。「但現在不同了,隨著越來越多福建居民前往,很多旅遊設施在如火如荼地興建,四五星級的飯店即將落成,業者拍手叫好。」

  而欣欣向榮的澎湖,只是福建地區落實惠臺政策的一個縮影。

  陳耀中透露,早在2006年,為配合臺灣水果登陸,廈門就設立了全國首家臺灣水果集散市場並給予配套的政策和資金扶持。為防止水果變質,當地有關部門還專門為臺商建設了免費的保鮮冷庫。在運輸環節上,相關口岸和運輸部門都儘量簡化手續辦理,大力保證管道暢通。

  「你到過廈門嗎,有沒有發現街上有很多臺灣特色的小店?」陳耀中告訴記者:對於來廈投資的臺灣個體工商戶,政府也率先採取了優惠措施。臺灣的服務業精而專,一些特色鮮明的美髮店、飾品店都非常受大陸民眾歡迎。「像這樣的臺胞個體工商戶,福建有1000多家,他們在執照註冊的手續上享受和大陸居民一樣的待遇。這在以前怎麼想得到?」由於成本不高,手續簡便,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臺灣中小業者的投資熱情。

  2月27日,國臺辦頒發了進一步惠及臺胞子女入學的政策。陳耀中很自豪地表示:其實福建在這方面早在去年下半年就開始實行了。臺胞子女在閩就讀中小學不僅可以享受到同等待遇就近入學,還可以自由擇校,選擇優質的教育資源,並且不收取任何贊助費。

  「對於惠臺政策,福建在落實上始終先試先行,在某些方面臺胞甚至比當地居民享受到了更多優惠。應該說,在福建投資生活的臺胞是幸運的。作為臺灣同胞的鄉親,作為一名人大代表,能夠見證著一件件惠臺政策落到實處,切實給臺胞實惠,我感到特別幸福。」這位澎湖子弟由衷地說。 (李徽)

編輯:官志雄】

相 關 報 道

相關焦點

  • 成為全省首個臺籍城鄉規劃高級工程師,臺胞致信感謝
    原標題:全面深化改革進行時丨成為全省首個臺籍城鄉規劃高級工程師,臺胞致信感謝「做為福建省第一個通過評審產生的臺籍城鄉規劃專業高級工程師
  • 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盼「打通最後一公裡」
    (兩會特稿)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促落實盼「打通最後一公裡」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促落實盼「打通最後一公裡」中新社記者 龍敏「參評榮譽稱號,臺胞的推薦單位是誰?推薦主體是誰?材料誰來做?誰來蓋這個章?」
  • 臺籍代表:總理的話更像一封傳遞溫情的家書
    「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涉臺部分看似簡短,但傳遞出的卻是極為重要的信號」,臺籍代表林青表示,總理的五句話,充分體現了習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同時也為新時代做好對臺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不僅是正道,也是底線。」
  • 臺籍人大代表蔡培輝:一系列惠臺政策充分體現了祖國大陸把臺胞當作...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蔡培輝(圖片來源:全國臺聯)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曉葉):兩會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臺辦等十部門聯合出臺了助力大陸臺企的「11條措施」,引起兩岸臺胞的廣泛關注。身為企業家的臺籍全國人大代表蔡培輝對大陸的一系列惠臺政策深有感觸,他說,從「31條」、「26條」到剛剛出臺的「11條」,既一脈相承,又互為補充,充分體現了祖國大陸把臺胞當作「自家人」,讓臺胞鄉親感受到了「兩岸一家親」,心裡充滿了獲得感和自豪感。 蔡培輝表示,大陸這些惠臺政策的出臺,給臺胞、臺企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
  • 【31條在廣西】廣西召開落實惠及臺胞措施座談會
    中國臺灣網4月11日訊 4月10日上午,廣西落實惠及臺胞措施座談會在廣西財經學院召開,40多位臺籍高層次人才與廣西臺辦、教育廳,廣西財經學院、廣西民族師範學院相關負責人座談交流,就落實惠及臺胞的「31條措施」和「廣西80條措施」,引進臺灣高層次人才來桂,為在桂臺胞臺師臺生提供與當地居民同等待遇
  • 臺胞成為上海市政協委員 臺當局又來這招:已註銷其戶籍
    這名上世紀90年代來大陸求學的臺生,已經取得大陸的居民身份證,在以臺灣省籍當選的上海市人大代表和協商推薦產生的政協委員中,尚屬首例。對此,臺媒24日報導稱,臺當局陸委會又老調重彈稱大陸「統戰」。據親綠臺媒報導,陸委會稱,大陸「早期以1949年前赴陸臺籍人士及其二代,作為對臺『統戰』重點對象,近來則企圖以複製『盧麗安』模式,積極籠絡在臺灣出生,赴陸發展的臺籍人士為宣傳樣版。」陸委會還叫囂稱,「這種作法無法獲得臺灣人民認同,也無法代表臺灣的主流民意」,只是「徒勞與不得臺灣人心的作法」。
  • 臺籍博士後研究員西進廣西尋夢
    中新社南寧1月8日電 題:臺籍博士後研究員西進廣西尋夢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我來這裡是為了尋找自己的夢。這裡跟我的故鄉高雄氣候一樣,人文環境差不多,生活上完全無縫接軌。我擅長的海綿城市建設研究,也可以直接移植到南寧。」廣西南寧師範大學臺籍教授梁洲輔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生於1977年的梁洲輔,在企業裡幹了20多年,2009年開始進入臺灣屏東科技大學擔任研究助理。他擁有土木工程及環境工程專業雙碩士學位,土木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13年至2014年,在臺灣屏東科技大學擔任土木工程博士後研究員。
  • 助推兩岸融合發展 廈門市思明區打造臺胞幸福家園
    從曾經的兩岸對峙,到如今的社區營造、心靈契合,這一幕幕見證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也是眾多臺胞在思明區安居樂業的縮影之一。  每年出入思明區的臺胞人數,達十多萬人次,這裡已成為廣大臺商、臺胞創業生活的主要聚集地。
  • 廈門出臺「惠臺26條」實施細則 讓臺胞感受融合溫度
    央廣網廈門5月16日消息(記者郭婕妤)「惠臺26條實施細則,讓臺胞在更多領域、更大範圍分享大陸發展機遇,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兩岸融合發展的『廈門溫度』」。近日,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廈門「惠臺26條」實施細則詳細、周到,乾貨滿滿,都是誠意。
  • ...唱響「契合」主旋律——代表委員聚焦落細落實惠臺利民措施
    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 「大陸持續出臺惠臺利民措施,助力臺商臺企在大陸更好發展,便利臺胞在大陸更好生活。我相信,兩岸經濟互利合作基本格局不會改變,融合發展勢頭不會減弱,大陸率先同臺胞分享發展機遇的主張不會動搖。」全國政協委員、臺盟廣東省委副主委林娜說。
  • 就近入學為臺商解憂 3000多臺籍學生崑山上學
    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9月開學季,我市積極為臺籍學生解決入學問題,目前全市共有3000多名臺籍學生在崑山就學。臺籍學生能夠在崑山就近入學,最高興的莫過於臺胞家長。他們表示,孩子們能留在身邊,在崑山就有了一個團圓的家。   隨著崑山臺資經濟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臺商及臺胞來到崑山工作生活,臺商子女的就學問題日顯突出。
  • 三位臺灣省籍代表委員的「兩岸之思」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 題:三位臺灣省籍代表委員的「兩岸之思」新華社記者陳鍵興、熊豐、許雪毅他們生長在大陸,故鄉在臺灣,親人在兩岸。他們是定居大陸的臺胞第二代。他們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
  • 福州市臺協會25周年 在閩臺胞與大陸同發展
    中新社福州12月28日電 題:福州市臺協會25周年 在閩臺胞與大陸同發展作者 鄭江洛「隨著『31條措施』『26條措施』等惠及臺胞政策措施的出臺和落實,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臺胞來到福建,進行學習、投資和創業
  • 我在大陸做中醫——臺籍醫生堅守、耕耘的故事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電 題:我在大陸做中醫——臺籍醫生堅守、耕耘的故事作者 王捷先 夏守智謝茂源(中)在問診。 中新社記者 王捷先 攝「飯不用熱,我帶著路上吃。」他也曾考慮回臺行醫,但因為各種原因,大陸醫學學歷不受臺當局教育部門承認。與他同年到大陸求學的臺籍醫師林俊生也遭遇同一難題。林俊生介紹,那年有七八十名臺灣學生到大陸讀中醫,只有個別同學進入公立醫院,其餘都在私人診所,不少人回臺從事其他行業。兜兜轉轉幾年後,謝茂源結識了北京金象復星醫藥公司總經理徐軍。
  • 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取得積極成效 臺胞受益
    中新社記者 張勤 攝在當日例行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強調,要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在對臺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繼續研究推出惠臺利民的措施。請問如何貫徹落實?再請發言人介紹一下各地各部門落實「31條措施」近期有哪些新進展。
  • 「臺籍人士綜合福利保障計劃」亮相 滿足臺胞醫療費用報銷需要
    藉助這一計劃,臺胞在大陸就醫可基本實現與臺灣健保的「無縫對接」。據了解,「平安-磐石臺籍人士綜合福利保障計劃」由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旗下平安養老險股份有限公司攜手上海磐石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推出。另一合作方上海瑞東醫院將為這一項目代辦臺灣健保理賠服務。在充分徵詢兩岸相關部門建議的基礎上,這款產品設定的價格為1660元/人。
  • 廣西臺籍教師:以自己學術專長保存中華傳統文化
    廣西臺籍教師:以自己學術專長保存中華傳統文化 2020-09-30 13:42:19 蔣雪林 攝   中新網南寧9月30日電 (蔣雪林 湯鋒年)「我將在科研與教學上多加精進,以自己的學術專長保存中華傳統文化,開拓其現代意義與價值,並持續思考如何結合當地特色為玉林、為廣西、為臺胞做貢獻謀發展。」廣西玉林師範學院臺籍教師董立民29日晚在南寧表示。
  • 各地落實惠臺| 昆明發布78條措施
    同時,臺灣籍及臺灣同胞考生在昆中考,報考普通高中,享受6分的照顧加分;臺灣籍考生在雲南省參加高考,享受10分的照顧加分。  昆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黃文浩介紹,對來昆就業創業的臺灣青年,同等享受各類就業創業政策,提供創業融資支持,開闢創業場地平臺,鼓勵參加創業創新大賽,暢通在昆求職通道。
  •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梁志強:兩岸統一是必然的歷史趨勢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圍繞著臺灣問題,出席「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臺籍全國人大代表梁志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福建作為跟臺灣關係最近最密切的省份,這一年多以來,致力於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工作,出臺了很多惠及臺胞的措施。
  • 從臺灣自治到回歸祖國——日據後期臺籍精英對臺灣解放道路的探索
    (註:《臺灣民眾黨成立大會宣言、綱領及政策》,《臺胞抗日文獻選編》,第113-116頁。)繼續實施非暴力體制內抗爭的手段。    1930年6月,民眾黨以蔡式谷、蔣渭水、陳其昌為代表,向臺灣總督府送上10050人籤署的地方自治改革建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