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憋尿大多數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不要因此打罵孩子,應該掌握正確的如廁方法,才能幫助孩子慢慢解決憋尿問題,切不可操之過急,不然會對孩子造成不利的影響。 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孩子憋尿的「那些事」。
一、三歲孩子憋尿的原因
三歲孩子存在憋尿的行為,有的是出於自身的原因,有的是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大多數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那麼,導致孩子產生憋尿行為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正處於肛欲期
精神分析學派大師弗洛伊德的心理動力理論將人類心理發展分為幾個重要時期:口唇期、肛欲期、性蕾期、潛伏期和青春期。
三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肛欲期,這是導致一些孩子出現憋尿行為的原因之一。
一些處於肛欲期的孩子會刻意憋尿、憋便,他們通過這種方式來尋找排便的臨界點,也正是在尋找性快感的臨界點。憋便時的孩子往往臉色潮紅,因為人類生殖器與排洩器官最為接近,因此排便會刺激孩子的性器官,這也是孩子自我探索的一種方式。
有的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進入肛欲期,對孩子憋尿的行為會十分憤怒,認為孩子的行為是故意的,其實這是對孩子的一種誤解。
2.不好的行為習慣造成的
有的孩子比較貪玩,玩遊戲正起勁兒,就會捨不得花時間去尿尿,當產生尿意的時候就會強忍住,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憋尿的現象。
3.陌生的環境導致心理缺乏安全感
很多孩子會產生憋尿的行為,是由於陌生的環境導致的心理缺乏安全感。
比如說,三歲的孩子剛上了幼兒園,會對幼兒園的環境感到陌生,內心會缺乏安全感,想上廁所也不敢和老師說,只能憋尿,憋不住了就會出現尿褲子的現象。
4.孩子認為上廁所是一件「害羞」的事
當孩子年齡到達三歲,就會產生害羞的心理,認為上廁所是一件「害羞」的事。特別是已經上了幼兒園的孩子,當著別人的面尿尿會覺得不好意思,這樣就會產生故意憋尿的行為。
心理研究發現,能否在幼兒園順利如廁,已經成為判斷孩子是否適應幼兒園生活的一個重要標準,家長應該在上幼兒園之前,鍛鍊孩子的自主如廁能力,這對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孩子家長漠視孩子憋尿的行為,不加以正確引導,甚至進行責罵,這樣不僅會造成孩子如廁困難,還會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嚴重的傷害,家長一定要多加注意。
二,孩子憋尿有什麼危害?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憋尿這麼小的事,能有什麼危害。其實不然,孩子憋尿的行為若不及時進行正確引導,不僅會對孩子造成如廁困難,還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1.易出現泌尿系統感染
臺北慈濟醫院泌尿科楊緒棣主任表示,從27位3~10歲罹患泌尿道感染的小朋友中發現,17位有憋尿的習慣,比率超過6成。
孩子出現憋尿行為會導致尿路感染。由於膀胱中儲存的尿液不斷的長大,膀胱壁上的血管就會被壓迫,導致膀胱黏膜缺血,從而導致抵抗力下降,就會給各種細菌趁虛而入的機會,導致孩子出現泌尿系統感染,嚴重的還會導致尿多症的發生。
2.影響孩子專注力
孩子進行小便是通過大腦神經系統產生的反射行為。當孩子長時間進行憋尿,就會出現神經緊張,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對孩子的生活產生嚴重的影響。
3.易被同齡人嘲笑,產生心理壓力
孩子上幼兒園經常憋尿,就會導致尿褲子的情況出現。不小心尿溼褲子,自然會遭到小朋友們的嘲笑,孩子因此會產生心理壓力,如廁行為就會越來越難以形成。
小小的「憋尿」危害竟然這麼大,面對孩子憋尿的行為,家長首先要找到導致孩子憋尿的原因,再進行「對症治療」,這樣才能幫助孩子解決憋尿的問題。
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這幾個方法教給你。
三,如何幫孩子解決憋尿的問題?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幫助孩子解決憋尿問題,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巧用四個方法,幫助孩子輕鬆解決憋尿問題,讓孩子「輕鬆」長大。
1.告訴孩子上廁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很多孩子面對陌生的環境,會不好意思提出上廁所的要求。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上廁所並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而是每個人正常的生理需要。剛想上廁所的時候,不要覺得不好意思,也不要控制自己喝水,就算在幼兒園,也要勇敢的告訴老師:「我要上廁所。」
2.通過繪本,灌輸知識
解決孩子憋尿的問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切不可操之過急。可通過每天進行繪本知識的灌輸,來引導孩子順利如廁。
這裡提供一些繪本,給家長作為一些參考:
《恩恩太郎》
《上廁所》
《拉便便真舒服》
《我會上廁所》
3.不要責罵孩子
父母在培養孩子如廁習慣時,需要溫柔地堅持。 如果孩子出現尿褲子、拉褲子,又或是因為玩排洩物而弄髒自己的情況,家長不要因此而訓斥他們,而是要在不傷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溫柔地並反覆地告訴孩子正常的衛生習慣是什麼樣的。
對於那些憋便情況很典型的孩子,不要因此批評他。家長要明白憋便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責罵不能改善孩子憋便的情況,反而會讓孩子愈發懼怕排便。長此以往,可能會從肛欲期的正常憋便,逐漸惡化成肛門對排便反應不靈敏,最後造成生理問題。
解決憋尿的唯一方法就是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度過這一時期。具體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有的孩子一兩個月就度過了,有的孩子甚至需要一年。所以家長要掌握正確的如廁訓練方法,幫助孩子順利解決憋尿的問題。
4.掌握正確的如廁訓練方法
首先,要給孩子準備一個專用的小馬桶,小馬桶要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當孩子想上廁所的時候,家長就要引導孩子坐在小馬桶上,慢慢的孩子就會習慣這個位置是用來上廁所的。
其次,父母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表情寶寶的表情。當寶寶想上廁所的時候,就會出現表情的變化,比如眼神發生停頓、或看向自己的排洩器官等。 當父母察覺孩子有排便意識後,就要告訴孩子:「你要尿尿了嗎?我們去小馬桶吧。」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加強孩子從意識到行為的記憶。
最後,家長需要注意的一點,如果孩子還不會自己穿脫褲子,那麼就要告訴孩子:「如果你想上廁所,我可以幫助你脫褲子。」以此來增強孩子上廁所的信心。
結論:
三歲孩子出現憋尿行為是一個生理髮育的正常現象。家長一定要正確對待,切不可操之過急,掌握正確的如廁訓練方法,會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肛欲期,這對孩子上幼兒園,面對陌生的環境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