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自在,到底是要放下什麼,怎麼放。自在是在哪裡,幹什麼

2020-12-20 關中道客001

表面看,這是一個佛教話題。其實,是一套做事情的邏輯步驟,是方法的一部分。

在佛教文化裡,好多的師傅說空是終點。說要把放下也放下,這個是空。佛教追求究竟波若,這個沒有錯。但是這個理解有偏頗。善知識能發起故,這個故是過程,不是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心也不是空。道家的無為而為,這個為也不是沒有。所以說佛教的空並不是究竟結果。

個人,喜歡佛經,也喜歡道德經。但是經是空洞的,事情是實在的。所以個人覺得,空即是色,的意思是放下不重要的幹擾,然後去做自己正確的事情,這個事情就是色,也是相,真實的事體。那麼色即是空,就自然是成住壞空的結果。

言歸正傳,有放下,就有守持。比如道德經的抱樸,守拙。那麼樸和拙到底是什麼,古代有素書,或者素經,素就是真實的相。比如,上德無德,是以有德。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所以道在無為,是道德經的要點。放下自在也是佛教的要點。

這個理論是用來做事情的,尤其是修身,修心。

歡迎大家,留言賜教。

相關焦點

  • 放下執念,才能輕鬆自在
    偶爾清一清自己的庫存,把那些早該丟掉的東西都捨棄,未來的路走起來才更輕鬆自在。不該背負的東西,繼續帶在身上就只能算是累贅,不管它有多麼昂貴,不管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回憶,只要拖慢了你的腳步,你就不能再繼續留存。一路走來,每個人都要懂得取捨,想要走得更遠,就得放下更多。
  •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自在!
    佛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一念之心能夠放下,萬事就會得到解脫與自在。這是我一直所追求的一種人生態度。當你緊握雙手時,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時,世界就在你手中,很多時候我們緊握住雙手以為把想要的抓緊了,其實,握的越緊失去的越快。有時候,放下即擁有。
  • 《浮生自在》放下的禪意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似夢境,人生不過幾十載,有的人一生追名逐利功名利追求生命的高度,有的人追求生命的溫度,選擇過簡單自在的生活。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是自我選擇的結果,若選擇過自在人生,就要擁有豁達的心胸。《浮生自在》一書,可以讓你從緊張焦慮的情緒掙脫出來,看過能夠讓你看淡放下一些事情,讓心進入安寧的狀態。
  • 佛說:放下執念,萬般自在!
    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放下執念,自會自在於心間。人生的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誰又能幫你解脫呢?佛家言: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若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佛菩薩縱有千般慈悲、萬般神通,也改變不了每個人的因果業力,也無法頂替你去修行。
  • 佛說: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他養了一隻狗,名字很奇怪,叫做「放下」。每到日落時分,高僧都會餵「放下」吃東西,嘴裡還呼喚著:「放下!放下!」小弟子覺得很奇怪,就問高僧:「為什麼要給狗起個這麼奇怪的名字,人家的狗都叫阿黃、來福什麼的,為什麼您的狗叫「放下?」高僧不語,讓他自己去悟。
  •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放下,是擁有,是解脫,是頓悟,一念之心,能夠放下,萬事就會得到解脫與自在,這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塵世間,煩由心生,愁從心來,唯有放下,便得從容!人生好事壞事,皆成往事,世間本無物,何處染塵埃,面對過往請你學會接納生活,所有的一切不愉快此刻已經煙消雲散了,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讓你抱著過去生活一輩子,錯過了太陽不可惜,可惜的是因為你沒有看到太陽也錯過了月亮,生活到每一天都是新的起點,放下過去才可以看到未來,放下苦惱你才可以接納快樂,放不下昨天,今天再美好你也看不見,所有到苦惱都是源於得不到但是又想得到茅盾的心理
  •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何況你們都曉得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到底吃了什麼虧?上了什麼當呢?人家欺騙你,要你的都是名聞利養,名聞利養不是你出生時帶來的,你死了也不帶去,所以你要是真的看清楚了,哪有什麼吃虧上當!吃虧上當是個錯誤的觀念,不是事實。誰真的吃虧?誰真的上當呢?虛假的人真的叫吃虧,真的叫上當了,不但搞六道,還要墮三途。
  • 佛緣專欄:放下得失心自在
    專欄56期:佛緣專欄:放下得失心自在編輯:滅空若人無堅心 尚不成小事 何況成佛道而要能放得下,唯有靠自己在因地上不斷努力用功與發心,了悟一切萬法都是因緣和合所生,緣盡還無,不再患得患失,心自然就能得自在。自己曾跟許多人一樣,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因為擔憂恐懼,對生活產生不安定感,尤其是經歷過幾次的金融風暴,原本脆弱的個性,更是如驚弓之鳥,不安的情緒讓生活充滿無奈與抱怨!現在回想起來,一切就如夢境一般,感覺似乎真實,但已消失無蹤。
  • 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人生,一念舍,一念得,放下,便是自在。 放下那些自私的欲望和心頭的惡念,放下那些無謂的執著和頑固的偏執,生命中,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要學會放下。 感情的世界裡,面對一段變質的愛情,放手,轉身離開才是你擺脫痛苦的唯一途徑。
  • 真心學佛,萬緣放下是什麼意思?
    要想不造新的惡業,還得依清淨,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佛號是清淨句,佛號是真實語,念佛作佛,是心是佛。什麼是萬緣放下如果你是個真正的學佛人,你領悟到了佛的精神,就知道真正的放下並不是什麼都不作為、什麼都不去做。
  • 放下一切 方能觀心自在
    放下一切,便能觀心自在(圖片來源:資料圖)在寒冷的清晨裡,我總愛煮著一壺香氣濃鬱的奶茶,每當從那壺嘴中噴出淡淡甜甜的氤氳時,總會引起我許多寫作靈感和遐思。有時人們常常恐懼地想挽留住生命裡的一切,但是當那餘溫即將要散去時,總會留下一些惆悵,我們多麼不願看見那既在的美好,就這般地「葬送」而成為「過往」,但是又有誰能挽回這一切,讓那餘溫永不褪去呢?所以,有句話說:「放下一切,便能觀心自在。」就讓那過去美好的餘溫,自然地過去吧,不要勉強地留下它。
  • 放下得失心,便是自在人
    成功者在博得掌聲、笑聲和鮮花的背後都灑了無數的汗水,留了無數次次的眼淚,你難以想像到的艱辛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得失無情,取捨有義,要想人前顯貴,必要人後努力!放下得失心,便是自在人,放下得失心,你就會走向快樂!
  • 放鬆身心放下負累,方能超然物外,感受到生活的自在和美好
    很少有人會靜下心來思考一下:自己忙碌和超負荷的生活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們每天在塵世穿梭忙碌,忙著為自己以後能擁有富裕的生活而拼搏,為經營自己未來的世界奔波操勞,為自己的生活不斷增加籌碼。有人會為一點得失計較爭執,甚至拼得頭破血流,把自己的生活弄得無比痛苦和壓抑。
  • 佛教:看破放下,隨緣自在,這些教言不可不知,悟透受益終身!
    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總要走,在的時候珍惜,走的時候祝福。放下執念,是如此優雅。斷離苦惱執念,無窮妄欲心自在,語默動靜以自然,真正的智者,吹卻迷妄,內外明徹。你執著於一人一事,初嘗無果,再嘗無得,終嘗必有失。可偏偏,你無視其義,仍苦心追求,換來的必是庸人自擾。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放下執著」。執著是所有煩惱的根源。
  • 佛說:活得自在的人,皆是想通了這三點,一念放下,方得自在
    所以佛說:若想活得自在,便要想通這三點,一念放下,方得自在。01人生之苦,苦在執著世間事,人間情,最怕的就是人的執念。所以佛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一念起一念滅,一念仙一念魔,一念生一念死,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念放下,方得自在。執著是苦海,解脫是仙鄉。人生萬般苦,皆由執著來。世間人迷惑,事事貪著,以為是樂,名之為求,卻不知執念是苦,即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 宋詞裡最豁達的三首詞: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他的後半生一路貶謫,黃州惠州儋州,但是無論身處何方,無論遭遇什麼,他都能泰然處之。千百年來,他的詞安慰了多少身處逆境中之人,人生緣何少歡樂,只因未讀蘇東坡。這首《臨江仙》就是他被貶黃州後所寫,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瀟灑豁達的人生觀。
  • 看破得清淨,放下得自在
    很多人看到我的時候,問我怎麼修養的?我就很簡單,三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心就清淨了。要放下,什麼都要放下。佛家講得透徹,效果殊勝。我剛學佛的時候,跟章嘉大師,從章嘉大師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就體會,他什麼都不管,他心裡頭乾乾淨淨,真的一念不生。
  • 好文品讀:放下執念,收穫自在,活在當下,體味法喜
    放下一粒種子,收穫一棵大樹。放下一處煩惱,收穫一個驚喜。放下一種偏見,收穫一生幸福。放下一種執著,收穫身心自在。學會放下,讓自己具有「你來了我不歡喜,你走了我不相送」的心境。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換個角度去看待身邊的人與事,我們就會活在當下,珍惜光陰,做自己喜歡的事,見喜歡的人,更加開心快樂,體味法喜,獲得福報。放下,才能擁抱陽光。放下,才能看到更多。放下執念,才能做到心如止水。放下包袱,才能讓心靈起飛。
  • 《金剛經》:一念起,一念滅,緣起緣滅,該放下時就要放下
    人的一生要說很長也很長,但是要說很短,真的也很短。但是我認為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沒有多少時間給你浪費,也沒有多少時間給你去後悔。更沒有多少時間讓你帶著執念活下去,所以,放下才是人生輕鬆自在的關鍵,所謂一念放下,萬般自在。《金剛經》: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 人生最高境界:放手和放下,一「放」心底無私天地寬
    其實,從馬雲的放手,使我們也悟出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和智慧來,人生只要做到放手和放下,就能活得坦然而精彩。01、做父母的最高境界,當是要學會放手。做父母的誰不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每個家長都是愛自己孩子的,可是要知道什麼是真愛,什麼是溺愛,分清楚這兩點很重要。真愛就要學會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