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看破放下,隨緣自在,這些教言不可不知,悟透受益終身!

2020-12-20 慧光雲聚

生活越接近平淡,內心越接近絢爛。經歷了世事的智者,終於領悟到,內心的安寧才是真正的安寧,它更乾淨、更純粹,更接近那叫解脫的地方。雲淡得悠閒,水淡育萬物。世間之事,紛紛擾擾,對錯得失,難求完美。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總要走,在的時候珍惜,走的時候祝福。放下執念,是如此優雅。斷離苦惱執念,無窮妄欲心自在,語默動靜以自然,真正的智者,吹卻迷妄,內外明徹。你執著於一人一事,初嘗無果,再嘗無得,終嘗必有失。可偏偏,你無視其義,仍苦心追求,換來的必是庸人自擾。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放下執著」。

執著是所有煩惱的根源。對某種事物的執著越強烈,它帶給我們的痛苦也越強烈;越是讓我們感到無所謂的東西,對我們的影響也越可以忽略不計。 提到隨緣自在,放下執著,很多人都會對此嗤之以鼻。的確,除了解脫欲特別強烈的人以外,欲界凡夫很難徹底放下身外之物,但適當地放下執著,過得單純、樸素一點,在「少欲知足」的基礎上,盡力培養出離心和慈悲心,為眾生的幸福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這應該是沒有太大難度的。

事物總是相反相成變化不止,分合,得失,內外,生長與朽壞,唯其循環往復,方能生生不息。從較淺顯的層面去理解,執著就是企圖停止這種變化並抗拒事物的兩面性。正如你想抓住呼吸,它就會停下來,這意味著你失去了呼吸,執著使我們以笨拙的方式表達著對人與事的珍惜,一再陷入僵局,強烈感覺到失去。

夢幻空花又一年。在這不肯醒的夢中,希望與恐懼,歡笑與憂愁,都在不舍晝夜地往你背後奔。一日一日。生活只是這樣的擦肩而過啊,不可阻擋也無可挽留。佛教我們放下對這無常世間的常執,其實我們不想放下也在放下。這一生不就正在離我們而去嗎。因為執著,失去顯得格外痛苦。我們喜歡貼標籤,積極、消極、樂觀、悲觀,其實佛並沒有教我們應該樂觀還是應該悲觀,他只是說要放下執著。欲望多不一定就是對生活積極樂觀。而消極悲觀不是因為放下了執著,相反,正是因為放不下。對某些人某些事,對自己的經歷遭遇太在意了,更容易產生悲觀的情緒。

簡言之,佛教所說的執著是指把隨因緣生住變化的事物認作固有恆常、堅實存在;放下執著就是體認到世間的人、事、物非自有、絕對存在,由於這份體悟而曠達自在地為人處世。放下執著不是一句空話。很多時候,吃過虧才能學會放下。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詞彙的含義會發生改變。比如現在人們日常生活的語境中,「執著」有時候是指堅持不懈、決心堅定地去做一件事,這並不是佛教所說的「執著」。在佛教中,以歡喜心堅持不懈地行持善法,稱為「精進」。

佛法教人以豁達務實的態度看人生,知道人這一輩子,溝溝坎坎是填不完的,快樂不是沒有,轉瞬即逝,多好的緣分,輕易也就散了。放下或不放下,一切都是轉頭成空。看到人生的這一面,心裡才有天高地闊、山遠水長。看看周圍,很多人都是滿懷著對生活的熱情籌劃突然間離開這個世界的。你沒有理由相信自己一定比這些人更幸運。事實上,明天或下一生誰先來到,我們並不清楚。如果逝去就是一切的終結,活著又是為了什麼?如果吃喝享受,糾結辛勞,最後只為煙消雲散,這樣的人生想想都讓人心酸失望,不是嗎?

大多數人大多數時間都不得不為生存奔忙,如果有可能的話,周末時讓自己不再圍著衣食旋轉吧,讓身心在一本書、一段靜坐、與友人的交談、春寒裡的散步中逗留,安靜下來去了解自己或另一個人的思想和心靈,或者去做義工。即使在競爭壓力很大的今天,生活除了奔波、衝刺,仍然可以有逗留和詩意。

相關焦點

  •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我們在佛法裡,將佛的教誨、佛法的教學歸納成: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十句二十個字就是對治現代人病的。第一個是真誠。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在看破裡。看破之後,沒有不放下的。為什麼呢?底下一條講自在,得大自在啊!放下是絲毫不染著,不染著並不是講不受用,可以受用,一切都可以受用,因為一切都不染著,所以那個受用叫「正受」,經上講三昧,「三昧」是梵語,是正常的享受。
  • 弘新開示:佛語四字箴言,看破放下
    (三)隨緣自在慈悲觀,看破放下心坦然。當下證悟西方界,大願真發乘願來。(四)清淨正覺自性通,看破放下諸凡情。念佛恩德永傳承,隨緣自在當下行。(五)深信因果不執著,隨緣了業無分別。慈悲自在願力深,看破放下清淨心。
  • 佛教:《金剛經》最經典的3句話,悟透功德無量!
    《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為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多以姚琴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翻譯的最為流行。《金剛經》在佛經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大乘般若智慧的重要思想之一。
  • 人生:學會隨緣,活得自在
    正所謂:學會隨緣,煩惱即去。其實,隨緣是處於進取中的狀態。隨,不是指跟隨,更不是指隨便,而是指順其自然,船到橋頭自然直,不冒進,不強求,不記恨。懂得隨緣的人,豁達、灑脫,人生更加成熟。常言道: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
  • 看破得清淨,放下得自在
    要放下,什麼都要放下。佛家講得透徹,效果殊勝。我剛學佛的時候,跟章嘉大師,從章嘉大師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就體會,他什麼都不管,他心裡頭乾乾淨淨,真的一念不生。教給我們的方法直截了當,沒有一個字是廢話,你真聽明白了,依教奉行,一生得利益。我們認識佛教,對佛教感興趣,是(得益於)方東美先生,信解。行證,(是得益於)章嘉大師。我問他,有什麼方法讓我很快就契入到大乘?
  • 為人處事很醒腦的五句話,悟透終身受益
    為人處世一定要記住下面這五句話,能夠悟透這些話背後的邏輯和道理,你就能夠受益終生。
  • 《金剛經》的精髓就這4句,越早悟透,越早受益
    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可能窮盡一生也沒有辦法完全領悟,畢竟《金剛經》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思想合集,是佛教的至高無上的智慧。回首佛陀的一生,他四處傳教,留下的語錄最後由後人整理,編成了《金剛經》,這裡面的智慧無窮無盡。總結起來,《金剛經》的精髓就是四句話,這也是這本經書的精華所在,越早悟透,越早受益。
  • 佛說:放下執念,萬般自在!
    其實,當人看破了生死,也就無所謂生死;看破了無常,一切皆為平常;看破了名利,其實不過是虛幻假相。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放下執念,自會自在於心間。人生的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誰又能幫你解脫呢?佛家言: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若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 想開,看淡,隨緣,放下
    人這輩子,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想開,能否看淡,能否懂得隨緣,能否學會放下。想開了,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看淡了,感情不過聚散,無需執著;隨緣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放下了,便自在了,便解脫了。
  • 佛教:遊戲觀音,以自在神力遊走娑婆世界,救苦救難,普渡眾生
    在佛教的歷史文化之中,世人皆知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卻很少人知道觀音菩薩三十三化身像的佛學歷史知識,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遊戲觀音,不過在此之前先看個故事:神通遊戲觀世音,自在幻化徧知海;千手千眼救倒懸,三十二應普現身
  • 佛教:《金剛經》中的五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是佛教裡非常重要的經典,是一部般若智慧經。它和《心經》一樣,為大乘般若品的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以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居多。誦讀金剛經有大福報,可幫助人破迷開悟,增進法身慧命,究竟解脫。就如《三皈依》裡所說: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佛法是人生的指路明燈,助人遠離無明黑暗,得到救渡。
  • 一切隨緣,活得真實,才能自在
    人生要學會隨緣,才能活得灑脫自在。生活,在朝起暮落中輾轉;人生,在月缺月圓的沉浮中變換,行於人世間,重要是懷揣一顆隨緣自在的心,日子中最簡單的幸福不要太花哨,平凡中帶點快樂就好。我們都是天地的過客,很多人和事,我們都不能做主,所以最好一切隨緣。01在這個紛紛擾擾的塵世間,太多的人在患得患失中苦痛掙扎,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慌亂迷茫。
  • 佛教:《華嚴經》中最經典的四句話,悟透福報無量!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華嚴宗的立宗之經,它是佛陀成道後的第二個七日,在菩提樹下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上位菩薩所宣說,主要指華藏世界的三位聖者,即釋迦牟尼佛及其左右兩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位聖者合稱「華嚴三聖」,亦稱「釋迦三尊」。
  • 餘生,心靜如水,自在隨緣,做一個自在的女子!
    餘生,心靜如水,自在隨緣,做一個自在的女子!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誌不是他賺了多少錢,有了多少成就,而是他是否能擁有一個好的心態,心境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智慧,做一個心靜如水的人,一切隨緣。學會放下雜念,放過自己,才能放下心中困擾自己的執念,才能卸下包袱輕裝上陣。有時,與其不撞南牆不回頭,不如在一條路上走到黑之前華麗的轉身。
  • 意義深遠的佛家妙語,讓你悟透人生,看懂世事!
    一、人們煩惱時,只看到是誰惹了自己,總是怨天尤人,怨這怨那,從不抱怨自己看不破,想不通,看不透,從不從自身找原因,只知道,煩惱天天有,撿來自己惱,卻忘了:本是平常事,不揀自然無。二、如果你能夠平平安安地渡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
  • 佛說:活得自在的人,皆是想通了這三點,一念放下,方得自在
    所以佛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一念起一念滅,一念仙一念魔,一念生一念死,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念放下,方得自在。執著是苦海,解脫是仙鄉。人生萬般苦,皆由執著來。世間人迷惑,事事貪著,以為是樂,名之為求,卻不知執念是苦,即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 佛教讓人放下的句子,讀完瞬間看破紅塵!
    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人世間的事情勉強終歸不能如意,強求勢必不會甜蜜。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心盡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無悔,盡心無憾。5.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完美無缺的選擇。你不可能同時擁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時擁有碩果和繁花。你不可能所有的好處都是你的。你要學會權衡利弊,學會放棄一些什麼,然後才可能得到些什麼。
  • 其精髓就這6個字,悟透者受益匪淺
    相信許多人看完之後,依然是一臉迷茫。《道德經》之所以晦澀,並不是其中的道理難懂,而是文章皆是古文,通過白話文翻譯後,所表達的意思、語境很難精準表述出來,所以使人不知所云。其實,整部《道德經》的精髓提煉出來只有六個字:順勢、微著、自然。一個人若能悟透這六個字,可以說就讀懂了《道德經》,其受用也是無窮的。
  • 放下自在,到底是要放下什麼,怎麼放。自在是在哪裡,幹什麼
    表面看,這是一個佛教話題。其實,是一套做事情的邏輯步驟,是方法的一部分。在佛教文化裡,好多的師傅說空是終點。說要把放下也放下,這個是空。佛教追求究竟波若,這個沒有錯。但是這個理解有偏頗。善知識能發起故,這個故是過程,不是空。
  • 一首佛歌《放下》來自印良法師,分享給大家
    一首印良法師作詞/作曲,並親自演唱、監製的佛教音樂《放下》,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放下》作曲:印良法師作詞:印良法師演唱:印良法師歌詞如下:愛過了,恨過了,放下吧有過了,痛過了,看破吧 虔誠地,頂禮啊,佛菩薩今皈依,三寶啊清靜啊,隨緣啊,現蓮華了脫啊,自在啊,菩提妙法入空門,著袈裟,摩訶薩晨鐘啊,暮鼓啊大慈啊,大悲啊,觀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