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原生家庭》需要注意什麼?別讓自己恨上加恨

2020-09-17 玉麟說情感

《原生家庭》是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和搭檔克雷格.巴克一,合作寫的一部振聾發聵的家庭心理療傷書籍。

《原生家庭》的副書名是《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整本書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舉例分析了7種有毒的家庭行為模式對孩子的傷害;第二部分給出了具體的方法,目的是讓我們學會擁抱自己內在的小孩,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去年,我發現網上有很多朋友在看這本書。很多朋友說這本書給予了他們很大的幫助,他們的生活慢慢變得好了起來。

可是,我也發現有個別朋友好像讀這本書讀出了問題。他們非但沒有解決困擾他們的實際問題,反而越來越怨恨自己的父母。

有些人還把自己的所有不幸歸咎於父母、歸咎於自己的家庭。

出現這種情況,就說明他們偏離了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蘇珊博士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那些受過原生家庭傷害的人。結果,有些人讀完後卻恨上加恨,療傷不成反而往傷口抹了把鹽。

這些讀者在讀這本書時肯定是忽視了某些東西。那麼讀《原生家庭》要注意什麼呢?

下面,我將談談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一、讀《原生家庭》容易出現的問題:觸動心理傷痕,產生憤怒情緒。

《原生家庭》第一部分為我們舉例分析了7種有毒的家庭行為模式。

它們分別是:1、天下無不是的父母;2、不稱職的父母;3、操控型父母;4、酗酒型父母;5、身體虐待型父母;6、語言虐待型父母;7、性虐待型父母。

蘇珊博士通過工作中接觸到的大量真實例子,揭開了有毒家庭的真相,為我們詳細闡述了有毒家庭體系為什麼會傷人。

我們讀這本書時,很容易觸動心理傷痕,產生情緒上的憤怒。傷疤被揭開的滋味是不好受的,所以產生情緒上的波動是正常的。

可是,有些人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甚至會以這本書作為自己的專業理論武器和父母抗爭。

這種憤怒的情緒會使本就不和睦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這就是讀《原生家庭》要特別注意的事項。千萬別讓自己恨上加恨、傷裡添傷。

下文中,我將給出幾個方法,希望能解決這個問題。

二、明確讀書的目的是解決問題,切忌一口氣讀完。

首先,我們讀這本書之前,就要明確自己讀書的目的: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凡是受過家庭創傷的人,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灰暗感受。這本書證明了產生這些灰暗的感受是有道理的。

只是現實生活中這些感受一直以來都難以被自己接受。於是,我們的憤怒情緒被激發了出來。

我們如果沉浸在憤怒中不能自拔,就容易產生仇恨心理和報復心理。這很不利於我們去實施第二部分傳授的修補自己性格缺陷的方法。

所以,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讀這本書的目的。只要我們目的正確,自然就不易跑偏。

除了要明確讀書目的外,還有一個簡單易行且好用的方法:感到憤怒不受控制時先停止看書,千萬別一口氣讀完。

我們要能察覺自己情緒的波動,感覺很憤怒了就把書合上,等心情平復了再打開來看。

一口氣讀完,即不容易理解消化內容,還容易導致情緒失控。我們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在情緒失控之前控制住它。

相信這兩個方法是很好用的,我就是這麼看完《原生家庭》一書的。

那麼我們順利地看完《原生家庭》後,該如何正確實施蘇珊博士在第二部分給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呢?

我認為採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就很不錯。

三、避免矛盾僵化、升級:用非暴力溝通法,用事實說話。

當我們讀完《原生家庭》後,準備直面父母時,我們絕不能和他們硬碰硬。這樣只會導致矛盾僵化,更嚴重的甚至會升級矛盾。這就事與願違了。

我建議採用非暴力溝通法來和父母交流問題。

具體流程如下:講事實、說感受、表達自己的需求、考慮父母需求和感受。

我舉個例子來說明吧。假如你的父母長期用言語罵你,導致你心理受傷。那麼你可以這樣來和他們非暴力溝通:

1、講出具體的、客觀的、不帶感情色彩的事實。你可以這樣說:「媽媽我想和你談談,你今天一共罵了我3次,以前你也經常這樣罵我。」

2、講出自己的感受。你可以這樣說:「媽媽,你這樣罵我,讓我感到很難受,我的心很受傷。」

3、表達出自己的需求。你可以這樣說:「媽媽,我希望你以後能和我和睦相處,好嗎?」

4、最後,考慮父母需求和感受。你可以這樣說:「媽媽,我知道你罵我是為了我好,我也知道你罵我後心裡也不好受。」

大家要注意了,這4個步驟沒有一個是帶評價的。講述不帶評價的事實是實施非暴力溝通的關鍵。因為評價會激起對方內心的反抗。千萬別說,媽媽你這樣做真的錯了之類帶評價對方的話。

還有表達需求時要告訴對方你想要的,而不是你不想要的。

當然,真實情況肯定會比較複雜,但我們只要用對了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和父母溝通就會有成效。

本文篇幅有限,不能很好地闡述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建議大家去看看《非暴力溝通》一書,相信對大家處理原生家庭問題會更有幫助。

寫在最後:

我認為,我們讀《原生家庭》的目的不僅要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還要修復和父母之間的感情。

我們要努力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並防止不健康的家庭模式代代相傳。

我們要堅信,不良的家庭模式一定會止於我們這一代。

本文由玉麟說情感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原生家庭?別再埋怨父母,自己就是最好的原生家庭
    在去年熱播的《都挺好》一劇中,「原生家庭」一詞多次被提及,家庭環境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在劇中也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劇中的蘇明玉自小不被母親重視,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也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雖然她事業順利,但她心裡卻永遠有一塊無法彌補的缺失,她體會不到家庭的溫暖,與兄弟父母都關係淡漠。由此可見,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原生家庭》⑥ | 家庭關係問題的解藥,是你自己
    接下來,我們的重點要從父母對我們做了什麼、轉移到我們還能為自己做些什麼,減少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遵循這些方法,並不代表你的所有問題都會在一夜之間迎刃而解,這是不現實、也不負責任的,但通過這些方法,你也許能發現與父母、與其他人相處的新模式,你會重新界定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重建全新的自信和自我價值。
  • 原生家庭什麼意思? 原生家庭對子女婚姻的影響有多大?
    原生家庭什麼意思? 原生家庭對子女婚姻的影響有多大?時間:2020-04-02 17:05   來源:美一下女性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原生家庭什麼意思? 原生家庭對子女婚姻的影響有多大? 我們會聽到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兩種術語,分別代表的家庭情況是不一樣的,其中原生家庭什麼意思呢?
  • 原生家庭是什麼?
    隨著心理學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被更多的人熟知(雖然不全是正確的認知,但是畢竟要有個過程),「原生家庭」的概念深入人心。原生家庭是什麼?我做個類比你就知道了:「原生家庭關係,原生親戚關係,原生親家關係」,「原生班級關係,原生年級關係,原生學校關係」,「原生小組關係,原生部門關係,原生公司關係」。怎麼樣,是不是感覺好像明白了點什麼?包括原生家庭在內的各種關係,其實都是「原生環境」關係。在職場被PUA,是你太弱了。在學校被PUA,是你太弱了。在家庭被PUA,同樣是你太弱了。
  • 《超越原生家庭》讀書會招募中│看清原生家庭的真相,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會 介 紹【共讀一本書】我們每期推一本好書,由心理諮詢師陪你共讀,暢談讀書所感所獲。【共上一堂課】也許你喜歡傾聽學習,也許你喜歡暢所欲言,也許你需要深度理解…一起深度閱讀一本書吧!  有人選擇按照父母的意志做事,有人成為了叛逆者,有人選擇與原生家庭劃清界限,也有人選擇用不同的方式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本書揭示了原生家庭的運作機制,幫助我們看清原生家庭的真相,從而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 別再怪原生家庭了
    01當你意識到自己,改變就開始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有著深刻影響,這一點很多人都認同。但我最近的感受是,儘管有影響,我們依舊可以自救。人,時刻都在成長。只要有心就可以改變自己。只是需要付出努力。在《由內而外的教養》這本書中說了一個很重要的點:意識到自己,接受自己。然後通過改變自己的模式,來跟孩子更好的互動。有個心理學家說:當你意識到自己,改變就開始了。
  • 接納自己,放下原生家庭的痛
    原生家庭的影響,你內心深處對自己經常說的那句話是什麼?俄國大文豪列夫·託爾斯泰曾經說過一句金句被廣為流傳:「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幸福的家庭裡,通常都是夫妻感情和睦、親子關係美滿、全家其樂融融。孩子沐浴在父母的愛和教育中長大,人格發展更健全,心態更積極、更陽光。
  • 原生家庭理論,別太當真!
    其實家已經給了我們很多,給了身體以及心理必需的資源,如果我們不是從「理想」的角度去看,而是從「無」的角度去看——我們生下來是一個什麼不會做,什麼都沒有的孩子。家會傷人嗎,可能更準確的說,是我們的期望落空了,我們希望家是完美的,能給我們所需要的溫暖和力量,不要給挫折和創傷。但實際上,我們不得不接受,家是不完美的,甚至是簡陋的,我們不得不為自己的人生擔起責任。
  • 不要讓你的孩子憎恨自己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生活於父母的家庭,兒女還未組成新生家庭,這樣的家庭便是原生家庭。好像長大成人之後,我們慢慢開始關注自己,並且思考自己為什麼會是如此的一個人。然後,我們會回想各種原因,最終會追溯到自己的童年。
  • 《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原生家庭的宿命,要靠自己超越
    你的出生是你的宿命,你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卻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你的原生家庭是伴隨你一生成長的,它根深蒂固,不論是身在何處,它都是一生最難以擺脫的存在。原生家庭,不論從外面看如何美好,令人羨慕,它的內裡都藏著或多或少的痛苦和傷害。了解原生家庭創傷對我們的影響,然後治癒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創傷。在這一點上,《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這本書給了我們方法。
  • 解決原生家庭的問題,就是為了拯救自己
    原生家庭在社會上的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重大,甚至當一個人需要尋找配偶的時候,他希望從配偶身上得到的就是在原生家庭所沒有的東西。比如說原生家庭沒有所謂的安全感,於是就渴望在配偶身上尋找到所謂的安全感。
  • 案例:別讓你的原生家庭毀了你的愛情……
    別讓你的原生家庭毀了你的愛情和婚姻。1、追根溯源,原生家庭到底影響有多大?電影《鋼琴教師》講述的就是一個跟原生家庭關係密切的故事。所以你需要自我提升,改變不了的事情,就坦然接受。2、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在《時生》一書中寫到了自己對原生家庭的一點見解,他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也只能是儘量打好它。」
  • 想要超越原生家庭的壓抑,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
    很明顯,這個女孩生存能力有欠缺,不能照顧自己的日常需要,更判斷不了社會的陰暗面,所以不能保護自己;捅了婁子收拾不了,還得父母來解決。儘管原生家庭有缺陷,母親的教養方式,思想觀念都有偏差,但是當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完全承擔人生責任時,想要獨立生存擺脫家庭影響的想法就難以實現。
  • 原生家庭的那些事兒!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按字面意思理解: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家庭」是怎麼來的呢?人類因為生存和延續生命需要與別人之間情感聯結達成合作,愛情和婚姻實際也是感情聯結和合作的關係。因為兩種關係組成了一個小集體——叫家庭。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也都有缺陷。
  • 原生家庭那些事!
    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按字面意思理解: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家庭」是怎麼來的呢?人類因為生存和延續生命需要與別人之間情感聯結達成合作,愛情和婚姻實際也是感情聯結和合作的關係。因為兩種關係組成了一個小集體——叫家庭。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也都有缺陷。
  • 除了原生家庭,你還有自己的人生!
    浪潮工作室的文章《原生家庭理論都是胡說八道》在知乎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絕大部分用戶都表示我們從小被父母言傳身教,原生家庭一定會對我們產生影響,但是這種影響並不是絕對的,我們仍有能力去減小甚至擺脫這種影響,去過屬於我們自己的生活。這些言論與《原生家庭》一書所表達的思想不謀而合。
  • 《原生家庭》:放棄爭鬥,和自己和解,獲取內心真正的平靜
    如何判斷我們遭遇了不幸福的原生家庭。要判斷我們是否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傷害,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每個人的內心對父母都有一樣天然的渴望,我們無法判斷自己究竟是敏感還是真正的受到了虐待。在《原生家庭》中,作者設計了一份非常簡單而有用的調查表,幫助我們理清自己內心的掙扎。
  • 別把原生家庭的創傷帶給孩子!父母做到4點,降低原生家庭的創傷
    父母的影子03 原生家庭的影響讀了很多書,育兒的我恍然大悟:我的思維模式,對待事物的行為態度,在家庭中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而我的行為模式,性格特徵,又是受父母的影響,尤其是我的母親。我現在的膽小、不自信、喜歡抱怨、害怕面對困難,其實都是源自原生家庭的影響。記得母親講過我幼年時候的一件事。那時候我剛出生不久,不知道什麼原因,每日哭鬧。而母親是傳統的婦女,沒文化,也沒主見。
  • 《原生家庭》毀掉你很簡單,這7種原生家庭有毒的行為模式就夠了
    文/章莫舒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有人說原生家庭這個詞本身就帶著「傷」,從某種角度說,從來沒有苛求非得擁有一個完美的原生家庭,因為這根本不現實。中國人常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與原生家庭的「傷」相互呼應了。有個詞語叫「60分的媽媽」,說到原生家庭也如此。一個60分的原生家庭關係已經足夠了,可是很多家庭往往都達不到60分。
  • 傅首爾為見媽媽喝洗潔精引落淚,別讓你的孩子,自己治癒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的那些似乎都可以被治癒。原生家庭是近些年來,一直被關注討論的話題,我們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缺點,行為方式,做事風格歸為本源,有離不開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擺脫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