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是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和搭檔克雷格.巴克一,合作寫的一部振聾發聵的家庭心理療傷書籍。
《原生家庭》的副書名是《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整本書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舉例分析了7種有毒的家庭行為模式對孩子的傷害;第二部分給出了具體的方法,目的是讓我們學會擁抱自己內在的小孩,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去年,我發現網上有很多朋友在看這本書。很多朋友說這本書給予了他們很大的幫助,他們的生活慢慢變得好了起來。
可是,我也發現有個別朋友好像讀這本書讀出了問題。他們非但沒有解決困擾他們的實際問題,反而越來越怨恨自己的父母。
有些人還把自己的所有不幸歸咎於父母、歸咎於自己的家庭。
出現這種情況,就說明他們偏離了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蘇珊博士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那些受過原生家庭傷害的人。結果,有些人讀完後卻恨上加恨,療傷不成反而往傷口抹了把鹽。
這些讀者在讀這本書時肯定是忽視了某些東西。那麼讀《原生家庭》要注意什麼呢?
下面,我將談談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原生家庭》第一部分為我們舉例分析了7種有毒的家庭行為模式。
它們分別是:1、天下無不是的父母;2、不稱職的父母;3、操控型父母;4、酗酒型父母;5、身體虐待型父母;6、語言虐待型父母;7、性虐待型父母。
蘇珊博士通過工作中接觸到的大量真實例子,揭開了有毒家庭的真相,為我們詳細闡述了有毒家庭體系為什麼會傷人。
我們讀這本書時,很容易觸動心理傷痕,產生情緒上的憤怒。傷疤被揭開的滋味是不好受的,所以產生情緒上的波動是正常的。
可是,有些人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甚至會以這本書作為自己的專業理論武器和父母抗爭。
這種憤怒的情緒會使本就不和睦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這就是讀《原生家庭》要特別注意的事項。千萬別讓自己恨上加恨、傷裡添傷。
下文中,我將給出幾個方法,希望能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讀這本書之前,就要明確自己讀書的目的: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凡是受過家庭創傷的人,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灰暗感受。這本書證明了產生這些灰暗的感受是有道理的。
只是現實生活中這些感受一直以來都難以被自己接受。於是,我們的憤怒情緒被激發了出來。
我們如果沉浸在憤怒中不能自拔,就容易產生仇恨心理和報復心理。這很不利於我們去實施第二部分傳授的修補自己性格缺陷的方法。
所以,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讀這本書的目的。只要我們目的正確,自然就不易跑偏。
除了要明確讀書目的外,還有一個簡單易行且好用的方法:感到憤怒不受控制時先停止看書,千萬別一口氣讀完。
我們要能察覺自己情緒的波動,感覺很憤怒了就把書合上,等心情平復了再打開來看。
一口氣讀完,即不容易理解消化內容,還容易導致情緒失控。我們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在情緒失控之前控制住它。
相信這兩個方法是很好用的,我就是這麼看完《原生家庭》一書的。
那麼我們順利地看完《原生家庭》後,該如何正確實施蘇珊博士在第二部分給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呢?
我認為採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就很不錯。
當我們讀完《原生家庭》後,準備直面父母時,我們絕不能和他們硬碰硬。這樣只會導致矛盾僵化,更嚴重的甚至會升級矛盾。這就事與願違了。
我建議採用非暴力溝通法來和父母交流問題。
具體流程如下:講事實、說感受、表達自己的需求、考慮父母需求和感受。
我舉個例子來說明吧。假如你的父母長期用言語罵你,導致你心理受傷。那麼你可以這樣來和他們非暴力溝通:
1、講出具體的、客觀的、不帶感情色彩的事實。你可以這樣說:「媽媽我想和你談談,你今天一共罵了我3次,以前你也經常這樣罵我。」
2、講出自己的感受。你可以這樣說:「媽媽,你這樣罵我,讓我感到很難受,我的心很受傷。」
3、表達出自己的需求。你可以這樣說:「媽媽,我希望你以後能和我和睦相處,好嗎?」
4、最後,考慮父母需求和感受。你可以這樣說:「媽媽,我知道你罵我是為了我好,我也知道你罵我後心裡也不好受。」
大家要注意了,這4個步驟沒有一個是帶評價的。講述不帶評價的事實是實施非暴力溝通的關鍵。因為評價會激起對方內心的反抗。千萬別說,媽媽你這樣做真的錯了之類帶評價對方的話。
還有表達需求時要告訴對方你想要的,而不是你不想要的。
當然,真實情況肯定會比較複雜,但我們只要用對了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和父母溝通就會有成效。
本文篇幅有限,不能很好地闡述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建議大家去看看《非暴力溝通》一書,相信對大家處理原生家庭問題會更有幫助。
我認為,我們讀《原生家庭》的目的不僅要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還要修復和父母之間的感情。
我們要努力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並防止不健康的家庭模式代代相傳。
我們要堅信,不良的家庭模式一定會止於我們這一代。
本文由玉麟說情感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