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老人們退休後的生活越來越豐富了,跳廣場舞、拉二胡、唱戲、下象棋、甩鞭子等等讓老人們退休之後不至於過於無聊還有利於老人們的身心健康,可謂是一舉多得。
今天介紹的這位老先生,叫杭家紀,已經從印廠退休18年,在這18年當中,他每天都會利用5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來練習書法。您也許會說了,退休後練習書法比較常見啊,為什麼要用大量篇幅來專門介紹這個呢?如果是普普通通的在宣紙上練練字,寫寫書法也確實引起不了筆者的注意,可今天這位老先生卻是在火柴棍、米粒、牙籤等等十分微小的東西上面寫字,字的大小只有螞蟻搬大小。在這麼小的東西上面寫書法,那是不是需要利用放大鏡?完全不用,老人雖已近耄耋之年,視力卻比許多年輕小夥子都要好,不過,我們一般人想要看清楚這上面的字,還真得藉助放大鏡看。
出生於上海的杭家紀,祖籍安徽,他命途多舛,年幼時因為戰爭被迫跟隨家人到處逃難,成年後,妻子也只陪他走了一半的人生之路就長辭於世,多年以來杭家紀沒有再娶妻,隻身一人拉扯孩子。儘管經歷了種種苦難,杭家紀依然以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生活,上班之餘就練練書法,寫寫字,保持著一個文人墨客的精神面貌。退休後的他仍然堅持練習書法,此外,他想讓更多的青少年朋友了解書法,於是他還突發奇想,在米粒、牙籤等微小的東西上寫書法,然後把這些米粒、牙籤簡單包裝一下,再拿給周圍的青少年看,給他們講解書法文化。
用什麼字體寫呢?杭家紀對毛體書法情有獨鍾,他對毛體書法有著自己的理解:以剛表柔、以斜表正,圓中有方、動中有靜。字裡行間蘊藏著創新精神和進取精神,恰到好處地描繪著人生的至高境界——波瀾壯闊。
如果只是單純的寫字,似乎意義不大,於是 杭家紀就繼續改變了方法,開始寫起了名人語錄。將名人語錄用書法體現在米粒、牙籤之上,螞蟻搬大小的書法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一些之前對書法了解甚少的青少年,通過杭家紀的這一舉措,對書法有了新的認識,還有一些朋友表示自己在退休之後也要練習書法。杭家紀老先生豐富了自己退休生活同時,也將自己的餘熱發揮了出來,對身邊的越來越多的鄰居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作用。
杭家紀剛開始在米粒、牙籤上寫毛筆字時,並不是很順利。比如在米粒上寫字,米粒很滑,一筆下去,米粒就會隨之滾動,剛剛寫上字的米粒不能去碰,不然字就會被碰掉。在牙籤上寫字時,許多牙籤很油很滑,不容上墨。於是杭家紀就在米粒和牙籤的選材上下足了功夫,有時為了挑選適合書寫的牙籤和米粒,杭家紀要用好幾天的時間走遍大大小小十幾個超市。找到合適的牙籤和米粒之後,還需要經過曬乾、上漆等多道工序才可以正式作為載體進行書寫。
如今,杭家紀老先生已經在米粒、牙籤上寫出了四萬多字的螞蟻般大小的書法字體,其中,大部分為唐詩宋詞和領導人的講話。在書寫、傳揚書法的同時,杭家紀還經常將自己的書新型法藝術品贈送給身邊的鄰居。有時還會特意為一些比他年紀還大的老人在牙籤上寫上祝福的話語,然後送給他們。時間久了,社區裡都知道了有這麼一位慈祥的微型書法老人在為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揮著自己的餘熱。
兩年前,杭家紀為當地的某景區書寫了兩百多字的注意事項,一共用了四十多根牙籤。杭家紀表示,由於自己的視力已大不如前,陸陸續續寫了一天才寫好這個注意事項。此外,杭家紀老先生還經常被邀請到社區、學校組織的一些活動中展示自己的藝術作品,交流自己對書法的認識和自己退休近二十年的的心得體會。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人退休之後的生活越來越多的受到各界的關注。你身邊的老人們退休之後會做些什麼?歡迎留言討論。
謹以下圖獻給為現代藝術收藏品行業綠色健康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