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職中的「太子洗馬」,這是個什麼級別的官?

2020-12-22 小觀點深聊史

歡迎來到百家號《麻城菸灰缸》,今天我們講的是: 古代官職中的「太子洗馬」,這是個什麼級別的官?

這個洗其實讀「xiǎn」,是先的意思,洗馬其實就是先馬,走在前面的意思。太子洗馬,就是走在太子前面探路的人,是太子的屬官,平時教導太子讀書之類的事情。

太子洗馬這個官職確實存在,但不是真的去洗馬。否則,另一個叫千牛備身的官職,豈不是要讓一千頭牛壓在身上了?

這個官職的正確讀法是太子洗(xiǎn)馬,是一個看似不重要,卻很有前途的文官。是太子府裡教太子學著處理政事,輔佐太子理政的官職,用現在的話說,差不多相當於太子府辦公廳主任。其級別不算高,從五品。太子洗馬的上面,還有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等。這些才是跟太子最鐵的人。

但是,由於輔佐的是太子,又是協助太子理政,這個官職是能直接影響太子的。所以權力不算小。最主要的是,跟太子混熟了,那天老皇帝一嗚呼,太子登基後,雖不能像太子太傅那樣一步登天,弄個實權肥缺噹噹還是不難的。

比較典型的就是魏徵,當年魏徵曾給太子李建成當過太子洗馬,後來李世民也是看他「昔在東宮,盡心所事」才重用了他,成了一代名相。

據說,太子洗馬這個官一開始還真是跟馬有關。洗馬,又寫作先馬,就是太子出行時一馬當先在前面開道的。東漢時,太子洗馬有16人,到了後來這個官慢慢變了,變成了文官,成了輔佐太子處理朝政了,只剩下一人。

不僅今天我們對這個官職好奇,古人也覺得這個官名很好玩,明朝大臣劉定之當司經局(太子的書房+圖書館)洗馬時,有一天兵部侍郎王偉戲弄他,「先生的官名是洗馬,不知道一天要洗幾匹馬啊?」劉定之回答說,「剛洗完大司馬,正準備洗小司馬呢。」兵部侍郎的職位相當於以前小司馬,兵部尚書是大司馬。劉定之這是說正準備洗王偉呢。

本文由百家號《麻城菸灰缸》發布,轉載請標明百家號《麻城菸灰缸》原創。

相關焦點

  • 差點被錯別字毀掉的官職,太子洗馬,真不是給太子洗馬的官!
    「太子洗馬」是一個古代官職,秦漢時期就有,這個工作的主要內容不是替太子洗馬,「洗」讀作xiǎn,是輔佐太子,教太子做事兒這麼一個職位。但這個職位實在容易讓後人誤會,也不光是現代人誤會,明朝時就有人拿「洗馬」這個梗開涮。
  • 魏徵曾做過「太子洗馬」,這是個什麼樣的官職?
    這一次,劉定之找不出話來反駁王偉了,因為劉定之的官職是庶子,而他本身也是家中的庶子。也就是說,庶子既是一個身份,區別於嫡子,所謂嫡庶有別;又是一個官職,庶子這個官職起源於周朝,是司馬的屬官。先秦時期秦國設置庶子一職,比如左庶子、右庶子、中庶子、少庶子等等,而從漢朝開始,庶子就成為太子屬官,有太子庶子、太子中庶子等。
  • 「太子洗馬」是什麼官,真給太子洗馬嗎?有人連官名都叫錯了
    「太子洗馬」是什麼官,真給太子洗馬嗎?有人連官名都叫錯了。魏徵曾做過李建成的太子洗馬,洗馬是幹啥的?古代的有些官名很奇怪,如果望文生義的話,肯定會鬧笑話的。比如有個歷史悠久的官職,叫「太子洗馬」,現在一般人都不太清楚是幹啥的。
  • 牛人、冏卿、太子洗馬。這些不常見的古代官名都是做什麼的?
    中國古代的官職種類繁多,既有為居住在皇宮中的皇帝、太后、皇后等人專門服務的官吏,也有專屬各個王府、公主府的管理班子,更多的是中央到郡縣等各級政府官員,大到宰相小到縣尉,數不勝數。更可怕的是,由於各朝代職官名稱不斷更換,加之古今漢語的差異,很多古代官名在今人看來一頭霧水,不知是幹什麼的了。
  • 古怪的官名「太子洗馬」是個什麼職務?你可別小看這個官職
    在中國古代,存在著這樣一個奇怪的官名,那就是太子洗馬,如果從字面意思來理解的話,這個職務應該是給太子洗馬的雜役,與任職內容風馬牛不相及。歷史上最有名的太子洗馬,莫過於西晉初年的李密(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李密)。
  • 古代洗馬官職竟然弄出一個大笑話
    ,其中有一個官職的名稱就鬧過不小的笑話,這個官職被稱為洗馬,估計一點歷史都不了解的人絕對會讀錯,只是讀錯的話還不算什麼大的笑話,因為如果沒有結合背景來看到也沒有讀錯,但是結合背景和官職來看的話那自然是不能讀成洗衣服的洗的,它的讀音應該和顯示的顯一個音。
  • 「太子洗馬」是個怎麼樣的職務?
    在電視劇《秦王李世民》裡面,曾經有過這麼一集,講述的是唐高祖李淵在奪取天下後,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魏徵被任命為太子洗馬。劇中人物多次將「太子洗馬」中的「洗」讀成了「xi」。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在古代「太子洗馬」這個職位,並不是給太子洗(xi)馬。
  • 古代「太子洗馬」是什麼官,真只是馬夫嗎?可能和你理解的不一樣
    雖然古時並沒有名叫「弼馬溫」的官職,但《西遊記》裡所涉及的官職,皆是採用明朝的官制,明朝專管御馬的是御馬司,正五品,古典小說中出現「弼馬溫」,是因為「《馬經》言,馬廄畜母猴闢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官制由來已久,自國家形成後並會逐漸構成一套職官制度,秦漢「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制」等都是官制。
  • 古代「洗馬」究竟是何官職?難道真的是給馬洗澡的「弼馬溫」嗎?
    太子洗馬,乍一聽和孫大聖當年被天庭封的「弼馬溫」差不多,甚至還不如弼馬溫。弼馬溫好歹還是管理馬政的官員,而「洗馬」中一個「洗」字,似乎更拉低了此官職的格調。單從字面意思看,「洗馬」自然是給馬洗澡之意,似乎是個普通的馬夫。然而,高中語文課本中的一篇課文告訴我們,事情並不那麼簡單。
  • 古代的「太子洗馬」是個什麼樣的職務?真的是洗馬嗎?
    這驛丞也是個勢利眼,見楊守陳器宇軒昂的走進來,本是點頭哈腰,畢恭畢敬。 但見那證件上寫的卻是洗馬的官職,以為不過楊大人是東宮的一員雜役,芝麻綠豆大小的官員而已。 便有氣勢陡然而起,頓時站直了身子,要與楊洗馬分庭抗禮。
  • 看起來官職很小,實則地位很高的「洗馬官」,在古代為啥這麼受寵
    如果你只認為洗馬官就是個給馬刷毛洗澡的,就大錯特錯了。「太子洗(xian,三聲)馬」中的「洗馬」,原音應該是「先馬」。這個職位可是一個有趣的職位,今天咱們就好好講講這個「洗馬官」怎麼來的,他到底要負責一些什麼。唐朝著名大臣魏徵,明朝的楊守陳,清朝張之洞都曾經做過的官職,到底是什麼來歷。
  • 歷史上「太子洗馬」是怎樣的職務?真要給太子洗涮馬匹嗎?
    在古代的官職中,有一個令現代人很不解的職務:太子洗馬。看字面意思應該是給太子洗涮馬匹的工作。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職位?難道當了這個官後,必須要去馬廄給太子洗馬嗎?1、太子洗馬的正確讀音是什麼?「洗」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支腳在水中,就是用水洗腳的意思。
  • 古代那些奇怪的官名,你都能從名字上知道這些官是做什麼的嗎?
    語言是不斷發展向前的,所以古代漢語的不少詞彙和今天已經沒有相同的意思了。而古代的官名,放在今天的漢語,更是完全看不出原來的意思。那麼古代那些奇怪的官名,你能不能從名字上就知道這些官是做什麼的?一.太子洗馬聽名字,像是給太子洗馬的一個官員,類似馬夫。
  • 古代員外到底是什麼官?若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
    在我國古代,有很多的官職,其中一個就是員外,員外郎還有幾個別稱,比如員外和外郎,還有一個通稱為副郎。那麼,到底什麼是員外呢?為何在古裝電視劇中感覺員外這麼多呢?若放到現在,又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其實,員外就是指正員以外的官員,不過在後來,這些官職可以捐買,所以很多富豪都可以稱為員外。後來就多用來指地主豪紳,明朝以前與科舉制度有關,但在明朝以後,與科舉制度無關了,變成了一些富豪捐錢就能得到的職務,於是就變成了一種閒職。
  • 「太子洗馬」?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職務呢?
    讀音的誤導其實「洗」這個詞還有一個讀音,讀作xian,應該讀作太子洗(xian)馬,在《國語》中記載:勾踐為夫差先馬。這是第一次記載有關於先馬之詞。很多人都說明明是洗馬,為什麼這記載的是先馬?太子洗馬的地位上面說了太子洗馬就是太子身邊的侍從,很多人都會想洗馬官是不是就是太監?並不是的,太子洗馬是一個從五品的官員,在漢朝和魏晉時期,每年的俸祿大概在600石,這在全部官員排名居中,也算是還可了。
  • 古代的科舉與官職
    (《送東陽馬生序》) (一)官職設置 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隋、唐全國分十幾個道,也稱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黜陟使。宋代全國分十幾個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 (二)官名釋義 1.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8|官職調動術語:授官、升官篇
    古代官職和官職調動任免術語是學習文常繞不開的部分,因為其內容龐雜,小編我會分為幾個小專題跟大家分享。今天分享的是官職調動術語中表示官職授予和官職升遷的詞,大家記得收藏學習喔。(《陳情表》)(註:我們昨天的「古代對稱常用語」講過「臣」,可以作第二人稱,譯為「我」)【薦、舉】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其實這就是漢代選拔官員的制度——察舉制。古文常說的「舉孝廉」說的便是這個制度。
  • 備考2021‖古代文化知識:古代官職
    三山語文將陸續推送這方面的相關知識,歡迎閱讀、記憶、收藏!      古代文化常識是指古代稱謂習慣、曆法、節氣、職官定位、地理、禮儀、古代音律、科舉制度、宗法等文化內容的統稱。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與宰相通稱,簡稱「相」。如《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廉頗藺相如列傳》:「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
  • 古代檢校官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南北朝時期,當官被派到某一個地方去處理事務,就在官職前加「檢校」,如檢校秘書等,那時不是正式官銜。隋朝時才有「檢校」這一正式官銜。唐中前期,加「檢校」官職雖然不是正式拜授,相當於「代理」官職,但有權行使該職權。唐中後期,「檢校」官職均為散官或加官,不具有實權,主要表達深受恩寵。
  • 清朝的太子太保、太子少保,放到現在是個什麼官?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古代有不少讓現代人大跌眼鏡的官職名,比如「行走」,是清朝年間調充某項職務但還沒有給正式官銜的人;「太子洗馬」則是輔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職,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勝任的;「牛人」卻是養牛的官,那清代的「太子太保」、「太子少保」又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