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檢校官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2020-12-22 寫乎

文/王國忠

【作者簡介】王國忠,1975年出生於富錦市,中共黨員,佳木斯作家協會會員,富錦市文學工作者協會理事,海東青詩社會員。作品見於《臥虎泉》《富錦文學作品選》《崢嶸歲月》《海東青詩集》等選集叢書中。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一、檢校一詞的正確讀音及釋義?

檢校讀音是:jiǎnjiào。解釋為審查核對、核實。初指對帳務進行核實,對文稿進行校對,後來意義有所變化。

二、檢校一職的發展歷史如何?

南北朝時期,當官被派到某一個地方去處理事務,就在官職前加「檢校」,如檢校秘書等,那時不是正式官銜。

隋朝時才有「檢校」這一正式官銜。

唐中前期,加「檢校」官職雖然不是正式拜授,相當於「代理」官職,但有權行使該職權。唐中後期,「檢校」官職均為散官或加官,不具有實權,主要表達深受恩寵。安史之亂後,「檢校」官職盛行,使用範圍擴大,連節度使的幕府參謀都採用「檢校」官職。

宋朝從太師、太尉到國子祭酒(國子監是中國古代國立最高學府和官府名,傳授儒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禮儀就是祭祀,所以國子監的主管被命名為祭酒),水部員外郎十九等(唐朝有水部衙門,水部設郎中、員外郎,郎中既為主事官員,為正五品),都有加檢校之官,作為散官,與正職並存。

(高俅高太尉)

元代中書省與各行中書省屬官有檢校,掌管查核公文書信。

明初中書省與行中書省屬官(屬下的官吏)有檢校,但是時間不長就廢除中書省而設立六部、都察院、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及各府屬官都有檢校。

清僅有江蘇各府有檢校,掌管核查文書出入的數量。

元、明、清三代檢校都是低級官員,與唐、宋檢校官有很大的不同。

三、檢校官到底是什麼樣的官銜?

檢校是散官。

散官是古代表示官員等級的稱號,是有官名而無實職的官稱,沒有品級,僅存名號。

東晉時有檢校御史,唐、宋時檢校官是皇帝下發的文告命令所賜不是下旨冊封的正官。宋代檢校官加於太師至各部員外郎,共十九等(十九等包括:太師、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尚書左僕射、右僕射、吏部尚書、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禮部尚書、工部尚書、左、右散騎常侍、太子賓客、國子祭酒、水部戶外郎),位高於正職。

宋初檢校官多加給武臣、吏職及蕃官軍員,文臣則加於樞密使、宣徽使與節度使。宋神宗元豐年間改制後,僅留存檢校三公與三師。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經常作榮譽加銜;三師: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天子老師,沒其他職責,無人任職可以空缺 。

宋徽宗政和年間後改三公為三少(少保、少傅、少師),武臣累加至檢校少師則拜太尉,文臣累加至檢校少師則拜開府儀同三司(三司就是三公,即太尉、司空、司徒)。

元代在中書省設置檢校官,是掌管檢校公事文牘的官員。

明代在六部、都察院、布政司、按察司及各府置檢校官。

清代僅各府設置檢校官,是低級辦事官員。

四、檢校官是低級辦事員,為什麼在唐朝地位卻顯得與眾不同呢?

檢校官雖然不是代理官職就是低級辦事員抑或表達深受恩寵,但是在各個歷史存在是其特定的歷史意義的,就像如今的名譽主席等職務一樣,讓你在實職之外多個官銜,可以很好滿足了一個人的虛榮心,為當權者好好效力。

但在唐朝,檢校官其實已經參與政治鬥爭,有把重臣外任檢校的趨勢。宇文士及在唐太宗初擔任中書令,就以本官檢校涼州都督,取代獲罪的長樂王,往往也成為朝廷直接派人監督地方事務,或罷黜官員的手段。

(唐朝,檢校官權力比較大)

唐太宗任命一個省長官和一個校檢省長官共同管理省事,加強了皇權對中書門下省的控制,也使檢校職務的地位和作用上升。檢校制度是唐朝吸取前代權臣專權的歷史教訓,進一步分散相權,加強皇權的措施。到唐高宗時代把檢校制度發揮得更廣泛,也體現了皇權在各領域發揮影響,檢校職務的使用也體現了當時帝黨和後黨爭奪激烈的狀態。

唐朝的檢校制度在唐朝歷史上總體是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加強封建行政職能的執政效率有推動作用,也對執政過程中防止官員專權、貪腐和怠職起了監督、防範作用,客觀上也起了保障皇權地位和權威的作用。

五、如今怎麼客觀的看待檢校官?

其實,檢校官就是說純榮譽頭銜,不算工資不算朝班排序,就是一個口頭稱讚。檢校官朝廷不用發一分錢銀子,那當然隨便發送,連差役都有檢校官。

檢校,好像一種勳章,而且還是到了級別一定會頒發的勳章,類似以前沙俄、帝德有過的「忠誠服役20年紀念章」、「警官無差錯服役20年紀念章」之類的。具體有以下幾種類別:臨時代理某官職——編制外額外擔任某官職的人——身份待遇等級標誌(尤用於方鎮及方鎮幕僚)——榮譽勳章。

所以,檢校雖是虛職,但是在歷史長河中的確真實存在過的。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關注、點讚、轉發,歡迎參與評論,說出您的想法;若不喜歡,敬請留下批評,分享您的見解。

相關焦點

  • 古代員外到底是什麼官?若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
    在我國古代,有很多的官職,其中一個就是員外,員外郎還有幾個別稱,比如員外和外郎,還有一個通稱為副郎。那麼,到底什麼是員外呢?為何在古裝電視劇中感覺員外這麼多呢?若放到現在,又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新中國成立以後,就漸漸沒有了「員外」這個職務,但後來又出現了「候補委員」這個職務,這個職務就相當於古代的「員外」,雖然有一定的變化,但事實上確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所以至今一直存在這個職務。雖然古代很多人都被叫做員外,但員外還是分不同的等級的。南北朝時,員外郎是比較高貴的近侍官,隋朝時期,在六部郎中之下設立了員外郎,作為郎中的助理,這個制度一直被延續到清朝時期。
  • 解讀:古代的二品官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副國級!
    古代二品官又分正二品和從二品,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的官品,分別是官制中九品十八級的第三級和第四級。正二品:【副國級】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榮譽稱號,相當於總工會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國務委員兼副部長】、內務府總管【中央辦公廳主任】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大區書記,如以前的東北局、華北局等】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中央警備團司令
  • 古代的員外官有多大?若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
    在古代我國,有很多官職,其中一個就是員外,員外郎有幾個別稱,比如員外和外郎,還有一個通稱為副郎。那麼,員外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你覺得古裝電視劇裡有這麼多員外呢?如果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呢?
  • 古代清朝正一品大官,相當於現在什麼職位,你猜猜看?
    大家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歡迎各位網友在評論區吐槽評論,小編等你喲導語:古代清朝正一品大官,相當於現在什麼職位,你猜猜看?清朝官制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清朝中央官職分中樞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類。例如內閣、軍機處、六部等。清朝地方官職分文官、武官等幾類,例如總督、巡撫、將軍、提督、等。清朝沿襲明朝傳統,清初官制,大體承明之舊,只是對明朝官制中突出的弊端稍加釐革。直到雍正、乾隆時候,才逐步調整,從而穩定下來。在清朝最高級別的官職就是正一品,那麼這個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
  • 漲知識|中國古代最常見的40個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我們在閱讀古代傳記和文學作品中,經常會見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職位名稱,他們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負責開閉城門的小門候(實際就是現在的負責看大門的門衛),古代官位門類、級別和現在相比,也是挺齊全和有趣的。
  • 古代通判到底是什麼官?若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
    在官職上,通判在知州下一級,但是可以繞過知州直接向皇上報告,通判放在現在,相當於哪一級別的官?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簡稱,宋朝時,趙匡胤吸取前朝教訓,為了防止出現唐末時藩鎮武將專權、皇權旁落的局面,就加強集中中央權力,於是新設了一個官職通判。
  • 清朝的九品芝麻官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周星馳主演的《九品芝麻官》是一部超讚的喜劇,周星馳通過詼諧幽默的表演,把九品芝麻官演得深入人心。那麼,九品芝麻官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番。在清朝的官制中,九品的官職有很多,我們今天暫且不提在京城的九品官,在京城外的九品官大部分都是在州府縣中任職,縣一級的九品官主要指正九品的縣主簿和從九品的巡檢。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官職,比較繁雜,我們今天就重點說一說大家比較熟知的縣主簿和巡檢這個兩個九品的官職。
  • 古代的「二品官」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副國級!
    古代二品官又分正二品和從二品,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的官品,分別是官制中九品十八級的第三級和第四級。正二品:【副國級】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榮譽稱號,相當於總工會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國務委員兼副部長】、內務府總管【中央辦公廳主任】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大區書記,如以前的東北局、華北局等】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中央警備團司令】、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中央儀仗隊】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綠營集團軍司令】
  • 古代的「八府巡按」,到底是個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那麼,古代的「八府巡按」到底是個什麼官職?就其行政級別和具體權勢而言,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呢?「八府巡按」,又稱「八府巡撫」,在古代的官制體系中,這一官職名稱並不存在,僅出現於古代的戲文或者小說中。「巡按」則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就此來看,明朝的「巡按御史」,就是帶著「欽差大臣」身份巡視地方吏治民生的御史。
  • 清朝官員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三品官員和市長差不多?
    清朝的官職來源於古代的九品十八級,大小官職分為九品,每一品有正和從之別,和現代的正副意思差不多。除了正和副之後,如果按地域體系劃分,有京官和地方官,這兩者待遇也不一樣,如果按照官職的類型,分為文官和武官,其中,京官是以文職類為主,而地方官則是以文官和武官。
  • 劉伯溫在明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劉伯溫在明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在明代開國功臣中,劉伯溫在民間的影響非常大,說他是「能掐會算」的神人,有「前知五百,後知八百載」之能,所以,人們常常將他與蜀漢丞相諸葛亮相提並論。這樣的能臣幹吏,理應受到重用,那麼,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給予了劉伯溫什麼樣優厚的待遇呢?他所得官職,與現在相比,又相當於什麼級別呢?
  • 古代的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他們的身份是民是官?
    俗語常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提起秀才,我們總會想到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的讀書人,不過,秀才到底是什麼身份,他們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呢?其實,秀才起初跟讀書人沒有多大關係,它是指「才之秀者」,即特別有才能的人。
  • 清朝的九品芝麻官主要負責什麼,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可是在古代清朝的九品芝麻官比之更加險惡。清朝將官員分為九品跟十八級,而九品又細分為正九品跟從九品。九品在清朝就是縣級官員從屬,相當於現在的科長之類的級別。在清朝是不允許鄉村設立官員的,所以這些小地方上的官員也被認為不入流。
  • 古代進士舉人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層次的人呢?你知道嗎?
    科舉制度建立於隋朝,廢止於光緒年間,現在大部分人在古代是能拿到俸祿的哦,來看一下你到什麼級別了。秀才秀才由院試(童試)選拔而來,相當於現在的小學升初中,只是古代文盲較多,有些童生年紀比較大,甚至有五六十歲還在考秀才的。
  • 歷史回顧:清代四品官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
    史先生說史今天為大家分享一下古代官職的小知識!古代官制和現代的行政級別有很大的不同,一個是皇帝的個人行政機構官員體系,一個是現代國家行政機構官員體系,為皇帝服務的自然有很多的專門為皇帝服務機構,同樣的由於清朝為滿人遊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很多的官員設置也要滿足滿族人的政治地位。
  • 古代所說的窮酸秀才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學歷,放到現在絕對是精英
    若是在古代,要想成為知識分子,走上仕途,為官一方,只有考科舉一條路可走。現在的學歷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博士;古代也有學歷,分別是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秀才一般可以擔任從七品以下的官職,政治地位相當於現在的科級官員。
  • 《長安十二時辰》裡都尉是個多大的官?相當於今天什麼級別?
    大眼 摘要:最近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裡男一號張小敬的官職是都尉,那麼唐朝的都尉是多大的官?相當於今天什麼級別?
  • 「清朝侍衛」是怎麼分級別?最高級別相當於多大官,你可能不知道
    現在古代劇的盛行,使人們知道古代官職與現今有很大的不同,在古代官職的大小等級按品來算,通常分為九品,這與現在部級、處級有很大的差別。九品的官員制度從魏晉時期就已經出現,只是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略微有一些變化在一些講述清朝的電視中,我們經常在皇宮中聽到御前帶刀侍衛這一職位名稱。
  • 古代官職中的「太子洗馬」,這是個什麼級別的官?
    歡迎來到百家號《麻城菸灰缸》,今天我們講的是: 古代官職中的「太子洗馬」,這是個什麼級別的官?這個洗其實讀「xiǎn」,是先的意思,洗馬其實就是先馬,走在前面的意思。太子洗馬,就是走在太子前面探路的人,是太子的屬官,平時教導太子讀書之類的事情。太子洗馬這個官職確實存在,但不是真的去洗馬。否則,另一個叫千牛備身的官職,豈不是要讓一千頭牛壓在身上了?這個官職的正確讀法是太子洗(xiǎn)馬,是一個看似不重要,卻很有前途的文官。
  • 歷史上包拯官多大?相當於現代什麼級別,是人都可以攔轎鳴冤?
    歷史上包拯官多大?相當於現代什麼級別,是人都可以攔轎鳴冤?文/十月相信大家都看過《少年包青天》這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能有好幾個版本。包拯小心就是頭腦聰明,德才兼備,嫉惡如仇,在做了官之後也沒有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反而是一心一意的為老百姓服務,有冤申冤,有案報案。在一些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老百姓在包拯包大人的面前喊冤。那麼包拯的官位到底有多高呢?那些老百姓攔轎喊冤是不是真的?包拯的一生當中做過很多的官,但級別比較高的有以下幾種:三司戶部判官,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樞密副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