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2020】銅仁萬山:昔日礦區變景區 火了旅遊富了民
記者 楊婧 程曦
11月27日,正值星期五,貴陽市民高先生一家來到銅仁市萬山區硃砂古鎮遊玩,儘管天氣不佳,但卻讓高先生對景區印象深刻。
「這裡打造的玻璃棧道、博物館、懸崖泳池挺有意思,尤其是遺留下來的礦洞和『那個年代一條街』,獨具特色,穿梭其中,有種穿越之感。」
「那個年代一條街」,曾是貴州汞礦數萬職工家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至今保持完好的國營服裝店、國營照相館、國營中心糧油店等,彷佛在訴說著悠悠歲月。
硃砂古鎮「那個年代一條街」
現在的繁華景象,很難讓人想像這裡4年前還是陷入資源枯竭困境的汞礦遺址。
過去,貴州萬山硃砂儲存量和產量均居國內之首,素有「千年丹都」之稱。2001年10月,萬山汞礦因資源枯竭政策性關閉,從此陷入了發展困境。沉寂一段時間之後,萬山區開始尋求轉型之路,並於2009年被列入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獲得重點扶持。
2015年7月,萬山區引進江西吉陽集團,以獨有的丹砂文化為核心,投資20億元,按照5A級景區標準,對現有遺址和文物進行修繕性開發利用,建造硃砂古鎮。
這次轉型開發讓這個老礦區走上了變身景區、激活資源的發展之路。
2016年5月,新景區硃砂古鎮迎來開園,許多老礦工、礦區子弟聞訊回鄉,在景區上班、參與建設,或在景區做起了小生意。
胡玉剛思路活,景區一開就搞起了超市。如今,他也不外出打工了,精心打理自己的「小天地」,一年至少能有10多萬元的收入。
硃砂古鎮景區
今年58歲的胡玉剛,曾是萬山特區郵政局職工,1991年停薪留職,一直以來在廣州中山打工。2016年他春節回家,得知家鄉大力發展旅遊業,便毅然選擇返鄉創業,在硃砂古鎮景區開了一家超市,並依託景區,承包了14輛電瓶車與景區合作。目前,不僅自己當上了老闆,還為當地群眾解決了20餘人的就業問題。
騰敏是一名觀光車司機,原來在礦區裡工作,汞礦關張後一直在外務工,硃砂古鎮開發旅遊後,騰敏經過培訓上崗,在景區開起了觀光車,迎來送往著遊客,她感慨頗深。
「改變太大了,自從搞起了旅遊風景區,很多遊客到這裡來,帶動了這裡的旅遊發展。老百姓做做小生意,收入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跟沒開發前真是天壤之別。」騰敏說,「所以我開著觀光車給遊客講解時也說,硃砂古鎮因你們的到來而更加美麗。」
「都是硃砂古鎮帶來的福音哦!如今,礦區變景區,不僅環境美了,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幸福了。」胡玉剛滿臉笑容地說。
硃砂開採礦洞變成熱門景點
談起景區帶來的好處,不得不提到礦三代吳計系。
吳計系進入吉陽,時間是2017年1月。之前,在鎮政府打雜;再之前,在其家庭所屬的山角巖社區居委會,也是打雜。時間是回到萬山當年,即2009年到2016年,月薪一直在2000元以內。更早的時候,吳計系先後在浙江、廣東打工,歷時15年。也曾做到日資企業主管,月薪也拿到過五、六千元。但最終,吳計系還是選擇回來。
「每次從外地回來,看到父親五、六斤的東西都提不動,走幾步路就大汗長淌,心裡就會揪著痛」,吳計系說,「母親也有胃病,頸椎也不好……」
吳計系接受記者採訪
「回到萬山挺好的。」自硃砂古鎮開發旅遊之後,吳計系便在景區驗票處任主管,雖然跟以前在沿海地區賺的也差不多,不過現在能照顧家裡老人、小孩,這也是他在萬山呆得住的重要方面。
原來生活在礦區,現在生活在景區。在硃砂古鎮,像胡玉剛和吳計系這樣的還有很多,得益於旅遊產業發展,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子越過越紅火。
作者: 楊婧 編輯: 責任編輯: 終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