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優化黔東工業集聚區、一帶雙核和烏江經濟生態走廊「三大區塊」 產業空間布局,做好高質量發展「加減乘除法」 最近,一條刷屏新聞讓「網紅」梵淨山再火了一把:今年11月8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正式向國際社會發布公告,把中國科學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一顆國際編號為「215021」號的小行星,永久命名為「梵淨山星」。這是全國以名山大川命名的第四顆行星。
14億年前,一片海島衝破海面,形成層巒疊嶂的山峰。而後,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梵淨山。
一個梵淨山在銅仁,一個梵淨山在天上,一個梵淨山在心中!14億年的美麗邂逅,地上有座梵淨山、天上有顆「梵淨山星」,從此,遙相呼應珠聯璧合。仰望星空,「梵淨山星」璀璨奪目。
「網紅」梵淨山一路與重大新聞相伴:北京時間2018年7月2日16時36分,在巴林王國召開的第42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中國梵淨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獲表決通過,成功入列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這是貴州第一個獨立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成為我國第53項世界遺產、第13項世界自然遺產。從此,貴州成為了全國世界自然遺產最多的省份。
2018年10月17日,梵淨山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從而成為桃源銅仁「首席風景區」。
巍巍武陵,最美梵淨山。
「武陵正源」梵淨山,被譽為武陵山區「璀璨明珠」,因擁有世界獨一無二的「生物多樣性」「自然美」「生態過程」等價值,而名揚天下。
梵淨山享有世界自然遺產地、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網」(MAB)成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著名彌勒菩薩道場、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中國天然氧吧等多項榮譽。
梵淨山是地球同緯度生態保持最美的綠飄帶、「綠寶石」和「生態孤島」,它的生態價值和文化內涵相得益彰,是一座融生態原始、風光旖旎、文化底蘊深厚於一身的名山。
銅仁梵淨山, 貴州新驕傲;
世界梵淨山,中國新名片!
梵淨山「申遺」成功後更是名揚天下,來自各方的遊客蜂擁而至,梵淨山景區不得不發出「限客令」,控制每天上山的人流。
「山上做減法,山下做加法,全市做乘除法!」我市決策層面對梵淨山一票難求的常態重新調整了布局。眼下,正在全力實施「一帶雙核」旅遊扶貧項目,打造銅仁全域旅遊「新引擎」,旨在引領銅仁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逐步實現「多重效益」
梵淨山是黔東旅遊「大哥大」,先後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創建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其保護利用模式得到了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的充分肯定,「鄉村旅遊扶貧銅仁模式」在全國作經驗交流推廣。
大踏步前行!這是銅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按照省委對銅仁「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奮力創建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的發展定位,用黔東工業集聚區、一帶雙核和烏江經濟生態走廊「三大區塊」 產業空間布局,因地制宜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新型工業、現代服務業,培育壯大「九大產業鏈」,「梵淨山珍·健康養生」「梵淨抹茶·香溢天下」「梵山淨水·泡茶好水」風行天下,綠色發展活力迸發,引領銅仁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和縮影。
立足資源稟賦推進「西五縣」「東五縣」協調發展、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打造銅仁新經濟增長極
銅仁是貴州向東開放的前沿,是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黔東門戶」銅仁位於祖國西南部,地處武陵山脈主峰梵淨山腹地,自古有「黔中各郡邑、獨美於銅仁」的美譽。在1.8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處處是綠水青山,孕育了豐富的自然資源,既有雄奇險峻的梵淨山、佛頂山,也有氣象萬千的烏江山峽、百裡錦江、舞陽河,還有星羅棋布的溶洞飛瀑、天賜溫泉,更有紅色文化、歷史文化、民族文化、鹽運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熠熠生輝。
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最近幾年,我市按照省委對銅仁的發展定位,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力打造「一區五地」,脫貧攻堅初戰告捷,生態文明建設亮點頻閃,綠色發展高地邁上新臺階、內陸開放要地實現新突破、文化旅遊勝地凸顯新氣象、安居樂業福地展現新面貌、風清氣正淨地開創新局面。
桃源銅仁的「兩山兩江四文化」魅力無窮,我市通過連續舉辦貴州梵淨山國際抹茶文化節、梵淨山國際天然飲用水博覽會、「梵淨山·我的鄉愁」微電影節、梵淨山生態文明與佛教文化論壇等活動,使綠水青山催生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得益彰。
八分山一分水一分地的銅仁,以武陵山主峰梵淨山為界,西部有是烏江流域為石阡、思南、印江、德江、沿河等5個縣,東部是沅江流域的碧江、萬山、江口、松桃、玉屏等5個區縣。
「西五縣」長期以農業產業為主,「東五縣」以旅遊、工業為主,兩個區域發展差異大、不平衡等,後者比前者發展相對快、相對好一些。
我市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布局了黔東工業集聚區、一帶雙核和烏江經濟生態走廊「三大區塊」產業空間布局,旨在通過推進「西五縣」 「東五縣」協調發展、統籌城鄉發展,推動銅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黔東工業聚集區」是在原「玉碧松循環工業經濟產業帶」上,通過整合和優化玉屏、大龍、萬山、碧江、大興、松桃等區縣6個產業園區,著力規劃布局並培育發展一批新興產業集群和龍頭企業集群,著力規劃布局並培育發展一批新興產業集群和龍頭企業集群,推進工業集約發展,推進工業集約發展,把工業發展重心向東部轉移和調整之舉,這一區域涵蓋條件好、區域優,意欲通過東部工業率先發展,帶動西部,打造銅仁新經濟增長極。
在我市「西五縣」「東五縣」構建一條旅遊大通道和快捷大道:依託以梵淨山為龍頭的資源稟賦優勢,因地制宜作出全面打造沿太平河、錦江河至銅仁主城區旅遊觀光帶和梵淨山景區、銅仁主城區的「一帶雙核」百裡錦江黃金旅遊帶的戰略布局,全力打造文化旅遊勝地,形成了「市級抓龍頭品牌、區縣抓精品景區、鄉鎮抓特色亮點」的一張圖、一盤棋的大格局,是推動銅仁全域旅遊協調高質量發展大手筆。
「烏江經濟走廊」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多姿多彩,山奇、水秀、谷深、洞美,發展山地旅遊業潛力巨大。我市打造「烏江經濟走廊」是以石阡、思南、德江、沿河四縣為核心,通過對烏江流域資源進行綜合立體開發,打造烏江沿線產業經濟帶,重點發展現代農業特色種養殖,促進烏江流域產業集群發展、城鎮集群發展、人水和諧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
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兩山」一起守,「兩個成果」一起收,推動不負青山、終得金山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更和諧!最近幾年,我市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將生態環保工作融入全市發展大局,與經濟工作統籌考慮、協調推進,大力開展以全域綠化「六綠」三年攻堅行動,全面推行河長制,嚴守生態底線,築牢綠色屏障,有效保護了各類自然資源,為綠色發展注入長久源泉。
烏江流經銅仁有264公裡,流經石阡、思南、德江、沿河等縣,流域面積0.89萬平方公裡,滋潤著銅仁近一半的國土面積。建設烏江生態經濟走廊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建設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需要。當前,正在努力做好烏江流域水文章,充分發揮「黃金水道」作用,把烏江生態經濟走廊打造成為貴州跨省際區域的經濟合作重要節點。
依託滔滔千裡烏江,修建了烏江思林電站和沙坨電站,這兩所大型水電站是貴州「西電東送」骨幹工程,源源不斷地把清潔能源送到千家萬戶。
英國太古集團詹姆斯芬利公司是為全球飲料品牌所有者提供茶、咖啡和植物提取物的國際領先供應商。該公司成立於1750年,於1817年首次與中國進行直接交易,有著從中國採購茶葉的悠久歷史。
自2012年以來, 詹姆斯芬利增加了在中國的直接投資——持股49.51%位於福建的大閩公司 (全球最大的茶提取物生產商) , 而近期的直接投資是在我市思南建立精製茶加工廠。
這是我市「烏江經濟走廊」建設的亮點之一,也是銅仁「三大區塊」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動註腳。
「梵淨抹茶·香溢天下」。2018年,我市成功舉辦了首屆貴州梵淨山國際抹茶文化節,這在國內是第一次舉辦關於抹茶產業方面的國際性盛會,收穫了中國抹茶之都、中國高品質抹茶基地、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抹茶文化研究中心三塊國字號匾牌。在這次盛會上,頒布了《貴州碾茶》團體標準和《貴州抹茶》地方標準。從此,我市江口太平抹茶小鎮為載體,不斷豐富抹茶文化、拓展抹茶業態,大力推進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著力推進茶旅一體化深度融合發展,以此搶佔抹茶產業發展先機,佔領抹茶產業發展制高點。
為了讓「梵淨山珍·健康養生」品牌旗下的梵淨山香菇風行天下,我市聘請國際藥用菌學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院士團隊作為技術支撐,並在印江新建博士(後)流動工作站,著力培養核心技術人才做大做精「梵淨山貨」。
據調查,全市目前共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16個、4A級旅遊景區11個、5A級旅遊景區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4家、省級旅遊度假區試點單位2家;四星級酒店8家、三星級酒店18家;標準級以上旅遊村寨33家、農家樂78家、鄉村旅遊客棧31家。
這是一組見證了銅仁旅遊「突破峽谷」茁壯成長的數據:全市旅遊接待人數從2016年的4400多萬增加到2018年的9094萬,旅遊收入從347億元增加到740多億元,都是40%以上的井噴式增長,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018年全市旅遊業佔GDP比重超過11%。
據市文體廣電旅遊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接待遊客8002.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08.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08%和35.62%;接待過夜遊客429.9萬人次,接待入境遊客5.8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8.59%和170.86%,其中,入境過夜遊增速列全省第一名。
最近幾年,我市搶抓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機遇,立足「中國錳三角」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堅持創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突出主導產業鏈構建,以重點園區、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帶動,狠抓「四個強化」建鏈、強鏈、補鏈的「全產業鏈」創新發展模式,發展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形成具有完整產業鏈的產業集群。
今年9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明確第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這支「國家隊」有產業集群66個,其中,銅仁市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入列。這標誌著我市創新產業模式打造新型功能材料全產業鏈初戰告捷,從此,銅仁新型功能材料產業躋身「國家隊」。
「大踏步前行,作為『黔東工業聚集區』的『火車頭』『發動機』,『三大板塊』引領著大龍工業生態新型城市高質量發展。」大龍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楊啟明說,「大龍正在國家級循環化改造試點示範園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錳鋇汞系特色類)兩塊「國字號」招牌、國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物綜合利用基地和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鋰電池新材料)成果上,全力以赴加快創建國家級開發區、千億級產業園,為『一區五地』建設貢獻大龍力量!」
「黔中多郡邑,獨美於銅仁。」綠色,已經成為銅仁發展中最鮮亮的底色。據統計,全市目前森林覆蓋率達65.19%,躍居全省第二,地區生產總值達1066.52億元,突破千億元大關,6年減貧76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7.74%降至4.4%。
不負青山,終得金山。我市始終堅持「兩山」一起守,「兩個成果」一起收,以堅定的決心繞開了「先汙染再治理」的老路,走出了一條精準扶貧與生態保護相結合的路徑。這種「精準扶貧」的探索模式,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同步奏響綠色協奏曲,實現了人民群眾對擺脫貧困、改善民生的需要與良好生推動著「兩山」理念的創新實踐,生態銅仁芳華綻放,正在奮力書寫百姓富生態美多彩貴州新未來的銅仁篇章。
「三大板塊」引領發展,生態銅仁逐夢大踏步前行!
「兩山」理念落地生根,桃源銅仁多彩多姿幸福滿滿!